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62945
(1)关于作者: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的“这种生命观”专栏上,用散文体形式,向我们讲述了由自然现象引出的种种思考,包括对自然现象的遐想,对科学的反思,既有对社会偏见的尖锐批判,又充满了对于自然、人类、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深爱。这些文章的中心是生物的进化和进化的理论,但是由于作者联想的丰富、思考的独特、文笔的流畅和学识的广博,所以我们读来不仅感到惬意,而且还会跟随作者的引导,去思考周边事物及现象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而具普遍性的道理。因此,不仅普通读者爱读古尔德的作品,甚至一些严肃的学术论著中也常引述他在这类作品中的见解。
(2)关于本书:本书从科学家发现“深时”这个地质尺度的时间观念,到通过三位科学家的三部专著中关于地球和地质学理论的探讨,引出了西方思想中关于时间这一中心主题的最深刻、最古老的设定,即线性和循环的构想,或者说是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而时间之箭正是《圣经》中历史的主要隐喻。本书深刻地反映了西方世界的科学家与神学、与宗教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历史渊源,并围绕达尔文的进化论展开了“进化和神创”的一系列思辨,涉及了许多科学与宗教的较量和融合。
(3)关于深时:在地球科学领域,这些地质学思想仍或隐或现地影响着当前的研究。如今“深时”越来越引起学界,尤其是古气候学和沉积学领域的关注。“深时”被定义为前第四纪的地质记录。“深时”气候变化的极限、速率及反馈作用已远远超出第四纪同类变化的规模和范围。学界也逐渐认识到时间尺度对地质过程的重要性,在该时间尺度上,以热年代学等为手段的沉积物“从源到汇”研究、抬升速率研究正在展开。而且,在很多研究背后都可见均变/灾变、时间之箭/时间之环等二分法的影子——这也展示了地质学思想史的魅力。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地质学对人类思想的重大贡献——“深时”的发现及其理论渊源。
地球历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们只能通过隐喻来理解的历史。本书围绕“时间之箭”(叙事历史,方向性和独特性)和“时间之环”(内在规律,周期和重复)的二分法,结合图像学的阐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深时”思想在西方地质学领域三位先驱及其经典著作——托马斯·伯内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和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由此重构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
——————–
关联书目
《科学哲学导论》(第四版)
Philosophy of Science,Fourth Edition
《技术哲学导论》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观念的发明者》(第三版)
Inventors of Ideas,Third Edition
《物理学的概念》(第五版)
Physics:concepts and connections,Fourth Edition
《时间之箭,时间之环》
Time’s Arrow,Time’s Cycle
《现代宇宙中的空间与时间》
Space and Time in the Modern Universe
《牛顿传》
The Life of Isaac Newton
《瓦特传》
The Life and Legend of James Watt
前 言 i
第一章 深时的发现 1
深 时 3
深时的神话 6
关于二分法 11
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 14
声 明 20
第二章 托马斯·伯内特的时间战场 25
伯内特的卷首插图 27
教科书中的伯内特 29
科学与宗教的较量? 31
伯内特的方法论 33
历史的物理学 38
时间之箭与时间之环:冲突与解决 47
从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看伯内特和斯泰诺作为智识伙伴 60
第三章 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没有历史的机器 71
描绘无尽的时间 73
赫顿的世界机器与深时的条件 76
赫顿传奇 79
赫顿反驳了他的传奇 83
必要的循环性之来源 87
赫顿悖论:为什么深时的发现者否认历史 95
博尔赫斯两难和赫顿的箴言 109
普莱费尔:特别的“鲍斯韦尔” 110
结论与前景 115
第四章 查尔斯·莱尔:时间之环历史学家 117
鱼龙教授的案例 119
查尔斯·莱尔:自制纸板 125
莱尔修辞手法的胜利:对灾变论的误判 138
莱尔对时间之环的辩护 158
莱尔:时间之环历史学家 180
莱尔世界观的部分揭秘 198
结 语 211
第五章 边 界 213
汉普顿的宝座和伯内特的卷首插图 215
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的更深层主题 223
参考文献 239
前 言
这本书源于推动了地质学中深时发现的历史之箭(arrows of history)和内在循环(cycles of immanence)隐喻之间的冲突和互动。如果我成功地表达了我思想的预定顺序,这本书可能会让读者觉得它是以理性方式形成的某种统一,换句话说,它是反映在时间之环(time’s cycle)隐喻中的内在结构的产物。但这样一种观点,虽然反映了(我希望)建构的逻辑,却会严重歪曲起源的心理,因为这本书是由时间之箭(time’s arrow)的点点滴滴,即我自己偶然的历史中那些古怪而不可预测的时刻拼凑而成的。在当时看来似乎毫无意义的微小事件,却是最终构造中的马掌钉。我无法开始详细说明所有这些“只是历史”(just history)的事件。在我5岁时,父亲带我去看了一只霸王龙的化石。伟大的绅士、藏书家乔治·怀特(George White)给了我一本17世纪版伯内特《地球的神圣理论》以代替演讲的酬金。约翰·朗斯伯里(John Lounsbury)在安蒂奥克学院(Antioch College)的地质学入门课程中举了一个例子,将不同含义混为一谈以阐述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我知道这有问题,但不明白是什么问题,直到我学习了大卫·休谟的归纳法。在利兹大学的春季野外课程中(本科期间在国外的学年),我参观了位于北爱尔兰的波特拉什岩床(Portrush Sill),看到了在岩石上刻画的水成论(neptunism)和火成论(plutonism)的二分法。在巴黎一家博物馆里,站在撒丁岛的暹罗连体女孩丽塔 —克里斯蒂娜的骨架前,我感到既恐惧又着迷。在美国国家美术馆展出的詹姆斯·汉普顿为基督第二次降临而设计的金碧辉煌的宝座上,我看到了伯内特的卷首插图。我听了自封为沙特尔圣人(sage of Chartres)的马尔科姆·米勒(Malcolm Miller)从玻璃和雕像中解读的中世纪隐喻。我以为自己在那座最伟大的教堂的南耳堂里发现了牛顿关于“巨人的肩膀”那句话的出处,而R. K.默顿(R. K. Merton)向我展示了我是一个多么虚荣的傻瓜。
我对那些努力理解地质学史的同事怀有更深刻、更直接的感激。这本书是我对三部伟大著作的逻辑分析,但它实际上是一个集体事业。我感到尴尬的是,我现在无法厘清和正确地归类在这里锻造的碎片。我离这个话题太近了。20 年来,我一直在教授时间的发现,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这三部著作。(因为我认为,这种重复是衡量智识生活的最好标尺—当新的见解停止时,就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我只是不记得哪些作品来自我自己对伯内特、赫顿和莱尔的解读,哪些来自霍伊卡、拉德威克、波特或其他许多启发我的思想家,仿佛外生(exogeny)和内生(endogeny)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类别!
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我非常感谢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唐·帕廷金(Don Patinkin),以及我在访问期间的导游和朋友埃坦·切尔诺夫(Eitan Chernov)、丹尼·科恩(Danny Cohen)和拉菲·福尔克(Rafi Falk)。这本书 是1985 年4 月在希伯来大学发表的哈佛-耶路撒冷讲座第一系列一个精心制作和加工的版本。哈佛大学出版社主任阿瑟·罗森塔尔(Arthur Rosenthal)构思了这个系列,并使其开花结果,我向他这位“教父”表示最深切的感谢。我只能希望,我已为这个系列确立了一个有价值的开端,随着时间的进步之箭,这个开端将很快被取代(同时我希望在时间的记忆之环中留下一些记忆)。
至于耶路撒冷这个真正永恒的城市,我只能说,我终于明白了《诗篇》第137 篇:“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这是一个以讲授为生的人的颂辞。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者,文笔老道,学识深厚,堪比文坛上司汤达、普鲁斯特的文学评论。 ——《科学》书评
古尔德是个有着深刻见解的学者,他的才智、经验和学识远远超出了生物学领域。……他是卓越的自然史评论家。 ——《芝加哥论坛报》书评
深 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指出,每一门重大科学都为人类思想的重建做出了显著贡献,而每一次痛苦的进步都打破了人类在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原初希望的某一方面。
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不得不承受科学对其天真自负的两次重击。第一次是人类意识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尺度难以想象的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褫夺了人是被特别创造的这一殊荣,而贬之为动物世界的普通一员。(作为历史上最不谦虚的声明之一,弗洛伊德随后表示,他自己的工作推翻了这种令人不悦的退却的下一个或许是最后一个基座,即虽然人类从低等猿类进化而来但我们至少拥有理性头脑这种自我慰藉。)
然而,弗洛伊德的列表忽略了最伟大的一步,即人类统治的空间限制(伽利略革命)和我们与所有“更低级” 生物的物理联系(达尔文革命)之间的桥梁。他忽略了地质学对人类重要性施加的巨大时间限制,即“深时”(deep time)的发现—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非常恰当地用“深时”一词表达了地质尺度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观念,年轻的地球在诞生后数天便被人类统治,人类必将备感欣慰,其统治也再合适不过。相反,如果人类的存在仅限于难以想象的浩瀚尺度的最后一毫微秒,那么这将是多大的威胁!马克·吐温注意到在如此短暂的存在中寻求慰藉的困难: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32 000 年,而在此之前,地球已经存在了上亿年,因此地球这上亿年就是在为人类的出现做准备。我猜是这样的,我不知道。如果埃菲尔铁塔的高度代表地球的年龄,那塔尖旋钮上漆皮的厚度就是人类历史的长度,任何人都会怀疑那层漆皮是建造这座塔的目的。我猜他们会的,我不知道。
查尔斯·莱尔(Charles Lyell)在描述詹姆斯·赫顿(James Hutton)“既没有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世界时,用更忧郁的语气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因此,这个表述将地质学深时的两位传统英雄联系起来,也表达了时间新的深度与牛顿宇宙的空间广度之间的隐喻联系:
这种关于漫长的过去时期的见解,如同牛顿哲学打开的空间一样,实在过于渺茫,很难唤醒崇高的观念而不夹杂一种痛苦的感觉,对于我们还无力想象一个如此无限规模的计划。在许多世界之外还有许多世界,彼此之间的距离遥不可测,而在所有这些世界之外,在可见宇宙的范围内,还可以隐约地看到无数其他世界。(Lyell, 1830, p.63)
深时如此难以理解,超出我们的日常经验,仍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大障碍。即便某些理论只是描述了普通事件在浩瀚时间尺度上的积累效应以替代之前错误的推断,也会被认为是创新性的。奈尔斯·埃尔德雷奇(Niles Eldredge)和我提出的点断平衡理论(theory of punctuated equilibrium)并不像经常被误解的那样,激进地主张演化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认为普通物种的形成过程若按我们的寿命标准来看应理解为非常缓慢,它不是转化为地质时间里一连串渐次细分层级的中间体序列(传统的或渐进的观点),而是在单个层理平面中地质上的突然出现。
对深时的抽象理解不难,我知道在10 后面加多少个0 来表示1 000 000 000,但真正理解和感受这种尺度却完全是另一回事。深时对我们来说太过陌生,我们真的只能用隐喻来帮助自己理解。我们在教学中也都是这样做的。如果用一英里来代表深时,那人类历史就只有最后几英寸;或者我们用一年来代表宇宙年龄,那智人出现在《友谊地久天长》唱响前的片刻。一位瑞典记者告诉我,她设想在寒武纪时期把她的宠物蜗牛放在南极点,让它缓慢地向马尔默(瑞典城市)前进,从而把时间形象地表现为地理。约翰·麦克菲在其所著《盆地和山脉》(Basinand Range, 1980)中做了最形象的比喻:把地球历史看作老式英码的一码,差不多就是国王伸出手时鼻尖到指尖的距离,那么用指甲锉在指尖一抹,就抹去了人类历史。
那么,学习地球科学的学生如何完成从数千年到数十亿年的基本跨越呢?在我们寻求了解地质思想史的过程中,没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了。
深时的神话
狭隘的分类法是对智识生活的诅咒。学者接受深时并将其作为共识,经历了从17 世纪中叶到19 世纪初的漫长过程。正如保罗·罗西(Paolo Rossi, 1984, p.ix)所言:“胡克时代的人有6 000年的过去,而康德时代的人意识到了数百万年的过去。”在这关键的几十年里,地质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和公认的学科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将思想史上这一重大事件归因于一小群地球科学家的岩石研究。事实上,罗西用有力的证据表明,除了地质学家的贡献,深时的发现也结合了当时的神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洞见。在那个博学多才的时代,一些学者在所有这些领域都有建树。
我将自己的讨论限制在被后世专业地质学家视为前辈的几位学者,是有意识地在我试图推翻(或扩大)的框架内进行的。换句话说,我将处理地质学家所接受的发现深时的标准故事。专业的历史学家早就认识到这种自利神话(self-servingmythology)的虚假和做作,在这方面我不要求原创性,但他们的观点并没有渗透到一线科学家或学生身上。
我的狭隘性甚至延伸到地域和学科,因为我只选择了英国地质学舞台上的三个主要人物—一个主要反派和两个标准英雄来深入讨论。
他们的时间顺序也代表了关于时间发现的标准神话。带有神学教条主义色彩的反派托马斯·伯内特(Thomas Burnet)在17 世纪80 年代撰写了他的《地球的神圣理论》(Telluris theoriasacra / Sacred Theory of the Earth, 1691)。第一个英雄詹姆斯·赫顿在一个世纪后的18 世纪80 年代编写了他最初版本的《地球理论》(Theory of the Earth, 1788)。查尔斯·莱尔,作为第二位英雄和现代性的编码者,仅仅在50 年后,也即19 世纪30 年代,就撰写了他的开创性著作《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1830—1833)。(毕竟,科学确实会加速进步,正如这次接近真理所花的时间相比上次缩短了一半。)
标准神话被历史学家贴上了他们最嗤之以鼻的标签—“辉格式”(whiggish),即将历史视为一个进步的故事。它使我们能够根据历史人物在启蒙方面的作用来评价他们,但这些评价完全基于后人的观点。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 eld)在其《历史的辉格解释》(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1931)一书中谴责英国历史学家与辉格党结盟,将他们国家的历史写成其政治理想逐步实现的做法:
真正有罪过的,是那种在历史编纂中让人无法辨识其偏见的历史写作。……这种方式把事件从情境中抽离出来,并且含蓄地与今日做对比,然后妄称因此就可以让“事实”本身“说话”。这种方式实际上假设,这样的历史……能给我们提供价值判断;也就是假设,仅仅通过时间的流逝,就可以证明某个理想或某个人是错误的。(Butterfi eld, 1931,pp.105-106)
辉格式历史对科学有特别执着的坚持,原因很明显:它与主要的科学传奇相吻合。这个神话认为,科学在其探索和记录自然事实方面的初步研究与所有其他智力活动有着根本不同。这些事实,当收集和提炼到足够数量时,会在一种有力的归纳主义的引导下形成统一和解释自然世界的宏大理论。因此,科学是进步的终极故事,而进步的动力是实证发现。
我们的地质教科书以这种辉格模式讲述深时的发现,它被视为最终摆脱迷信束缚的卓越观察的胜利。(随后的每一章都包含一节对这种“ 教科书纸板”的讨论。)过去糟糕的时代,在人们从扶手椅上站起来去野外观察岩石之前,“摩西五经”中的大事年表限制了我们对地球历史的任何了解。伯内特代表了这种反科学的非理性主义,他对我们行星历史名义上的描述中不恰当地包含了“神圣”一词,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也因将《创世记》的“日”寓言式地解释为可能很长的时间而陷入了相当大的麻烦,但这不重要。)因此,伯内特代表了教会和学会对观察科学之新方法的强烈反对。
赫顿打破了《圣经》的这些限制,因为他愿意野外观察而不是接受先入为主的观念—与地球对话,它会告诉你真相。赫顿的两个关键观察结果推动了深时的发现:首先,他认识到花岗岩是一种火成岩,代表了一种恢复性隆升的力量(因此地球可以无休止地循环,而不是逐渐被侵蚀成废墟); 其次,他正确地把不整合(unconformity)解释为隆升和侵蚀循环之间的分界(为周期性更新提供直接证据,而不是短暂和单线的衰老)。
但当时的世界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赫顿的观点(而且他的文笔太糟糕,无法说服任何人)。因此,深时的编码还要等到查尔斯·莱尔的伟大教科书《地质学原理》。莱尔以他关于当前地质过程速率和模式的权威汇编获得了胜利:他证明了普通原因的缓慢、稳定运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就能产生所有的地质事件(从大峡谷到大灭绝)。地质学学生现在可以拒绝用《圣经》年表来理解世界了。在这个版本中,深时的发现成为历史上观察和客观性战胜成见和非理性的最大胜利之一。
就像英雄史观中的许多故事一样,这种对深时的描述在灵感方面是贴切的,但在准确性方面却严重不足。诺伍德·汉森(Norwood Hanson)、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以及许多其他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开始整理事实与理论、科学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25 年后,这种从观察到理论的简单、单向流动的基本理论彻底破产。相比其他智识活动,科学可能在其对自然物的构造和运作的关注方面有所不同。但科学家并不是推导机器,只会基于自然现象中观察到的规律推测其原因(假设这种推理方式原则上可能取得成功,但我对此表示怀疑)。科学家也是沉浸在文化中的人,挣扎于头脑中所有奇怪的推理工具,从隐喻、类比到富有成效而天马行空的想象,查尔斯·皮尔士(Charles Peirce)称科学家被这些工具“绑架”了。主流文化并不总是辉格式历史所认定的敌人,比如,神学对时间的限制使早期地质学家化身贩卖奇迹的灾难论者。文化可以增强也可以限制科学,就像达尔文将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模型引入生物学,从而成为自然选择理论一样。(Schweber, 1977)无论如何,客观思想不存在于文化之外,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无可逃避的文化背景。
作为一线科学家,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与这些关于我们专业的神话做斗争,拒绝将其视为某种优越而与众不同的东西。神话可能作为游说策略的理由,在短期内服务于我们—给钱就好,其他的别管,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搞不明白。但从长远来看,自我区隔为守护科学方法的神圣仪式的牧师,只会伤害科学。所有思考者都可以走近科学,因为它只是将通用的智识工具应用于特定的材料。无须赘言,在这个生物技术、计算机和炸弹的世界中,对科学的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纸板神话将科学视为纯粹的观察和应用逻辑,脱离了人类创造力和社会背景的现实。除了以积极的方式揭穿剩余的纸板科学神话,我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说明这种创造性思想的普适性。围绕深时发现的地质学神话,可能是残余传说中最为持久的。
这本书考虑从神话被定义的边界内部瓦解它。我详细分析了三位主要人物(一个反派和两个英雄)的主要文本,试图找到一把钥匙,可以解锁这些人的根本构想(visions),它们在将它们描绘成观察中的进步敌人或化身这一传统里早已丢失。我在二分法的隐喻中找到了这把钥匙,这些隐喻表达了对时间本质的相互矛盾的见解。伯内特、赫顿和莱尔都在与这些古老的隐喻做斗争,尽力应对并相互比较,直到他们对时间和变化的本质形成了独特的见解。正如任何对岩石和露头(outcrops)的观察一样,这些构想必然推动了深时的发现。内部和外部资源,即以隐喻为依据的理论和受理论约束的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标志着科学的任何一次重大运动。我们认识到几个世纪争论背后的隐喻时,就能更好地理解深时的发现,它是所有曾与方向性和内在性等基本谜题斗争过的人们的共同遗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