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622704
★ 百万粉丝博主韦珊倾心之作,写给当代女性的成长治愈之书
★ 艺术插画,四色印刷,让阅读不止阅读
★ 随书附赠印签寄语卡片,愿你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 社交平台热议话题,万千读者共鸣,直面当代女性的成长困境
★ 看见自己是一切治愈的开始,写给那些遍体鳞伤却仍然努力生活的“她”
★ 一切都还来得及,看见自己是为了真正开始爱自己,也是身为女性的底气
★ 每一位女性都值得被看见,祝你可以选择喜欢的人生,热烈地度过
将女性心理结合咨询实例讲述,笔触细腻,用真实而温柔的文字与读者互相治愈。
★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你撑把伞!
结合自身经历和咨询经验,帮助女性走出有选择却无力选择的心理困境,拥抱人生的更多可能。
本书为女性心理类图书,讲述了在当今时代下的很多女性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出于原生家庭或成长经历的原因,造成自己低自尊、缺乏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中过度付出或索取、习惯讨好等问题,无法坦然、从容地面对生活,让自己陷入痛苦和焦虑的状态里,给自己持续造成负面影响。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阐释,结合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实例,希望给读者以启示,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女性读者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力求让当下的女性读者可以摆脱心理阴影,重新面对生活。
第一章 看见自己,是一切疗愈的开始
长不大的孩子和缺爱的“我”
你想更亲密,他却逃避又疏离
看见的问题源于看不见自己
爱自己,理应成为我们的本能
成年之后,请开始你的第二人生
第二章 走出分离焦虑,离开任何人你都可以过好这一生
爱的溺水者——不能接受分离的心理动机
分离,让人重新化为孤岛
好好告别,才能奔赴下一程山海
第三章 寻回丢失的安全感,接纳自己无法全然掌控的人生
成为我,你才能真正懂我
心里的刺——伤人伤己的不安全感
大方承认自己没有安全感也可以是很酷的
第四章 看见自己的需求,关系是“我”与“我们”的平衡
讨好是关系中最难走的路
给自己的礼物——不再讨好
索取,指责和抱怨背后的真实心态
匮乏感,让彼此消耗的元凶
让彼此疲于奔命,还是让关系得到滋养
第五章 摆脱低自尊:你眼里有整个世界,也有自己
低自尊者的人生是如何崩溃的
为什么“我不够好”变成一种执念
内在自爱,就无须向外寻求依赖
第六章 与一切和解:你会比想象中更快走出深渊
自爱的偏差
远离多巴胺,拥抱内啡肽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
走出受害者的角色,与原生家庭和解
第七章 从看见自己到爱自己,是身为女性的底气
从身体上爱自己
从行动上爱自己
从生活上爱自己
从心理上爱自己
从思想上爱自己
从精神上爱自己
为什么“我不够好”变成一种执念
低自尊的人在关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爱而不得,对不爱自己的人锲而不舍,对爱自己的人不屑一顾。这样的表现往往让他们无法拥有真正的爱。另外,他们过低的自我价值感容易不被人珍惜,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会选择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作为伴侣。
有些女性明明条件很好,男朋友却可以控制她,她自己也不打算结束这段关系,令人唏嘘不已。这样过低的自我配得感很可能来自小时候和父母的互动方式,比如有一个完全忽视她的爸爸或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妈妈。在亲密关系里,她可以将对方过分的行为合理化,甚至觉得这样做是正常的。她熟悉不被爱、不被尊重、被批评和被指责的感觉,就算有人提醒,也很难让她有所改变。
低自尊的人遇到喜欢的人,也许只是欣赏对方身上的某一点,就可能选择飞蛾扑火,拼命付出而不求回报,甚至会产生“只要你对我好一点,就算践踏我的尊严也没关系”的感觉。因为执着是低自尊的人应对事情的方式之一,而且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什么是强迫性重复呢?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欧内斯特·琼斯将强迫性重复定义为无意识地重复早期经历过的痛苦情境来找回熟悉的感觉。虽然痛苦,自己却无法改变。比如说有一个女孩,她在原生家庭中不受父亲的重视,那她的潜意识会指引她找一个和父亲一样的男人,再次经历和原来一样的相处方式。面对一个对她不好的男人,她不逃离,因为这一次要拼尽全力赢得对方的爱。在父亲那里没得到的爱,现在要从一个像父亲的人身上得到,就像打游戏一样,之前没能通关,现在就要拼命通关。所以,那些爱而不得或是不被珍惜的人往往非常执着。
他对我越是不好,我越是要赢得他的爱,绝对不放弃。在亲的关系当中,交手几百个回合都是输;那这一次碰到一个和父亲有点像的人,当然要拼尽全力羸回来。只要低自尊的人意识不到原生家庭导致的强迫性重复,即使和现在的伴侣分手,下一次还是有可能选择一个不重视自己的人。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在亲密关系中吃尽苦头,就在于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应该被好好对待。正是这种对自已完全不准确的评价,让他们饱受痛苦。
低自尊的人在关系之外也会给自己带来问题,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受到别人夸奖时会说:“没什么,任何人都能做到,我只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我碰到过一位低自尊的来访者,她完全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价值,无法中肯地评价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明明完成了几个大项目,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老板想给她升职,她却不敢接受。她认为自己没有别人做得好,如果接受升职却无法表现得更好,那将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另外一位来访者,她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其他公司向她抛来橄榄枝,条件和待遇比现在的好很多,她却不敢接受这个挑战,白白浪费了更好的机会。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低自尊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低自尊来自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一个孩子对自已的价值和重要性是没什么概念的,只能通过父母的评价来感受自己是重要的、聪明的、优秀的,或者完全反过来。这些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其实都来自父母的对待方式。
海因茨·科胡特说:“如果孩子长期处在父母不成熟、敌意或是诱惑的回应中,将会引起他强烈的焦虑与过度的刺激,从而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因为他的内驱力被压抑了很大一部分,而这部分无法参与他心灵的发展。”弗洛伊德说:“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自信往往可以带来真正的成功。”可见,父母就是孩子的潜意识,是孩子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孩子不要用打击和批判的方式,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对父母的话不会怀疑,而这些也构成了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人格基础。
其次,低自尊来自早期消极的成长经历。人对自己的信念源于早期生活事件中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就是指人的童年经历、家庭环境、身边的朋友和同伴等,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遇到了很多负性事件,就很可能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而这又会影响人的自尊。那么,什么样的事件可以成为消极经历呢?
1.被忽视
一个小孩在三岁之前无法照顾自己,六岁之前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十三岁之前无法独立生存,所以说,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如果父母忽视他,他就会觉得自己不重要,是一个不值得别人好好对待的人:父母都不会对自己好,别人就更不会了。被父母忽视,这是影响一个人自尊的重要原因。
2.被虐待
在任何时候,人的身体或精神遭到侵害,都会让自尊心受损。言语虐待也是如此,只是程度不同。一个成年人被人用言语攻击时也会感到自尊心受损,何况是一个孩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亲人或老师,他们说什么,孩子不懂得分辨,也没有抵抗力,只会全盘接受。这些话会变成对孩子的评价。如果负面的评价居多,就有可能让孩子自卑,长大之后会戴上厚厚的人格面具。
3.被过度控制
“我是被父母宠大的孩子,为什么也是低自尊的呢?”这也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太少是一种伤害,反之亦然。就像我们养花,水少则旱,水多则涝,无论哪一种,对花都不好。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事无巨细的照顾下长大,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容易限制孩子的正常发展。很多时候,父母帮你做事或者不让你做事,间接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就像有些孩子已经十几岁了,父母都不让他学习骑自行车,看起来是出于保护,实际上却是在告诉孩子“别人可以,但你不行”。有一些孩子,四五岁就开始自己吃饭、穿衣服了,但在父母过度宠溺下的孩子,十几岁却还在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一个人的能力被限制,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说明他已经被束缚了。
如果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长大之后会没有安全感,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心智还停留在童年。父母没有让孩子的心智正常发展,也没有根据年龄的增长来调整和孩子的互动方式,父母看似很爱孩子,但实际上是在过度控制,这样会导致孩子将来没有安全感,又缺乏自信心。
4.成为发泄对象
如果父母总是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存在会惹人不高兴,把错误都归咎于自己,慢慢形成一种自动化思维。如果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弟弟,那这个姐姐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也不值得拥有什么,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这种负面的想法就像一台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自动运行并且操控人生。
5.负面的生活经验
负面的生活经验产生负面的想法,负面的信念又导致相应的行为方式。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在被父母批评和打压,他所形成的想法就是自己不是一个让人喜欢的人,其他人都讨厌自己。基于这种自我认识,他会形成一套应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比如:只有自己表现完美时,人们才会喜欢我;只有为别人付出,才会被别人接受。这是他的思维模式,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完美,然后取悦别人,甚至压抑自己的感受去满足别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