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327712
★介绍63位日本建筑师、解析120余座历史建筑,分享那些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建筑故事。
★简约插画 建筑师年表 人物关系图 代表性建筑坐标,寓教于乐,科普性强。
★建筑设计师、日本文化爱好者、建筑迷等普通读者都能读的图鉴。
★东大与早大象征的安田讲堂、大隈纪念堂出自谁手?
被称为日本近现代建筑之父,开创日本建筑界的大师又是谁?
丹下健三、芦原义信、黑川纪章等享誉世界的日本建筑大师的建筑生涯中又有哪些趣事与逸闻。
本书以建筑专业人士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日本近代建筑之美,分享建筑师的故事。日本建筑学研究者二村悟,通过自己大学时期学习建筑的历程为读者精选了自日本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结束的121年间的63位日本建筑师。较为系统的为读者讲解了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全书凭借精美的建筑手绘插画与朴实生动的语言为读者生动再现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日本建筑师们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以及其建筑杰作的设计流派和理念。力求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读者们去探寻日本建筑师和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
前言
1.明治时代
辰野金吾 2
片山东熊 4
曾弥达藏 6
山口半六 8
久留正道 10
妻木赖黄 12
宫内省内匠寮 14
横河民辅 16
伊东忠太 18
长野宇平治 20
木下益治郎 22
远藤于菟 24
野口孙市 26
铃木祯次 28
武田五一 30
佐野利器 32
佐藤功一 34
大江新太郎 36
中村与资平 38
冈田信一郎 40
本野精吾 42
内田祥三 44
渡边节 46
长谷部锐吉 48
内藤多仲 50
安井武雄 52
中村顺平 54
木子七郎 56
渡边仁 58
德永庸 60
专栏 西洋建筑师 62
2.大正时代
中村镇 64
远藤新 66
高桥贞太郎 68
田上义也 70
岩元禄 72
山口文象 74
村野藤吾 76
吉田铁郎 78
今井兼次 80
山田守 82
堀口舍己 84
森田庆一 86
吉田五十八 88
大冈实 90
专栏 建筑设计和标准规范 92
3.昭和时代(二战前)
前川国男 94
谷口吉郎 96
明石信道 98
白井晟一 100
坂仓准三 102
浦边镇太郎 104
松村正恒 106
丹下健三 108
增田友也 110
吉坂隆正 112
芦原义信 114
专栏 木匠与拟洋风建筑116
4.昭和时代(二战后)
大谷幸夫 118
大高正人 120
菊竹清训 122
光吉健次 124
日建设计工务 126
内井昭藏 128
黑川纪章 130
东孝光 132
专栏 室内设计师 134
5.资料
建筑师年表 136
建筑物列表 140
资料来源 142
后记
日本近现代建筑的魅力
我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建筑不久后,有幸拜读了藤森照信教授所著的《日本的近代建筑》,自此便被日本近代建筑的魅力所折服。还记得那时的我,曾沉迷到拿着从旧书店淘来的《建筑侦探入门手册》漫步在东京和横滨的街头,寻找一处处近代建筑的踪迹。
我所感受到的近现代建筑的魅力之一是功能的多样性,除了住宅、民家※、神社寺庙、城郭、茶室等传统建筑之外,还有公共建筑、住宿建筑、办公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土木建筑工程等近代出现的建筑,根据用途的不同,其价值和评价的角度也不同,很有意思。另外,随着西方设计风格和技术的引入,建筑师这一职业在日本被正式确立,个人风格突出的感性设计作品问世,以及发展出多样的研究方向与方法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 在日本建筑史和民俗学的概念中,指江户时期底层民众的住宅以及明治维新后采用传统建造方式建设的住宅
建筑是历史的载体
目前我正带领工学院大学的学生与爱媛县伊方町合作,广泛征求意见并积极推动对当地“旧佐佐木住宅”的保护与再利用。建筑作为永恒的景观,对于了解和体验当地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承载该地区历史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日本建筑很有趣”“想更多地了解历史建筑”等想法涌上心头,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对于促进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非常重要。
当我还是一名学生时,我通过《日本的近代建筑》和《建筑侦探入门手册》感受到了近现代建筑的魅力,因此也希望通过本书能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和体会日本近现代建筑的趣味。
2019年12月
二村悟
本书的结构
本书通过插图展现了日本近现代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并依据社会背景和建筑师的活跃时期,将本书分成“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二战前)”“昭和时代(二战后)”四个主要章节。本书根据以下三个条件选择建筑师:(1)建筑师是否在日本接受过建筑教育;(2)建筑是否留存、是否可以参观;(3)尽可能多地涵盖不同地域空间、建筑样式和受教育背景等。因此没有收录清家清、广濑镰二、池边阳、增泽洵等现代著名的住宅建筑师。不过,根据平成八年(1996)颁布的“国家登录有形文化遗产制度”,建筑物建成五十年后就有资格申请成为日本登录有形文化遗产。因此,作为潜在的保护对象及将来可能会受到关注等因素的建筑及其设计者,本书也有所介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