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883924
- 韩国版《山茶文具店》,继《解忧杂货店》《深夜食堂》后,被数百万韩国读者点赞的疗愈文字,给疲惫的人的心灵拿铁!
- 这是一间推荐好书的咖啡馆,也是一家烹饪美食的图书馆,更是一座消除内耗和烦恼的小书厨房。小书厨房有美食,更有好书。每一份温暖的回忆,都带着笔墨的香气。
- 2024年值得期待的“纸上韩剧”!这里有暖心的店主小姐姐为你端上香醇的咖啡,也有帅气的欧巴小哥哥为你推荐好看的小说!
- 2022年韩国治愈小说征文金奖之作,一年加印50次,首月狂销22000 册!
- 七篇感动人心的疗愈故事,抚平你的彷徨、不安与遗憾。
- 封面由韩国知名插画家Banzisu倾情绘制,继《不便的便利店》《休南洞书店》后又一动人画作。
在都市打拼得身心俱疲的姑娘柳真来到山村,在首尔附近的邵阳里开了一家旅馆——“小书厨房”。
在这个小小的庭院里,柳真和每一位客人畅聊谈心,聆听他们的倾诉,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路历程,为他们推荐呵护心灵的图书。
阅读是一种疗愈。怀念亲人的歌手,想要活出自我的律师,厌倦工作的白领,错过却又重逢的情侣,失去梦想的青年都在这里、在书里,找到了人生的密匙,慢慢打开了心结,用明媚的阳光驱走了心灵的忧郁……
小书厨房是可以让灵魂休憩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闻到春天的芬芳,感到青春的脉动,让生命重新绽放。
“姐,好久不见。”
“哇,智勋,你现在都成大叔了。”
虽然四年没见,但世琳却没有一点儿生分的感觉,因为智勋身上有着她的初恋男友南宇的影子。智勋不是一个话多的人,却属于那种平易近人的类型。四年前见到智勋时,他刚从军队退役,头发很短,粗糙的脸上长着几颗显眼的粉刺,而今天见到的智勋则穿着一身干练的正装。他的肩膀变得更宽,头发用发蜡打理得一丝不乱。深蓝色套装搭配黑色尼龙搭扣皮鞋,显得很帅气;还有脚上穿着的深紫色条纹的灰色袜子,看起来也很时尚。此时的他正笑吟吟地看着世琳,相比以前整个人显得更加沉着、温和,但似乎也变得更加油滑。
“刚看到你发来的消息时,我还以为是你要结婚呢。不过你怎么进了研究所?现在是回到韩国了吗?不打算回去了?”
“是啊,姐。我现在正在读首尔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呢。四年前退役后,我就在韩国报考了研究生。以后就在韩国生活,不打算回去了。”智勋笑眯眯地说。
笑成月牙的眼睛一如当初,南宇哥哥也是这么笑的吧?世琳不由自主地想起南宇的面容。当初那种心如刀割的感觉已经找不到了,剩下的只有一点点的惆怅,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淡然。不过偶尔曾经的美好回忆浮上心头,心里也会变得暖暖的。
“怎么,在柏林待了那么久,还放不下韩国?不过,那位……莫非就是你跟我提过的朋友?”世琳不着痕迹地瞥了那人一眼,转过头低声问道。
智勋微笑着点了点头,但世琳还是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眼中闪过的那一丝黯然。智勋像是在调整情绪一样,轻轻地舒了口气。
“嗯,她就是我说过的那位朋友,玛丽。”
玛丽和智勋是一对青梅竹马。玛丽在三岁时跟着父亲来到德国柏林,而智勋一家也是在他六岁的时候移民到柏林。玛丽和智勋可以说是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下长大的。就像是不同时代的人被放到了同一片天地里,两个家庭完全是两个极端的存在。
玛丽的父亲是一个军火商;或者说,玛丽在二十岁以前一直认为是这样。她父亲的过往就像神秘的海底一样深不可测,让人不可捉摸。玛丽的记忆中并没有关于韩国的回忆。她有一张三岁时拍的照片,而玛丽的生日又在十月份,所以可以断定她是在出生十八个月1左右时来到柏林的。在她的家里,“妈妈”一词是一个不允许提及的禁忌。在举目无亲的德国,想要一探究竟也没个去处,所以年幼的玛丽也只能通过想象来挂念妈妈的存在:比如妈妈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她在拍照时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等等。偶尔,她也会照着镜子,猜测自己和妈妈的五官哪里相像。不同于貌合神离的玛丽和她父亲,智勋的家庭称得上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他们一家人相互关爱,能够毫无嫌隙地分享彼此的幸福和苦恼。
智勋的母亲在柏林的韩国城经营一家洗衣店,每天早上六点开业,晚上十一点才打烊。虽然母亲一直头发蓬乱,眼神里透着疲惫,父亲每天为生计问题愁眉不展,但智勋从未觉得有什么不满。
即使工作再忙,智勋的父母也会每天向他表达他们爱他。他们把用来给智勋买生日礼物的钱单独存进一个小储钱罐里;到了星期天,还会带着他到柏林公园、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动物园等地参观游玩。每一刻的温馨时光都被保存在一张张相片里,作为一家人相爱的见证。在智勋的记忆里,他的父母总是竭尽全力地生活,总是向他流露出灿烂的微笑,总是向他表达爱意。这也是父母能给智勋最好的人生教育。正因如此,智勋才能成长为一个坚强、有安全感的孩子。
来到德国的第五年,智勋一家的生活才开始有了一点儿起色。首先,洗衣店的收入日益稳定,甚至还收购了一旁即将倒闭的食品商店,而且自从在米特区开了二号连锁店后,即便提高洗涤费和修改费,闻风而来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因为那里充满了真情。洗衣店能让人感受到真诚和温暖,食品店里的人们也彼此热情地打着招呼。在这里,客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光顾。不是因为有要洗的衣服,也不是因为肚子饿,而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正是智勋父母的一言一行,让那些原本失去色彩的人找回了缺失的情感,让皱巴巴的心得到抚平。有了这样的基础,洗衣店和食品店的生意兴隆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智勋在十一岁时转入了一所国际学校。这所学校离柏林市区有约三十分钟车程。自此,他的父母在移民到德国时立下的誓言终于兑现。国际学校在教学课程和教育环境方面堪称完美,虽然每年的学费多达数千万韩元,但他的父母却一点儿都不在乎。
转学的第一天,智勋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校门。走进古色古香的红砖建筑里,入眼的是一间间敞亮的现代装修风格的教室。每个班里有十五名学生,课堂里全程用英语授课。学校里还有专门学习骑马、长笛、游泳、网球、芭蕾、橄榄球及音乐剧的活动场所。班主任是一位始终面带微笑的好老师。高高的天花板擦拭得光可鉴人,操场上的绿色草坪始终打理得很平整。对于智勋来说,国际学校就像是一个天堂。他很容易就能和不同国籍的同学们成为好朋友。
成为转学生的第一天,十一岁的智勋第一眼就认出坐在教室第二排的玛丽。说是认出来,其实应该说是保存在脑海中的影像自动播放了出来更为贴切。智勋第一次见到玛丽是在他八岁那年参观柏林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当时玛丽面无表情地跟一旁同样一脸庄重的姐姐坐在大厅里,智勋在经过玛丽的身旁时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那个女孩虽然有着洋娃娃一样的可爱面庞,但眼神中却带着同龄孩子身上很难见到的阴郁。智勋很快就意识到那个女孩在看着自己一家人。当时智勋的爸爸妈妈各自牵着智勋的一只手。想到辛勤工作一周后,能够陪儿子一起观看恐龙化石,他们的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智勋的妈妈还在一旁不断地用韩语跟智勋交流。一直到智勋一家人通过拱形通道,消失在摆放着蝴蝶等昆虫标本的房间,她的视线都没有离开他们。在这期间,智勋的眼睛偶然与玛丽的视线撞在一起,而那个画面就像是一记烙印,深深地印在智勋的脑海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