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644651丛书名: 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内容包括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治则等。该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构建中医学知识体系,而且为其他中医类课程的学习,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打下基础。本教材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语言流畅,体例格式统一,逻辑清晰,编排合理,是一本难得的优秀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内容包括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该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构建中医学知识体系,而且为其他中医类课程的学习,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打下基础。本教程将融入思政元素、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采用多元融合的呈现模式、贴合现代学子学习习惯;配以知识链接与拓展,体现中医学术深度。 本教材的编写依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制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职业中医师考试大纲,以扎实学生理论素养、提高知识整合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目标。在编写中力求借鉴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优势。教材既能体现知识的继承性、编著的严谨性,又在章节设置、编写体例、内容安排、学术观点等方面体现了一定开拓性和独创性。
第一节中医学的概念和学科属性┈┈┈┈┈┈┈┈┈1 第二节中医学的发展历史┈┈┈┈┈┈┈┈┈┈┈┈2 第三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7 第四节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11 第五节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13 本章小结┈┈┈┈┈┈┈┈┈┈┈┈┈┈┈┈┈┈┈15 复习思考题┈┈┈┈┈┈┈┈┈┈┈┈┈┈┈┈┈┈16
第一节气一元论┈┈┈┈┈┈┈┈┈┈┈┈┈┈┈17 第二节阴阳学说┈┈┈┈┈┈┈┈┈┈┈┈┈┈┈21 第三节五行学说┈┈┈┈┈┈┈┈┈┈┈┈┈┈┈31 本章小结┈┈┈┈┈┈┈┈┈┈┈┈┈┈┈┈┈┈┈42 复习思考题┈┈┈┈┈┈┈┈┈┈┈┈┈┈┈┈┈┈42
第一节精┈┈┈┈┈┈┈┈┈┈┈┈┈┈┈┈┈┈43 第二节气┈┈┈┈┈┈┈┈┈┈┈┈┈┈┈┈┈┈45 第三节血┈┈┈┈┈┈┈┈┈┈┈┈┈┈┈┈┈┈52 第四节津液┈┈┈┈┈┈┈┈┈┈┈┈┈┈┈┈┈55 第五节精、气、血、津液的关系┈┈┈┈┈┈┈┈58 本章小结┈┈┈┈┈┈┈┈┈┈┈┈┈┈┈┈┈┈┈62 复习思考题┈┈┈┈┈┈┈┈┈┈┈┈┈┈┈┈┈┈62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述┈┈┈┈┈┈┈┈┈┈┈┈┈63
第二节五脏┈┈┈┈┈┈┈┈┈┈┈┈┈┈┈69 第三节六腑┈┈┈┈┈┈┈┈┈┈┈┈┈┈┈87 第四节奇恒之腑┈┈┈┈┈┈┈┈┈┈┈┈┈┈┈91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93 本章小结┈┈┈┈┈┈┈┈┈┈┈┈┈┈┈┈┈┈┈99 复习思考题┈┈┈┈┈┈┈┈┈┈┈┈┈┈┈┈┈┈100
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102 第二节十二经脉┈┈┈┈┈┈┈┈┈┈┈┈┈┈┈106 第三节奇经八脉┈┈┈┈┈┈┈┈┈┈┈┈┈┈┈116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123 第五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27 本章小结┈┈┈┈┈┈┈┈┈┈┈┈┈┈┈┈┈┈┈129 复习思考题┈┈┈┈┈┈┈┈┈┈┈┈┈┈┈┈┈┈130
第一节体质的概念与形成┈┈┈┈┈┈┈┈┈┈┈131 第二节体质的构成与分类┈┈┈┈┈┈┈┈┈┈┈134 第三节体质学说的应用┈┈┈┈┈┈┈┈┈┈┈┈136 本章小结┈┈┈┈┈┈┈┈┈┈┈┈┈┈┈┈┈┈┈139 复习思考题┈┈┈┈┈┈┈┈┈┈┈┈┈┈┈┈┈┈140
第一节概述┈┈┈┈┈┈┈┈┈┈┈┈┈┈┈141 第二节外感病因┈┈┈┈┈┈┈┈┈┈┈┈┈┈┈143 第三节内伤病因┈┈┈┈┈┈┈┈┈┈┈┈┈┈┈151 第四节病理产物性病因┈┈┈┈┈┈┈┈┈┈┈┈155 第五节其他致病因素┈┈┈┈┈┈┈┈┈┈┈┈┈160 本章小结┈┈┈┈┈┈┈┈┈┈┈┈┈┈┈┈┈┈┈164 复习思考题┈┈┈┈┈┈┈┈┈┈┈┈┈┈┈┈┈┈164
第一节发病原理┈┈┈┈┈┈┈┈┈┈┈┈┈┈┈165 第二节影响发病的因素┈┈┈┈┈┈┈┈┈┈┈┈167 第三节发病类型┈┈┈┈┈┈┈┈┈┈┈┈┈┈┈169 本章小结┈┈┈┈┈┈┈┈┈┈┈┈┈┈┈┈┈┈┈171 复习思考题┈┈┈┈┈┈┈┈┈┈┈┈┈┈┈┈┈┈171
第一节概述┈┈┈┈┈┈┈┈┈┈┈┈┈┈┈172 第二节基本病机┈┈┈┈┈┈┈┈┈┈┈┈┈┈┈173 第三节内生五邪┈┈┈┈┈┈┈┈┈┈┈┈┈┈┈187 第四节脏腑病机┈┈┈┈┈┈┈┈┈┈┈┈┈┈┈190 第五节病证传变┈┈┈┈┈┈┈┈┈┈┈┈┈┈┈195 本章小结┈┈┈┈┈┈┈┈┈┈┈┈┈┈┈┈┈┈┈199 复习思考题┈┈┈┈┈┈┈┈┈┈┈┈┈┈┈┈┈┈200
第一节养生┈┈┈┈┈┈┈┈┈┈┈┈┈┈┈201 第二节预防┈┈┈┈┈┈┈┈┈┈┈┈┈┈┈204 第三节治则┈┈┈┈┈┈┈┈┈┈┈┈┈┈┈207 本章小结┈┈┈┈┈┈┈┈┈┈┈┈┈┈┈┈┈┈┈217 复习思考题┈┈┈┈┈┈┈┈┈┈┈┈┈┈┈┈┈┈218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养生防病、治疗疾病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的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于一体的医学科学形式。中医学理论发端于《黄帝内经》,在历代医学家医疗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独特理论内涵,在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养生观、治疗观等方面独具特色的中医学术体系。中医学理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医科学内涵、临床优势的保证。
《中医基础理论》是当代中医工作者撷取历代有关医学规律的认识,精炼而成的一部中医学入门之作。它和中医学其他理论,如诊断理论、药物理论、方剂理论、各家理论、伤寒理论等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医学理论大厦。《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从1984年问世以来,至今已近四十载,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内容包括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治则等。本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构建中医学知识体系,而且为其他中医类课程的学习,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打下基础。本课程还是中医药推广和普及方面 课程之一。
本教材的编写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目标。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经验和优势。本教材既能体现知识的继承性、编著的严谨性,又在章节设置、编写体例、内容安排、学术观点等方面体现了一定开拓性和独创性,是编者多年教学心得的凝炼与升华。
本教材的绪论由张挺编写,第一章由李冬华、刘红杰、袁卫玲编写,第二章由任红艳、黎鹏程编写,第三章由朱凌凌、陈慧娟、梁鹤、张亚军编写,第四章由刘舟、郑红编写,第五章由蒋筱编写,第六章由马晖、王琳、李姿慧编写,第七章由吴筱枫编写,第八章由许筱颖、刘芳芳、张挺编写,第九章由周妍妍编写。学术秘书由朱凌凌担任。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汲取了各版教材的精华,在此谨向各版教材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谢意。
由于编写团队大多为中青年教师,在学术观点把握、知识内容理解方面可能会有所偏差或疏漏,诚恳地希望广大中医药同道和读者们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本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编委会2023年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