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3104200
★现代战争启示录,天涯社区1999—2016经典原创作品奖
★多国史料展现多国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多角度解读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兴起,至二战战败投降全过程;还原战争细节,揭秘历史真相,思考民族、国家与人性
“太平洋战争”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同盟国的美、英等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至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据典,还原史实,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见解。书中战争场面宏大、进程细腻;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本书系“太平洋战争”系列第九部《困兽之斗》,主要叙述了雅尔塔会议、硫黄岛战役、东京大轰炸、“大和”号之死、冲绳战役等内容。
第一章 雅尔塔会议 //001
“阿戈尔人行动” //002
改变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八天 //018
第二章 血沃硫黄岛 //041
“人人必须以死前杀敌 10 名为己任” //042
分遣队行动 //065
海军陆战队未来五百年的荣誉 //085
三路并进 //132
困兽之斗 //160
第三章 火烧连营 //193
马特霍恩行动 //194
困难重重 //215
李梅火攻 //235
铃木内阁 //265
第四章 “大和”号之死 //297
“三驾马车”守冲绳 //298
冰山行动 //323
九州以南海空战 //341
“我可能疯了” //362
坊之岬海战 //391
第五章 攻占冲绳 //437
肃清岛北 //438
突破首里防线 //445
最后的疯狂 //532
“人人必须以死前杀敌 10 名为己任”
从东京湾南侧入口,一直延伸到马里亚纳群岛以北 550 公里处,有一条绵延 长 1400 公里的岛链叫南部群岛。该群岛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岛群,自北向南依次 为伊豆群岛、小笠原群岛和火山列岛。最南方的火山列岛由三个小岛组成,居 中的是硫黄岛,南北两小岛分别叫做南硫黄岛和北硫黄岛。1673 年,英国人戈 尔率先来到这里。因岛上到处充斥着浓烈难闻的硫黄味儿,戈尔便将它命名为 硫黄岛。1805 年俄国探险家克劳斯滕森经过此地,他和戈尔一样认为贫瘠的列 岛不值得开发,未曾向国家建议将这里开辟为殖民地。1887 年 11 月,日本东京府知事首次登上硫黄岛,1889 年 9 月宣布将其纳入日本版图,归东京府直接管辖。 硫黄岛位于北纬 24 度 44 分、东经 141 度 22 分,距东京 1250 公里、塞班 1100 公里,几乎位于两者的中点。从横滨港出发,乘船沿伊豆群岛南下前往硫 黄岛约需要 4 天,乘机仅需 4.5 小时。从海上望去,硫黄岛像一条半浮半沉的鲸鱼;从空中俯瞰,它则像一块肥猪排。岛屿从东北到西南的长轴长 8.3 公里,东 西最宽处 4 公里,最窄处千鸟原南部仅宽 800 米,总面积 20.1 平方公里。岛上 最显著的地理特征是南端那座高 169 米的死火山,名叫苏里巴齐山——日语则称 作折钵山。山脚以北那片宽阔平整的高地被称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渐起 伏,有数座海拔超过百米的险峻山峰,被统称为元山地区。虽然折钵山已多年 不再喷发,但整座岛屿依然烟雾弥漫,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沸腾 冒烟的硫黄坑随处可见。岛上居民时时有这样一种不安,担心小岛随时会在汪 洋大海中消失。硫黄岛在战前鲜为人知。即使到了开战之前,大部分日本人仍 不知道他们的南方有这样一座重要岛屿存在。
截至1944年6月1日,岛上共有居民1029人,居住在摇摇欲坠的日式平房中。 岛上种植有蔬菜、香蕉、菠萝、木瓜和甘蔗供居民消费,主要经济是一家榨糖厂和一家硫黄加工厂。因经营不善,那座糖厂后来改为草药加工。岛上那所学 校有 7 名教员,还有一家叫“太平轩”的小旅馆,以及一间有 3 名女侍的小酒吧。 由于土质和气候,稻米在岛上无法种植,必须从日本内地输入。每年都会有六班 船从本土来到这里,给岛民带来大米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硫黄岛没有港口,南 海岸和西海岸建有两个卸船场,浅滩、无处不在的暗礁导致卸载作业异常困难, 岛民往往需要用驳船才能将运来的物资拖到岸上。
岛上同样没有河流。因土质关系,落下的雨水只需一两个小时就会渗入沙土 之中,完全无法在地表储存。井水通常因含盐分和石灰无法饮用,日常用水全 靠居民修建的 500 个储水槽。幸亏这里年降雨量有 2500 毫米之多,4 月到 6 月 雨水较多,给居民储水提供了较大便利。尽管如此,淡水在这里仍属于珍贵的 管制物品。除饮用外,居民日常洗脸、洗涤只能用海水替代。硫黄岛地处亚热带, 但岛上气温近似热带,最高气温接近40℃,年平均气温22℃。岛上天然植被稀少, 野草和多瘤树木要常年为生存与恶劣的环境搏斗。日军第一〇九师团作战参谋堀 江芳孝曾这样形容这里的恶劣环境:“岛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物产,地理书上写下 的就是一个遍地硫黄的小岛,没有水,没有麻雀,也没有燕子。”硫黄岛战役结 束之后,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曾这样告诉随军牧师:“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后, 一定是用剩下的所有肮脏的灰烬和瓦砾随手堆砌了这个该死的岛屿。”
日本在硫黄岛驻军最早可追溯到 1914 年,当时海军只在这里建起了一个气 象站。1933 年,日本海军开始在岛南折钵山一带修建机场,这就是拥有一条长 800 米、宽 200 米南北跑道的千鸟机场。1940 年,日本海军在千鸟机场的北端又 修建了拥有东西跑道的元山机场。硫黄岛战役打响之后,美军称千鸟、元山和未 竣工的北机场分别为一号、二号和三号机场。1941 年春,日本海军派出 94 名士 兵到这里修筑岸防炮台,随同他们前来的还有约 2000 名朝鲜劳工。太平洋战争 初期,深处内线的硫黄岛并未显示出太大军事价值,因缺乏适合大型船只停泊的 港口,这里仅作为向东南和中太平洋中转飞机的临时基地使用。战争爆发之后, 大部分日军陆基战机经本土—硫黄岛—马里亚纳群岛—特鲁克—拉包尔飞抵前 线,硫黄岛属于它们途中歇脚的第一站。 1944 年 2 月美军登陆马绍尔群岛之后,东京在努力向马里亚纳群岛派出增 援的同时,开始逐步加强小笠原群岛、硫黄岛和南鸟岛的防御。大本营此时突然发现,之前投入无数人力物力苦心经营的所谓“父岛要塞”“母岛要塞”,在今天 “航空制胜”的大背景下已经过时,毫无用处。受地形限制,这两座岛屿均不具 备建设大型机场的条件。要强化小笠原地区的防御,只能在地形相对开阔的硫 黄岛上大作文章。 1944 年 2 月 25 日,大本营陆军部发布了第三十一军战斗序列,驻小笠原地 区所有日军被统编为小笠原集团,集团长由父岛要塞守备队司令官大须贺应出 任。该集团于 3 月 10 日脱离东部军司令部指挥,直接转入第三十一军麾下。3 月 23 日,大须贺命令以八个要塞步兵队、一个野战炮兵大队、一个工兵中队共 4883 人组成“伊支队”,在厚地兼彦的率领下于 3 月 27 日登上硫黄岛,与和智 恒藏硫黄岛警备队的 1362 名官兵会合。当时,岛上还有横须贺镇守府派遣队的 800 名官兵正在扩建千鸟和元山机场,以使它们具备起降一式陆攻机的能力。岛 上的第三个机场北机场也已经动工。4 月上旬、中旬,第三十一军司令官小畑英 良、中太平洋方面舰队副参谋长田村义福、小笠原集团长大须贺先后登岛视察, 提出了积极组织海滩防御的具体要求。
5 月 22 日,大本营陆军部《大陆令第 1014 号》更改第三十一军战斗序列, 驻小笠原群岛所有陆军部队被重新整编为第一〇九师团,下辖驻父岛立花芳夫 第一混成旅团、驻硫黄岛大须贺应第二混成旅团、驻母岛第一混成联队、驻南 鸟岛第十二混成联队、驻父岛第九重炮联队等部。5 月 27 日,在东部军司令部 赋闲的栗林忠道受命出任第一〇九师团师团长,兼任小笠原集团集团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