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011536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的利用,不仅为我国饲料产业节约大量的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收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起步较晚,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过程中存在变异大、质量不稳定、营养物质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低、含有抗营养因子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因此,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要在动物饲料中高效利用,需要我们重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的重要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加工产品和多层次开发,生产出高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同时,需要在挖掘农产品增值空间、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推进标准化建设以及加强政策服务和引导等方面提高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水平。
本书编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以使用技术为立足点,以指导生产为出发点,以大力发展并推广常见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技术为目的,以期缓解饲料资源的短缺问题。本书概述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以及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全面介绍了饲料化利用技术类型,重点总结了粮油加工副产物、畜禽加工副产物、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及其他典型加工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的实用技术与案例。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章绪论
节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我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概述
第三节我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现状与分析
第二章饲料化利用技术类型
节干燥技术
第二节粉碎技术
第三节挤压膨化技术
第四节发酵及其他技术
第三章粮油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节稻谷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二节小麦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三节玉米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四节豆类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五节油菜籽和油茶籽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六节酿酒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四章畜禽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节畜禽血饲料化利用
第二节畜禽骨饲料化利用
第三节脏器饲料化利用
第四节皮毛饲料化利用
第五节其他畜禽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五章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节鱼类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二节甲壳类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三节贝类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六章其他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节桑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二节茶叶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第三节苹果加工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障民生的支柱产业,是联系农村和城市、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高效的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工业中的份额基本稳定在16%左右,其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基本稳定在10%左右,农产品加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加工副产物。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既能够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又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一举多得。当前,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在饲料化、食品化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综合利用率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污染了环境,降低了企业和农民的收入。因此,我国需要挖掘农产品增值空间、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政策服务和引导,提高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根据我国2018年的肉、蛋、奶产量,估计我国需要全价饲料4.07亿吨,而我国可以直接用作饲料原料的玉米、小麦、稻谷约2.4亿吨,除去矿物质饲料原料,我国约35%的饲料原料由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提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的利用,不仅为我国饲料产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收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过程中存在变异大、质量不稳定、营养物质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低、含有抗营养因子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因此,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若要在动物饲料中高效利用,需要我们重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的技术研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层次开发,生产出高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加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的技术研发,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建立相应的加工副产物的营养成分数据库,为合理使用和饲料配方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动物营养平衡理论、净能体系、低蛋白技术等动物营养基础理论和技术指导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研发提高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加工技术和饲料添加剂等。 同时,还要加强饲料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标准制定和技术推广,使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科学、高效地应用在动物饲料中。
节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业物料、人工种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障民生的支柱产业,是联系农村和城市、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加工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营养健康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使农产品增值,发达国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表明,粮食经过加工后可增值1~4倍,棉花经过加工后可增值2~4倍,薯类经过加工后可增值1~3倍,果品蔬菜经过加工后增值高达1~10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富裕程度。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企业之外的工业类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延伸,其成长既遵循着一般企业成长的规律,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照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而直接得到的农产品经济价值较低,要想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就要对初级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的价值成倍增加,这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较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这决定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生产加工技术较为简单。
农产品加工业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较大,同时受环境和季节影响,生产周期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资源依赖型企业,以农作物为基础原材料,对其进行初级或者深度加工,生产加工的农产品用来满足消费和发展的需求,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基本是按照其固有的生命周期进行的,加上生产会受到季节、气候和地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人为对其生产进行调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丰富多样,分布很广但相对集中,具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长期以来,通过国家重点扶持,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增值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专用小麦优势区,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东北—内蒙古非转基因高油大豆优势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花优势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双高”甘蔗优势区,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优势区,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中原、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和长江中下游水产品优势区。
我国各地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带。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稻谷加工产业带,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小麦加工产业带,北方、黄淮海和西南玉米加工产业带,东北高油大豆、东北中南部兼用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和北方油菜籽加工产业带,中原、西北、西南牛羊肉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乳制品加工产业带,渤海湾和黄土高原苹果加工产业带,中南和西南地区柑橘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马铃薯加工产业带,黄渤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水产品加工产业带,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花加工产业带。此外,很多地方出现了由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组成的特色县、特色乡和特色村。山东、河南、吉林、内蒙古、河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通过大力发展果蔬、水产品和肉类等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大省,产品行销国内外;吉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了汽车和石化工业产值,位居各行业位;河南、河北大力发展小麦加工,培育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内蒙古大力发展乳品加工,努力打造“中国乳品之都”。由此看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区位优势。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农产品加工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工作、收入等方面水平日益提高;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加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为82472个,总产值194002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
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中,全国日加工大豆1000 t以上的制油企业年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70%左右;在稻米加工中,全国日处理稻谷100 t以上的碾米企业的年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45%以上;在小麦面粉加工中,全国日处理小麦200 t以上的面粉企业的年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50%左右;在肉类加工中,全国上市流通的畜禽工业化屠宰加工产品的比重达到50%左右。
(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轻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不断上升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1年的77.78%提高到了2017年的8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逐渐提高,从2000年的0.93∶1上升至2005年的1.46∶1,2009年突破2∶1,2010年达2.08∶1,2011年提高至2.27∶1,2017年达到3.34∶1。
(3)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从2000年的5035.76亿元增至2014年的23649.14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14年间增长369.62%。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9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主要食品行业商品累计出口总额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
(4)我国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共同发展,新的增长点出现
随着饮食消费观念的转变,农产品加工行业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一是主食加工业(方便食品制造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加工业平均水平。二是焙烤、糖果等营养休闲食品加工业发展迅猛。三是食用菌等健康食品加工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是农产品加工子行业收入增长快。2014年,蛋品加工、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米面制品制造4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15%。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中的新增长点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今后挖掘潜力的重要领域。
三、我国建立了高效的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成为横跨三大产业、汇聚多个行业、牵动就业增收和满足消费需求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已经进入转型提升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产业安全、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质量安全。要树立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资源、创新是竞争力的理念,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产学研推用”有机融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体系,为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顺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形势,适应科技体制创新要求,解决科研机构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信息互不流通、课题重复严重等问题,围绕加快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2007年农业部启动了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先后认定了1个国家中心和203个专业分中心,并相应建立了8个专业委员会,聚集了国内一批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有实力、有影响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领军企业,初步构建了涉及粮油、果蔬、畜产品、特色农产品以及加工机械等领域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3个专业分中心分布在全国,涵盖粮油加工领域、果蔬加工领域、畜产品加工领域、特色农产品及茶叶加工领域、农产品加工装备领域;其中科研单位有48个,大专院校有16个,企业有139个,分别占专业分中心总数的24%、8%和68%。至201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在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49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49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057项,制定农产品加工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311项。累计面向农产品加工行业推广农产品加工技术1400余项,科企合作累计签约金额超过50亿元,培训农产品加工实用技术人才120万人次。
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推进,作为其中重要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工业中的份额基本稳定在16%左右,其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基本稳定在10%左右,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作用不断增强。在现代农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是毋庸置疑的支柱性产业,能够有效整合现代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同时,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产品价值,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加工农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大米、小麦粉、精制食用植物油、成品糖、乳制品和方便面分别达到了12839万吨、13801万吨、6072万吨、1464万吨、2935万吨和1103万吨,有力满足了人们对加工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农产品加工业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2012年以来,除了大量季节性用工,全国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年从业人数保持在2500万以上,近10年年均增加就业4.4%。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农民,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了9%,为农民在其他一些增收渠道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开辟了新的增收空间。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些农村凋敝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产业支撑,缺乏对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开发利用。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和劳动力两大优势资源的快速整合,有利于形成农村资源高值化利用和内生发展的优势;促进农业分工分业,有利于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聚集和公共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途径,为农业“四化”同步创造条件。城市和工业不会自动带动农村和农业发展,需要特殊产业作为媒介搭建起桥梁和纽带。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能够留住农村资源要素,缓解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能够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回流,承接城市和大工业的辐射带动;能够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要求和安全、健康消费需要。从而有利于在总体上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