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4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48952
中国式管理是中国思维方式、伦理传统与西方管理科学融合的结晶,是基于传统和现实实践的理论创新。于国人而言,它是获得事业成就与圆满人生的一种利器;于国家而言,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种可资有效运用的理论资源。
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背景,管理哲学因受文化变数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理念。中国的经营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道”字。管理之道,尤其要易知易行,才更有实用价值。本书提出“安人之道”“经权之道”“挈矩之道”三个向度,构建起适合中国民族性的M理论。管理者在学习管理理论的同时,还要明白虚以控实的道理,真正做到让组织不停滞,持经达权而生生不息。
章 虚以控实
节 虚以控实的道理
第二节 管理有两个
第三节 管理的理念导向
第二章 约法三章
节 约法三章的精神
第二节 人性管理的演进
第三节 人性管理 M 理论
第四节 M 理论有三向度
第五节 M 理论三大要项
第六节 M 理论实际运作
第三章 安人之道
节 管理和伦理合一
第二节 安顾客优先
第三节 安员工以厂为家
第四节 安股东持续发展
第五节 安社会形象良好
第六节 安人之道五要领
第四章 经权之道
节 经权是安人的方法
第二节 好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节 经权配合四种现象
第四节 经权配合层层串联
第五节 经权配合有三原则
第六节 经权之道五大要领
第五章 絜矩之道
节 人普遍不喜欢被动
第二节 人大多希望自主自动
第三节 有限范围内的自由
第四节 害怕自动喜欢自主
第五节 用心来使彼此互动
第六节 絜矩之道五大要领
第六章 易知易行
节 M 理论合乎人性
第二节 M 理论贵在实践
第三节 M 理论大同小异
结语
参考文献
序
管理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管理科学本无国界,可用于西方,亦可用于东方,从这一普遍性角度来看,实无所谓美国式、日本式或中国式的管理。然而,各民族有各自的文化背景,管理哲学因受文化变数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理念。就这一特殊性的取向而言,美国式、日本式、中国式管理,显然是实际存在而无法否定的事实。
同一民族未必有一致的理念。同样是中国的企业家,也各有一套经营理念,既不能也不必加以统一,特别是中国式管理更加复 杂。由于各有一套经营理念,形成了各自的经营管 理方式,至少证明了经营理念控制经营管理方式这 一无形却甚为有力的法则。
西方人谈管理,必须理论架构严谨,工具、方法一应俱全。中国人谈管理,大多注意理念的把握,虚以控实,使工具、方法在“虚”的经营理念之下,发挥宏大的功效。
管理的对象很多,但终究离不开人,所以是人本的。管理要求人性化,在全世界对人性研究深入的中国哲学领域里,寻找出中国人的经营理念, 应该是十分恰当可行的。
管理者好具有哲学素养,至少要反省自己的经营理念。中国人非常重视反省,希望大家核查经营理念是否符合“中国经营理念”的共识。我们把这一共识叫作“经”,每个人执经达权,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万变不离其宗,既能因应时空的变迁, 又可以坚持原有的根本精神,因而大同小异,在和谐中各自发展。
中国的经营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道” 字。“道”是十分微妙的,很难看得清楚。“道”即所由的路。熟悉道路的行人,闭着眼睛走,也会发生意外;不熟悉道路的行人,摸索了老半天,仍不免迷路。行走时专心看着路,可能反而会碰撞到别的东西;行走时不专心看着路,也可能一不小心绊倒在地上。然而,我们又不能因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便否认“道”的存在,否定“道”的价值。
“道”虽然微妙而不显著,却是相当易简的。管理之道,尤其要易知易行,才有实用价值。我们综合起来,提出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絜矩之道三个向度,建构了适合中国民族性的 M 理论。但是“道”是要行的,不能当作一个理论来看,所以管 理者必须明白虚以控实的道理,发扬“不固而中” 的精神,出于继旧开新及忧患意识,达到日新又新的地步,这才是真正的不停滞,持经达权而生生不息。
至于中国经营理念的实践精神,先哲很巧妙地把“仁、义、礼”的大道理化为通俗的情、理、法,一切管理务求以法为基础,然后向上升进,摄法归理,又纳法于仁。但是法为人所订立,为人所执行,为人所控制,所以再怎么强调法治,实际上都离不开人治,因此管理者要以修身为本,号召同人共同发挥“功夫精神”把分内工作做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管理者应秉持我国固有的经营理念,并赋予新的精神,来运用新的工具和方法,持续改善。中国人向来不排斥任何外来文化,相反,我们一直在费尽苦心地做适当的安置和调整。中国人的经营理念,不但不排斥管理科学, 而且进一步将其运用得更合适、更有效。
感谢历代先哲为我们累积了如许宝贵的智慧。感谢现代从事中国文化整理、研究而又赋予其新生命的学者,使我们成为现代的中国人而不致变成现代的外国人。本书主要参考书目,附列于结语后面, 对于诸位先进的卓见慧识,在此谨表的敬意。
前言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制度动摇, 社会十分动荡不安。孔子立志行道,企求恢复天下秩序与和平。他行道的目的在于训练一批公正廉洁、忠勇爱民的行政人员,来推行古圣先贤的德政,实现为老百姓服务的目标。其具体步骤,则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完成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这种以人为本、为政在人、以德化人的中道管理思想,归纳起来, 有下述五个重要原则。
1.修身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应该以修身为本。能力较低的人,起码要做到独善其身,尽量做好自律, 约束自己的言行;能力高强的人,就应该推己及人,以求兼善天下。我们推行能者多劳的原则,必须以自己的智慧与道德为基础。一个人既贤且能, 就会受到大家的真诚拥戴。
2.亲民
管理者的责任,在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并重。一方面要促使被管理者不断提升伦理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应该使被管理者获得必需的物质资料,以维持日常生活。管理者在职场中以身作则,用品德来感化员工,同时在物质方面,好不要和员工有太大的差距,这样才具有亲和力。
3.守中
人在物质方面的享受并没有止境。伦理道德的力量很精微,稍有疏失便会荡然无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为了避免发生错误,必须时刻致力于守中,也就是寻找合理点,并坚持实践。“中”即合理,坚守合理便是守中,人人守中,目标才能一致。
4.中道
管理者由修身开始,谨慎守中以求亲民。这种修己安人的管理途径,即为中道。自尧帝以来,中华民族悉以中道为立国的根本,历代兴衰,都是得中、失中的结果。五千年来,中道传统一脉相传, 后人称为“道统”。我们讲求合天道而尊重人性, 并且力求一以贯之,以天下太平为目标。
5.和谐
孔子所说的“世界大同”,相当于现代的“地球村”概念。
中便是合理。凡事求合理,即为中庸之道,现代称为“合理主义”。追求合理的途径,便是中道。因而,中国式管理,简称中道管理,也就是合理化管理。一旦世人普遍了解中道文化的可贵,世界大同的目标自然可以顺利达成。中华文化的宽大包容性,能够使世界各地文化在大同小异的原则下,受 到合理的尊重,彼此兼容并蓄,和谐共存。
中道管理为什么可以整合、包容不同形式的管理呢?因为全世界的管理都在追求合理,只是采用的方式不同。古圣先贤早已研发出一套十分特殊, 却能够千古流传、天下通用的东西,那就是“仁、义、礼”的架构,也就是通常说的情、理、法。
简要说来,中国式管理便是依循“仁、义、礼”的道理,以求其中(合理)的中道管理,也就 是将现代化管理妥善运用在中国社会,以求合理有效,成为中国式的合理化管理,并和中华文化充分结合起来。
“仁”引申为“安人之道”,“义”表现为“经权之道”,“礼”演化为“絜矩之道”。组织的一切措施,都以安人为衡量目标。原则确定后,视组织内外环境的变迁而持经达权(变),以求制宜,即为与时俱进,合乎经权的要求。在衡量及变通时, 我们采取絜矩的道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综合起来,在组织建立后, 管理逐渐制度化之时,必须以安人为标准,采用絜 矩的态度,树立合理的典章制度,作为组织成员共 同遵循的常道,并且灵活运用经权(持经达变)的 方法,获得变而能通的效果。依据这个简单明了的架构,我们建立了“中国式管理的 M 理论”,简称为中道管理 M 理论。
孔子主张人性可塑,否则教育全无功能。基于这种观念,我们归纳出 M 理论的三大要旨。
1.人性可塑,员工是可能改变的
管理的条件是: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把慎选而来的员工都塑造成忠 诚、肯干的优秀成员。管理者首先要以“患不安”(为什么不安)来测试员工,尽量找出他们不安的原因,并加以消除,使员工能够安心乐业。这种安 人之道,是“仁”的精神,是中国式管理的衡量标 准。凡事以安或不安来衡量,比较容易找出安人的 合理途径。
2.员工如果关心工作,就会用心适时应变
管理的过程是:确立目标和标准(经),赋予员工应有的权限,使其在法令规章许可的范围之内权宜应变(权)。这种经权之道是“义”(合宜)的法则。组织成员应共同发挥持经达权的精神,适时 应变以求合理。我们发现只有在安人的情况下,员 工这种应变得宜的能力才有充分发挥的可能。
3.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彼此都需要被尊重、被了解和被同情,非如此不得其安
管理的态度是: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组织成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礼”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角色期待”。每个组织成员都应该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按照自己的角色期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便是合乎礼的表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彼此互信互谅,奠定互助合作的良好基础,才能进一步以絜矩之道来促进协同一致的组织力量,并把组织合力提升到水平。
安人之道,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经权之道,是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絜矩之道,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三者简单明了,易知易行,完全符合重点管理要旨,符合人性需求。我们运用起来, 自然得心应手。三者合一,即能合乎中道,无往而不利。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是安人之道的适时措施, 但是贫富差距所造成的实际问题,则有待于絜矩之道的将心比心。因此,我们必须采用与时俱进的经权之道,如宏观调控,以及各种必要的政策,加以规范和辅导。中华民族在经济发展中提升自我品德修养,在和谐中学会互助、分享,中道管理,当然普受世界的欢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