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社会科学 畅销榜爱心与教育:20周年纪念版(精装)

爱心与教育:20周年纪念版(精装)

教育经典,李镇西代表作。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细节,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素质教育的范例,感动千万读者,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

作者:李镇西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9月 

ISBN: 978754078449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8.99

类别: 教育, 社会科学 畅销榜 SKU:661ee215f0f22465e2cda4e4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784492

编辑推荐

《爱心与教育》,一个永葆童心的教师和一群孩子的爱的故事。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出版20年,畅销50万册。

30多年前,李镇西领着“未来班”的几十个孩子,写下了一个永远美丽的教育童话。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师、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爱心与教育》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内容简介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是其20周年纪念版。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30多年前,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班主任——李镇西,一个新奇的初中班级——“未来班”,一群朝气蓬勃稚气未脱的娃,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乐章——爱心与教育。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却把送来的鸡蛋每天煮上一个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并带着学生步行30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师、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改变了人生。

1999年,《爱心与教育》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本书新增作者感言、读者感言以及部分学生现状。精彩内容精品形态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李镇西,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现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区新教育办公室主任。

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他在语文素质

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的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

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数百堂,出版了几时部作品。他的书成为近十多年来教育类的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作品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他在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目  录

001 / 回望20年,重新审视爱/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出版20周年随想

007 / 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余心言

010 / 引言:高扬民主、科学、

个性的教育旗帜

——我的教育思想历程/李镇西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

——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003 /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015 / 生日的祝福

024 / 宁玮:祝你一路平安!

040 / 爱的升华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

——“后进学生”的转化

053 /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

——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058 /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

——我对“后进学生”的认识及转化

062 / 我和万同的故事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

——“优秀学生”的培养

099 /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104 / 程桦:让思想飞翔

117 /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131 /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

144 /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

——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157 / 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

162 / 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164 / 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171 / 心理辅导通信选

177 /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179 /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

——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185 /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200 /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手记六:生死两地书

——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

209 /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234 / 闻春晓:我的朋友,我的同志

242 / 冯珉娟:从少女到法官

 

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261 / 关于“爱”的见面礼

264 / 教学生捕捉幸福

268 / 拨动心弦的《凤凰琴》

275 /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278 / 感受父母如山的爱

283 / 手拉手,同在一片蓝天下

290 /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296 / 附一: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查有梁

302 / 附二:爱心创造奇迹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朱永新

304 / 附三:读者感言

媒体评论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

 

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经过两天半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数次流下眼泪。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泪。像《爱心与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例教育学”,真是太少了!

                       ——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

 

我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与教育》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有生命的教育。《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李镇西教育专著的写作形式也非常新颖。它不抽象地说理,不严密地演绎,而是夹叙夹议地讲述事例,事例本身就渗透教育哲理。它不是我们常见到的教育论著的写作形式,不板着面孔,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论证原理。

                                     ——韩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爱心创造奇迹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朱永新
   

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

这是我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一书以后的最大心得。其实,他这本书本身就是用爱心写就的。
    在这本书中,李镇西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基本的信念:爱,不等于教育,但是,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
    是的,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但你有一往情深的“爱心”,你就会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坐别人不愿坐的“(冷板)凳”,苦读苦练,日积月累,终成大器。钱梦龙只有初中文凭,魏书生的情况也是这样,但他们却登上当今中国教育界巅峰,是对教育事业痴心不改的“爱”使他们实现了人生飞跃;李镇西本人,也是用他的爱心创造了他的教育辉煌,成为中国教师的杰出代表。
    你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你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已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你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一批批的优生和俊才。李镇西自愿把人见人烦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们体尝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
    你的学校没有气势磅礴的教学大楼,没有让莘莘学子足不出户就可以神游天下的互联网,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桌椅,但你有“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有“黄土高坡也能长出参天大树”的充分信心,有“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不灭梦想,你就会迎难而上,变不利为有利,造就一个个敢于放眼天下、胸怀全球的“国际化的现代中国人”。我曾经到过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教育考察,一方面为他们的贫困落后而揪心,另一方面,也为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育人”的可贵精神和他们创造的非凡成绩叹为观止,是的,“匹夫不可夺”的“爱心”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份独特的风景和辉煌。
    ——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份。所以,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可是,在我们教育的现实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还是太多了啊!
    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注意,有些行为是否“违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辨,譬如上课没有举手就发言,譬如跟教师或家长“顶嘴”,还譬如对异性同学有好感,写了一封流露好感的信,等等),不是循循善诱,而是充当“教育警察”,毫不留情,横加呵斥,甚至挥以老拳;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厉言“敦促”,不使他懊丧不已,就好像不能逞示严师之威……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才成器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有意无意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如此“奇迹”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甚至不应该是我们所能平心静气接受的。
    我们所企盼的奇迹是按常规、循常理不能发生、出乎意料的“好事”,它只能萌芽于热情,胎动于鼓励,最终诞生于爱心之中。没有这一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奇迹”永远不会奇迹般地发生,就像冰窖里不会吐出绿苗,蒸笼里不会冒出新芽一样。
    对于任何教师来说,你都不会与奇迹无缘。但要与奇迹结缘,你就要弹出爱心的红线,抛出爱心的绣球,这虽然还不是“充足条件”,但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不止一例的植物人因为得到亲人细心呵护而从梦魇中走了出来,重新拥抱美丽的人生。我想告诉你,你的教育对象中没有“植物人”,你的奇迹并不那么难以创造!
    李镇西用爱心写就了《爱心与教育》,也用爱心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在线试读

回望20年,重新审视爱

——《爱心与教育》出版20周年随想

李镇西

一

 

时间不知不觉飞速流逝,整整20年过去了……

当年写《爱心与教育》时,我还属于大小伙子,而今临近退休;第一批《爱心与教育》的读者,大多是风华正茂的师范生或大学毕业生,而今已步入中年;而《爱心与教育》的故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大多已经为人父母,许多读者都很惦记的宁玮,甚至已经当奶奶了。

但我依然忘不了1997年那个夏天。八月下旬,我从成都市玉林中学调到成都石室中学。在搬家的过程中,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和一本本教育随笔触发了我的回忆,这些充满感动的回忆全是关于我和我的学生们的故事,我决定把这些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当时我学电脑打字不久,每天下班后,我便坐在阳台上的台式电脑前,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夕阳将余晖打在我的流汗的背上。经过一个月在电脑前的“零敲碎打”,《爱心与教育》一书写成了。几个月后正式出版,已是1998年。

当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它会激起那么强烈的社会反响,更没有想到它会一直畅销至今。

 

二

 

《爱心与教育》并非我的处女作,却是第一本引起强烈反响因而给我带来巨大声誉的著作。关于这本书,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其中最值得我感谢的有两位老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郭孝平和漓江出版社的文龙玉。郭孝平老师是《爱心与教育》文稿的第一位读者,也是该书的责任编辑,正是在她逐字逐句地反复打磨、精心编辑下,《爱心与教育》由一份粗糙的手稿变成正式的著作。郭老师是《爱心与教育》出色的“接生婆”——或者用一个文雅的称呼叫“助产士”。正是由于郭老师的精心呵护,《爱心与教育》得以问世。

《爱心与教育》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合同到期后,漓江出版社的文龙玉老师找到我,主动提出要将《爱心与教育》重新打造,修订出版。在文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我对《爱心与教育》进行了修改充实,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献给了读者。作为一名优秀的责任编辑,文老师还具备出色的营销能力,所以后来《爱心与教育》的发行量不断攀升。如果说,没有郭老师就不会有《爱心与教育》的出版;那么,如果没有文老师,就不会有《爱心与教育》的畅销。我将永远铭记和感谢郭孝平老师与文龙玉老师!

 

三

 

我知道围绕这本书,20年来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许多年轻人的确因为这本书爱上了教育并成长起来。

去年我去贵州省兴义市讲学,一位中年女教师拿着一本翻旧了的《爱心与教育》让我签字,我一看封面就知道是最早的版本。扉页上有她当年购书的时间记录:2000年7月1日。我再翻了翻,里面勾勾画画,圈圈点点,看得出她读得很细。她说:“当时我去成都旅游便买了这本书。这么多年来,我经常翻看。这本书对我影响巨大!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推荐给了许多人。我曾经走进成都石室中学,特别想拜见您,还托人找到您的电话,但没敢联系您。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我可以说出太多太多的情节……”现在,她已经是贞丰中学的校长了。

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故事,我还听到过很多很多,但即使我“听到过很多很多”,我也知道还有更多类似的老师和故事我没听说。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爱心与教育》的确影响了千千万万年轻教师的教育人生,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并非我的初衷——当年我写作时不过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教育故事而已,但当拙著产生了我意想不到的良好社会效果之后,我也不想掩饰自己的自豪。

 

四

 

同样不必掩饰的是,这本书对我自己的改变与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也超出了我的意料。

这本书出版后的第三个月,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编导李潘老师,以专题片的方式向全国观众推荐;出版后的第二年,《爱心与教育》同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至于该书所获得的省级市级荣誉就更多了。从中央到地方,媒体好评如潮。

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来自官方的荣誉,而1998年以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劳动模范、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0年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由普通教师成了“教育专家”,这是《爱心与教育》带给我的改变。

《爱心与教育》还给我带来了自信——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写教育的书!不必堆砌理论术语,不必追赶学术时髦,不必生造晦涩概念,不必搭建宏大框架,朴素、自然、真诚叙事,紧贴校园、面向孩子,让情感和故事从心里自然而然流淌出来……这都可以成为我的写作风格和手法。

正是《爱心与教育》的成功,让我继续自己的真诚写作——20年来我又写下了《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我的教育心》《教育所思》《教育为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自己培养自己》《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等70余部著作。

 

五

 

《爱心与教育》是对我教育之爱的理解与实践,但该书出版后又促使我更加自觉地维护甚至捍卫教育之爱。这种“维护”和“捍卫”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呼唤”上,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爱心”与“教育”的关系。如果说,在写《爱心与教育》之前,师爱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质朴的体验和源于良知的流露;那么,《爱心与教育》出版后,面对巨大的反响和由此引发的各种关于师爱的讨论,我更多的则是理性地思考与深入地追问。

拙著《爱心与教育》出版十多年来,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被有些人好心地贴了一个标签——“爱心教育”。对此,我一直不认可。这是对我的一种误读。

我不否认教育之爱,特别在这教育爱心越来越被忽略甚至被冷落的时代,强调爱心是必要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绝对是站得住脚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教育的爱在某些老师眼里已经淡化了。人们从书中读到了久违的温馨故事,因而热泪盈眶。本书出版二十年了,它依然能够让一些读者感动流泪,这说明人们依然呼唤着教育的爱。

 

六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得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结论。从逻辑上说,“爱”只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说“没有米,就做不成饭”,但不能说“只要有了米,就能做成饭”,因为要做成饭还得有其他条件:水、火、锅以及“巧妇”等。教育同样如此,除了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把“只有……才……”(“只有有了爱,才有教育”)当成“只要……就……”(“只要有了爱,就有了教育”)——好多对教育爱心的误解,都源于此。

所以说,“只有爱,也没有教育”这也是真理。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还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句话,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

因此,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爱,它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而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和智慧的爱。

 

七

 

教育之爱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

民主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因此充满民主的爱同样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抢先评论了 “爱心与教育:20周年纪念版(精装)”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EUR €23.99
加入购物车

数学教育随想录(上下卷)

EUR €88.98
加入购物车

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EUR €3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