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559620
1、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们今天的未来。人物丝绸之路史。张骞、霍去病、解忧公主、陈汤、耿恭、班超、法显、鸠摩罗什、裴矩、侯君集、玄奘、成吉思汗、左宗棠,13人串联起2000余年的丝绸之路大历史。脉络清晰,一读不忘。
2、13个人物小传,相对独立,又相互勾连。跟着作者在历史文献、材料的阅读中,穿针引线,还原历史场景,在不动神色的叙事中体验人物风貌和人格能力。读懂他们和他们的时代,从而建构自己的文明脉络。从这里出发,发掘世界;从今天着眼,把握未来。
公元前138年,一个西汉王朝的郎官从长安启程,踏上出使西域的征途,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开启的道路将从此连通东方与西方。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2000余年来,这条承载着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道路,几度衰落,又几度兴盛,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本书选取的十三位历史人物,他们是张骞、霍去病、解忧公主、陈汤、耿恭、班超、法显、鸠摩罗什、裴矩、侯君集、玄奘、成吉思汗、左宗棠。时间跨度从西汉到清朝,每个人和丝路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中有使者、战将、僧侣、帝王……或凿空开拓,或力保畅通,或传递文明,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本书以通俗历史读物的写法,以丝绸之路上这十三位重要人物为脉络,串联起丝绸之路历史。
1 张骞
建元三年(前 138),张骞带领一百多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队伍 中有位叫作堂邑父的匈奴人作为向导和翻译。过了陇西后就进入了完 全陌生的地域,张骞并不知道这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地带后来被名为 “河西走廊”,更不知道一条叫作“绿洲丝绸之路”的中西交流要道即 将横空出世。
33 霍去病
霍去病率领一万兵马从陇西出发,涉过孤奴水,向西北翻越乌鞘 岭进入河西走廊。虽然已是春天,但乌鞘岭依然大雪纷飞,汉军行进 得非常艰难。霍去病登临峰顶观望,身后是大汉的疆土,前方是匈奴 的地盘,他知道,从此不会再有退路,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65 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得不到夫君的宠爱,又深陷与匈奴公主的争斗中,为此感到非常苦闷,但她没有像细君公主那样天天悲戚伤怀。她知道,这样做无济于事,丝毫改变不了现状,不仅无法赢得别人的同情,还会 使自己陷入自怨自艾无法自拔的境地。
解忧公主开始自我救赎,刻苦学习当地语言文字。她走出后宫, 深入民间,了解风土人情,帮助牧民抵御自然灾害,哪里有灾情,哪 里就有她的影子。
93 陈汤
小试牛刀后,陈汤率部来到康居国东部边境,从未带兵打过仗的 他却表现出丰富的斗争经验,下令严守军规,不得烧杀抢掠。同时暗 中召见康居贵族大臣屠墨,向他说明来意,双方饮酒结盟。
121 耿恭
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投降,一定要将大汉的尊严坚守到 最后。匈奴单于知道耿恭深陷绝境,改变了策略,不再发兵攻城,而 换成“糖衣炮弹”,派人向城里喊话:“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 子女。”他将计就计,佯装答应,要求匈奴派使者入城商谈具体细节。 单于大怒,下令攻城,耿恭和数十名勇士拼死坚守,疏勒城依然岿然 不动。后来,岳飞在著名的《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143 班超
“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西域各国都归附了汉朝。经 西域前往中亚的丝绸之路重新打通了!
班超终于实现了投笔从戎时立下的誓言,和帝对此盛赞道:“超遂 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 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 耻,以报将士之仇。”尽管中间经历了许多波折,有时甚至命悬一线, 在外无朝廷援兵内有诸国叛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班超硬是咬牙挺了 过来,采取“以夷制夷”的正确策略,使得局面得到完全改观。
177 法显
法显到达鹿野苑时,这里只剩两座寺院,少许僧人。至此,佛教 的四大圣地,法显都已经游历完了。接下来他要集中精力完成此行最 重要的使命——求取戒律。他和道整从鹿野苑出发,又重新回到了巴 连弗邑,这已经是西行的第七年了。
七年来,法显历经艰苦,就是为了寻求正宗的戒律。
211 鸠摩罗什
就这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经活动开始了!
年过六旬的鸠摩罗什全身心投入其中,废寝忘食,悉心译经,《首 楞严经》《遗教经》《惟毗婆沙论》《大庄严经论》《大品般若经》《小 品般若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译本产生。
237 裴矩
隋朝与西域各国重新建立联系后,河西地区重获安定,丝绸之路 再次畅通,这一切都与裴矩分不开。
裴矩得知此事,一改往日在隋炀帝前完全顺从的态度,向唐太宗 进谏说:“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 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263 侯君集
正是侯君集的力争和坚持,使得唐军灭掉了吐谷浑,消除了对河 西走廊的威胁。在麹文泰切断丝绸之路时,又是他率军攻灭高昌,恢 复了中西交通。在此之后,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西域再次纳入了 中国的版图。
无论是征伐吐谷浑还是高昌,侯君集用兵都非常艰难,如果没有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但侯君集做到了, 由此将自己带到人生的巅峰,随即又滑入了地狱。
287 玄奘
各位高僧见玄奘去意已决,只能请戒贤法师劝劝玄奘,法师问玄 奘的心意究竟是什么,玄奘向恩师表明心迹说:“这里是佛诞生的地 方,我怎么能不爱呢?但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大法,利益众 生。来到这里以后,承蒙恩师为我解说《瑜伽师地论》,解决了过去 的种种疑问,我还有幸瞻仰礼拜圣迹,听闻了各个教派的深奥理论, 真心觉得不虚此行。我希望将所学到的带回国进行翻译,使有缘人都 能了解学习,以此报答师恩,因此无法继续停留。”
335 成吉思汗
使者带着成吉思汗给摩诃末的手信,信中说:“吾人应使常行的荒废道路平安开放,因之商人们可以安全和无约束地来往。”成吉思汗 希望以这支商队通行为标志,正式重新开启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367 左宗棠
光绪六年(1880),年逾花甲的左宗棠率部从肃州出发入疆,与之 一同出发的,还有一口早已准备的棺材,这就是著名的左宗棠“抬棺 出征”的故事。“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
407 主要参考书目
张骞
一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 138),河西走廊,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艰 难地向西行进,戈壁滩上落日的余晖散落在他们身上,一轮皎洁的 圆月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已经隐约可见。他们从长安出发已经有些日 子,自从离开陇西(今甘肃临洮)后,就进入了这条狭长的地带, 与身后的大汉帝国渐行渐远。
这些人要去往哪里?说来或许不信,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具体 的地方。不过对于此行的目的,作为领头人的张骞再清楚不过,他 们要找寻一个叫作“大月氏”的民族。
就在几个月前,张骞在甘泉宫见到了刚刚登基的汉武帝刘彻, 这位帝王当时只有十六岁,但所表现出的气度和志向远远超越了他 的年龄,张骞深深感知到了这一点,眼前这位比自己小十岁的少年 天子,绝不甘心做一个守成之君,他渴望着干一番大事业,成为超 越前辈的千古一帝。
但是,汉武帝要想实现这个夙愿绝非易事,因为在他之前的西 汉帝王个个优秀。曾祖父刘邦战胜了强大的项羽,开创了属于刘家 的帝业。祖父文帝刘恒和父亲景帝刘启联手奉献历史上第一个盛 世——“文景之治”,即便是在此中间专权的吕后,在她的治下,也 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不过,这些帝王虽然表现杰出,但头顶上无一例外都戴着一顶屈辱的帽子,送给他们这份耻辱的是一个叫“匈奴”的游牧民族。 对于这个游牧民族的来源,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开 篇写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夏朝之前,山戎、 猃狁、荤粥等少数民族居住在北部蛮荒之地。夏朝灭亡后,相传夏 桀之子淳维逃亡北方,与这些少数民族融合成了匈奴,换句话说, 匈奴是夏朝王室的后代子孙。《汉书》的作者班固几乎沿用了司马 迁的说法。
不过,近现代以来学者大多不认同上述说法,而觉得匈奴是许 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后裔。著名学者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 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 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 都是后世所称的“匈奴”。
虽然关于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争论,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匈奴与地处中原的华夏民族大相径庭,无论是风俗习惯、生活方 式、饮食衣着、婚姻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区别。
匈奴最早出现在史籍中是在公元前 318 年,记载说匈奴配合 韩、魏、赵、燕、齐等五国联合攻击秦国。自此以后,“匈奴”便 成了中原王朝的心头之患,也逐渐成为古代史书中常见的一个词。 只是,起初是“小患”,而非“大患”。“匈奴”最早远不是中 原政权的对手。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大破十余万匈奴骑兵,从 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等匈奴稍微缓过些劲来,又被统一天下的秦始皇迎头一击,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马将匈奴逐出河套地区, 退到阴山以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