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478130
深度革新:历经十年打磨,本书不仅是对商业课程理论的提升,更是对教学方法论的革新。书中构建的磨课模型和衡量标准,为讲师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
作者影响力:作者夏晋宇凭借《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企培行业树立影响力,与业内重量级人物结缘,本书同样凝聚了他的实战经验和智慧,是讲师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实践导向:除了书籍本身,作者还提供线下实操课程“夏晋宇大片课”,将书中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指南,帮助讲师们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
本书是作者继《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后的又一力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基于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分享了诸多新理念和方法,指导读者如何打造一堂引人入胜的好课。
作者认为,好课像大片,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要制作这样的好课,必须精心策划、准备、讲解与销售,确保每个环节都出色。他提出了三个做好课的标准:“讲不同”意味着要发掘课程中独特的价值,让学员学到别人未曾提及的内容;“讲深刻”则是要深入研究课程,透彻讲解,让学员真正受益;“讲一招”则是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员迅速掌握课程的核心。
本书不仅理论丰富,而且非常实用。无论是从事知识分享、教育还是咨询工作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同时,对于商学教育者和企业管理者来说,本书也是一本更新观念、提升理论水平的佳作。
开篇*读 / 001
第 1 章 好课定位 / 029
重新定义课程定位 / 030
只有钉子才能进入学员的头脑 / 031
课程好定位的标准:一句话 / 034
说不清的本质是:不用心、不专心 / 035
99%的商业课程只有课程主题 / 039
课程定位也不是数字游戏 / 041
“解决问题”才是课程钉子 / 042
课程没有钉子绝不讲课 / 046
课程定位方法论 / 049
找钉子全过程案例 / 057
找钉子工具 / 059
第 2 章 好课框架 / 061
重新定义课程框架 / 062
好框架会说话 / 062
一个好框架=100个销售员 / 065
好框架的三大标准 / 067
罗列干货不能传递信任,而在制造复杂 / 070
入脑入心的框架才能传递信任 / 072
每一位商业讲师都值得把框架打造一遍 / 077
好框架赢得信任方法论 / 079
框架工具 / 086
第 3 章 好课开场 / 087
好开场是成功一半 / 088
重新定义课程开场 / 090
决心改命才能收心 / 091
决心改命才能受益匪浅 / 093
有大挑战才会引发改变 / 094
大共鸣才会决心改命 / 098
开场切勿塑造自己和教训学员 / 101
塑造挑战才能让学员决心改命 / 104
塑造挑战方法论 / 106
好课开场工具 / 115
第 4 章 好课中场 / 117
重新定义课程中场 / 118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 120
挑战现状往往比挖掘痛苦更有说服力 / 121
挑战现状更符合人性 / 123
挑战现状的三大标准 / 123
人云亦云很难挑战现状 / 130
冲突对立才能挑战现状 / 132
挑战现状方法论 / 134
挑战现状工具 / 138
第 5 章 好课收场 / 141
重新定义课程收场 / 142
促使行动才能兑现承诺 / 144
促使行动才是合作开始 / 145
促使行动的两大标准:有绝招、有承诺 / 149
99%的教学模式无法促使学员落地 / 153
实效教学法才能促使行动 / 157
实效教学法怎么做 / 158
收场促使行动工具 / 165
第 6 章 全场共情 / 167
重新定义课程演绎 / 168
共情是课程的最高境界 / 169
共情的四大标准:真、爱、趣、梦 / 171
语言的魅力 / 177
全场传递事实数据很难共情 / 178
传递感受才能和学员共情 / 181
传递感受方法论 / 184
故事惊喜感工具 / 190
第 7 章 全场悬疑 / 193
重新定义课程互动 / 194
制造悬疑就是制造注意力 / 195
制造悬疑就是制造思考力 / 197
制造悬疑就是制造说服力 / 198
全场悬疑的两大标准 / 199
切勿成功学式互动 / 203
悬疑式互动实现轻松掌控全场 / 205
全场悬疑方法论 / 207
悬疑工具 / 214
这本书写了将近十年!每次拿起笔思虑半天后,又会轻叹一声放下。
其实早在10年前(2014年),我就完成了一本书《大师是怎样炼成的》。那一年,真的好事连连,我不仅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也迎来了和我同一个生肖、同一天生日的第一个孩子的诞生。
因为这个缘分,孩子自从懂事以来,经常会问我:“老爸,下一本书你什么时候出版呢?”面对他的灵魂拷问,我早已习惯性地应对:“等你10岁生日的时候,新书就是爸爸送给你的礼物。”
我的这个回答,小家伙总是很不满意,他每次都嘟着嘴说:“怎么写这么久?”但一想到这本书是送给他10岁时的生日礼物,他每次还是会欢快地跟全家宣布这个“重磅消息”。只是没想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一晃10年真的马上就要过去了。在得知我开始重新写书以后,小家伙现在问得更勤了。
但这本书真的难产,因为无论如何,我都不希望这本书成为《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的翻版或者续集。然而,行动教育的磨课方法论早已深深刻在我的骨髓里。即便我自己每每读起那本书,过去在行动教育从事的教研日常就会浮现在眼前,行动教育的李践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与众多讲师磨课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仍然能勾起我很多美好的回忆。虽然那本书已经出版10年,即便我自己每次读完,都会很感动、很触动、很受启发,就像和过去的自己在对话。但我真的不确定自己还能写得更好,写得完全不同。如果不能,那为什么我还要写呢?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如果说今天夏晋宇在企培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话,这本书绝对功不可没。一亿中流董事长刘海峰、黑鲨名师创始人张彦、大脑营行董事长苏引华、摩天董事长李厚德、时代华商董事长鲁强、大商之道董事长舒敏、经邦咨询董事长薛中行、远航定位董事长方伟、中旭教育董事长王笑菲、华师经纪董事长王贤福等等,与他们的相识结缘都是因为这本书。后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成为了我的客户。今天,在黑鲨名师平台举办的“夏晋宇大片课”线下课上,大部分来听我课的讲师都曾经看过我的书。
黑鲨名师的张彦老师跟我说,2022年看完《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后,他整整在家附近的公园闭关了一个多星期。每天一大早,他就到公园,边看书边和自己对话,思考黑鲨名师的发展方向。他这一坐就是一整天,看起来很不正常,惹得公园里的老太太们很是担心,纷纷劝他:“人生的路还很长呢,小伙子千万不要想不开。”老太太们以为张彦老师遇到了人生重大挑战。
正是因为这个机缘,张彦老师通过各种朋友最终联系上我。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聊了足足四个小时。快告别的时候,他诚恳地说:“夏老师,你一定要再出一本书,我要把你的磨课新方法论让更多的商学机构了解。未来,我希望企培行业的每一堂课都是大片。”
不止是张彦老师,很多熟知我的讲师和朋友都鼓励我一定要再出版一本书。其中,最积极的莫过于一亿中流董事长刘海峰。他说:“夏老师,你在一亿中流这个平台一定要重新出一本书。我的所有私董会企业家学员都应该是大IP,都要成为大师,都要有不一样的出场方式。你现在打磨课程和IP的思想及方法论与《大师是怎样炼成的》有非常大的不同,你一定要重新写出来。”好朋友李子滨甚至拍胸脯揽下销售任务:“夏老师,只要你出新书,我保证给你至少卖一万册。”大家的鼓励让我更加下定决心要把这本书写好。
我试图构建一个最佳磨课模型,探索一门课一个亿的商业课程的精髓。我希望能拆解到每一句话应该如何讲,并建立对应的衡量标准。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穿越更长的时间周期,在更长的历史时空给予商业讲师启迪。
《好课像大片》这本书从决心动笔到完成,整整写了一年多,其间经过反复修改。与《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相比,它对商业讲师的要求更高、期待更大。如果讲师觉得阅读起来有些难度和深度,那其实是因为我现在对商业课程的标准更为严格,对讲师的期待也更高。因此,尽管我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人看到,但我必须坦诚地说,对于部分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不会那么轻松易读。
《好课像大片》不仅是对理论框架知识层面的提升,更是对思维方法的革新和颠覆。尽管我在书中使用了“大脑”“大片”这样的字眼,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与大脑相关的科学,也没有对电影专业进行过深刻系统的研究。甚至,我曾经购买过与大脑和电影相关的专业图书,但很遗憾,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然而,我仍然选择了这些字眼,因为它们更符合我想表达的思想或观点的理想状态。
如果让我推荐谁最适合阅读《好课像大片》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商业讲师。
我不仅创作了《好课像大片》这本书,实际上,我还提供线下的两天实操课程,名为“夏晋宇大片课”。讲师们上完课后,与我分享的最大感触是:“夏老师,我讲了十多年的课,但听完你的课后,我变得不会讲了,甚至不敢讲了。”
然而,有趣的是,在表达这些感受时,我看到的并非讲师们的沮丧和失落,而是他们对教学的敬畏,以及更大的信心和期待。为什么他们会感到不会讲、不敢讲呢?原因在于,讲师们听完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要求变得更加严格了。他们了解到了价值一亿元的商业课程应该是怎样的,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关键的是,他们知道了应该如何去改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有一位在组织咨询领域专注了十多年的讲师曾对我说:“夏老师,我在组织咨询领域研究了十多年,积累了众多最佳实践,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为了提升我的课程质量,我学习了很多演讲课程,包括TTT,但效果并不显著。听完你的课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之前的课程一直停留在纪录片的层面,而不是大片。要把课程做成一部大片,虽然难度很大,充满挑战,但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讲授“屏蔽竞争”的快刀何老师第一次听完“夏晋宇大片课”的线下课,立即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他的朋友好奇地询问他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时,他积极地向朋友推荐“夏晋宇大片课”。他实践“大片课”1的最大感受是:把课程做成大片的核心在于“讲一招”!然而,讲一招所需的知识储备却远远超过讲十招或讲百招。
德鲁克管理学院的王雷老师,同时也是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译者,听完“夏晋宇大片课”后对我说:“夏老师,你的‘大片课’的核心思想与德鲁克的思想不谋而合。听完你的课,我决定再次创业,将我在IBM十多年积累的BLM战略执行工作的最佳实践,与德鲁克的思想相结合,打造一堂真正的大片课程,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受益。”第二天,他果然付诸行动,与我讨论了一个小时,初步确定了新的课程名称“战略推演”。王雷老师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课程也讲了多年,在业内享有盛誉,但究竟是什么激发了他再次创业的激情呢?我相信,正是“把课程做成一部大片”这样的愿景打动了他,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让他能够真正做回自己。
其次,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商学机构的教研团队以及企业的培训部门,这本书无疑是为你们量身打造的。
记得有一次,我受邀作为嘉宾参加《培训》杂志组织的一个论坛。演讲结束后,我坐在会场后方休息,一个小姑娘悄悄地走到我身旁坐下,激动地说:“夏老师,我终于见到您了,我可是您的粉丝呢。我看过您的书《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以前我在深圳摩天之星工作时,我们公司组织过一次读书会,就是读您的书。”我好奇地问她现在的职业,她告诉我她现在是国内一家知名机构的教研总监。这让我颇为惊讶,因为看她的年纪,我猜想她应该不超过28岁。可能她看出了我的疑惑,于是她解释说那本书对她影响深远,她现在就是用那本书中介绍的方法论来指导讲师研发课程。
那天虽然我们没有深入交谈,但她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对于课程研发的基本理念:教研团队的使命,就是寻找、发现并成就大师。我遇到过很多才华横溢的讲师,他们在某个专业领域十年磨一剑,但课程设计却一塌糊涂。他们的课程呈现技术和水平还停留在十多年前,急需得到专业教研团队的帮助。
因此,我一直强调教研团队必须深刻掌握磨课的方法论。他们应该是讲师的教练和启发者,他们最大的武器不是提供内容,而是正确发问。通过向讲师提出问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一家头部企培机构的磨课现场,他们邀请了一位资深的咨询师来分享方法论。然而,当这位咨询师讲到一半时,机构的教研总监突然站起来反驳说:“我不认同你讲的方法论,我认为你讲的是错的。”结果两人当场吵了起来。讲师觉得没有得到尊重,教研总监则坚持自己的原则。最后,讲师非常生气,即便机构的董事长出面安抚也无济于事。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位教研总监是新招聘进来的,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年轻气盛。
教研人员一定不能和讲师陷入学术之争。我们的任务不是指导讲师的内容,而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呈现内容。一旦陷入学术之争,就会面临谁对谁错的问题。问题在于,教研人员往往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理论,商业讲师则是在某个领域进行长期实践。作为教研人员,我们应该尊重讲师和他们的最佳实践。遇到不认同的观点,我们应该问的是:“你的方法论指导过哪些企业?具体的成果是什么?”而不是陷入无意义的学术之争。这就是《好课像大片》这本书的使命所在——它并不是教教研人员如何准备内容,而是指导讲师如何更好地呈现内容。
最后,我还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企业家和创业者。原本我以为对磨课技术最感兴趣的会是商业讲师,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我两次线下开课中,有近300位企业家来到现场学习。一亿中流的李子滨老师后来采访了他们,结果发现一半人是冲着“换脑”这两个字来的,另一半则是冲着“出场方式”来的。
这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家并不是为了成为商业讲师而来,他们更希望能够讲好自己企业的故事,让团队、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深刻理解自己、信任自己、跟随自己。然而,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己是谁,或者即使说了也无法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听众听完之后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共鸣,没有想要加入他们一起奋斗的冲动。
我一直认为,企业家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并不容易。因为讲好故事和做好企业的逻辑是相似的。如果企业做得不好,那么企业家就很难讲好自己的故事。相反,如果企业家讲不好自己的故事,那么企业肯定也做得不好,无论怎么努力都会感觉不顺。有趣的是,我接触过一些企业家,他们一开始并不清楚自己是谁,但随着讲述的深入,突然有一天他们把自己讲明白了,企业的故事也讲得越来越精彩,业务也开始蒸蒸日上。《好课像大片》这本书就是希望帮助企业家讲好自己的故事。正如刘海峰老师所说,在短视频和直播时代,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成为一个大IP。
实际上,课程对企业家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因为每一家企业不仅生产产品,还生产知识。在《大师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开篇,我就探讨过行业商学院的价值。标杆企业可以用知识来撬动整个行业、整合资源,并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
《好课像大片》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来自最佳实践,是我近二十年磨课经验的结晶。在行动教育担任教研副总裁期间,我沉淀了诸多方法论,而在服务更多头部企培机构的过程中,这些方法论不断得到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工具体系。与其说我为他们提供了服务,不如说是他们无私地分享了对课程的深刻理解,让我从中学习。中旭教育的董事长王笑菲常跟我开玩笑说:“夏老师,你给我们中旭做咨询,我们在向你学习,其实你也从我们这里学到了不少,不过你可没给我们付费哦。”
的确如此,我服务的很多商业讲师也是我的老师。这本书的出版,他们功不可没,包括孙多勇老师、薛中行老师、王昕老师、许战海老师、翁一铭老师、陈昱瑾老师、李子滨老师、柳婉琴老师、快刀何老师、蒋桦伟老师、熊鸣老师、卫鞅老师、王海英老师、李东锦老师等。我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闪光点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体现,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智慧。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黑鲨磨课学院的团队成员们:张彦老师、薛艳云老师、肖莉娜老师、谢芳老师、祝恬老师、李君老师、李薇老师、高娅楠老师、蔡玉蕊老师、才志新老师、梁惠华老师、刘红梅老师、董盈盈老师、李琴老师、张浩峰老师等。他们不仅在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支持,提出宝贵的建议,还在各种场合大力推崇我。他们坚持要我举办线下课程,让本打算“躺平”的我深感愧疚。每次见到他们,我都被他们的热情和信心所感染,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一亿中流的刘海峰老师。在战略思考上,他无疑是我的导师。通过学习他的产业思维,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和企培行业,对企培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洞察。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的一些案例和素材来自刘海峰老师的“高维战略”课程。如果不是担心会稀释他作为战略专家的IP,我甚至想请刘海峰老师共同署名。
同时,我也要感谢李践老师。我的核心底层逻辑都来自他的教诲和影响。如果说今天我还有一点点成就的话,毫不夸张地说,这都是沾了行动教育和李践老师的光。即使今天我早已离开行动教育,但每当遇到挑战或有些事情想不通的时候,老师永远是我第一个想要寻求帮助的人,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就从来没有离开过。
按照惯例,我还要感谢我的太太。这次新书的第一稿我先请她审阅。我曾向她表达过我的担忧:不希望这本书成为《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的翻版或续集。她看完后告诉我,《好课像大片》这本书更有深度,更符合我的思想,与第一本书截然不同。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她还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比如我曾在书中分享了一段创业经历,她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段故事,认为我像是在自吹自擂。由于她的提醒,我删除了这部分内容,这段内容与主题关系不大,且确有自夸之嫌。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两个儿子。我要特别强调,这本书不仅是给老大的十岁礼物,也是给老二的礼物。如果老二知道这本书只送给老大,依他的性格,肯定会要求我再写一本给他,那我可真要头疼了。最后,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每一位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都能有一堂课,一堂好课,一堂大片课,一堂换脑大片课。
经过十年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夏老师提炼并研发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形成了今天这本书——《好课像大片》。愿每位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都能收获智慧和成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好课,拍摄出自己的大片。
——行动教育董事长 李践
无论你是企业家、管理者、领域专家还是专业讲师,无论你的表达场景是10分钟、1小时还是1天,如果想要惊艳他人,必须重构自身的出场方式,采用另一种逻辑表达方式。其中的奥妙,就蕴含在夏老师的这本《好课像大片》中!
——一亿中流董事长,“高维战略”开创者,《高维增长》畅销书作者 刘海峰
为了提升客户培训效果,夏老师以“脑”为核心,以“换脑”为目标,提出了“讲不同”“讲深刻”“讲一招”的九字方针,并据此延伸出一系列授课方法论。夏老师在总结方法论的同时,也赋能中国讲师做更好的课程,为中国培训业生态的改善和供应链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博商管理董事长 曾任伟
夏老师的这套理论体系,是每个培训讲师都应当深入学习的培训课程设计框架。如果讲师能够系统地阅读这本书,并依据书中所述的逻辑来设计课程,那么其课程一定大受欢迎。
——大脑营行董事长 苏引华
在财务领域,金财无疑是佼佼者,但在实效课程设计方面,夏老师的确有深入的钻研。他强调的核心观点是,课程应当被设计成大片,而非纪录片。其目的在于使讲师的最佳实践得到更极致的展现。因此,我力荐这本书。
——金财控股董事长 张金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