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158203
用白话讲解难懂的英语语法,目录设有语法术语表,难点概念一目了然。双栏排版减轻读者阅读压力,配套习题即学即练,更加巩固语法知识。还有趣味插图,让学习更轻松!
1.讲解语法结构清晰,从易到难,无论是英语小白,还是英语高手都能学习到不同程度的语法知识。
2.设有《语法术语表》供读者在学习之前先对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更方便理解对应内容。
3.大量例句辅助理解。
4.双栏双色排版轻松学习。
5.趣味谐音插图 例句插图,既能辅助记忆又可以让语法学习更有趣。6.随书附赠《精讲精练册》学练结合,提高更快。
杨亮老师白话讲语法,带你从思维源头出发,了解语法本质,15课轻松搞定语法难关。
奥地利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曾说:“The harmony between thought and reality is to be found in the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和谐可以在语言的语法中找到。” )这也是我平时经常跟同学们讲的:“语法表达的是人们的思路”。但在现实生活里,很多同学学语法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天死记硬背大量的语法规则,却从来没想过这些规则背后的表达动机,导致自己很可能学了多年语法,但依旧没能够建立起来完整的语法体系。有的同学运用英语无“法”无天,写出来的句子让人哭笑不得;有的同学甚至谈“法”色变,认为语法“高深莫测”、“高不可攀”,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好英语语法。也正因如此,我才想结合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针对同学们最头疼的各类语法现象,分门别类地重新梳理了令同学们头疼的各类语法现象,在线上开设了《杨亮讲英文·通俗英语语法课》的视频课,希望带大家追根溯源,搞清楚语法规则背后的表达动机,也希望帮大家重拾英语语法学习的信心。同时值得欣慰的是,课程一经问世,就广受好评,很多同学都说在课程里找到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了让更多的语法学习者能够体会到语法学习的乐趣,这次我们根据我在视频课里的讲义进行了精心的二次整理编排,出版了这本书。
一、英语语法重要吗?
语法一直是很多中国同学在英语学习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之一。也正因如此,各种各样打着“xx天速成英语语法”的书籍和培训才会层出不穷。不过这些产品大多只是击中了学习者的侥幸心理,却没有切实解决学习者的系统问题。由于英语语法在常人眼里确实没那么好学,所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英语语法无用论”的呼声,甚至个别英语是母语的外国人也用户这个观点。但其实持这类观点的人无一例外都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一个人的母语是什么,是不需要过多了解自己母语的语法的。就好比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不是先学会了母语的语法才学会说话的。再比如说,中国人普遍可以无障碍书写和使用汉语交谈, 但是除了中文系或者语文老师等这些专业与汉语打交道的人之外,普通中国人大多不懂汉语的语法,更不具备系统教汉语的资格。任何一门语言的母语使用者从小到大沉浸式学习自己的母语,有足够多的场合和机会去反复练习和使用自己的母语,因此,他们才能够做到在不懂母语语法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无障碍地用母语交流。但如果我们要系统去学一门外语,并且要大体准确说出稍微复杂一些的英语句子,如果不懂外语的语法,我们就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讲出中式的外语。你可能会说:说出中式的外语也没事啊,别人能听懂就可以了。但是你怎么能保证你在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你们彼此不会出现严重的理解偏差呢?就好比一个不懂英语语法的中国人会说: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这就是典型的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的“英语”句子。反过来,如果一个外国人跟你说:He was a nice man. 你也不要觉得这句话仅仅表达的就是“他是个好人”或者“他曾经是个好人”。在英语的表达习惯里,如果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系动词使用了过去式,那么这个人多半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这句话往往可能是在说:他活着的时候是个好人。相对而言,如果要说“他曾经是个好人”,一般会说成:He used to be a nice man. 现在你还觉得英语语法没有用吗?同理,如果一个非专业的普通中国人站出来跟一个学汉语的外国人宣扬“汉语语法无用论”,那么你觉得这样的言论又能有多少指导性和权威性呢?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得出的结论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英语语法对英语不是母语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学好语法不光直接关系到了我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英语和汉语在表达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二、英语语法为什么难学?
从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来看,我发现很多同学之所以觉得英语语法难学,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基础语法概念模糊或混淆
很多同学经常会在各个平台上问我:老师,我连主、谓、宾、定、状、补语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的英语语法还有救吗?其实这暴露出来的并非只是英语语法基本概念的问题,也暴露出了很多同学对于汉字里常用的语法措辞缺乏准确理解。比如说,所谓的“定语”,指的是“限定的语言”,有了定语,被修饰的对象就会范围缩小,指代明确。比如说 a man(一个人),这个指代相对就很模糊,因为人太多了,我们没法判断这里说的是哪一个具体的人。但是如果我们说 a handsome and knowledgeable man(一个帅气又博学的人),这个时候,因为有了handsome and knowledgeable这样“限定的语言”,就更清楚地向我们说明了被修饰对象的特点,让这个对象更具体化,这就是“定语”的作用。再比如说“从句”,所谓的“从”,字面意思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从”在生活里就是“跟着”的意思,比如汉语里说的“随从”。而“从句”,指的是英语的一个大句子里“跟着的句子”。比如说:He is the man who has saved my life. 在这句话里,He is the man(他就是那个人)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但具体这个人的范围并没有限定清楚,所以后面的who has saved my life(救我命的那个人)就跟在了大句子后面来限定这个人的范围,所以这个“起限定作用的跟着的句子”,就是所谓的“定语从句”。同时,因为形容词往往起的是定语的作用,所以定语从句也叫做“形容词性从句”。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你可以很快就学会什么叫做“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等这些“名词成分作从句”的句子,也就是所谓的“名词性从句”等等……说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其实当我们认真去思考,搞清楚这些概念本身所包含的意思,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那么英语语法也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不足为惧。
2. 死记硬背大量“固定搭配”
我发现很多中国同学学英语有个通病:但凡不理解几个单词放在一起为什么是某个特定的汉语意思,或者但凡不理解为什么有的英语语法里存在特殊的表达现象,就会给这些现象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固定搭配”。比如说有的动词后面要接to do形式,有的动词后面要接doing形式,有的动词后面两种形式都可以接,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是你可能没想过,其实你只要搞清楚这类语境下to do和doing两种形式的本质区别,根本就不需要去一个一个死记硬背。to do的字面意思是“去做”,这里的to虽然在语法上是不定式的标记,但仍然是“朝、去”的意思。所谓的to do,指的是“接下来要去做,但是眼下还没做”,突出的是接下来的打算,这也是为什么你在传统语法书上会学到“动词不定式表目的”。反过来,因为一个动词后面往往要跟宾语,属于名词成分,所以动词后面跟着的doing形式是带有名词属性的动词,也就是“动名词”,这个时候的doing表示的就不是具体“某个动作”,而是“某件事”。
我们来对比两个句子:
(1) I want to learn English.(我想要去学英语。)
这句话里的I want(我想要)只是你的想法,你的打算,但是你还没开始做,所以后面只能用to do,表示想要“去做”。你不能说I want learning English.(我想学英语这件事。)因为learning English(学英语这件事)是个抽象的概念,你想这件事是没有意义的。
(2) I enjoy learning English.(我享受学英语这件事。)
这句话里的learning English(学英语这件事)属于名词的范围,你也可以直接说:I enjoy it.(我享受它。)但是,你不能说I enjoy to learn English. 因为to learn指的是“去学”,也就是你现在还没开始,你怎么可能享受一件你还没开始做的事情呢?就好比你不能享受明天中午的午饭一样,因为你还没吃到。简单来讲,enjoy之所以只能加doing,也不单单是一种规则,更是一种语言形式背后所承载的表达思路。
那你可能又会问:为什么有些动词后面既能加to do又能加doing,比如forget to do sth.和forget doing sth.?因为虽然有的动词后面两种形式都能接,但是这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说:I forgot to read the book.(我忘了去读那本书。)指的是你还没有读、要去读,并且忘了读。但是如果你说:I forgot reading the book.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忘了读这本书这件事”,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切实存在了,所以汉语才把这个句子翻译成:我忘了我读过这本书了。
除此之外,包括英语里大量的动词和介词词组,也同样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极大的痛点,而在这一方面,本书在“介词”章节使用了空前的篇幅进行了超级详细的说明,帮你彻底攻克这方面的难题。
人类为了表达特定的思维,创造了语言符号;进而为了传播语言,才逐渐抽象化了系统的语言规则。换句话说:了解了语言背后的表达思路,你学语言的速度才能事半功倍,你眼里的“固定搭配”也就自然少了。
三、这本语法书为什么与众不同?
首先,从形式上来说,本书分为“词法”(比如名词、动词、介词、副词等),“句法”(比如各类从句、倒装句和强调句等)“特殊句式”(比如从句的简化等)三大板块。在内容上讲,本书从思维源头出发,为你系统讲述各类英语语法的来龙去脉,让你了解大量语法背后有趣的思路,进而去理性看待各类繁杂的语法规则。换个角度学语法,你可能更能体会到语法学习的乐趣。
其次,本书配套的大量针对性语法练习题,可以帮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建议你一定要边学边练,查漏补缺,要认识到看懂和自己会用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游泳教练跟你讲了游泳的姿势,你不下水去练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一样。正如南宋诗人陆游在他的一首七言绝句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最后,本书自始至终都在提倡的语法学习理念,其实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三个阶段的变化:
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想到语法就头疼,前方一片漆黑的绝望感)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看到语法就兴奋,痴迷探索语法的幸福感)
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此不再为语法所困,参透语法的成就感)
由于本书原本为我的互联网视频课程《杨亮讲英文·通俗英语语法课》的讲义,所以在缺乏我本人语音和板书解读的情况下单独阅读本书,同学们或许不能第一时间参透部分语法点的奥妙,也欢迎同学们报名参加我的相关视频课程,让我们一路思考,一路进步。
最后,由于我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知识性错误或漏洞,如有发现,欢迎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预祝大家通过这本书,走出英语语法学习的盲区和误区,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语法,早日讲出、写出更加地道的英语句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