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2618635
- 这些年,你是否时常被海浪卷起又放下,宁静过,却总不能持续。虽然试图创造更好的生活,却越努力越觉得疲惫。外界的声音总说你吃的苦还不够,你做得好,他还要你更好,每天卷在风暴之中不能停息,可明明我们都是风中长大的孩子,一直在等待人生的风平浪静。
- 三十则人生故事,坦陈所有,却又无法与人解释。关于那些突然到来的低落时刻,跌落谷底再把自己托起的自救人生。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角落,那里无风无浪无炽热的光,是你可以下潜到的ZUI深的海,也是你可以探知到自己内心ZUI安静的巢穴。你是太阳,但也要允许自己每天都要落山。
- “这本书是ZUI刘同的一本”,毫无隐瞒与掩饰,脆弱与坚强一并奉上。职业生涯的低谷与转变;与家人的关系僵持又缓和;朋友相互依靠又不断分道扬镳……曾经的拥抱和争执是真的,可世事不会如你所料也是真的。
“写作这些年,从未有如此的感受,忐忑期待,兴奋害怕。不知为何,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带着一种‘这或许是我此生写的ZUI后一本书’的念头。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这种‘ZUI后’的念头了。我并不是害怕坏的结局,我只是害怕自己会在此后的人生中一遍一遍埋怨自己的不够尽力。这次,我尽力了。”
- 履行每一本新书都有一封信件与读者见面的约定,随书附赠,写给读完全书的你。信件还以特别的设计印在内封,拟风暴之形,等待风平浪静。希望你阅读愉快,谢谢你能一直在。
- 随书附赠寄语腰封一个(腰封以折叠卡的形式夹在书内,需手动取出包裹到书上),TO签给朋友或自己,让每一本书都可以成为专属定制版。愿你们能够为彼此挡风,也能为自己挡风。
我很喜欢看海员在大海中拯救海龟的纪录片
这些海龟都被藤壶寄生了 密密麻麻
被寄生的海龟游泳速度变慢 沉重无比
他们追不上猎物 赶不上同伴 进入慢性死亡
海员帮助它们撬掉背上的藤壶 将它们放入大海
这些海龟是幸运的
于是我想 这些年我时常觉得很累
是不是也被某种藤壶寄生了呢?
谁又能来帮助我呢?
于是我写下了这本书
希望每一个故事 都能帮你撬走一些内心的藤壶
————————
从十八岁离开家乡到如今在外生活二十几年,
逐渐感受到,并不是活得越久,日子就会越顺遂。
十八岁前你在准备高考,大学四年你在准备找工作,毕业了你要了解工作和职业的区别,给自己设计长期路线,那点工资要填补人生大大小小的漏洞,从不敢挥霍。后来有了一点点积蓄,别人说要存一些以防万一,要拿出一些搞点理财,其实你什么都不懂,就一直跟在别人的意见里追啊追赶啊赶,你也不知道自己在赶什么。
曾经“越努力,越幸运”,现在“越努力,越疲乏”。
人的心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堆积如山,早已分不清哪些是年岁带来的珍宝,哪些又是环境制造的垃圾。
从“疾风骤雨”“晴雨交加”“飓风过境”到“雨过天晴”“清风徐来”“月明星稀”,六章三十篇故事里,有跌落时刻,也有自救办法,自风暴起,至平静止。
或许你也和书中人一样,自我认知出现危机,不过,一个善意的举动、一项坚持的爱好、一场捍卫原则的争论、一次好奇心驱动的尝试,也会让你从每一天的具体生活里汲取了信念,好好活下去。
逐渐的,你开始知道,人生的幸福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活在自己可控的生活里。
人生很轻,似乎都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似乎吹一口气就能被打回原形。
而人生很新,这些每天重复发生的小事,恰恰是我们拼尽全力才能拥有的宁静。
Chapter 1急风骤雨
人生是一场仓促的逃亡
那我们就化作一支箭,破风去——写给三十岁自己的一封信
Chapter 2晴雨交加
你的旧伤口总会找到新的创可贴
我活出了他们希望我活出的样子
我们不会老去,只会失去
那就把同一句话重复写一百遍
Chapter 3飓风过境
就算不停摇摆,都觉得是爱
没有一次,浪在赶着上沙滩
你看那蒲公英,起风了就散了
这一别,此生再难相见
糟糕,我又被别人的热情冲昏了头脑
我不缺热闹,缺的是无人理睬的独处
如果你要求不多,朋友其实还挺有趣的
Chapter 4雨过天晴
岳麓山的风声、桃子湖的雨声,希望你听到这些之后会想起我
我最焦虑的时光,是如何度过的
世界全是因你而起的风景
我只是想喘口气
她像个和生活厮杀幸存下来的女侠
Chapter 5清风徐来
你值得世界上一切美好
为了你,我想拥抱所有人
他很好,希望我们还能再相见
他给我浑浊的生活里投了一块明矾
好的爱都藏在细节里
突然很想谈恋爱
我们支离破碎的样子格外明媚
Chapter 6月明星稀
记忆银河里的星星点点
世界的鼓风机一关,一切就都自然落在地上
风平浪静后,一起游往大海深处
清理自身的藤壶
风平浪静的海上,海员捞上来一只海龟。
海龟的背上布满了一种寄生动物——藤壶。
这种寄生甲壳类动物一旦依附在宿主身上,便会迅速繁殖,一平方米可以有一千个以上的藤壶。
很多船只的船底一旦被藤壶侵占,油耗会增加百分之四十左右,前行速度也大幅下降。
被藤壶寄生的海龟,行动日渐缓慢,难以追捕食物,难与同类竞争,会在游往大海深处的过程中慢慢死亡。
海员帮海龟把寄生的藤壶一个一个撬开,再将清理干净的海龟放回海里,让它重获新生。
我很喜欢看这样的纪录片。
我突然很能理解为什么大家很喜欢看治愈类的视频了,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在污浊中偷喘了一口清新空气。
某天,我突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海龟被藤壶寄生了,能遇见海员帮忙清理,如果我被藤壶寄生了,谁能帮我清理呢?
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己的身体,但就和海龟一样,自己怎么可能看得到呢?
于是我很认真地开始思考,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是不是也布满了藤壶?
那些藤壶又有多少?是怎样的类型?如果真的有,那它们是从何时开始寄居在我身体里的呢?
想起二十出头时,一头扎进社会,埋头就冲,不管不顾,跑起来都带着风。
可为何这些年,自己开始步履缓慢了呢?是胆小了,还是稳重了?
明明什么事都还没做,光是在心里默念了一遍流程,就好像消耗了大半的精力。
有人说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不行了,心累是正常的。可那么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思维敏捷,谈笑风生,除了身份证上的年纪变了,其他地方都与年轻时没有两样。
恐怕年纪并不是让我们变得沉重的原因,心境才是。
心境究竟是什么?
若打开心壳,有些人的心上干干净净,毫无挂碍。但有些人的心上满布藤壶,有些上面写着“工作不够体面”,有些写着“别人过得都比我幸福”,有些写着“原生家庭令人痛苦”,有些写着“爱情只能门当户对”,有些写着“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这些藤壶个头不一,数量不同,积压在不同人的心上,成了每日的负担。
小时候,一口气可以从起跑线冲到终点,而现在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一边与浪搏斗,一边奋力将头伸出水面迅速换一口气,忍不住想,干脆直接沉入海底。
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佯装的精气神在跨出家门的那一刻已泄气。
越对抗,越疲乏。越尽力,越虚无。
我心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堆积如山,早已分不清哪些是年岁给我带来的珍宝,哪些又是环境给我制造的垃圾。
当我短暂歇息,决定鼓起勇气再出去淋一遭大雨时,突然有只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别着急,不如等一切风平浪静。”
我猛然回过头,看见自己,他正笑眯眯。
过于在意外界,被外界时刻拨弄情绪的日子里,我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自己。
他接着说:“趁着大风大雨,坐下来清理掉身上寄生的那些藤壶吧,等一切风平浪静,再出发也来得及。”
于是我写下了这些文字,给同一屋檐下的你。
我们就如同背上布满了藤壶的海龟,需要一点点时间去做清理。
最后一页,我和读者们做了一个约定,希望你一页一页翻阅过去,自然会理解这份约定的意义。
本是悠悠心静者,却因纷扰失宁神。
清风悄悄慰行人,岁月从不负虔心。
山川远处传清音,雨打梧桐声独吟。
心静如湖澄清水,迷茫时需心自安。
等一切风平浪静,静坐山间听松风。
心安处,一切皆安。
那我们就化作一支箭,破风去——写给三十岁自己的一封信(节选)
三十岁的刘同:
我们不是常有一种错觉吗?觉得某些事早已发生过,自己甚至能预测到事件的走向,只是这种错觉的时间很短,短到当你意识到它存在的时候,便已经结束了。
后来我查了一下,这种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被称为“déj vu(似曾相识)”的感觉被科学解释为大脑的错觉,但也有人更愿意相信那是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你发生过的事,或者是我们的人生一次一次被重置,但记忆系统里依稀还残留着一些什么。
这些年,我依然偶有这样的错觉,我想那大概是未来的我们给现在的我们的提醒,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却能让我更有底气往未来的生活里前进——一切我们都曾经历过,克服过。
你三十岁那年,给二十岁的我们写了一封信,那封信被作为《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序言进行了出版,那时的真诚让很多年轻人拥有了心理上的慰藉。
而我今天给你写这封信,也是那时你与每个十年后的我们做的约定。
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二封十年来信,想和你聊聊三十岁之后至今十二年间我的改变和觉悟。
你大概会好奇,为何这封信是由四十二岁的刘同来执笔,四十岁的刘同呢?他去哪儿了?为何没能遵守十年的承诺?
四十岁的他,在那个年纪也确实写了一封信,但没有写给你,而是写给了我们的父母,那是一封《写在四十岁的遗书》。但你大可放心,他并不是想和这个世界告别,信里没有任何人生败局,也无落魄颓废,他只是想知道人生过半,如果生命真的终结在四十岁那一天,回望过往,他会觉得遗憾吗?
如果说那封遗书是在整理过去,那么这封由我写给你的信,则是在带你走向未来。
或许你又疑惑,四十一岁的刘同呢?为什么他不写?
那是因为四十一岁的我们正经历着生而为人以来最大的困扰,他被焦虑包围,在意各种声音、他人看法,心也不够静,整天与周围人比较,坏情绪将他压得死死的。
虽然从小就有发际线高、头发稀疏的困扰,但四十一岁的我们依然掉了人生里最多的头发,失了最长的眠,睁着眼迎来了最多的日出,遭遇了最长时间的耳鸣。应该说四十一岁的我们感受了处于最低谷的人生。
他总以为是因为那一年的他办了很多错事,做了很多错误决定,甚至觉得是那一年的他情绪不够稳定造成的,但我们都知道,那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就像这本书最开始写的那样——我们早已在不经意间被藤壶寄生了,步伐越来越慢,直至其压垮了四十一岁的我们。
但暂不提他,你也不必过多担心,你从我的语气里应该知道,四十二岁的我终于越了这一关,穿过了云层,熬过了冷雨,躲过了落石,扛过了低氧,正在前往另一座山峰。
从你的三十岁,到我的四十二岁,这一晃十二年,我变了很多,我先从重要的说起。
那时你觉得三十岁对成年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意味着你已经脱离了年轻人的范畴。如果之前犯了错误,无论多少次,裁判员只会裁决为试跑。但三十岁之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裁判会直接判定为犯规,将你罚下场。
三十岁之前做很多事情,你都毫无顾忌,错了也不觉得会带来多大的后果。可三十岁之后,你害怕犯错误,你开始觉得社会对你的容忍度变低。也正是这种害怕出错的心理,导致你很难再像以往那样不管不顾。
有人觉得你稳重了许多,但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这种稳重背后藏着怯弱与输不起。
你在年少时期,非常抵触外人评价你浮躁,评价你没眼力见儿,说你说话办事就像永远长不大一样。你暗暗像那些看起来很酷的男同学学习,也总是只学到了皮毛,没几分钟便露出马脚,一个转身就跑到九霄云外了。可三十岁之后,你突然明白了,以前那些很酷的男同学只是懂事太早,早早就背上了壳,将自己藏在自己都忘记了在哪儿的密室里,就像此刻的你。
你不知道为何自己的步履变得沉重无比。
仿佛过了三十岁,一夜之间,这个社会对三十岁的要求全都上线了,你需要有专业能力,要有抗压性,需要有一定的积蓄,要给自己买好各种商业保险,最好要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有一个说起来很特别的爱好,有一个运营得不错的自媒体账号。如果你还想显得更传统、更稳重,你就必须结婚,有一个清晰的生育计划,要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你在大城市工作,那就应该拿到那个城市的户口。
二十九岁时,你觉得自己只是个孩子,不是生理上的,而是认知上的。二十四岁时,你进入一家公司,除了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你对外部的世界并不清楚。
你搞不清个人所得税,搞不清租房的押一付三为何总是拿不回押的一,你不知道为何装修的预算总是会超出那么多,你看新闻底下的评论觉得自己和他们不身处一个世界,你被领导穿了好多年小鞋,依然学不会反抗,只能慢慢将小鞋撑成了合适的鞋。你分不清楚到底是鞋真的被你撑大了,还是你的脚被裹小了。
就算你每个月的工资略有盈余,你也搞不清什么是理财。基金和股票的区别你好不容易弄清了,又被理财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险弄晕了。投资的比例到底是多少,退休计划又应该如何进行?
眼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但你又如何保证这个行业会一直向好?如果过了三十岁,你依然没有升到中高管,你被取代后又应该去做什么?三十岁自我困扰后,又多了一个三十五岁裁员危机,如果有幸没有被裁,四十岁的你除了忠诚得像狗,还能为公司提供些什么?
每年放在你办公桌上的免费体检单都显得扎眼,不到最后一天,你根本不想预约。不去,感觉浪费了一笔体检金;去了,多半又让自己心惊胆战很久很久。万一查出点什么,治吗?你缺钱,但你更缺的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胃镜痛苦,肠镜不舒服,全麻又太贵。
相亲显得可笑,而自己又太懒,交友软件上聊几句就嫌烦。
刷朋友圈浪费时间,看见小红点又不停地想点。
知道刷抖音上瘾,总是责备自己,却不知道一个人埋怨自己也会上瘾。
不懂持家,购物节清空所有购物车就认为是节俭,却发现这网络一天到头全是节,光棍节、情人节且能理解,零食节、夜宵节还能共情,后来的秃头节之类让你觉得自己宛如智障。
就这样,人生一晃过了四十岁,今天的我仍然弄不懂很多东西,我明明懂得那么少,可外界觉得我已经太老。
说到这儿,我倒是有几件让你喜悦的事。
你二十多岁办了很多次健身卡,没有一次坚持使用过百分之十,要么是你办了不去,要么就是你想起来终于要去了,健身房已经办不下去倒闭了。但三十三岁的我,决意要真的运动了,然后从那天到今天,快十年了,我几乎每天都要运动两小时。所以现在的我比那时的你,看起来更自信、更潇洒了啊。
你一直没钱、没时间矫正的牙齿,三十八岁的我去矫正了,戴了两年隐形牙套,现在大笑起来也不用刻意用手去遮挡了。你担心的发际线,我也早在几年前看了医生,开了药,坚持一早一晚喷,效果不错,起码比咱爸四十多岁时头发茂盛。
你二十四岁失败的研究生考试,我在疫情期间又捡起来了。你最担心的英语全国统考我已经考过了,现在还差一门专业课,明年初通过的话,我就帮你拿到研究生的学历证了。
这几年,我做了很多你很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
我学了滑板,代价是一点破皮流血和小指骨裂。
我学了冲浪,但头发太少,海水一泡,我怕直接就秃了,很遗憾放弃了。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去海边的俱乐部报了个潜水班,背了理论,考过了海底十二米潜水、十米营救项目,拿到AIDA(国际自由潜水发展协会)二星的自由潜水证。
三十七岁那年,我请了三个月的假去国外学习了英语,虽然回来时,语法和词汇量并无增长,但有了随时开口说英文的勇气。那三个月大概是我们人生中走得最远的三个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见到了很多新的风景,感受到了活着的更多意义。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都四十二岁了,还老想着搞这些有的没的?
前两天,一位同事抽了一个周末,自己去了一趟云南。回来之后他感慨了一句:“我居然三十六岁才第一次为自己旅了一次行。”
我突然就被“为自己”那三个字给打动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