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86754
★从农民到企业家,从放牛娃到民营汽车领军人物,李书福的成长经历藏着哪些秘密和启示?《时代造就了李书福》——多年好友、著名作家陆涛解码李书福,讲述鲜为人知的李书福故事。文学视角,亦庄亦谐,由一个人的成长,触摸一个时代的脉搏,展现一个时代造就的传奇。
作者推荐:
★很多写李书福的书都是写李书福造汽车,我写人,写人的成长、人的命运。我要展现的是李书福鲜为人知的一面,一个时代造就的传奇。——陆涛
李书福自述:
★梦想天空,知难而进艰辛创业,探索人生真谛!——李书福
★我少年时期放牛,青少年过渡期骑自行车做生意,青年时期骑摩托车创业,三十岁以后进入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政策浪潮,把我这样的农民推上了经济建设与产业变革的风口。对我而言,今天的一切都是运气,我必须心怀感恩,谢天谢地,感谢所有给我运气的好人!我要继续努力奋斗,把我的一切回馈世界,交还给世界,奉献给善良勤劳的人。——李书福
本书为传记文学,讲述吉利汽车创始人、著名企业家李书福的个人成长,以及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李书福1986年创办吉利汽车,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
从一个放牛娃成长到民营汽车领军人物,李书福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时代造就的企业家”典型。他从14岁骑自行车载人挣钱,到游走街头给人照相;从生产电冰箱配件,到创立北极花电冰箱厂;从深圳大学求学,到创建以装饰材料为起点的吉利,一路逆袭。此后,他造摩托车、造汽车、收购沃尔沃、造甲醇汽车,乃至成功发射吉利卫星。
作者陆涛与李书福有20多年友谊,以作家的视角、文学的笔法,向读者呈现了李书福在时代中的成长,并在叙述中融入对企业家品质和企业精神的分析。本书不仅是以奋斗为底色、梦想为支点、报国为情怀的传记文学,也是以时代为坐标,记录和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小镇青年魔幻斑斓001
悬挂003
影雀016
橘幽030
第二章 时代春风里的千千阙歌043
锦绣未央045
幻影般若058
蝴蝶尖叫066
第三章 追梦人踩疼了自己的影子083
像蚂蚁那样哭泣085
融化的雪099
吉利时辰113
第四章 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121
旗帜与命名123
丰田之战134
心碎无痕148
第五章 重新定义“我是谁”173
海明威175
铁皮鼓194
变形记208
第六章 穿着战袍舞蹈221
人生是一条船,做好自己的摆渡人223
神在神坛,人还是人的模样236
北京告白258
第七章 梦想天空决战未来271
生命的诗273
未来已来286
向爱而生306
附录332
大事年表332
组织架构334
全球生产布局336
前言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炬点燃了。我长出一口气,知道此刻有多少吉利人把悬着的心放下来,有人会泪流满面。这是全世界第一次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火炬,我知道背后的故事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关。我想说的是,人们一直看着台前的李书福,他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20多年以前,我写了李书福的第一部传记《李书福和他的十八戒》,那时候的吉利汽车还晃晃悠悠不成样子,他居然说出想要收购沃尔沃,我像很多人一样认为那就是个笑话。李书福经常说出一些惊人的话,没想到8年以后他真的把沃尔沃汽车收到了吉利旗下。
到底发生了什么?李书福是怎样做到的?“梦想总是要有的,连梦想都没有,这不行。”这是李书福2023年2月25日在CCTV播出的《对话》里说的。人们看到屏幕里的他红光满面,实际上是他中午约我喝了太多的酒。我拦不住他,李书福兴奋得不行,因为甲醇汽车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他说愿意公开所有专利和技术与中国汽车企业分享,还说有一天他要把太阳能变成液体装进容器里,“到那时候中国将出口能源!”他兴奋地说。
当李书福知道我应出版社之邀又要写他的时候,不让我写。可他知道拦不住我,我们有20多年的友谊,因为是朋友,我知道他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我再写李书福的时候很多记忆被唤起了,这也是我学习和认知的过程。李书福是一个特别念旧的人,也是一个心软的人,他不干涉我写,他说他不会过问的。李书福显然知道我会写他在奔跑中有多么拧巴,摔倒了会迅速站起来,他不说疼不疼,只问你他摔倒的姿势漂不漂亮。
在当代中国企业家中,李书福必将有自己的历史地位,无论将来的吉利会怎样。“一个放牛娃的成长,证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顽强生命力。”李书福对我说,听着像官话,却是发自他的内心。李书福的出身没有优势,他总是狂飙着奔向梦想天空,没人知道李书福的“梦想天空”有多大,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出身不决定命运,成功是抓住机会,要把想做的事做到一种境界。李书福率领吉利一路高歌,上演了近乎疯狂的全球并购,都以为是“买买买”,实际上是“变变变”,立志把“中国制造”进化到“中国智造”,成为李书福和吉利的理想制高点。
实际上,没有人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李书福,睿智的人甚至会想吉利究竟是不是在“造汽车”。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书福是无法被叙述的。当年我离开《中国经营报》到北京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写作,2002年春天,我在吉利宁波基地的电梯里初识李书福,他穿着一身工作服,我曾以为他是开电梯的,他一直那样朴素。那时候的李书福说得最多的是“信息不对称”,因为信息不对称让他在一条弯路上走来走去,他不干。我喜欢他在挣扎中诉说的样子,光是表情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要写写他。我一直是写“小人物”的,没想到李书福后来成了一个“大人物”。
我说要去路桥采访他的父亲母亲,他用他特有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给了我一把车钥匙——他的豪情座驾。我开着吉利豪情出发了,从宁波奔路桥,到台州的时候台风刚刚过去,公路上一片狼藉,路中央的隔离带都被吹倒了,散落了一地的鲜花。我见到了李书福的父母,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李书福的父亲穿得利利整整,崭新的白衬衫系上了每粒扣子,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要我转告李书福非要揍他一顿不可,因为李书福跑回路桥来造汽车了。
李书福小时候没少挨过父亲的打。我原计划在路桥待3天,结果待了12天。我走进了李书福的童年,他的梦开始的地方。今天我再写李书福,一不树碑立传,二不歌功颂德,我要展现的是李书福鲜为人知的一面,一个时代造就的传奇。我知道他的担忧,李书福心里其实一直很紧张。我想说的是,李书福造车不是用来被批判的,批判者大有人在;李书福造车也不是用来被赞扬的,赞扬者也无处不在。这不是立场上的对立,是情绪上的共振。
李书福对我还要写他心里不踏实,我知道他是多么忧心忡忡。2023年9月17日,他出国总倒不过来时差,那天他在伦敦,英国时间凌晨1点给我发来微信,写得语重心长:
我少年时期放牛,青少年过渡期骑自行车做生意,青年时期骑摩托车创业,三十岁以后进入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政策浪潮,把我这样的农民推上了经济建设与产业变革的风口。对我而言,今天的一切都是运气,我必须心怀感恩,谢天谢地,感谢所有给我运气的好人!我要继续努力奋斗,把我的一切回馈世界,交还给世界,奉献给善良勤劳的人。
我好像找到了重写李书福的主脉——以梦想为支点,青春为底色,时代为坐标,把书稿一再推倒重来。本书不是写给专家看的,也不是给业内人士看的,甚至不是给吉利人看的。有很多写李书福的书都是写李书福造汽车,我写人,写人的成长、人的命运。以李书福为中心会写到一些人,难免挂一漏万,特此说明。我保持着从共性中寻找个性、从个性中寻找味道的一贯风格,包括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我从吉利发射卫星写起,没人知道李书福要发射多少颗卫星,有一天马斯克会不会跟李书福约一架也说不好,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人想把李书福给揍一顿倒是真的。
我用我的语言和我的叙述方式,讲述李书福的故事。我想这样说:吉利创造的不是一个周期,而是一个时代。没有不服,怎能创新?没有创新,如何突围?擂台上的人拳拳有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皮开肉绽。清高不如同行,仰望不如相伴。我说这些是想表达我的主张:文学没有标准终点线,但一定有出发立场线。这就是《时代造就了李书福》书名的缘由,这书名也是李书福的原话。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特别感谢臧永清社长、孔令燕副总编辑为这本书付出的精力,由衷谢谢责任编辑陈彦瑾对本书投入的心血。我要谢谢陆路对本书的策划,并陪我走访了很多吉利精英新生代。谢谢初稿编辑李宇颖为这本书付出的努力,她总是告诫我不要写得太老套。谢谢王斌、洪勇刚,没有他们一开始的鼓励和鞭策,不会有这本书的诞生。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李书福,他不过问、不干涉我怎样写他。非常感谢时磊、王硕硕、杨学良、林杰、苏扬、范峻毅、刘永胜、沈子瑜、王洋、沈源、潘巨林、陆丹、宁述勇、李晓云、刘健全、顾勇等为本书写作提供的帮助,真心谢谢杨健、桂生悦、安聪慧、刘金良、翁晓冬等从我第一次写李书福至今20多年来给予的支持。要感谢的人非常多,还有赵杰、韩润生、魏志玲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一并表达我的敬意。
我要真心地谢谢你,写这本书就是为了与你相遇。人有命运,书也一样,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有梦想的读者朋友。
第一章 小镇青年魔幻斑斓
第二节 影 雀(选摘)
1963年的春天里,李书福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镇李家大队。路桥镇依山面海,地处丘陵之间,多是悬崖滩涂,七山一水二分田,种粮土地贫瘠。听着屋内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父亲没有抬头看天,而是低头盯着米缸。天象扰不了寻常百姓的日子,父亲更在意家中米缸里有多少米。大米之所以叫大米,米比天大。民以食为天,无论天上飘着怎样的云和怎样的旗,家中多了一个娃总是要吃饭的。如果说欢喜,就是可以再申请一份自留地,多种些蔬菜。
那年月家家都喊饿,路桥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吃饱肚子,家家的娃都哭闹着说饿,让人以为李家大队都是笨爹。“别发愁了!”母亲看着眉头紧锁的父亲,弱弱地说,“赶紧给孩子报户口去,给老三起个名字吧!”父亲说:“我先去找大队要块自留地,种大米!”
父亲从门后摘下伞,出门找大队长去要自留地。父亲是个谨慎的人,爱干净,总是穿得利利索索,话不多,要面子,从不与人有口舌之争。
那天没有雨,带伞出门是父亲的习惯,以备毫无章法的雨。春天里最不缺的就是雨,随便一片云也会兴致勃勃地从天上抖下一阵雨来,路桥的雨总是说下就下,有时一下就是一整天,有时下个三五分钟,沾湿人的衣服就草草收场了。
到了队长家,大队长不在,大队长的老晏在,路桥人管老婆叫“老晏”。父亲进了屋,老晏没抬头,问:“李小副队长,何事?”大队长的老晏总是把小和副说得很重,以示强调,父亲早已经习惯了。
“自然是大事!”父亲说,“我家老三出生了,我来要块自留地!”老晏问:“可报上户口了?”父亲说:“还没呢!”老晏这才抬起头,说:“没户口?你这个7小队的副队长是咋想的?没户口不作数!”父亲说:“我先来跟大队长打声招呼,让大队好有个准备!我明天一早就去报户口。”老晏听到这话,问:“你得了个男娃,还是囡囡?”
“福娃!”父亲肯定地说,“有福之娃!”
自留地没要成,这事儿大队长的老晏就依规给挡了。否定历来比肯定容易,你跟人家讲道理,人家跟你讲原则;你跟人家讲原则,人家就跟你讲道理。不想解决你的事儿,你连话也接不住,不是接不住,而是根本对不上。一句话,仰望者永远处于劣势,若想赢得主动,须有别的本事。
老三的名字倒是来得痛快,父亲脱口而出一个“福”字,李胥福,跟他二哥李胥兵排一起。一上学,这小子自己就把名字给改了,嫌“胥”字不好写,笔画太多,还有点绕,不是横平竖直,写起来费劲。老三喜欢横平竖直,哭笑随性,痛快利落,自己就把名字改成了李书福。
后来,这个名字如日中天。
父亲起初不愿意,母亲豁达,说:“就随孩子去吧!叫书福好,喜欢读书是好事情。他大哥书芳取了书字却不喜欢读书,二哥胥兵也是小学毕业就不念了!这孩子行,按他大哥的书字排,咱家没准还真能出个念大学的呢!”父亲一听这话立刻赞同,道:“咱家将来一定要出个大学生!再有了儿子,中间还排书字!”
离念大学的日子还早呢,全国的大学都不着急收一个叫李书福的,都是未来的事儿。若真有先知先觉的大学校长,怕是都不甘心让后来“如日中天”的李书福自由自在地成长,任着性子哪儿行?需要有规划,依照教育家的规划学。比如英语,不花些死记硬背的功夫也是不行的,况且台州话比最难懂的宁波话还让人抓耳挠腮,台州娃娃有时间背英语,还不如下河摸鱼呢!
李书福才不摸鱼呢,嫌太慢,他炸鱼,把过年的鞭炮攒下来,捆成包,扔进鱼塘,嘭的一声,鱼儿自己就飞上来了,害得母亲带着他到大队长家上门去道歉。母亲那样善良,一点儿都欠不得别人家的。李书福不明白,太阳底下的一块池塘,凭什么不是自己家的?母亲说:“我们家有兔子呀,他们家也没有。”他知道了,谁家有什么都是定好了的,不知道是哪个人给定的,该有的都会有,不该有的有了也会失去。
三年级,老师上课讲马克思,下课说了一句马克思抽烟斗。李书福喜欢细节,以为马克思不抽烟斗就不是马克思了,列宁不把手插在胸前讲话就不是列宁了。小时候看露天电影《列宁在十月》,父亲带着他们兄弟四人去晚了,黑压压一片坐满了人,父亲让他们进去找地方,说一眼看去没有位子了,进去肯定会有的。
他拿着两块砖头进了场,不是打人给他让地方,是垫在屁股底下坐的。在麻麻的人头中进来一看,果然挤挤能坐下。这是父亲不经意间带给他的启迪,对他影响很大。
李书福小时候就非常敏感,而且机灵劲儿贼强,善于动脑子,听到老师不经意间说马克思抽烟斗,放学回家他拿起大哥的锯,瞅见一棵枯树上有带结的树杈,就把那段树杈锯了下来,掏空了枝干,做成烟斗,放进书包。
第二天一下课,他就从书包里掏出来树杈烟斗,坐在桌子上往里面塞树叶,点着了,抽了一口就把自己给呛翻了,从桌子上栽了下来。老师看到后怒火中烧,大声叫:“李书福!你在学校大模大样地抽上烟了?你想干吗?想登天呀?我看你真像个怪物!去把你爸叫来!”
“来不了!我爸带着我大哥卖桃,被工商所给抓走办学习班去了!”李书福大声说,“你也不用喊了,我退学了!”
班长掉门牙的时候他隐忍了,老师否定了他学马克思抽烟斗,这回他坚定地退学了,跟着爸爸学种地,种自己家的自留地。没种几天他就受不了了,嫌种地太累,就说要读书。为了证明在看书,他把草帽支在窗户前,爸爸在地里头干活,抬头看见窗户上的草帽,还以为李书福在读书呢,哪知道他早就跑了,立在窗前的草帽是骗爸爸的。
玩了一会儿,也没劲,他来到大队长家,说要放牛。大队长看着他说:“放牛?你叫李舒服,放牛可不舒服!”他硬生生地说:“我叫李书福,不叫李舒服!”
大队长同意让他放牛,李家大队的人都嫌放牛给的钱少,耽误时间,有放牛的工夫还不如打理自己家的地。李书福放牛一天能挣1毛5分钱,爸爸高兴,这小子9岁就会挣钱了。父亲一直带着大哥挣钱,把自家地里长的、树上结的拿去卖,没少被抓去办学习班。
后来,大队长觉得还是要让李书福回到学校,放暑假再放牛,祖国的花骨朵应该在学校的苗圃里,滋润着阳光雨露,不再让他做编外社员了。
他又回到学校,从四年级开始就住在学校里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试总是第二,争不过班里总考第一的一个女生。这个女生跟他一起考上了路桥中学,这一天,女生给他的书包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放学后在大桥下面等他。
女生一放学就跑了,她跑起来真好看,有一种女生后面比前面好看,这个女生就是。女生躲在桥墩子后面等他。他先回宿舍把书包放下,骑着跟父亲借来的自行车来到大桥下,紧盯着从公共汽车下来往这边走的人。
李书福发现了挣钱的机会,下了公共汽车向这边走来的,都是要坐自行车回家的人。他知道那个女生在桥墩后面,露出来半个身影,好让他看到,想要和他一起去吃梅花糕,路桥的传统名吃。
他看见她了,不可能过去,急着挣钱呢。女生见他不过来,扭扭捏捏地自己走出来了,却见李书福骑上自行车驮着一个人跑了!这时候,听到一个又高又瘦的人,也是骑自行车带人挣钱的瘦高个大声喊:“李书福,你拉得动吗?别摔到沟里去!你这家伙太不讲规矩了,大家都是1块5,你凭啥只要1毛钱?神经病!”
骑自行车带人大家都是1块5,他只要1毛钱。李书福这1毛钱挣得让人心酸又心疼。有一次,自行车的链条折了,他摔了一跤,把裤子蹭破了,蹲在地上修自行车。忽然下起大雨来,好半天链条也接不上,他推着自行车回家,把身子淋了一个透,大姐看到心疼得不得了,说:“三弟你干吗呀?想挣钱想疯了?你摔坏了还得花钱看病,哪头轻哪头重你不知道?”李书福笑笑没说话,进屋吃大姐给他留的饭菜,饭菜早都凉了。
李书福小时候吃过很多苦,家里穷,没钱。“等我将来有钱了,就买辆汽车拉人,干个体出租车,老挣钱了!”又一天,那个又高又瘦的同伴说,放下了李书福抢过他活儿的这件事,都是同路人,不再计较,何况李书福拉15回人才挣到他一次的钱。
“等我有钱了买辆小汽车,雇你当司机!”李书福的眼睛一边寻着人,一边说,“弄不好我将来会造汽车呢!”那人一听还急了,嚷嚷道:“我说路桥的牛怎么越来越少了,原来都被你给吹死了!你这人鸡肉算到鸡骨头,离我远点!”
李书福个头低,抬头看看训斥他的人。这人个头好高,精瘦,伸手推了他一把,说:“你不服?”然后捋起袖子,露出肌肉说:“别看老顾瘦,老顾有肌肉!”这人脾气很大,李书福推起自行车躲开了,不再跟这个自称老顾的人抢活了。
他是顾伟明。过了些年,顾伟明不再骑自行车带人挣钱,改卖水果了,一直卖到李书福跑到临海造汽车,把吹过的牛兑现了。
顾伟明是一个豪迈的人,讲义气,喜欢笑,性格率真,做事果敢,很招大家喜欢。有一天,顾伟明抛下三轮车和一车橘子,跟着李书福造汽车去了——先从组装摩托车做起,一直做到吉利汽车台州基地的总经理。
多年以后,顾伟明认真地跟李书福说:“书福董事长,我得读书,要不然跟不上吉利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造汽车可不是闹着玩的!别人不跟吉利玩,咱们就要像那话说的,今天你带搭不理,明天你高攀不起!”
李书福喜欢顾伟明的豪爽,想读书是好事,他支持读书。顾伟明一边狠抓台州基地的生产管理流程化,一边赴香港读书,还要去美国上课,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证的那一天,李书福赶回路桥跟他喝酒相庆。
顾伟明喝酒也豪迈,说:“书福,我敬你在大桥下面吹过的牛!”
李书福笑笑,端起酒杯说:“你少抽点烟,能戒掉就戒掉吧!吉利马上要在路桥建造生产卫星的基地,到时候你来管!”
“啥?卫星?咱们要造卫星?”顾伟明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又一个出乎意料的好消息,他兴奋地说,“吉利要上天了!哈哈!我连干六杯敬老板!书福啊,你以后可不敢再吹牛了,我怕我高兴得会哭!”
不幸的是,顾伟明英年早逝,没能履职。顾伟明爱吉利,吉利改变了他的人生。女儿考大学,顾伟明只让女儿填报一个志愿,就是北京吉利大学。入学的那一天,顾伟明亲自把女儿送到北京,说好了毕业的时候来接女儿回家。
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愿顾伟明在天堂安好。
李书福以全班第二的成绩考上了路桥高中,跟那个没吃上梅花糕的女生一起进了尖子班。女生不再提梅花糕的事,她自己带着梅花糕,坐在教室里,从书包里拿出来吃给他看。女生变得漂亮了,李书福的身体也强壮了,个头长高了,跟骑自行车带人挣钱锻炼身体有关。
他不喜欢历史课,一代代的王朝,老记不住西汉外戚王莽建的最短的朝代。李书福又把新来的历史老师给气到了,戴大眼镜的历史老师去进修了。新来的历史老师不戴眼镜,一只眼睛被人用弹弓和一块带棱角的石头给打瞎了,他每天瞪着一只眼来上课。“李书福,你怎么老记不住谁造成的社会经济大混乱?”独眼老师生气地说。李书福大声问:“是我弄乱的吗?”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李书福改变不了历史,他总是跟梦想相遇,每一步都踩疼了自己的影子。就是那一天,他又不想上学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到路桥,广播和电视每天都有令人鼓舞的消息。他能看到的是,没进尖子班的两个高中男生,都穿上了喇叭裤,不下雨也总爱打着雨伞从宿舍到食堂。这俩同学的父亲一个倒腾钢材,一个从广州倒腾雨伞、袜子什么的。
他跑回家,这次打算跟爸爸好好说他想退学,不像小学三年级那样生硬了。爸爸很奇怪,都羡慕李书福考上路桥高中还进了尖子班,怎么又闹这出要退学?
“我听不懂普通话!”李书福说,“爸,路桥高中的老师都讲普通话,我听着不顺溜,不上了!”
这样一说爸爸就懂了,他和书福的妈妈也听不懂普通话,看喜欢看的电视剧总是跟不上。书福说的真就是一个问题,当爸爸的就是要解决儿子的问题。“你等着!”爸爸说完走了,骑上那辆李书福初中开始就霸占了的自行车。他想跑,别等爸爸回来再挨一次打。又一想,不能跑,他需要这辆自行车挣钱呢!原来,李书福的纠结都跟别人不一样。
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回来了,满嘴酒气。爸爸吃过饭了,还喝了酒,高兴地说:“老三,我把你的事解决了!你不想在路桥中学念了,我给你转到了新桥中学!新桥中学的校长欢迎你!”
果然,新桥中学的校长亲自主持了高一全体学生的欢迎会,热烈欢迎从路桥中学高中尖子班转来的李书福,还要他发言。这是李书福头一回站在众人前讲话,把脸憋得通红。讲话这事真不好玩,他不喜欢站在台子上讲话,不知道说什么。
新桥高中的同学越看他满脸通红地不说话,越把掌声鼓得热烈。他知道必须开口了,说:“我喜欢新桥中学的乡音!”
“完了?”校长问。他说:“完了!”校长笑了,大声说:“李书福厉害!简单明了,没有那么多废话!大家鼓掌!”
他在阵阵掌声和浓郁的欢喜气氛中从台上下来。新桥中学果然好,听着同学和老师们的一口台州话舒服多了。学校看门的老大爷也佩服他。住校是有规定的,不能出去,出去了也必须按时回校。李书福都可以,每次晚上回来老大爷总是重复着问他,说:“你是从路桥中学转到新桥中学来的?你牛!你太牛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