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75743丛书名: YH0123456789
1.手机问题只是表象,你和孩子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才是根本的问题。爱和信任,才是更重要的。樊登、尹建莉、张德芬、武志红等众多教育专家、作者真诚推荐。
2.作者安心是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深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十余年。她的书《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在“樊登读书”上线不久,播放量近两千万,销量超30万册。她“以人为本”的沟通理念和教育方式影响了万千家长,有人称她“改变了家庭教育的潮向”。
3.聚焦普遍困扰中国家庭的手机问题,作者以从业多年对问题家庭的真实采访为切入点,为家长提供可供参考的问题样本及解决方案。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手机的主人,而不被手机所奴役。
手机,一个听起来小实则大的问题。它犹如房间中的大象,大到每个家庭都没办法忽视它。临近考试依旧与手机热恋的孩子,沉迷游戏不想上学的孩子,因为被管教对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狡兔三窟、备用手机无数的孩子……相似的故事和冲突几乎每天都在有娃家庭中发生。
手机问题是当下家庭教育中父母们的典型困扰,作者例举了多个真实案例,不但采访家长,也采访身在其中的孩子,既有家长剖析自我内心的信件,也有孩子对于手机问题的观点,用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呈现彼此的真实需求。很多家庭都因改变了沟通方式而缓和了亲子关系,从而使孩子不再沉迷于手机。
目录
序言 001
第一章 转变态度:关系优先原则
第一节 在困境中蜕变重生 002
1.不演内心戏 002
2.不讨好,不迎合 011
3.外面只有自己 015
4.转念花开 018
第二节 我就是我在等待的那个人 023
1.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023
2.不干涉,不越界 028
3.相对约束,绝对自由 030
4.不是我,还能是谁 033
第三节 好状态是好关系的副产品 036
1.满足需求是王道 036
2.放松的关系带来联结和稳定 040
3.爱是陪伴与沟通 043
第二章 更新认知:手机可怕吗
第一节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 048
1.失控 048
2.伤害 051
3.接纳 059
4.溯源 066
5.重生 070
第二节 我的焦虑我负责 076
1.不要投射焦虑 076
2.相信“相信”的力量 078
3.我的恐惧,于我终结 086
第三节 父母应该被培训而不是被责备 089
1.厌学背后的心理 089
2.让兴趣只是兴趣 094
3.建立信任,循序渐进 096
4.停止控制,保持谦卑 101
第三章 改善沟通:人生何处不沟通
第一节 与孩子一同成长 108
1.不对抗孩子的成长规律 108
2.手机做不了保姆 110
第二节 生命不息,沟通不止 114
1.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114
2.扎根在彼此的需求上 118
3.家庭成员以外的电子产品冲突 123
4.教育来自“平等”而非“权威” 139
第三节 有热爱,不沉溺 142
1.电子产品在我家 142
2.热爱抵万金 145
3.孩子眼中的网络世界 146
4.防的是沉迷,不是手机 151
第四章 应对原则:我们要彼此看见
第一节 原则一:放下成见,看见需求 158
1.换个角度,大有不同 158
2.藏进手机的需求 162
第二节 原则二:撕下标签,用心倾听 164
1.孩子的留言 164
2.通过倾听,看见孩子 167
第三节 原则三:正面表达,不对立伤害 172
1.好好说话的秘诀 172
2.“你信息”与“我信息” 176
第四节 原则四:看见彼此,达成双赢 179
1.规则不是规定 180
2.制定规则需要孩子参与 181
3.用双赢法制定规则 181
第五节 原则五:做顾问型父母 185
1.养娃也要与时俱进 185
2.聪明的父母当顾问 187
后记 孩子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191
序言
2023年春节期间,我受邀参加徐峥导演发起的“北京峥爱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冬令营,给父母和孩子们讲课。
有天,徐导和我聊到当下青少年的手机问题,我们都感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手机问题。徐导问,你们的课程里有没有帮助父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说,当然啦,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徐导建议我,应该就手机问题开一门课,就叫“孩子啊,我们该拿手机怎么办”。徐导半开玩笑的话,我却在认真考虑,确实可以让更多父母学习如何解决手机这个难题。于是,我决定把这些案例整理分享出来,并且就用徐导说的课程名称作为书名。
如果你问我在从事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们最典型的困扰是什么,毫无疑问,手机问题就是其中一个。近些年,不论是涉及的孩子年龄段,还是被困扰的父母数量,都呈现扩大、增长的趋势。
2023年12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的大规模调查,全方位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报告中的一项数据指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
以前,只是少数青少年群体的父母受这个问题的困扰,而现在,绝大多数父母都有这个困扰,有些幼儿园孩子的父母也成为其中一员。甚至,身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一样被手机和网络“裹挟”。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怒吼“放下手机”,但自己却一样放不下手机。
这些年,不只是父母,也有学校和媒体机构邀请我和同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享,最终都落到父母该如何应对这一困扰上。这也是我在课程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孩子沉迷于网络,我该怎么办?
或许翻开此书的你,也想问同样的问题吧。我可以直接把答案给你,但未必能真正帮到你。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其次是经由别人的经验分享,从中受到启发,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决定采访那些已经解决了这一困扰的父母们。为了让大家的视角更全面一些,我也采访了案例中的孩子,可以听听他们的心声和看法。在每个案例的结尾,也有我对这些家庭解决手机问题的观察和总结。最后,由你来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从诸多案例中发现,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学校环境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动机和沉迷程度。亲子关系越是融洽,未成年人上网动机越弱,越少依赖网络来满足心理需要,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越不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孩子沉迷网络的可能性越高。
在这些年陪伴父母们深入探索手机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手机问题其实就是关系问题、认知问题及沟通问题,想从根本上解决,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已有许多父母通过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提升或改善了亲子关系甚至家庭关系,从而解决了与孩子的手机冲突问题。
这本书里,第一章关于改善亲子关系,第二章关于父母改变对手机问题的认知,第三章关于亲子沟通,最后的第四章提供了应对手机问题的五大原则。
我邀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或困扰,与我一起走进这些家庭,耐心读完每个案例。他们的家庭情况各异,孩子的年龄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经由改变与调整,家长与孩子一起解决了问题,而不是与问题一起“解决”了孩子。
因为我接触的绝大部分是学习了P.E.T.的父母,所以在这些案例里我会提及P.E.T.课程,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学习这门课程,其他能协助你改善亲子关系的课程也可以,甚至你也不一定要专门去学某门课程,课程不重要,你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的决心才最重要。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沉迷和上瘾是不同的。绝大部分的孩子只是沉迷于网络而非上瘾,本书不涉及上瘾部分。客观来说,“沉迷”也是一个标签,应该说是孩子比较多地使用电子产品。
非常感谢所有提供案例的父母和孩子,因为他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才有这本书。最后,愿你如书中的这些父母一样,敢于正视问题,把问题当作一次契机,走进自己的内在,改变自己的应对模式,为你的困惑找到答案。
如果你有这样的愿心,本书定能帮助你找到属于你家庭的手机问题解决方案,走出手机困局,创建更灵动、更亲密,也更具成长性的亲子关系。
帆书APP创始人樊登:
家长们渴望有人能给出一个专业的方法,让孩子一下子不爱玩手机了。但真正的专家会告诉你,手机问题只是表象,你和孩子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才是真正的根源。打开这本书,直面真正的问题吧!爱和信任,才是更重要的。
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玩手机带来的冲突,是当代亲子关系中的一个痛点。这本书专门针对手机问题进行了引导和探讨,像一场及时雨为弥散在社会间的焦虑降温,相信家长一定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作家张德芬:
有人说,孩子“游戏成瘾”是跟父母的一场“合谋”,父母和孩子如果能借助手机问题进行一场自我和关系的修行,这将会是他们自我圆满的途径之一。愿这本书能成为一个契机,带领你和孩子走上这一路径。
心理学家武志红:
手机冲突只是表象,其中有更深的关于爱与控制、自主与被动等议题。本书通过提升亲子关系、更新认知和改善沟通三个方面,来帮助父母解决跟孩子的手机冲突。我觉得这可以改变中国父母关于手机的价值观,帮助他们与时俱进,与孩子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