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4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064931
◆1场深入心灵的文学之旅——
简·奥斯丁、艾米莉·勃朗特、乔治·艾略特……
带你沉浸这些伟大女性的创作心路,体味其美妙与艰辛。
◆1段致普通读者的自由箴言——
带你享受纯粹的阅读乐趣,在阅读中做自己。
◆1次为普通女性的自由申辩——
为你构筑和谐而独立的心灵,在人生中做自己。
◆口袋本设计,随身便携——
口袋本《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同系列,
合上,可以放进口袋;翻开,单手持阅刚刚好。
外观朴素简约,一如我们一开始享受阅读时的纯粹。
如果您对本书感兴趣,那么作为本书的编辑,我想跟您聊几句心里话:
◆想读懂伍尔夫,不能只读《一间自己的房间》
与市面上的其他版本不同,本书除了《一间自己的房间》外,还收录了伍尔夫的文学评论和读书随笔。
·本书的di一章便是她的文学评论。在这里,她与我们讨论了几位伟大女性作者的生活及创作,这也是她在后文《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反复引用提及的,因此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前面,不仅让本书内容更加丰富,更是可以为后文做铺垫,从而增强您的阅读体验,加深您的阅读感悟。
·本书的第二章是她的读书随笔。在这里,伍尔夫不仅分享了阅读各种文学类型的乐趣和技巧,还守护着我们的精神自由和“阅读是出于个人兴趣”的朴实信条。如果说《一间自己的房间》解放了无数普通女性,那么她的读书随笔,就是让万千普通读者收获到了阅读上的自由。
因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书中完整、立体地了解到伍尔夫以及她那闪耀世间的自由精神。
◆女性主义的追求是和谐的自由而非激发仇恨
提到女性主义,很多人脑海中第一反应可能是诸如“反抗”“对立”乃至“仇恨”等负面词汇,事实上,这是许多把女性主义当做“财富密码”的无良或无知之人煽动、挑拨的结果。当下,这类偏激言论甚嚣尘上,鼓动着普通女性们去仇恨、去抗争,仿佛不这样做是一种背叛、是一种错误。而这本书早在百年前,就向我们揭露了女性主义的真正内核其实是自由精神。伍尔夫固然在书中道尽了女性千百年来受到的压迫,但她zui终让我们明白了自由精神的真谛,就是不被绑架、不被裹挟、不去迎合地,做自己。仇恨只是我们心中的桎梏,而真正的错误只有无知,和背叛自己。她在书中是如此总结的:“我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任何关于携手并肩、追求平等或改变世界的崇高情感。我发现自己想说的话简单又平淡,那就是,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引用译者罗长利老师在序言中的话:“至此,自由精神在她的笔下完成了自我开解,实现了一次wan美的升华。让我们从心底感到庆幸:自由之神cong未青睐过仇恨,她zui终带给世人的是一场甘霖,是一场万物和谐的救赎。”
◆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完全放心的译本
对比其他版本,罗长利老师的翻译没有过份的卖弄、矫饰,也没有多余的冗杂,他的翻译优美、简洁且还原,甚至连伍尔夫在原著中的语气都还原了。另外,他的序言也堪称本书的精髓之一,他在序言中为本书做了精辟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你真正地读懂本书、读懂伍尔夫。再次引用序言中的一段话:“回顾全书,从普通读者到普通女性,其间关联的纽带是伍尔夫的自由精神。文学上的高屋建瓴者是她的缩影,女性中的挺身而出者是她的化身,从‘精英评论家’到父权社会,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自由女神的弓矢似乎cong未偏离过标靶分毫,它始终正对着它的敌人——世俗的桎梏、强权的压迫和其他一切自欺欺人的傲慢与偏见。”
zui后想对您说的,是zui初的那句话:“愿你在阅读和人生中都能做自己。”
阅读避难所文库系列:
001《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著
002《女性、阅读和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著
……
这本书是女性主义先驱伍尔夫的自由宣言,
既写给万千普通读者,也写给无数普通女性,
它向我们揭示了自由精神的真谛,
可以让我们在纷乱的阅读和人生中,做自己。
当到处都是不休的争吵,当对立与仇恨成了主论调,
当整个世界都想对我们的阅读和人生指手画脚……
伍尔夫让我们明白:“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Ⅰ 怎样的女性写出怎样的书
简·奥斯丁
《简·爱》与《呼啸山庄》
论乔治·艾略特
女性与小说
II 普通读者的阅读乐趣
普通读者
读书不必听人指导
读小说要有想象力
读传记和回忆录的乐趣
读诗的最佳时机
如何评判书的优劣
为读书而读书
Ⅲ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李银河(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两性研究学者)
在女性主义思想史中,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被列为女性主义奠基作品之一。
◆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作家)
维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英国顶尖的小说家。
◆《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弗吉尼亚·伍尔夫》
阅读伍尔夫会改变甚至拯救你的生活。
◆木心(中国当代诗人、作家)
年龄非常要紧的。我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夫,六十多岁时,看懂了。
◆弗朗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变形记》作者)
伍尔夫一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想写的东西。
◆保罗·奥斯特(美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它(《一间自己的房间》)刺痛我,使我流泪,不停颤抖。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以至于我想要尽可能地读得慢些,再慢些。
II 普通读者的阅读乐趣
普通读者
在约翰逊博士的《格雷传》中有一段话,非常适合写在那些虽称不上图书室,却摆满了书籍供个人阅读的房间里:“我对于能跟普通读者们意见一致深感欣喜;因为,读者们的常识未受文学偏见的腐蚀,在所有的微妙提炼和学术教条之后,必定是由普通读者来最终全权决定诗坛的荣誉所归。”这段话定义了普通读者的品质,彰显了他们的目标,为那些耗时很长却往往无法留下实质性成果的探索赋予了伟大的认可。
正如约翰逊博士的委婉表达,普通读者与评论家和学者有所不同。他接受的教育可能较为浅薄,上天也没有赋予他过多的天赋。他阅读是出于个人兴趣,而非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在一种直觉的指引下,他利用手边可得的各种杂乱素材,为自己创造出某种完整的东西——一个人物肖像、一个时代的速写、一套关于写作艺术的理论。他一边阅读,一边不停地构建一些不稳定、摇摇欲坠的理论结构,这些结构很像那些能产生喜爱、欢笑和争论的真实事物,给他带来暂时的满足。评论家的缺点显而易见,因为他对作品的浏览很仓促、粗略、肤浅,一会儿抓起这首诗歌,一会儿夺过那部古籍残片,只要它们有助于他达成目的并完善他的结构,他并不在意其来源和性质。但是,如果普通读者像约翰逊博士所说的,在最终分配诗坛荣誉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那么把他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记录下来也许是有必要的,尽管它们本身无足轻重,但毕竟也算为如此重大的结果做了贡献。
读书不必听人指导
关于阅读,一个人可以向他人提供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从任何指导,你只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理解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即可。我认为,只有当你和我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时,我才有权提出我的看法或建议,而你也不必受我的观点限制,以免有损你的独立性。因为,作为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而对于书籍,又有谁能制定规则呢?滑铁卢战役是哪一天进行的——这种问题当然有确切的答案。但是要说《哈姆雷特》是否比《李尔王》更好,那就无法断言了——对这类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做主。如果邀请那些衣冠楚楚的权威学者进入图书馆,让他们告诉我们该读什么书,或者我们所读的书到底有什么价值,那就等于摧毁了自由精神,而自由精神正是书籍圣殿中的生命所在。在其他方面,我们或许会遵循常规和惯例——但在这里,我们绝不能受到常规和惯例的束缚。
然而,为了获得自由,我们当然也需要对自己加以限制。我们不能愚蠢地浪费精力:为了给一盆玫瑰浇水,而将半个院子都弄湿。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准确有力地把握目标的能力。但是,在图书馆里,我们首先可能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乍一看,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一大堆:诗歌、小说、历史、回忆录、词典和蓝皮书——各种各样的民族、年龄和性格的男男女女用各种各样的文字写成的各种各样的书,都摆放在那些书架上。窗外有驴子叫着,几个女人在水槽边闲聊,小马驹在田野里奔跑……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如何在这片混沌中理出头绪?如何最大限度地从自己阅读的书籍中获得乐趣?
答案似乎很简单:既然书有种类(如小说、传记、诗歌等),那么我们只需按类别来找出它们应该给予我们的东西就可以了。然而,很少有人会根据书籍能给予我们的东西来进行阅读。当我们阅读时,往往头脑不够清晰,目的不够明确,或者是过于挑剔:小说必须写得真实、诗歌必须写得虚玄、传记必须美化主人公、历史必须迎合我们的成见。我认为,如果想有一个值得称道的阅读的开始,就必须首先摒弃这些成见。我们不应该对作者发号施令,而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作者考虑——成为作者的伙伴和同谋。如果你一开始就心存怀疑或者要求过高,那么你就不可能从阅读的书籍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内涵。相反,如果你尽可能地敞开自己的心扉,那么,一旦打开书,便会从那隐晦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难以察觉的蛛丝马迹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当你沉浸于书中并对它逐渐熟悉之后,很快就会发现,作者传达或者想要传达给你的东西其实是有的放矢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