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76670
化身为文史哲之合体,将古代心灵召唤到现代世界,是思想史工作者的天命与特权
本书从思想史的母体历史学讲起,交代1970年代之前思想史的前身如欧美旧文化史、精神史、观念史的发展,并以思想史的姊妹学科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当作参照,勾勒思想史的边界与特色。此外,本书详细分析影响20世纪英语世界最剧的脉络主义思想史,详述此一学术见解的旨意、长处与短处,并讨论脉络主义之后思想史学界的反省与新尝试。最后,本书以中国思想史为关怀核心,提出跨境思想史与比较思想研究的必要性与陷阱。
前言
一 “思想史”——从词到义
二 思想史的学术意涵
三 思想史必须先是一种历史——西方现代史学滥觞
四 西方的旧思想史: 文化史与精神史
五 英语世界的“思想史”发展
六 史料、时代与思想史——从斯金纳思想史讲起
七 斯金纳思想史的优点与局限
八 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九 写作中的思想史
十 当前思想史的发展 跨境思想史研究
十一 从跨境思想史到比较思想史
十二 结语
前 言
曾经看过一则有着知识人类学兴味的笑话,大致如下:
如果你要一个法国人去研究骆驼,他会选择在某个周日下午带把伞出门,先到一座咖啡馆坐下,点杯咖啡,读点报纸。等到稍晚时分,怡然信步到附近的动物园,走近骆驼,用伞尖戳一下这生物,略事观察。然后转身回家,花半小时写就一篇隽永慧黠的论文小品。如果你要一位英国人研究骆驼,他会花两年时间,周详地准备帐篷、手电筒、望远镜、锅碗瓢盆等各式露营装备,然后开拔到撒哈拉沙漠驻扎两年,仔细观察骆驼的作息。返国后,他会交给你厚厚两大叠充满各种事实,却毫无组织可言的观察报告。如果有个德国人要研究骆驼,他会直接走进房间,关上门栓并开始思考。当他在半年后重启书房大门时,会交出一套六大册的巨著,标题为《骆驼精神现象之形上学研究》。
近百年来,欧美历史学界研究人类非物质文化——如信念、价值、逻辑、观念等等——以及这些非物质因素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时,也有法、英、德三种语言各自擅场的书写形态,分别是法国的lhistoire des mentalité(心态史)、英美的history of ideas(观念史)与intellectual history(知识史或思想史),以及德国的Begriefsgeschichte(概念史)。中文学界近一百年所实践的“思想史”研究与写作,固然有中国史自身的长远传统,但其吸收外来学术观念与纪律的部分,则明显接近英美的观念史与知识史,此为本书之所以侧重英美“思想史”轮廓之描述的主因。
本书不敢侈言考镜英美思想史源流,只盼能得其学术演化梗概,将关键历史资讯带到读者面前。书中平议只是初步的观察,不能成家。陈寅恪常以“稿”字冠其书名,此中寓意,曾经吸引许多陈学专家猜解。本书从各方面而言,都只符合一个“稿”字,而且是稿字最朴素的意思——希望日后有更多学术新兵投入此一领域,发现其中谬误,增进我们的知识与判断。
感谢丛书主编罗志田先生以及笔者研究生阶段的导师王汎森先生两位中国思想史大家的青睐,将他们最为熟稔的主题嘱咐予笔者。希望在惶恐中完成的书稿,未至全然辜负了他们的期待。三十年前因故未能完成王汎森先生指导下的学位论文,当初鼓“愚”勇承应罗、王两先生的嘱咐,心情上其实是将此写作视为迟交了三十年的学位论文。
初稿完成后,学术前辈与朋友沙培德(Peter Zarrow)、邢义田、陈禹仲、陈建元、渡边浩、傅扬等先生对内容提供了许多颇具建设性的建议以及批评。虽然笔者已尽可能回应与改善,但结果一定无法完美,也很难尽如人意。一切疏陋缺陷所引起的羞愧只会因为上述所有朋友的盛情而加重,而非减轻。张存一先生不只细心校对,更提出许多有用的建议,对此笔者一并致谢。唯书中所有舛误与简陋,是笔者个人完全的责任。
本书酝酿多时,但第一字落笔于2021年初秋客居北美普林斯顿之际,初稿成于2022年初夏普镇。该大学的学术资源对本书撰写助益之大毋庸细说,感谢普大东亚系接受我成为傅尔布莱特访问学者。本书完稿成于2023年初春。南港“中央研究院”各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与馆员的协助,是本书顺利完成的重要助力。
2021年9月初到普大访问时,已是“后余英时”时代;短短两年,思想史学界又相继失去林毓生、张灏等重要学者。中国思想史风景里似乎袭来一阵卷残秋风。笔者与余、林、张等先生均只有浅薄到不足言道的文字因缘,但他们的著作无疑早已成为笔者与其他许多读者认识思想史的重要路径。谨以此书纪念这三位影响超过两个世代的思想史家。
纪念,是因为有完全的理由期待在下一个世代里遇见春暖花开。谨以此书献给未来的思想史家。
2022年7月20日。初稿。普林斯顿
2023年3月1日。完稿。南港
专家推荐语:
这是学问意义变化的时代,这是学术见解纷歧的时代。如果你想了解某一门学问,这是你的书架;如果你想进入某一学门,这是你的向导;如果你想分享某一学门的心得,这是你的园地;如果你想成为无恒产而有恒心的乐道之人,这是你的文库。
——罗志田
二十世纪是一个高度专科化的时代,人文学也不例外,“乐道文库”可以帮助人们把握各门学问的旨趣,并进而“酤美酒,自斟酌”。
——王汎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