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499433
本书看似初学者导论之作,实则是有深度的现象学研究力作。因翻译此书时译者正在德国,不方便查阅国内已有的一些译文,对一些术语没有参考已有的成熟译法,此次再版译者修订了关键术语和重点段落,力求从更专业的角度展现本书原貌。
本书卖点/广告语
《什么是现象学?》作者亚历山大·席勒尔对理论哲学和现象学深有研究。本书看似初学者导论之作,实则是有深度的现象学研究力作,对当代学人了解国际现象学研究趋势,尤其是德国现象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富有帮助。
《什么是现象学?》看似初学者导论之作,实则是有深度的现象学研究力作。作者亚历山大·席勒尔,德国伍珀塔尔大学教授,对理论哲学和现象学深有研究。书中不仅有对现象学方法论的阐释,对现象学历史的回顾,追溯其与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的思想关联,亦有现象学与当代其他主要哲学流派,如“思辨实在论”的论辩,以及当下德法现象学研究的最新热点问题,等等。
本书作者哲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缜密,翻译语言流畅,对当代学人了解国际现象学研究,尤其是德国现象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富有帮助。
中文版作者序 / 001
译者导言 / 005
内容分析要目 / 009
前言 / 021
导言:何谓现象学地哲思? / 027
第一部分 关于现象学的方法 / 041
第一章 现象学的方法 / 043
第二章 理解理论的现象学诸方法 / 071
第二部分 作为先验观念论的现象学 / 091
第三章 从后康德时代观念论出发的先验现象学 / 093
第四章 从生活世界出发的先验现象学 / 121
第三部分 现象学及有关实在的问题 / 151
第五章 意义构成的先验现象学与“思辨实在论”/ 153
第六章 实在的意义/ 183
再版译后记 / 206
再版译后记
因翻译此书时我正在德国,不方便查阅国内已有的一些译文,对一些术语没有参考已有的成熟意见,回国后越发觉得应该进行一次大的修订,所以我此次再版校对了关键术语和重点段落,力求减少理解上的误差。
对于书中两个术语的修订在这要做一个简单说明。
“diesseits”(“jenseits”)。一般指“在这一边”“此岸”“尘世间”(“那一边”,“对岸”“彼岸”)之意,书中席勒尔教授将首字母大写“Diesseits”则指一个处于某物之下、先于某事发生之前的含义(“Jenseits”则有超越于、超出、在之外的含义)。意为强调现象学自身奠基需向下挖掘出的更深层次,一个先于或隐藏于现象、主-客、世界概念之下的前现象学的起源领域。因此,“Diesseits”译为“之下”(有时也为“在……之下”),“Jenseits”则为超越。
然后是核心概念“Sinnbildung”,这个词与胡塞尔的术语“(Sinn-)Konstitution(意义构造)”的意思非常接近。但席勒尔教授有自己的用法,其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在现象学的最下层的一个被建构、被发生出来的具有起源性质的意义;同时也指代这一意义的形成着、发挥着效用的过程本身(所谓过程化词后缀“-ung”之意);并且,它作为一个被构造、被发生出来的东西,意指其本身不是最源初的。因此,“Bildung”或“Bild”也有另一个含义,它是一个像,一个对其他东西的形象、形似物、模拟物,所谓现象之像。“Sinnbildung”翻译主要难点在于要如何既体现其与其他一系列同源或衍生词(书中出现不少且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的联系又不失上述三层含义。我曾尝试将“Sinnbildung”译为“意义像化”,“意义构像(化)”,“意义构成化”,但最后总觉不妥,还是沿用“意义构成”,相关的词则尽量以“Bildung”—“构成”为主轴并根据各自侧重来演变:“Bild”—“成像”、“Gebilde”—“被构像”、“bilden(-d)”—“构成或成像(构成着的或成像着的)”、“Bildhaftigkeit”—“含有成像性的”、“Bildlichkeit”—“成像性”等。
希望每一次认真的阅读和翻译,都能够不辜负选择学术研究的初心!
于兰州
2024 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