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8452
暴力并一定有迹可循,事实上,我们身边潜藏着许多被忽视、无形的心理暴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心理暴力对我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摆脱心理暴力?
法国知名精神分析学家让-夏尔·布舒将在本书中为我们一一解答!
当殴打发生,我们能够反应过来,这是暴力;
当针对某人的侮辱性言论发表,我们同样能反应过来,这也是暴力……
正是因为这些暴力可见,我们的感官才能迅速接收到讯息,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对人的身体或精神造成伤害。可事实上,除了有迹可循的暴力行为,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心理暴力潜藏在我们身边。你可曾想过,爱、善良、委婉的言辞、沉默与无视等行为都可能是被忽视的暴力?
作者认为心理暴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或他人的病态自恋机制,即自恋者的个体自尊或自我价值受到伤害时的自我保护行为,往往呈现出过度、病态的攻击性,但是由于其表现形式看似正常、普遍,甚至是温和,所以人们忽视了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多数情况下,心理暴力是有害的,它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还会让遭受暴力的人陷入难以言说的低迷、痛苦与自我怀疑中。由此,作者写下了本书,希望能够引导人们借由心理学的视角洞悉潜藏在身边的心理暴力,去正视触发暴力的原因、场景及后果,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否遭遇过或正处在毒性关系中,并从现在开始远离其的影响。
前言
1 暴力的起源
暴力意味着什么 / 003
由正常的攻击性到病态的暴力 / 006
说“不”的缘由 / 012
暴力,一种构建元素 / 016
同情心 / 024
2 看不见的暴力
病态的关爱 / 035
国王是奴隶 / 038
语言的世界 / 050
种族主义与恐惧症 / 054
拒绝冲突 / 064
高敏感 / 067
对于病态自恋的思考 / 078
无能与谎言 / 098
3 为何暴力不止
童年时期的暴力 / 112
来自伴侣的暴力 / 126
职场与社会中的暴力 / 150
经历过后更加强大 / 165
选择生活 / 181
4 远离病态的暴力
去理想化 / 185
难以实现的哀悼 / 189
谁是主体 / 198
利他的利己主义 / 202
有些神秘主义? / 205
摆脱看不见的暴力 / 209
他们想要把我们埋进土中,却不知道我们其实是种子。
——墨西哥谚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惊奇的社会中,这里竟然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暴力并存。我们或许对某位畅所欲言的政客发表的种族主义言论习以为常,而要是某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开了性别歧视的玩笑,我们可能会要求他立刻辞职。也就是说,有些人被允许造成伤害,另一些人则不然。
如何解释在某人成为我的伴侣之前,我从来不敢向对方展现出我的攻击性呢?仿佛性行为让我变了一个人,并赋予我相对于伴侣而言的某些特权。这样的现象可能发生在伴侣之间,但不仅限于伴侣;如果我是部门主管或公司管理层,我似乎就有权对员工恶言相向;同理,一位父亲或许也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
我并不想对这些现象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在工作场所、家庭关系和伴侣之间常见的现象有发展并传播到整个社会的倾向:我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就有权羞辱犯错的人吗?如果我在商店没有及时得到服务,我就有权怒气冲天地抱怨吗?他人的错误给予了我某种权利吗?另外,我上述说的都是相对明显的暴力,那些伴随微笑、默认、潜规则、自相矛盾的指令和情感勒索出现的暴力行为,又是怎样的呢?
正如我们接下来将要说明的,攻击性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甚至会融入并参与我们的成长。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攻击性和有害的暴力呢?什么是看不见的暴力,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它?我们是否有可能将这种隐藏在表面人际关系背后的暴力展现出来?
本书首先会观察这些不同形式的暴力,并自问是否有正常和病态的暴力之分;接下来会列举出许多情境,在这些情境中,我们可能正向某人施加某种不易察觉的暴力,或是成为这种暴力的施加对象。通常来说,了解问题会引导我们应对问题,可能仅仅意识到问题就足以让事情发生改变。
几年前,我写过一本关于病态自恋机制的书,有些人利用这种看不见的暴力以求生存下去和避免陷入疯狂。鉴于我自那时起收到了许多相关的证明材料,我想再好好思考一下关于我在上一本书中介绍的一些内容。
本书展开的冒险之旅应该将我们带到更为平静的彼岸。我们必然会经历一些风暴,但是我希望,最终我们能像那些历经灾难的人一样大声喊出:“这样的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强大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