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47350
*一次接近绘画理想边界的曼妙奇遇,一场深入艺术内核的心灵之旅。
杨博不过循规蹈矩的人生,拒绝千篇一律的创作,始终葆有自由与童真。色彩与线条的肆意流动:绘欧洲各地博物馆和艺术展、绘旅途偶遇的游人等所见所闻;万千思绪的真切流露:对留学之用、“内卷”等当下问题的思考,都是他与自我、与世界建立的正面连接。
*在不同国家和城市解锁人生新体验,看见世界的缤纷与精彩。
杨博在剑桥深度体验苦乐交织的留学生活,受邀参加伦敦“梦旅人计划”,和巴黎“小王子”线下见面,在罗马等日落、许愿、观古迹,在雅典惊异于古希腊众神存在过的“证据”,在圣托里尼春夜冰冷的池中游泳、寻找岛屿尽头的灯塔……
*从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中发现新意,唤醒对生活的热望和新鲜感。
杨博从北京出发,留学剑桥、游历欧洲之后再回到北京,以全新视角探索这座城市的不同维度和切面。承载童年记忆的首都国际机场、蜿蜒曲折的胡同、灯火不熄的CBD、霓虹璀璨的太古里……
*封面硬壳圆脊精装,庄重而不失质感;正文纯质纸彩印,高度还原绘画特质。
这是一本连接着杨博个人经历的图像日记,他从北京出发,留学剑桥、游历欧洲,用画笔描绘一路见闻,探寻人生的更多可能。
杨博在首都机场附近长大,在对天空的一次次仰望中建立起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热爱天马行空的想象,长大后,童年的飞机终于飞出机场的围墙。他远赴剑桥求学,体验苦乐交织的留学生活;在伦敦、爱丁堡等各个城市重塑英伦记忆;越过英吉利海峡,邂逅艺术巴黎;去意大利,感受永恒和一日;在希腊,迷失于神话与现实之间……
随其风趣的文字描述、独具风格的插画呈现,让我们暂且生活在别处,一同感知缤纷精彩的世界。
第1章 北京,我的童年与家
我在机场长大
有书陪伴的童年
散养的童年与野生的我
从北京到北京
第二章 剑桥,异国求学之旅
初来乍到,入住宾客路的阁楼
尴尬事件两则:算钱和办银行卡
留学的苦与乐
人体写生课和拼贴课
剑桥市集广场
探索剑桥
画画如饮食,试才知其味
剑桥草莓音乐节
剑河写生与划艇
剑桥大学的长桌晚宴
与博士生姐姐们合租
和小艾过万圣节
第三章 剑桥之外,我的英伦记忆
《悦游》× 江诗丹顿“梦旅人计划”
惊险的伦敦一夜
英伦印象——《玩转英伦》
从考文垂到巨石阵
巴斯罗马浴室博物馆
爱丁堡与皇家植物园
七姐妹白崖
第四章 越过海峡,邂逅艺术巴黎
法国的“小王子”
蓬皮杜艺术中心与巴黎圣母院
蒙马特高地
布德尔博物馆
路易威登基金会美术馆
时装速写与《秋小姐的服装店》
第五章 去意大利, 感受永恒和一日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
终于来到佛罗伦萨
在罗马等日落、许愿、观古迹
第六章 在希腊,迷失于神话与现实之间
雅典,神性与人性交织之地
春日里的圣托里尼岛
《从北京出发》是一本基于我个人欧洲旅行、留学经历的速写插画集。为了这本书,我去年筹备了整整一年。书里除了收录我以往的作品,还增加了很多新的风景插画。也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画速写?为什么要做这本书?我想,从插画学习的角度来说,速写是一种提高绘画能力的练习方式,它能够帮助插画师积累素材、尝试材料、磨合技法。但这些是速写绘画的结果,而不是初衷。
绘画是需要进行大量速写、慢写练习才能有所提升的专业,近些年 AI 绘画大火,很多人因此对绘画唱衰,认为绘画投入的学习成本过高,AI 终将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插画师、画家。我对这个观点持保留意见,世界上从来不缺执行者、服务者,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心。或许 AI 在绘画技术上可以取代人类,但 AI 技术只能分析人类的生活并得出结论,并不能真正代替人类去生活。当我们把绘画变成生活,生活就成了绘画的源泉。
绘画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形状与形状的关系、颜色与颜色的关系、光与影的关系、现实与记忆的关系……没人能定义这种关系是如何运作、怎样是zui恰当的,但它就在那儿,在生活中、在观察者的眼中、在我的脑海中。它就像是一颗颗种子,当我走过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感受到空气中宜人的湿度与温度;当我偶遇一家深夜食堂,品尝到美味的食物,静静地思念起往日的时光……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点发芽,并提醒我用绘画的方式,去定格这个美丽的时刻,去证明世间这些美好的事物一定能够开花结果。
我经常会一边画画一边感慨:“真的太美了!”这种美并不仅仅在于画面的呈现,而在于它是记忆瞬间的切片,是对平淡生活的提炼、美化和润色。绘画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把一地鸡毛串联成百鸟羽衣,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让更多的心灵得到浸润和滋养。
当我参加插画师温艾凝新书首发的时候,主持人问?:“你觉得是什么在支持你一直创作的?”小艾说 :“是自信吧,每个插画师都觉得自己画的是zui好的。”
真的很佩服小艾,可以喜欢自己的每一张画,对创作自始至终保持着热情。而我不是,我对自己作品的喜爱截止于完成,仿佛那是一幅别的灵魂假借我手画出来的作品,每每回看,总是差强人意。因为我深知我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作品总是达不到我的期待,即使画得稍好一点,期待也会水涨船高,于是我永远达不到我的理想目标,只能不停地去追求和摸索绘画的尽头和边界在哪里,如同踏上一条没有归路的单程旅行,不停地探索新的事物,发现新的可能……
因此,绘画的呈现效果不是zui重要的,绘画的技法也不是zui重要的,这些都是表象。绘画永远无法如实地呈现我的经历,回忆着却逐渐模糊了,只能欲说还休,但绘画连接着情感,情感的真实表达才是zui重要的,是zui能打动人心的。因而,我力争做到的是把旅途中看到、想到的画面用真实的感受描绘出来,分享给大家。我不喜欢创作理念天花乱坠却不诚恳的绘画作品,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只有作品充满着真挚的情感,这样的绘画才能直抵人心。这也是我坚持绘画的原因—绘画是我内心zui真实的表达,绘画永远不骗人。
我是一个聒噪的人,心里有好多好多的内容需要倾泄,所以我要写下来、画下来、唱出来、跳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绘画像是连接着我私人经历的日记,虽然起初的记录并不是为了分享,但在和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共鸣,也得到了很多启发。渐渐地,分享开始变得有意义了。现在,我想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能给你们的生活增添小小的色彩。
zui后,感谢我的好友——作家张牧笛对本书的文字内容提出的修改建议,感谢能忍受我聒噪的编辑、聆听我分享的读者,也感谢我经历的时光和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
2024 年 2 月 21 日 杨博于北京
我在机场长大
姑姑有次对我说,每次她做梦梦见家的时候,都会梦见小时候在农村的老家,“大概是魂儿留在那儿了吧。”其实我也是一样。我在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附近长大,无论此后搬多少次家,总会梦见我又回到zui初的那个家。如果说我的梦和记忆是一幅印象派画作,画面里应该是夏天,里面有老式的电风扇、冰棒、松垮的跨栏背心、细密的白色蚊帐,有清凉油的味道,还有高高的湖蓝色天空和飞机穿过云层发出的轰鸣。
每个在机场附近长大的孩子都对飞机有着特殊的感情,机场许多人从事和飞机相关的工作,小时候经常会在小伙伴或长辈的家里看到国航的各种飞机模型。那时,我和小伙伴们不仅喜欢收集各种飞机模型,还喜欢坐在空地上仰望天空,看飞机在视野中渐渐远去,渐渐消失,白天的飞机拖着一条长线,晚上的飞机闪着变换的彩光,我甚至以为世界上每个角落时不时都会有飞机飞过。
清晨,我和小伙伴们跑到机场zui北面的航站楼里,一边吃早点一边看飞机起落,小小的我们将脸贴在玻璃窗上,感受到一种庞大的、机械感的震撼;上午,我们骑车到机场的zui南面,在温榆河的支流里抓蝌蚪,可惜的是那些抓住的蝌蚪后来都变成了癞蛤蟆;下午,我们混迹在zui东边的陆联通市场里,通常是两个小伙伴对着“大脑袋”电视打红白机的电动游戏,剩下的一帮小孩在眼巴巴地观战;晚饭之后,我们又跑到机场的zui西面,建筑工地上有巨大的沙堆,探照灯引来了无数的蚂蚱和蟋蟀,我们搜集了整整一个矿泉水瓶的虫子当作“战利品”。机场和周围的地域有一条明确的界线,像一圈看不见的墙,墙之外还有什么?小时候的我就不知道了,只能通过大人的讲述了解外面的世界,只能通过天上的飞机想象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就像孤岛港口上来往的船只,牵动着孩子们的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