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884217
大国工匠是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向广大劳动者致敬!
《刘伯鸣:让中国锻件立于世界之巅》聚焦刘伯鸣的成长成才历程,讲述了刘伯鸣从一个锻造工成长为杰出工匠背后的故事。他是我国核电、石化重型压力容器和专项产品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产业化进程中的奋斗者和见证者。
刘伯鸣的成长成才经历是一段不断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自我提升史,也是一段由“不可能”到“可能”的传奇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引子 三块红色 / 001
第一章 当春乃发生 / 010
第二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020
第三章 “启明星”冉冉升起的岁月 / 028
第四章 曾在十字路口徘徊 / 040
第五章 翻过岁月陪你到永远 / 057
第六章 怦然心动的“三束光” / 074
第七章 “你得对这块铁负责任!” / 088
第八章 积极调动“潜在的生产力” / 108
第九章 会当凌绝顶 / 120
第十章 “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 135
第十一章 “心和心交融在一块儿,他们才愿意跟你相处” / 172
后 记 / 181
这些杰出的工匠,尽管行业不同、岗位不一,成长经历各异,但他们都有着爱党爱国、敬业奉献、创新争先的优秀品质。他们耐得住清贫与寂寞,用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平凡的岗位上雕琢自己心中的梦想,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徐剑
第七章 “你得对这块铁负责人!”
心怀山海,眼有星辰。
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只是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还要看你能否有足够的耐力和持久的坚持。
刘伯鸣像一块蓄满能量的压缩能源块,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热能,用少有的激情和蓄能“辐射”身边的人。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奖励给刘伯鸣一个透明有机玻璃奖杯,上边有醒目的 9 个黑字:“打铁的人,也是铁打的人。”
这个奖杯与刘伯鸣既“形似”也“神似”。
前文形容过这位身体健壮的“大块头”,方脸、方胸脯、方腰身,典型的东北大汉。笔者不知道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跟他有什么内在联系,却知道,他这种塔形身材外貌有一种沉稳、值得信任之感。好几位工友则说出类似的话:
“哪怕再难,只要有‘鸣哥’在场,我们的心里就有底了。”
“鸣哥没说这活儿‘干不了’,你凭什么说丧气话?”
“鸣哥都三天三夜没睡觉了,咱们顶不住也得顶啊!”
几十年来,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鸣哥”。即使现在刘伯鸣早就不当班长了,就任“中国一重”铸钢事业部水压机厂副厂长,工友们也从不叫他官称,仍然亲切地叫他“鸣哥”。
“鸣哥”二字早已不是简单的称呼,而是工友们对他“满格”的爱和敬,以及别人无法替代的手拉手、肩挨肩、心贴心的特殊感情。
喷热冒火的大锻件散发出一千多摄氏度的热能,顶着高温操作,似乎有千万个火锥子刺透外衣,扎得皮肉生疼生疼,刘伯鸣总是第一个靠上去,独当一面。究竟出了多少汗,谁都不知道。他的裤子烤干后往地上一放,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汗盐碱“支撑”,居然直立着不倒!
“打铁人”都是急性子,见吊车离现场远,刘伯鸣拎起二百多斤的大铁销,稳稳地放在座砧上。
刘伯鸣关心每一位工友,原本他自己攻关克难中熬夜最多,他却撵走工友:“这里不需要你,赶紧回家睡一觉吧,赶紧走!”工友瞄了一眼刘伯鸣,刘伯鸣啪啪地拍几下自己的厚胸脯:“你那小体格,能跟我比吗?”
刘伯鸣说话嗓门大,走路刮起一阵风,脚步嗵嗵响,一看就是一名豪气、粗犷的“武将”,似戏曲中威猛的张飞、李逵,擅长“三板斧”的程咬金。
其实,“豪放和粗犷”,只是刘伯鸣的硬件底气和坚强后盾,细腻的“绣花功”,才是刘伯鸣的“看家本领”。
杜杨告诉笔者:“家里的细活我做不好的,都由伯鸣来做。比如我穿的新衣裳纽扣掉了、绣线开了要修补,都得由伯鸣上手才行。”
前文介绍过,刘伯鸣曾经学画多年,一幅素描要画数万根线条,把石膏几何体画出“五个色调”,首先要“眼到”、观察仔细;其次要“手到”,把观察到的、心中想的用各种长短不等、粗细不同、轻重不一、深浅有别的线条,准确、细腻地表达出来……
如果说超大锻件是体积上的“豪放派”“写意风格”,那么,产品的微妙转角和众多细节便是诗画品种上的“婉约派”“工笔风格”。刘伯鸣必须掌控其精髓和要领,并自由转换、柔韧有余、纲举目张,才能担当起突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一道道超大锻件难关,完成具有国际顶尖水平产品制造的国家使命!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日历每天都在更换不同的时序,对于刘伯鸣和他的工友们来说,却永远在雷同中追寻着不同。因为,在貌似相同的时间里,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不同的工序和技能的动势操作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最佳时机”。因此,他们每天都像在战场上战斗,随时随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中国一重”,提起“锻九班”,如雷贯耳。“锻九班”敢打胜仗,“不怕任何强敌,敢亮剑!”全厂最复杂的锻活,都分给这个班。许多占领全球高地的超大锻件产品,一次又一次惊爆全世界同行的破纪录喜讯,就出自这里。
班长刘伯鸣像战场的指挥员一样,英武、果断,风风火火、足智多谋,既要掌控全局,也要做好应对一切变化、打好每一仗的准备;还要沉稳,如钟内齿轮自动地转起来,节奏均匀而恒定。
每天早上 7∶30,刘伯鸣要参加锻造厂早会,各部门负责人都要参加。然后他把领导排的生产任务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甚至打好“腹稿”。
早上 7 ∶45,刘伯鸣主持召开班前会,也叫“交底会”。
一天的“激烈战斗”,就此拉开序幕——在班前会上,要把所有情况都沟通清楚、讨论完毕,刘伯鸣告诉记录员:“通知加热工,安排起重天车工,拉炉取料。把钢锭吊到水压机上边。把辅具吊摆好。把车停在 5 号门,趁热打铁,一切以快、准、稳为标准!稍一慢,在外边晾 10 分钟,钢锭晾凉了可不行,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我们最有效的时间是上锤前的 20 分钟,这是黄金时间,我们必须抓住。同时要注意生产步骤,注意细节,提高生产率。”
在工作现场,刘伯鸣像个决战沙场的将军,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排兵布阵,调动“陆海空”三军进行无缝对接合作。天车为“空军”,泵站为“海军”,一群操作工友为“陆军”。三军将士必须完美配合、指哪打哪,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和差错,满足工艺要求。
“今天我们生产的锻件难度不小,在接班前,要把设点检查好。每个人注意自己的站位,别站在危险的地方。我每天都一再强调的质量问题,现在还要强调,产品质量必须要有保证。盯住每一个细节,一旦有裂纹伤,必须清理掉。”
“张成,你负责辅具摆放和更换。活件完成后,抓紧装炉,避免影响活件芯部温度的变化,影响产品质量。要根据锻件的尺寸,确定收口套。干活过程中,选择不同型号的天车。确定压下量,确定每锤压下量的尺寸,确定不同截面的位置和尺寸。”
刘伯鸣对记录员曹培峰说:“取料时要特别注意,这活件比较大,天车吊出来时,看好过路行人,防止铁皮掉下来烫伤他人。尤其落到有油的地方就麻烦了,容易着火,你要跟住。”
他又转头对核对工吴刚道:“去把各部分尺寸算好,核对准了。”
他指了指水压机司机巩仁海,说:“压下量 300 毫米,注意观察操作机的高矮,锥体成杠靠不靠上,旋转角度不能大了!”
他告诉天车操作工孙继刚:“北 550,翻杠机要端平,必须跟操作机配合好,一起往下落。”
他转头指挥水压机两侧的锻工李志强:“注意进给量,注意表面质量情况,看住椎体马杠,和活儿一定要贴上。”
“大家要严格按质量标准干活,高效高质地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操作时精力要高度集中,操作人的眼睛要始终不离活件,一旦走神,一锤下去一个坑,或者一锤压错位,活件就废了!”
一切全在动势中,天车在动,操作机在动,走台在动,大锤在动,操作机与天车配合的旋角也在动……
刘伯鸣必须在动势的瞬间抓住转眼即逝的“静态”,并以最快的反应速度作出针对性决策,指挥到位。
现场的每位操作者都要极其认真,注重产品质量,眼盯脑转,聚精会神,一点都不能分神。
刘伯鸣告诉笔者:“这活儿又脏又累,又很枯燥,对身体消耗很大,每一步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否则会给后边的工艺造成巨大麻烦!择一事,终一生,很了不起!凡是坚持干 10 年的,都是英雄!”
采访中,很多人异口同声地称赞刘伯鸣的手艺。当年“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有四个锻工班长,谁干得好,谁干得差,把产品摆放在一块儿,一比立现。其他人做的是产品,盲评时评委指着刘伯鸣的产品,称这是“展品”!
尽管这样,每一次在车间工作,刘伯鸣都精神紧张,一点都不敢松懈,锻件一旦出现裂纹,刘伯鸣就会如临大敌:“赶紧吹氧!”
上述工作顺利完工,刘伯鸣才发出最后一道指令:“通知技术员,把活件吊走、入炉!”
“干就不能出错,要么就别干。”
“上手就开打,决不能打败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