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27253丛书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
★ 重大国家文化出版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力争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 作者写作态度相当严谨,注重史实、文献的搜集和运用,因而内容厚重,相当扎实。由于关于李清照的历史文献资料甚少,所以给传记书写代来相当难度。但是,作者除了善于利用能收集到的、堪可利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而外,又通过传主对的作品来寻觅、分析她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轨迹,从多重视角、多个维度来展现李清照的精神世界。
★名家推荐:
本书在李清照传记研究和书写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贡献。作者通
过李清照作品来寻觅、分析其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轨迹,从多重视角、
多个维度来展现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写作态度严谨,视野比较开阔,通
过对李清照文学创作方面、生活时代、周边的人和事来叙写传主丰富多
彩、曲折多艰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呈现出传主所处时代的
社会形态、政治风云、文化风貌、文士精神样态,使整部作品呈现出立
体化的特点。
文史专家 党圣元
从“疑”处切入主题,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开阔宏大的布局,两宋社会
文化环境跃然纸上。细致入微的梳理,旷世才女真实形象呼之欲出。叙述
富于诗意、哲理和艺术张力。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物传记,为文学
史、妇女史及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文学专家 张水舟
本书在李清照传记研究和书写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贡献。作者通过李清照作品来寻觅、分析其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轨迹,从多重视角、多个维度来展现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写作态度严谨,视野比较开阔,通过对李清照文学创作方面、生活时代、周边的人和事来叙写传主丰富多彩、曲折多艰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呈现出传主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政治风云、文化风貌、文士精神样态,使整部作品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
目录
第一章/从章丘到汴京
第二章/碑文与果实
第三章/人生只合青州老
第四章/恋恋红尘
第五章/建炎三年的逃亡
第六章/制造李清照
第七章/欲将血泪寄山河
附录一/李清照年谱简编
附录二/参考征引书目
跋
(175-183)
六、煨烬
李清照是建炎元年(1127)秋冬时节动身前往建康的。三月,赵明诚从淄州出发时,他们夫妻已有约,青州老家还有没来得及带出的古物和书册,数目也颇庞大,堆满了十几间房屋,待第二年春天日子安靖些了,再设法一起把这些文物南运。
但金兵还没来,青州地方却发生了一场兵变。这年秋天,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年已七十九岁的京东东路经略安抚使兼制置使、青州太守曾孝序派手下将官王定率兵弹压,王定出师不利,“大衂而归”,曾太守下令不准入城,要他将功赎罪,不行还要军法从事。王定鼓动败卒夺门斩关而入,曾孝序不能制,因出据厅事,瞋目大骂,遂与儿子訏一起被乱兵杀死。不久后,赵晟又被继任的京东东路安抚使刘洪道设伏杀死。
青州乱成这样,李清照自无必要在这里等下去,估计就在青州兵变刚得平定后不久,她就匆忙收拾了几件随身携带的金石书画,仓皇南下了。这就是赵明诚日后所说的“去年秋,西兵之变”。她离开青州不久,青州、潍州等城都被金兵占领了,抵抗派领袖之一宗泽也病死了。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归来堂”里十余屋的文物,全都化为了灰烬。
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金石录〉后序》)
这一时期到高宗正式登基前后,不只山东,南方的襄阳、杭州、寿春、镇江也是乱象纷呈,一些地方武装都想浑水摸鱼捞上一把,个别拥兵自重的大佬还会对皇权生出觊觎之心,四处抢掠地盘。李清照到了南方仍没脱离险境。
当初赵明诚南来建康,是经东海(古郡名,今山东郯城以南,江苏邳县以东)渡淮,再渡江,也就是到了东海即改走水路,溯淮至楚州,取道运河南下,经真州(今江苏仪征,当运河入江之口,南与镇江隔江相望)、镇江然后达于建康,因为这样走最为便捷。李清照此番寻来建康,走的应该也是同一路线。
建炎二年(1128)正月,当她历尽艰辛到达镇江,正赶上张遇的乱兵攻打京口。这张遇,本是真定府马军,在山东兖州聚众为盗,人称“一窝蜂”,金人南侵时自淮西渡江,先占池州,后犯江宁,在江淮制置使刘光世追击下,再自真州率战船百艘入镇江。张遇乱军最嚣张的时候,距高宗临时驻扎的扬州不到六十里,情势堪称凶险。镇江第二次陷落时,守臣钱伯言弃城而逃,皇族的一位大长公主和其儿子,也在乱军中被杀。这就是赵明诚后来所说的“江外之盗再掠镇江”。
也不知她吃了多少的苦头,得以冲出乱军阵中,进入江宁城和丈夫相见了。时间当在建炎二年(1128)正月末或二月初,距赵明诚南下奔丧正好一年。
依古制,丁忧期间,子女要在家中守丧三年,不赴宴、不婚娶、不担任政府公职,但自北宋真宗朝起,此制已有所改变,丁忧期间可不离任。眼下高宗接续大统,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南来后的朝散大夫秘阁修撰赵明诚已于建炎元年八月(九月系李清照误记)被高宗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
(《〈金石录〉后序》)
此时,赵明诚的两个兄长存诚和思诚也已南渡。赵存诚于建炎元年底除广东安抚使,知广州,在他们南渡之前,人已在江南。赵思诚出官较晚,不久也将重获起用(绍兴二年始以直秘阁主管江州太平观,守起居郎)。江山半壁人离乱,所幸人都跑出来了,赵母也已在金陵下葬,赵明诚从山东运来的十五车金石图籍,也够他们检点一阵子的了。
建炎二年(1128)三月十日,夫妻俩重新检视南运来的金石文物,一件著名书法家蔡襄所书《赵氏神妙帖》引起了赵明诚特别的注意。这并不是因为这件书法价值不菲(蔡襄的书法承平时已售钱二十万),“神工妙翰”,而是因为它特殊的经历。最初,它并不在从淄州运来的十五车文物里,而是李清照在“西兵之变”独身南下时,从青州“归来堂”带出来的。此番妻子风尘劳顿而至,他郑重作跋,“老妻独携此而逃”,无尽的委屈、仓皇和体谅都在其中了。
此帖章氏子售之京师,予以二百钱得之。去年秋,西兵之变,予家所资,荡无遗存,老妻独携此而逃。未几,江外之盗再掠镇江,此帖独存。信其神工妙翰,有物护持也。
日后,这件《赵氏神妙帖》到了南宋收藏家岳珂手中,岳珂特作一段跋语云:“右蔡忠惠公《赵氏神妙帖》三幅,待制赵明诚字德甫题跋真迹,共一卷。法书之存,付授罕亲,此独有德甫的传次第……承平文献之盛,是盖蔚然可观矣。德甫之夫人易安居士,流离兵革间,负之不释,笃好又如此!所憾德甫跋语,糜损姓名数字。《帖》故有石本,当求以足之。嘉定丁亥十月,予在京口,有鬻帖者,持以来。叩其所从得,靳不肯言。予既从售,亦不复诘云。赞曰:公书在承平盛时,已售钱二十万,赵氏所宝也。题跋皆中原名士。今又一百年,文献足考也。易安之鉴裁,盖与以身存亡之鼎,同此持保也。予得之京口,将与平生所宝之真,俱供吾老也。”
这批南运的书画古器,他们故去半个世纪后开始偶现峥嵘,有的成了皇宫庋藏,有的出没在市肆的古玩市场。虽换了不知多少任的主人,但古物永流转,也真应了昔年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的故作旷达之语,“人亡弓,人得之”。
七、渡河
当金人对宋廷发起一连串惩罚性战争时,钦宗的弟弟、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屡次被派去进行一场场徒劳的外交谈判。汴京第一次被围时,赵构和少宰张邦昌前往河北金营,作为宋朝履行割让三镇等议和条件的人质典押在金兵大帐里。但随即宋将偷袭金营,致使金帅斡离不怒而毁约,点名更换等级更高的越王作人质,钦宗以越王乃其叔父,不得已改遣肃王(徽宗第五子)、追加驸马都尉曹晟同为人质,皇弟赵构才获放归。在后世的官方叙述里,赵构能够从金营放归被视作是有神人护佑。
靖康元年(1126)冬天汴京最后陷落时,赵构被钦宗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派驻在外,是唯一一个不在京城的皇子,因此他幸运地逃过了金兵的抓捕,避免了与他的父亲和兄长一样成为草原部落的俘虏。当时,他以告和使的身份再赴河北金营,刚到磁州,守臣宗泽以肃王被拘为前鉴,阻其北上。他最终听从了宗泽的建议,他的副使王云在混乱中被截杀。据说当时有一支五百余人的金军骑兵部队一路追踪着他,幸赖善良的磁州百姓骗过了金军骑兵,他才得以逃脱南归。
从磁州南下相州,经李固渡过黄河,官方史述里康王“履冰渡河”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日后孝宗朝的画院画家萧照所作的政治性宣传组画《中兴瑞应图卷》中有一幅《大河冰合》图,图中冰河千里,与雪同色,等到随从们都过了河,康王最后一个上岸时,身后的冰已大声坼裂,他的马也陷在了冰中。这个神迹故事后来在南渡后又衍化成了家喻户晓的“泥马渡康王”,以表明高宗是上天眷顾的真命天子。这组宣传画的另一幅《脱袍见梦》,场景是大元帅府的行营殿帐,帐外树木旌旗林立,帐内康王正在酣睡,他的哥哥钦宗入他梦来,脱下龙袍让他穿上,而后者在梦里正作推辞状。同时代文学侍从之臣曹勋以画旁的一段旁白复述了这个故事:“上受命为大元帅,方治兵选将,应援京城。忽梦钦宗,如寻常在禁中,脱袍以衣上,上恐惧辞避之际,遂寤。”他的一段画赞“靖康之初,上为爱弟,连将使指,敌畏英睿。解袍见梦,授受莫避,天命有德,中兴万世”,正坐实了这位“神武”且“有德”的康王续统的合法性。
徽、钦二宗被押解北上后不久,赵构在宋朝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被元祐皇后(即昭慈圣献皇后,宋哲宗的第一任皇后孟氏,汴京陷落时她已被废去名号,再加上所居昭华宫失火,临时居住在皇宫外的一处私人宅邸,因此成功逃脱,后被张邦昌迎入延福宫,上尊号为“宋太后”)宣布册立为宋朝的新皇帝。在这之前,只过了三十三天皇帝瘾的张邦昌在众人反对下已不得不同意放弃“大楚”的皇位。四月初八日,元祐皇后遣其侄孟忠厚和一位从“大楚”反正的官员、吏部侍郎谢克家前往济州,以“大宋受命之宝”玉玺进呈康王,劝请他早正大位,接过重建王朝的重任。
“王恸哭跪受命”。这个二十一岁的青年接受了使命。
一一二七年五月初一日的册立仪式上,出自本朝股肱大臣之手的《手书告天下》有言:“汉家之厄九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惟天意,夫岂人谋?”北宋共九帝,康王赵构是徽宗第九子,由康王奉天承运,合乎法统。事实上他们已经把赵构看作了光复汉室的汉光武帝这样的中兴之主。这边一即位,元祐皇后即撤帘,并被尊为元祐太后。
但是,这个在严重的政治危机中被仓促推出的年轻皇帝,读书虽多但偏隘,且从来没有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眼下他羽翼未丰,想要坐稳江山,最要紧的恐怕不是主战派大臣们叫嚷的光复中原失地,而是首先要保住性命。尽管五月份在应天府举行的登基演说中,他当着太后和群臣的面“南向恸哭久之”,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倡义旅”“冀清京邑”“复两宫”,其实内心里是虚弱而又惶恐的。
比如谈到首都南迁计划,像李纲这样的主战派大臣都认为汴京是天下根本,“敌可避,都不可迁”,“舍汴都而都金陵,是一举而掷中州之地以资于敌矣”。但赵构内心里其实早就有了打算,认定外连江淮、内控湖海的东南会要金陵,将是未来的国都。是以,他一方面重用李纲、宗泽等官员以安抚主战派大臣,任命李纲为他的第一位宰相,并交与统管御营使之权,另一方面则打定了主意向东南撤退,并把他更为信任的两位大臣黄潜善和汪伯彦提拔到重要岗位上。这两位都是和他一样不愿意回到开封去的。果然,李纲只做了两个半月的宰相就被罢免了,他的权力被黄、汪两位左右丞相分享。
下定了决心去南方的皇帝于建炎二年(1128)十月一日启程离开应天府,沿运河而下,经宿州和滁州,约一个月后到达扬州。金兵追赶的势头实在太猛了,建炎三年(1129)二月初,徐州、泗州相继失陷,韩世忠也兵溃沭阳,迫使高宗作出了一个决定,命御营军的一位将军刘正彦,带兵护送诸皇子和六宫先去有重江之阻相对安全的杭州。
金军游骑破了天长军,高宗只带了几个近身官员和内侍狼狈出城。当时的混乱情形是,高宗“介胄走马出门”,随行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省押班康履等五六骑。“过市,市人指之曰:‘官家去也!’俄有宫人自大内星散而出,城中大乱,帝与行人并辔而驰。”慌乱中,乘舆服御,官府文牍,全都丢弃了。跟随着逃亡的百姓,被马蹄践踏者不知凡几。高宗还在扬子桥下亲手击杀了一名出言不逊的卫兵。他们在瓜洲镇坐小舟渡江,至京口,再至镇江,晚上在府治下榻时,连寝具也找不到一件,高宗只得取出一张自带的貂皮,半卧半裹将就一夜。
一些官员在渡江时淹死了,还有一些死于乱军中,百姓堕江而死者,更不计其数。史书载:“癸丑,金游骑至瓜洲,民未渡者尚十余万,奔迸堕江而死者半之。舟人乘时射利,停桡水中,每一人必一金乃济。比金兵至,皆相抱沉江,或不及者,金兵掠而去,金帛珠玉,积江岸如山。”
御前护驾的一些官员和内侍,如王渊、康履、蓝珪等人太过张狂,激起了先行遣往杭州的刘正彦将军和扈从统制、鼎州团练使苗傅的对抗。刘、苗杀死了签书枢密院事王渊等几个宠臣,逼着高宗把内侍康履腰斩枭首。他们还对高宗继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要他让位给三岁的儿子赵旉,改年号为“明受”,同时提请元祐太后垂帘听政。高宗无奈,只得同意逊位,移居改称睿圣宫的显忠寺。孟氏也被迫再度垂帘听政,她一面慰抚苗、傅等人,一面密召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勉令韩世忠速来勤王。
虽然这场小规模的叛乱在后来赶至的韩世忠将军、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的弹压下成功平息了,两位叛将也逃走了(他们后来被韩世忠在福建抓住,押解到建康一同磔杀),但“建炎政变”对高宗的内心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加深了他对大臣们的猜忌和对世界的不信任。他几乎是带着一种嫌恶的心情逃离了杭州(这次政变后杭州被改名为临安府),在常州短暂停留后,建炎三年(1129)五月初四到镇江,五月初八到江宁。
很快,江宁被正式改名建康。这年五月二十七日,高宗搬入了仓促布置好的行宫。就在这个闹哄哄的时期,他唯一的儿子赵旉去世了。对于皇位的继承人问题,大臣们肯定要比皇帝本人更加焦虑,考虑到高宗不大可能再有子嗣,大臣们提出从年轻一代的宗室子弟中挑选品行优秀者养在宫中,由元祐太后带着宫中女眷把他们抚养成人。高宗同意把这件事交给他的宰相范宗尹去办。
建康既是高宗理想中驻跸的所在,安全防卫自然十分重要,江宁知府的人选因此成了一件颇需斟酌的大事。前面说到高宗宠幸的黄潜善和汪伯彦,他们对李纲很是不满,正好李纲的弟弟李维新娶了江东经制使翁彦国之女为妻,黄、汪就把仇恨转嫁到了翁彦国头上,必欲除之而后快。翁彦国于建炎元年(1127)七月因不明病因去世后,正在江宁守制丁忧的赵明诚随即进入了高宗的视野。此时,大量官员滞留北方,新朝体制未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赵明诚是故相之后,经术和吏才兼具,任职淄州时就有过平定地方叛乱的经验,身上又没有什么党派色彩,因此有了这次出任江宁知府的机会,“仍起复直龙图阁赵明诚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说赵明诚于建炎元年(1127)八月到任,《〈金石录〉后序》说他“己酉春三月罢”,己酉年是建炎三年(1129),故知赵明诚在江宁知府任上的时间,实足为一年零七个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