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658788
本书特色
? 《设计力》是基于经验和启发、心得和体会的一本“关于设计师成长”的书。
? 《设计力》中穿插了大量真实的商业案例,但这些案例不仅讲述案例本身,还借助案例帮助设计师理解商业和设计力背后的逻辑。
? 《设计力》是作者和AI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书中的每一张插图,都是作者和AI一起,经过无数次的对话、互动、喂养和学习共同完成的。
联袂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前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创始人 伍学刚
益普索用户体验研究院院长 钟承东
阿里巴巴国际设计总监 鹤 真
阿里云设计总监 路 平
特赞科技创始人 & CEO 范 凌
百度智能座舱业务总经理 虞 程
美的洗衣机前工业设计部部长 张海龙
唐硕体验咨询创始人 & CEO 黄 峰
桥中创始人 黄 蔚
high创商业创新咨询创始人 李欣宇
智慧云创始合伙人 陈雪频
3Xone用户体验领域私享社群发起人 万 九
集创堂 CEO 慈思远
视觉思维布道者 毛泡泡
XXY Innovation 创始人 辛向阳
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 孙凌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蔡 军
《设计力》以设计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5个阶段作为主要脉络,包括专业深造、职场选择、职场竞争、职场转型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设计力》以“设计力”为中心,总结和提炼了8个核心设计力矩阵,包括准备力、目标力、交付力、驱动力、领导力、学习力、认知力和成长力等。 《设计力》适合互联网行业及各个行业的交互设计师、体验设计师、创意设计师、服务设计师等,包括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者及产品经理等,也适合设计专业的在校生、老师、教授、学者,以及对交互、体验、服务、商业等感兴趣的广大设计爱好人士。
01 准备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设计师必须“高学历”吗
从设计教育到设计实践
设计师步入职场的时机
设计师的“职场选择”
好“作品”,胜千言
你会“面试”吗
02 目标力
设计目标决定设计价值
设计目标的重要性
设计目标的“理解误区”
如何拆解设计目标
如何制定设计OKR
设计师如何制定职业目标
03 交付力
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
全链路设计力
多元化设计力
精细化设计力
情感化设计力
触点设计力
内容设计力
如何量化设计价值
04 驱动力
设计师最宝贵的特质
AIGC驱动
服务设计驱动
驱动型设计师的特征
“对话力”驱动
“机会”驱动
设计驱动“五步法”和“三部曲”
05 领导力
做人做事的“术与道”
如何成为设计管理者
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管理者要“德配位”
从培养自己到培养别人
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设计管理者的“加减乘除”法
06 学习力
深耕不可替代性
日拱一卒的力量
洞察力即是学习力
分享是最好的自我提升
设计师的成长和拓展
什么样的设计师值得培养
“完美一天”成长法
07 认知力
认知决定行为
如何面对职场“困惑”
如何化解职场“危机”
如何应对职场“变化”
设计师的“跳槽”观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
08 成长力
遇见更好的自己
选择大于努力
那些成为财富的经历
我对“极致”的感悟
发现自我的价值
感谢曾经“开挂”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写在后面
做事儿和做自己
我在2013年博士毕业后,放弃了进入高校任职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进入企业,原因很简单——想投身到产业一线。我认为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且设计和商业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的价值。于是,我在过去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当中,一直奋斗在互联网一线。2014年,我入职阿里巴巴,在7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史上最大的IPO,驱动新零售、新制造从0到1,伴随淘天集团从高速发展期走到成熟期。2021年,我加入了字节跳动,经历了抖音、TikTok的短视频、直播和内容电商的崛起,从0到1构建了抖音及TikTok全球物流&供应链的平台体验,以及即时零售本地配送服务设计系统。在过往这十几年的数字化商业环境中,我有幸沉淀和积累了大量线上线下、软硬件、全链路、多触点、多角色等服务和体验设计的实战经验。
与此同时,我有一个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就是写“设计日记”,从几百字的设计微日记,到上千字的设计随笔,再到几十万字的图书,这让我在商业实践的同时,有机会将心得、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这个习惯,直到今天一直陪伴着我,只要有时间,我便会习惯性地写几段文字,包括商业的分析、用户的洞察、专业的思考,以及生活的感悟等。出版的《服务设计微日记》成为服务设计领域的第一本通俗易懂的专业图书,获得了业界前辈、朋友和小伙伴们的高度认可,对我而言是莫大的鼓励,也为现在出版《设计力》奠定了基础。
对我而言,商业实战和内容创作如同两条系在一起的绳索:商业实践是一条明线,做的是“事儿”;内容创作是一条暗线,做的是“自己”。商业实践的经验和心得是内容创作的依据和来源,自身创作过程中总结的思路和策略又能反哺商业。这两条绳索融合交错、彼此促进、相互成就,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的主旋律,推动和鞭策着我持续成长和突破。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大厂工作的十几年中,我遇到了很多年轻优秀的设计师,包括服务设计师、体验设计师、交互及视觉设计师、创意及品牌设计师、工业设计师、语音设计师、空间及建筑设计师等,他们在企业中都通过各自的专业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在他们身上能看到非常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设计技能、方法、思维和认知。我特别希望能够把这些多元化的能力、想法和认知,结合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给更多的设计师,让更多人受益,这是我写《设计力》的目的之一。
虽然博士毕业,但我在职场中也是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的,从一名职场小白,到一名大头兵,再到独当一面的设计专家,再到部门设计负责人,这一路走来的每个阶段,我都经历过数不清的压力和挑战。面对这些职场中的“现实”,我跟大多数设计师一样,有过困惑和迷茫,但庆幸的是,我知道只有让自己不断地保持学习和精进,才能不断成长,走出困境。我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学习,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我逐渐发现,职场中设计师的成长是有路径可寻的,是可以少走弯路的。我非常希望能够将这些路径、方法、经验和心得分享给更多的设计师,让更多的设计师少走弯路,快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这是我写《设计力》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众所周知,AI正在推动着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AIGC也表现出了惊艳强大的创新能力。在AIGC的驱动下,以前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一个设计稿,如今只需几秒就能生成,而且无论从创意还是表现力,都堪比一个成熟的创意设计师,效率也是设计师无法比拟的。《设计力》中的AIGC插图,就是我在图书创作领域的一次尝试。起初,我想用真实的图片,但很快就发现,很多抽象内容是无法用具象图片来表达的,于是,我让AI去理解我的想法和逻辑,从而一起产出了大家在书中看到的这些精美插图。AIGC在图标、插画、平面、空间和建筑等领域,以及语音、动画、影视等领域,都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在这样一个AI驱动的时代下,如何帮助设计师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如何帮助设计师建立趋势下的专业壁垒,打造未来竞争力,我会在《设计力》中给出我的建议。
在给这本书起名字时,我从网上搜索过“设计力”,发现有几本书是以设计力为主题的。起初我还在想是否需要取个有差异化的书名,然而当我发现那些关于设计力书籍的作者几乎都是日本人时,我内心是震惊、感慨和遗憾的。我非常坚信,中国的设计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不亚于任何一种文化,于是,我毅然决定给这本书起名为“设计力”。虽然,设计力是一个无国界的主题,但我却有一种执念,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在搜索“设计力”关键词时,也应该看到我们中国人自己写的东西。《设计力》也映射了我个人的一种家国情怀吧。
我坚信,设计师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果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有幸能够帮助和启发更多的设计师,一起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那将是多么酷的一件事情,也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是我写《设计力》的一个初心。
《设计力》特色
首先,这本书不是偏理论和概念的“教科书”,也不是只讲流程和方法的“工具书”,而是基于经验和启发、心得和体会的一本“关于设计师成长”的书。其次,虽然《设计力》中穿插了大量真实的商业案例,但这些案例不仅讲述案例本身,还借助案例帮助设计师理解商业和设计力背后的逻辑,因为案例会过时,但案例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最后,这本书的核心脉络贯穿了一个设计师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我结合个人经历,对设计师成长的每个阶段都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让不同阶段的设计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发和感悟。
《设计力》是我和AI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书中的每一张插图,都是我和AI一起,经过无数次的对话、互动、喂养和学习共同完成的。这些插画,没有追求网络上常见的酷炫、华丽的AI风格,而是结合我个人的设计观和价值观,通过简单、朴实、比喻等方式,对内容的精髓进行的深度映射。虽然AI基于文章内容的特性匹配生成了十几种不同风格的插画,但整体看上去自成一体,能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不仅如此,基于读者经历和认知差异,即使对同一张插图,不同的人看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这也是我和AI在共同创作过程中希望达成的一种“重内容而非视觉”的效果。
在构思《设计力》时,我建立了一个内容创作的原则,那就是“常看常新”。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即使在10年之后再次阅读,依然是不过时的,依然是充满价值的。因此,书中所有的内容,无论是案例、经历、心得还是观点等,都不会刻意追求当下热点或话题,而是始终坚持贴近真实、洞见本质、回归初心。我相信,《设计力》这本书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设计力》主要内容
《设计力》以设计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5个阶段作为主要脉络,包括专业深造、职场选择、职场竞争、职场转型,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本书以“设计力”为中心,总结和提炼了8个核心设计力矩阵,包括准备力、目标力、交付力、驱动力、领导力、学习力、认知力和成长力等。《设计力》不仅能够帮助设计师提升设计力和职场竞争力,更能够启发设计师发掘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1)准备力。本章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准毕业生讲述如何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如何提前打好设计基础,为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职业再选择的设计师提供了择业的宝贵建议。
(2)目标力。本章讲述的是设计师进入职场后,如何基于商业和业务目标,推导出设计的目标并拆解为设计策略,并最终拿到设计结果。
(3)交付力。本章主要讲述职场设计师如何提升设计产出的成熟度,凸显设计价值的同时,塑造差异化专业壁垒,从而提升个人影响力和职场竞争力。
(4)驱动力。本章将为大家呈现“驱动型”设计师的特征,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设计探索和驱动,产生增量设计价值,从而驱动业务和商业,并同时成就自己的。
(5)领导力。本章重点描述了转型设计管理者的路径和方法,帮助设计师从设计执行转型到设计管理,以及转型后的角色职责等,帮助设计师拓宽和延展职业边界。
(6)学习力。本章主要讲述设计师如何通过有理有据的工具、方法和路径,不断精进自身的设计内功和修养,从而持续提升设计力和未来职场竞争力。
(7)认知力。本章将帮助设计师拓展思考方式和边界,提升设计和职场认知,引导和帮助设计师走出迷茫和焦虑,并发现和实现自我价值。
(8)成长力。本章结合我个人留学和工作的真实经历,提炼和总结了可复用的成长路径,帮助设计师洞察和发掘自身潜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并遇到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是一名在校生,正准备选择职场,可以重点阅读“准备力”和“交付力”等;如果你是一名职场新人,希望快速成长和晋升,可以重点阅读“目标力”和“交付力”等;如果你是一名设计专家,希望进一步精进和提升影响力,可以重点阅读“交付力”和“驱动力”等;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设计管理者,可以重点阅读“驱动力”和“领导力”等;如果你正在面临职场困惑和职业危机,可以重点阅读“学习力”和“认知力”等;如果你希望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或职场转型,可以参考“准备力”和“认知力”等;如果你想提升设计内功,塑造差异化竞争力,可以关注“学习力”“认知力”和“成长力”等;如果你想探索和挖掘自身潜力,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可以参考“成长力”等。
要感谢的人
《设计力》的创作,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首先,感谢我的妻子和母亲。看过《服务设计微日记》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妻子是韩国人,远嫁到中国,在异国他乡,她克服着种种文化差异、语言等带来的不便,无时无刻地精心经营着全家人的生活,并作为贤内助,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茶山这个化名,也是妻子帮我取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没有妻子,就一定不会有茶山。同时,要特别感谢我的母亲,母亲是我当初第一篇设计微日记的读者和听众,直到现在,70多岁的她都会读我写的每一篇文章,我知道,这都是母亲给我的鼓励。其次,特别感谢在我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信任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良师益友。我也曾有过低谷、有过迷茫,我坚信没有你们的鼓励,我就不可能快速成长。再次,特别感谢曾经和现在一起并肩奋斗的团队小伙伴们,没有你们,我就不可能每天如此开心并充满期待地工作。在每次设计互动过程中,我都从你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最后,非常感谢在行业中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朋友们,没有你们,我就不会如此热爱这个行业。在此,虽然不能一一写下感谢人的名字,但我想说,遇见你们,是我一生的幸运。
有一次,在我和AI创作插图时,8岁的女儿Liya跑到我身边,她靠在我身上,一边好奇地盯着我的电脑,一边跟我说,“我也想帮你做一张图”。女儿在获得我的同意后,用一个手指头在键盘上轻轻地、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下了一行神秘的“咒语”。不一会儿,一张神奇的图片出现在了屏幕上,那是女儿和AI共同完成的第一张作品,那么可爱、漂亮,那么温柔、甜蜜,那么欣慰、感动。作为纪念,我把那张图放在了《设计力》的最后一页,希望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当她看到那张图时,都会想起“家”是她最温暖的港湾、最坚实的后盾。女儿,谢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谢谢你健康快乐地成长,爸爸永远爱你。
茶山
上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