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特种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497370
1.精选1600年来最美的131幅作品,名家代表作全收录:汇集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精选100多位艺术大师,131幅传世作品,重现1600年中国绘画的恢弘气韵
2.可以传家的中国艺术珍藏画册:以八开画幅完美呈现原作质感,博物馆级别的震撼视效,适合作为家庭藏书代代珍藏
3.中国画经典风格全覆盖:涵盖山水画、人物画与花鸟画,每个家庭应该拥有的一本典藏集中国艺术画册
4.不仅是画作的罗列,更有详细的解读和精妙之处的放大:每幅画作均有艺术史专家的详细解读,文字流畅精炼,通俗易懂,详尽展现传世名作的绝妙细节,专业但不枯燥。
5.定制千里江山刷边 8张超长拉页:气势磅礴大气,为观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震撼观画体验。
6.时尚考究的装帧和用纸:圆脊精装,可180°无死角平摊,封面专色烫金字体,书壳内衬最高品级1800g高硬进口灰板材质,内有筋骨,外显古朴,彰显中国古代绘画典雅气质。
内文选用138g云时代本白特种纸,清雅淡爽,完美展现画作肌理,带来磅礴的视觉享受。
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31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
[东晋]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东晋] 顾恺之(传) 《女史箴图》卷(唐摹本)
隋唐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卷
[唐] 阎立本 《步辇图》卷
[唐] 李思训(传) 《江帆楼阁图》轴(宋摹本)
[唐] 梁令瓒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唐] 韩幹 《照夜白图》册页改卷
[唐] 韩滉 《五牛图》卷
[唐] 李昭道(传) 《明皇幸蜀图》(宋摹本)
五代十国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卷
[五代] 顾闳中(传) 《韩熙载夜宴图》卷(宋摹本)
[五代] 卫贤 《高士图》轴
[五代] 董源 《溪岸图》轴
[五代] 佚名 《簪花仕女图》卷
[五代] 赵幹 《江行初雪图》卷
[五代] 巨然 《层岩丛树图》轴
北宋
[北宋] 李成(传) 《晴峦萧寺图》轴
[北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轴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轴
[北宋] 范宽(传) 《雪景寒林图》轴
[北宋] 许道宁 《渔父图》卷
[北宋] 崔白 《双喜图》轴
[北宋] 崔白 《寒雀图》卷
[北宋] 文同 《墨竹图》轴
[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轴
[北宋] 郭熙 《早春图》轴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卷
[北宋] 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卷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北宋]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卷
[北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轴
[北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册页
[北宋] 赵佶 《瑞鹤图》卷
[北宋] 赵佶 《五色鹦鹉图》卷
[北宋] 赵佶 《祥龙石图》卷
[北宋] 赵佶(传) 《摹张萱捣练图》卷
[北宋] 赵佶(传)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
[北宋] 梁师闵 《芦汀密雪图》卷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 刘寀(传) 《落花游鱼图》卷
[北宋] 赵昌 《岁朝图》轴
[北宋] 赵昌(传) 《写生蛱蝶图》卷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南宋
[南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卷
[南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轴
[南宋] 李唐 《采薇图》卷
[南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轴
[南宋] 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团扇改册页
[南宋]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卷
[南宋] 李迪 《雪树寒禽图》轴
[南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册页
[南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卷
[南宋] 李嵩 《花篮图》册页
[南宋] 李嵩 《货郎图》卷
[南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团扇改册页
[南宋] 马远 《水图》册页改手卷
[南宋] 马远 《踏歌图》轴
[南宋] 夏圭 《溪山清远图》卷
[南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册页
[南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册页
[南宋] 陈居中 《四羊图》册页
[南宋] 陈容 《九龙图》卷
[南宋] 赵孟坚 《墨兰图》卷
[南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册页
[南宋] 佚名 《骑士猎归图》册页
[南宋] 佚名 《晴春蝶戏图》册页
辽金
[辽] 佚名《竹雀双兔图》轴
[金] 武元直《赤壁图》卷
元
[元] 钱选 《山居图》卷
[元] 赵孟? 《秋郊饮马图》卷
[元] 赵孟? 《鹊华秋色图》卷
[元] 赵孟? 《秀石疏林图》卷
[元] 赵孟? 《饮马图》卷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卷/无用师卷)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轴
[元]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卷
[元] 吴镇 《渔父图》轴
[元] 吴镇 《中山图》卷
[元] 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轴
[元] 王渊 《桃竹锦鸡图》轴
[元] 王冕 《墨梅图》
[元] 张渥 《九歌图》卷
[元] 倪瓒 《古木竹石图》轴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轴
[元] 王蒙 《太白山图》卷
[元] 佚名 《搜山图》卷
明
[明] 边景昭 《三友百禽图》轴
[明] 商喜 《关羽擒将图》轴
[明] 林良 《古树寒鸦图》轴
[明] 沈周 《庐山高图》轴
[明] 吕纪 《桂菊山禽图》轴
[明] 文徵明 《浒溪草堂图》卷
[明] 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卷
[明] 唐寅 《步溪图》轴
[明] 唐寅 《溪山渔隐图》卷
[明] 陈淳 《紫薇扇面》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轴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卷
[明] 仇英 《桃源图》卷
[明] 徐渭 《杂花图》卷
[明] 徐渭 《榴实图》轴
[明] 吴彬(传) 《明皇幸蜀图》轴
[明] 吴彬 《迎春图》卷
[明] 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轴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图》册页
[明] 项圣谟 《闽游图》卷
[明] 陈洪绶 《杂画图》册页
清
[清] 傅山 傅眉 《山水花卉图》册页
[清] 髡残 《山水册》册页
[清] 髡残 《六六峰图》轴
[清] 弘仁 《长林逍遥图》轴
[清] 戴本孝 《白龙潭图》轴
[清] 梅清 《鸣弦泉图》轴
[清] 朱耷 《河上花图》卷
[清] 朱耷 《猫石图》卷
[清] 朱耷 《天光云景图》册页
[清] 朱耷 《鱼石图》卷
[清] 恽寿平 《百花图》卷
[清] 恽寿平 《花果蔬菜图》册页
[清] 石涛 《花卉图》册页
[清] 石涛 《云山图》轴
[清] 华嵒 《柳禽图》轴
[清] 金农 《水墨花卉图》册页
[清] 金农 《墨梅图》轴
[清] 金农 《人物山水图》册页
[清] 郑燮 《竹石图》轴
[清] 赵之谦 《花卉图》册页
[清] 赵之谦 《牡丹图》轴
[清] 任伯年 《花鸟图》册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元代的到来伴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剧烈震荡。许多文人选择隐退不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寄托于绘画之中。这种心境,在吴镇的《渔父图》和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佳作,更是文人心灵的真实写照。元代的变革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科举制度的时断时续和画院制度的废除,文人画得到空前发展,成为画坛的新主流。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不再追求对客观世界的精确描绘,而是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个性化的创作。诸如倪瓒等“元四家”画家,以其独特的笔墨和审美观念,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在元代之后的明清时期,绘画虽然面临着外界的质疑,但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绘画仍然充满创意。尤其是明代晚期画坛出现的“尚奇”画风,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开创一席之地,更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这一类型风格,甚至让人联想到西方的“超现实主义”。而晚明的徐渭、清代的“四僧”等艺术家,则以更现代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们的作品,如徐渭的墨迹飞溅画和八大山人的极简花鸟画,展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范。
在探讨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时,我们必须提及那些赋予它生命的工具—毛笔和墨。这两者不仅是中国绘画的灵魂,更是其独特表现方式的核心。通过毛笔的细腻勾勒和墨色的深浅变化,画家在纸上描绘出形象,展现出绘画的无限魅力。这种技术,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画家沿用,并不断发展完善。在绘制一幅画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巧妙变换笔与纸的角度,以及精心控制蘸墨、运笔、下笔及提笔的方式,使得每一笔都充满变化和生命力。在这些大师的手下,平平无奇的纸面瞬间被赋予动态和情感,成为一个个充满故事和意境的世界。
在中国绘画的璀璨历史长河中,南朝齐、梁时期的谢赫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总结出“绘画六法”,奠定了中国绘画技法的早期标准。这六法中的“应物象形”与“随类赋彩”明确指出了绘画应依据自然物象的形态和色彩来创作,为后世绘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然而,中国绘画的真髓并非局限于对物象的客观模仿。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勾线造型和平涂设色的技法,这更多地强调了线条和色彩的和谐统一,而非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通过明暗对比营造立体效果。因此,即便在六朝时期流行过西域的“凹凸花”画法,但它也并未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中国古代先贤似乎很早就认识到了绘画艺术中的这种差异。他们提倡的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将客观物象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东晋的顾恺之以“迁想妙得”来描述这一艺术理念,而唐代的张 则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表达这种绘画创作的精神。中国绘画的核心在于“意”的表达—“写意”与“画意”。这里的“写意”,尤其在元代以后的文人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即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舍弃物象的外在形式,捕捉其背后的深层意义。而“画意”则更多地体现在画家通过笔墨与对象之间的对话所创造的独特“意境”。这种对绘画真实性的追求,并非单纯的视觉真实或客观物象的复制,而是更深层次的本质真实,与柏拉图的“理念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绘画中的点法、皴法、描法等技巧,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树木、山石、衣纹等元素的纹理和质感,同时展现画家对这些对象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关于本书,我们的愿景是通过精心编排的图文并置,引导细心的读者深入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面深入地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之美。本书精选了魏晋以来的一百余幅经典名画,每一幅作品都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精粹。在编撰此书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中国绘画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艺术瑰宝。尤其是中国画家倾向于延续传统风格,这导致许多时代画家风格的重叠与相似。因此,我们在编选作品时,特别注重作品的经典性和风格上的差异,力求展现中国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例如,明代初期浙派的代表画家戴进、吴伟的作品,以及清初“四王”的佳作,虽然艺术价值卓著,但因风格上与南宋院体过于接近而未被本书收录。我们的选择侧重那些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或代表某一流派的杰出作品。这不仅是对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角。在筛选这些名作时,我们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反映不同时代审美趣味和文化背景的“典范”作品。这些画作不仅是美的展现,更是中国人对生活、社会和自然态度的真实反映。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笔触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勾勒中国古代绘画之美的过程中,本书采取多角度的考量方法。我们不仅深入探讨了不同时代的作品类型、风格和题材,还特别关注了作品的物质性,即媒介特性与形式。这种全面的视角使得本书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和历史的深度探索。首先,本书不满足于仅展示每位大师的单一作品。例如,宋徽宗赵佶、元代的赵孟?等名家,他们在不同阶段展现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题材探索。将他们的多幅作品收录进来,更能全面展现他们的艺术成就。在作品的选择上,我们也特别注重媒介与形式的多样性。中国古代绘画材料的选择往往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例如,唐、宋时期的作品多使用绢本,展现了精细的工笔画特征,而到了元代,纸张成为主流媒介,反映了文人画家对宫廷画风的超越和个性化的追求。这种媒介的变化不仅是材料选择的差异,更是时代审美和文化观念的变迁。
此外,中国古代绘画的呈现形式总让我深感着迷。屏风、立轴、手卷、册页、扇面这些多样的展示方式,不仅为艺术作品提供了独特的观赏空间,也赋予了每件艺术品不同的生命和故事。例如,立轴作品常悬挂于墙上,成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不仅是美的享受,更象征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在本书中,我特别关注“手卷”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手卷,以其横向构图为叙事提供了完美的布局。例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据传为顾恺之所作,根据西晋大臣张华所著《女史箴》绘制。这幅作品以其分段的构图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完美地展示了手卷艺术的精髓。另一件作品,梁令瓒所作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也展现了类似的艺术风格,用篆文和图像讲述神宿的故事,并教导人们如何崇拜这些神宿。手卷艺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不同于西方绘画固定的视角和空间,手卷艺术为观者提供了随时间变换的动态视角和不断变化的场景。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不仅是对富春江景色的描绘,更是画家心灵和自然的对话。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黄公望的感悟和心境在每一次重绘中都有所变化,使得整个画卷成为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旅程。当翻看这样的手卷时,我们就仿佛打开了一个通往过去的时间隧道,既能感受到当下的审美情感,又能体验到艺术家过去的思考和感悟。这种需要观者不断参与、介入和完成的状态,反而赋予了作品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生命力。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手卷—我们不禁惊叹于其独特的观赏体验。其特殊形制超越了西方画框中的静态视界,赋予观者掌控“时间”的能力。随着双手的每一次收展运动,长卷中不同的画面展现出不同的时刻,就如同一部流动的电影,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动态变换的世界,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一次心灵的旅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