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234894
- 从艺术科学代表学者的写作中捕捉他们的时间感与历史观,观察现代艺术史学理论框架的内在逻辑。
- 以20世纪初艺术史家理论探索的高峰时期为横截面,揭示其终极的形而上学诉求以及为艺术科学设想的体系蓝图。
- 不囿于艺术史学史内部叙事的单一线索,回归艺术科学诞生的知识情景,在学科交织的相互影响中廓清艺术科学的理论来源。
艺术科学包含了现代艺术史学理论探索过程中的学术理想与核心观念,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当时许多艺术史家的一种工作进路。以德语为主要语言的艺术史学者集中地表现出对确立艺术史学科独立性的热切诉求,他们广泛地从其他学科和知识领域借鉴各种思想、观念、理论、路径或方法以构筑艺术史的学术形状;然而同时,他们又一再强调艺术之为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并通过厘清艺术研究的问题、方法乃至认识论意义上的基本概念,试图塑造自身专属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艺术史的学科自治。
本书围绕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科学家及其关键文本,选取三个横截面,分别从历史时间、本质问题以及知识边界切入,呈现彼时艺术史学具有普遍性的建设目标、学理来源、思考逻辑还有学术困境。
序
一 艺术科学的时间观及其历史发展模型
- 历史主义与艺术史
- 共性作为时间单位
- 时间的实体化
- 周期复现与连续发展
- 艺术史需要发展观吗?
二 经验与超验:艺术科学的本质问题
- 从局部到整体
- 从外部到内部
- “艺术问题”与超验范畴
- 人文科学的抗争
三 文化科学与艺术科学
- 瓦尔堡的印第安之行
- 原型和精神一致
- 眼睛、身体和世界
- 遗传和变异
- 余 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以德语为主要语言的艺术史学者集中地表现出对确立艺术史学科独立性的热切诉求。其体现在寻求艺术研究的特有方法论、具有普遍解释效力的艺术法则、艺术演变发展的历史模式以及艺术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范畴体系。简单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艺术史获得能够比肩其他现代学科的严谨科学性,尽管这种意愿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这群学者广泛地从其他学科和知识领域借鉴各种思想、观念、理论、路径或方法以构筑艺术史的学术形状;然而同时,他们又一再强调艺术之为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并通过厘清艺术研究的问题、方法乃至认识论意义上的基本概念试图塑造自身专属的知识结构,从而证明艺术史的学科自治。本书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就产生于艺术科学的这种焦虑状态之中。以往,我们习惯于单从艺术史学内部去辨析其学理特性,有些问题就不大容易讲清楚,因为其根源起因不限于艺术史领域,而现代学科细分后的领域概念又尤其是世纪之交时的艺术科学曾一度想要破除的壁垒。倘若没有源自其他领域的理论工具,艺术科学恐怕难以成形,也就谈不上之后的门户独立。反倒正是借助和外部知识环境的纠缠联系,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艺术科学的总体愿景和对自身学科轮廓的界定。具体而言,本书选择了三个横截面,分别从历史时间、本质问题以及知识边界切入,呈现彼时艺术史学具有普遍性的建设目标、学理来源、思考逻辑还有学术困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