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528489
我国的非遗美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本书在回顾美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了当前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促进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非遗美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各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具有强大的思政教育功能,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载体。本书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美育文化元素,在明了非遗美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契合的基础上,明确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动高校美育教育的完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002
(一)研究背景 002
(二)研究意义 004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005
(一)国外研究现状 005
(二)国内研究现状 009
(三)研究现状述评 014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14
(一)研究内容 014
(二)研究方法 015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016
(一)研究思路 016
(二)创新之处 018
第二章 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关概述 019
一、非遗美育文化的相关概念 020
(一)非遗美育文化的内涵 020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价值 024
(三)非遗美育文化的价值 02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02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029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031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032
(四)美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033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依据 035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35
(二)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 036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038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040
第三章 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契合 043
一、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呈现 044
(一)提升教育对象综合素质 045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046
(三)促进高校和谐环境建构 048
二、高校思政教育传承非遗美育文化的现实优势 049
(一)学科优势:有机结合专业课程推动美育工作 050
(二)资源优势:优质教育资源助力美育长效机制 051
(三)群众优势:广泛的学生群体扩大美育辐射范围 053
三、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要素分析 054
(一)以美育人与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相契合 054
(二)提高人文素养与提升综合素质相吻合 057
(三)塑造“美好心灵”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符合 060
第四章 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历史渊源 063
一、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基因 064
(一)先秦:“礼乐教化”中的审美教育 064
(二)宋明:“雅俗之美”中的审美观念 066
二、近代学者关于美育融入教育的思考 069
(一)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中的救国思想拓展教育深度 069
(二)王国维:以“无用之用”健全人格,深化教育价值追求 072
(三)梁启超:以“情感”之教育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074
三、西方关于美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思想 077
(一)卢梭:自然主义美育观下人的可完善性 077
(二)杜威:将经验的艺术融入民主的教育 080
四、经典作家关于美育与人类发展的思考 082
(一)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下劳动创造美 082
(二)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下美育的实现 085
五、新中国关于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088
(一)新中国面向广大群众的“文艺教育思想” 088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共生境界 090
(三)新时代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093
第五章 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基于Z市的调查分析 097
一、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098
(一)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098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 098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099
二、个人访谈情况及分析 110
(一)高校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111
(二)非遗传承人访谈结果分析 117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成效 122
(一)拓宽了高校大学生知识体系结构范畴 123
(二)丰富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 123
(三)搭建了“非遗 文创”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124
第六章 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5
一、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26
(一)教师教学动力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126
(二)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较少 128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匮乏与支持不足 131
(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 133
二、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36
(一)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思想的认识不足 136
(二)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139
(三)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政策支持不到位 144
(四)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机制建设不健全 147
第七章 促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建构 149
一、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150
(一)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 150
(二)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品德教育元素 151
(三)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创新元素 153
二、健全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 154
(一)健全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组织协同机制 154
(二)加强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激励机制 156
(三)建立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宣传推广机制 157
(四)推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 159
三、形成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多元主体协作 161
(一)实现高校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作用 161
(二)发挥教师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作用 163
(三)落实非遗传承人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助推者作用 165
(四)发挥学生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作用 166
四、营造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氛围 168
(一)塑造多元化的非遗美育思政教育的学习氛围 169
(二)开展宣传非遗美育文化的校园宣传活动 171
(三)加强校园非遗美育文化思政教育的文化设施建设 172
五、优化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支持政策 174
(一)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 174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175
(三)引进多方资源共建共享共治 177
参考文献 181
一、英文文献 181
二、中文著作 182
三、中文论文 183
四、网络文献 18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呈现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国内社会的深刻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更加严峻、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变得多样化。高校面对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不同阶层的学生,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凝聚共识和共享价值观的挑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认同和认同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挑战。其次,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化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学生容易受到外部价值观的影响,这给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带来了冲击,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再次,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加,学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阐释和宣传面临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还兼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民族性教育,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与非遗美育文化结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我国的非遗美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涵盖了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丰富元素,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流失和衰退的困境,将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弘扬、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非遗美育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通过学习和体验非遗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鉴赏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非遗美育文化的融入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交叉,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非遗美育文化涉及艺术、历史、民族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与这些学科的结合,可以开展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研究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独立性十分重要。通过学习和传承非遗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对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目前,党和国家已经把“非遗融入高校教育”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教育bu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大学阶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环节,贯穿于高等教育领域。研究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中,在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以自身文化土壤阻抗多元文化思潮侵蚀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文化育人力量、践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需要。
总之,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本研究为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分析非遗美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并立足实际,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为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基础。对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的探讨有利于丰富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深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第二,本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非遗美育文化为人类所创造,同时又创造着人类自身。非遗美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课题研究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也是出于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作用的探讨,由此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