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3211748
- 《不完美的家人》从心理咨询的专业视角探索了家庭中各种矛盾纷争背后的心理根源:
问题儿童往往是家庭的替罪羊,孩子的心理问题映射了家庭的问题,孩子的孤独、焦虑、恐惧往往来自家长的投射;
家庭的问题往往植根于夫妻各自的原生家庭;
相爱却相互伤害的伴侣往往无法正视彼此内在的受伤的小孩。
- 这是一本易读且实用的家庭心理自助手册,涵盖了“父母为何总是偏爱像自己的孩子?”“结婚能消除孤独感吗?”“父母为何成了压迫子女的怪物?”“年轻人为什么总想躺平?”等60多个常见的家庭心理热点问题,以及克服心理障碍的小技巧,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7种防范及应对心理问题、改善家庭关系的心理训练。
- 作者有着丰富的家庭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和深厚的专业背景,他在书中融合了弗洛伊德、弗洛姆、克莱茵、萨提亚、鲍尔比、海灵格等各大流派的心理大家的治疗思想。
- 帮助相爱的人发现自己和对方内心的创伤,了解和接纳不完美的彼此,认识并改变惯有的不良行为模式,学着用爱去彼此疗愈。
- 帮助父母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认识到想改变孩子就要系统化地改善家庭环境,改变家长的行为模式。
家人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关爱,但也难免在不经意间给我们造成伤害。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难免与家人发生摩擦,也经常会对家人有各种不满——家人通常是不完美的。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引用了大量心理咨询案例,帮助读者梳理家庭里常见的各种问题,也揭示了其本源。
作为一个心理学自助读本,本书在提供帮助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了“防御机制”“童年创伤”“自我认同”等热门心理学术语,涵盖了家族系统排列、系统性家庭治疗、客体关系等心理学流派的经典治疗理论。书中提供了应对和防范心理问题的七种心理训练以及一些小技巧,帮助人们发现自己固有的负面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努力做出改变(而非改变家人),让家庭生活更加幸福。
001 序言 家庭的问题是 1 1
- 发现内在小孩
003 挥之不去的童年创伤
害怕被拒绝的孩子·父母为何总是偏爱像自己的孩子?·寻找父亲的替身·被定频的孤独感·结婚能消除孤独感吗?·受伤时你会去找谁?·身体会记住心理的创伤
019 想避免受伤,却适得其反
与父亲截然相反的丈夫·留不住爱情的女人·害怕被丈夫抛弃的女人·万人迷的悲剧·遗忘不能抚平创伤
031 爱情与婚姻
异性间的吸引力法则·姐弟恋·她为什么抛弃“绩优股”?·妻子是我的黑骑士·“妈宝男”与“爸宝女”·婚姻的前提是分离
和独立
050 原生家庭的羁绊
丈夫是个工作狂·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无法从家中获得归属感的人·不自觉地对家人造成伤害·重复父母的不幸·延续过去痛苦的强迫症
068 家庭心理自助:正视童年创伤
如何摆脱孤独魔咒·与内在小孩对话·战胜创伤的丑小鸭·“大便年糕”的智慧·包扎内心的伤口
- 相爱而相互伤害的家人
085 家庭中的防御
幻想防御·家庭催眠·原始防御机制及成瘾防御机制·投射与认同防御机制·让家人成为自己的情绪分身
105 令人不安的家庭秘密
面对真相的时刻·无法隐瞒的家庭秘密·承认家庭秘密,找到头绪
113 家庭中的权力与秩序
夫妻之间的权力游戏·恋母情结与家庭秩序·想超越父亲的儿子·得不到父亲肯定的儿子·父母为何成了压迫子女的怪物?
135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是矛盾的催化剂·家中的“替罪羊”·问题儿童与英雄·“爸爸毁了我的人生”·“替罪羊”无法化解家庭冲突·“如果没有你,爸妈早就离婚了”·爱家的丈夫为什么有外遇?·妻子不过是家人罢了?·婚外情留下的伤口
162 家庭心理自助:看见家庭的全貌
系统观·家庭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何化解家庭危机?·改变家庭机制,变化随之而来
- 改善家庭关系的七种心理训练
173 训练一:停止自我苛责,好好爱自己
让孩子保有幻想·用自爱战胜伤痛·自爱与自尊·赶走内心的指
责者
181 训练二:离开父母,获得自主性
适时让孩子独立·做好独立期的过渡·向自己的人生迈出第一步
186 训练三:发挥沟通的力量
缺失的沟通·对话带来的小奇迹·父亲的眼泪
193 训练四:说出真实的想法
双重束缚·表露矛盾情感·肯定自己的情感
202 训练五:让爱双向奔赴
给予和回报·夫妻之间的关系存折·拒绝单向的爱
210 训练六:摆脱情绪的控制
自我分化与情绪调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掌握化解冲突的钥匙
217 训练七:做聪明的父母,让孩子体验拒绝与挫折
被过度满足的孩子·“躺平”的一代·飞向世界的力量
225 结束语 幸福的家庭需要家人的共同努力
家庭的问题是 1 1
崔光铉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和温暖归宿,给我们无条件的爱。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事实并非如此——家不仅不能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家既是动力又是负担——亲密关系中往往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关系中双方的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一切矛盾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眼中的家人往往与其内在并不一致。
我在德国学习家庭咨询与治疗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一直从事家庭咨询与治疗工作。2002年,我回到韩国,在一所大学里任教,开设了家庭心理学这门课程,同时继续从事家庭咨询与治疗工作。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见到过各式各样的家庭问题和家庭成员所经历的创伤。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相互尊重、珍惜彼此,并且互敬互爱,否则,他们就很难拥有
幸福的家庭。
家庭成员如果仅凭各自的美好意愿去生活,那么他们不仅不能让家庭变得美满幸福,反倒可能令彼此感到痛苦、沉重。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爱情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我发现不美满的家庭通常存在着一些相同的特征,比如家庭成员相互推卸责任,彼此之间存在巨大的性格差异等—他们总要把指责之“箭”射向对方。
在不幸的婚姻中,夫妻二人往往在各自的童年时期都目睹过父母糟糕的婚姻状况,并且都在不幸的原生家庭中经历了创伤。他们成年后把各自的创伤带进婚姻中,导致家庭变得扭曲畸形。所以说,家庭的问题是1 1。
在婚姻中,如果夫妻双方总认为问题出在对方身 上,那么他们必然无法实现拥有幸福家庭的美好愿望。
实际上,人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所以与其费尽精力去改变对方,不如找出自己身上的问题并试着做出改变。
我在给来访者做咨询治疗前,会先让他们明白“家庭的问题是1 1”。基于这样的认识,夫妻二人才会发自内心地彼此认同,尊重对方过去的创伤,进而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变化。
我在为来访者做咨询或治疗时,见过很多令人心痛的遭遇,因此立志要为那些家庭生活不幸的人指明方向,让他们了解家庭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关于“家庭心理学”“家庭治疗”方面的著作都是写给心理学专业人士看的,而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并不多。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学的关注日益增加,对心理学知识、心理治疗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婚姻、家庭出现问题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无法放松自在地接受家庭咨询。因此我希望写一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代替家庭咨询与治疗的、便于家庭成员使用的自助类心理治疗图书。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爱人,在我创作的过程中她认真地阅读书稿,时常就内容与我一起讨论,给我宝贵的意见,并改正书稿中的错误。这段经历对我们夫妻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我还要感谢我的儿子,因为他的出生,我成为父亲,也拥有了更加完满的家庭。希望儿子今后能够懂得:“对爸爸而言,我比任何人都能带给他力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