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85436
《地球的故事》是著名科普作家房龙专为少年儿童读者创作的一本通俗读物,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地理书,而是从我们居住的世界——地球开始,细细讲述四季、气候与山川湖海,将世界各大洲、各个主要国家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古人怎么认识到地球是圆的?新大陆是如何被发现的?每个国家和民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房龙以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地理故事,普及地理知识,译文
准确简洁,通俗流畅,富有趣味,有助于唤起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地球上的人类
第二章 地理学的定义
第三章 地球的特点
第四章 地图:山高水长
第五章 地球上的四季
第六章 大陆:在水一方
第七章 欧洲的发现
第八章 希腊: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纽带
第九章 意大利:海陆两栖占地利
第十章 西班牙:亚洲与非洲的战场
第十一章 法国:一应俱全
第十二章 德国:蜗行牛步
第十三章 荷兰:沼泽变泽国
第十四章 英国:岛小人稠
第十五章 俄罗斯:费亚非欧
第十六章 亚洲的发现
第十七章 亚洲与世界
第十八章 中亚高原
第十九章 西亚高原
第二十章 阿拉伯:无所适从
第二十一章 印度:天人合一
第二十二章 中国:东亚的大半岛
第二十三章 日本
第二十四章 澳大利亚:天之养子
第二十五章 非洲大陆:莫衷一是
第二十六章 美洲大陆:天之骄子
第二十七章 新大陆
(房龙)善于将历史通俗化,又能把深奥晦涩的史书,变成普通读者的一大乐趣。
——[美]杰勒德·威廉·房龙
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指房龙,郁达夫译为范龙。)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范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
——郁达夫
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与思想。……(他)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在写作。
——钱满素
房龙的《世界地理》(即《地球的故事》),一本值得读第二遍的书,这样的书现在太少了,尤其是中国人自己的创作。它像一幅浮雕的壁画,把世界的各个区域的地势很生动地显现在你的面前。……这《世界地理》还是值得读的,而且不必只读一遍。
——瞿秋白
很久以来,人们对这个定义深信不疑:地球是一个小小的暗色物体,悬于宇宙之中。就让我们从这个定义谈起吧。
地球不是“球体”,也不是球形的,而是与圆球体最接近的、两极略平的“椭球体”。怎么找“两极”呢?你拿一根织毛衣的针穿过一个苹果或者橘子的中心,把它竖在自己面前,针穿出的地方便是“两极”啦。地球的两极,一个在深海之渊(北极),另一个在高山之巅(南极)。
也许你物理老师实验室里的一个装置就可以给你展示,一粒微尘自转的时候,两极也自然变扁。问问你的老师就行,省得你亲自跑到子午圈去量了。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行星。“行星”这个词是从希腊人那里继承来的。希腊人观察到(或者说他们以为自己观察到),有些星星在宇宙中不停地运行,有些星星却纹丝不动。所以,他们把前者称为“行星”或者“流浪星”,把后者称为“恒星”。因为没有望远镜,他们无法跟踪到它们的运行情况。至于“星星”一词,我们无法考证它的词源,不过可能跟梵文的一个词根有关,而这个词根又跟动词“点缀”有关。倘若真的是这样,那星星就是“点缀”整个太空的小火苗,这个描述太美丽、太贴切了。
地球围着太阳转,从太阳那里汲取光和热。鉴于太阳的体积是太阳系内全部行星体积总和的700多倍,太阳表面的温度也高达6000℃左右,所以,地球向邻居借用这么一点舒适,完全不必感到不安,毕竟这么点光和热,对太阳而言完全微不足道。
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一小块平坦干燥的碟状陆地,周围被汪洋大海团团围绕,像小孩子手中断了线的气球似的高悬天际。少数更开明的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是首批敢于违逆教士的教义进行独立思考的人)斩钉截铁地认定该理论有误。经过几个世纪艰难而执着的思考,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地球并非纹丝不动地悬在空中,确切地说,地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相反,它围绕着一个比它的体积大得多的星球——就是那个被唤作太阳的星球在宇宙间漂流,飞行的速度还挺快。
与此同时,这些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还指出,其余那些以所谓“纹丝不动的星星”作为背景,好像是围绕着我们旋转发光的小星体,其实它们也是行星,是我们的伙伴,也是太阳母亲的孩子,也遵循规范我们日常行为的法则,譬如固定的作息时间,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万一出现偏差,便会毁于一旦,等等。
在罗马帝国濒临覆灭的200年间,知识分子已经接受了这个假说,视其为无须辩驳、不言自明的真理。然而在5世纪初,教会的势力日益强大,再宣传这样的观点,特别是“地球是圆的”这个观点,那可就性命难保了。可是我们对他们不必苛责,因为基督教最早的皈依者大多出身于鲜有机会接触新学说的阶层。不仅如此,他们还坚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届时耶稣即将为了他的子民重返受难地,对人的善恶做出末日审判。所有的人都将亲证耶稣在荣光中的回归。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这样推理没有错。这样一来(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地球必然是扁的。否则耶稣就得现两次身了,一次去西半球,一次去东半球。这样荒谬绝伦、亵渎神灵的事情自然不会发生。
可是,接下来的千年间,尽管教会坚持传播地平说,古希腊的观点仍没有被完全抛弃,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部分基督徒都被迫接受了这个概念: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是圆的。到了15世纪末,支持这个古希腊理论的证据确凿,再不容辩驳了。地圆说是基于以下观察得出的结论:
第一,我们靠近一座高山和一艘大船时,最先注意到的是山顶和桅杆的头,靠得更近的时候,才能观察到其余部分。
第二,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周围的风景似乎都是圆形的。因此,我们的眼睛看大海也好,看一块陆地也罢,都是平行移动的。我们乘热气球脱离地面升空或者站在塔尖上的时候,圆形就扩大了。假如地球是鸡蛋形的,我们会发现我们在一个大椭圆的中心;假如地球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的,地平线也应该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
第三,发生月偏食的时候,映在月亮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而只有圆形的物体才能映出圆形的影子。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