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5263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内容理论化、思维抽象化、视野宏大化的特点,教师面临难以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难以用理论解释现实、吸引学生的困境。现有的教学参考(辅导)书往往侧重重难点的阐释,与教学体系有不少距离,缺少教师能够直接拿来“为我所用”的讲义。本书基于“提取、聚焦、整合、牵引”的小专题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的逻辑、特点、话语方式出发,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完成了28个小专题教学的讲义,专题贯穿全书的每一章节,其他教师在课堂教学或竞赛中可以直接参考借鉴。用小专题(每个专题的时长为20-30分钟)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书的教学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讲义的编排、设计、写法完全按照真实的课程逻辑、特点、语言进行,每个小专题聚焦一个主题,其理论剖析、案例引用、问题分析以解答学生困惑、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针对对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授课教师以及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专题三 如何理解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专题四 如何理解物质决定意识
专题五 意识的本质及作用
专题六 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启示
专题七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及其启示
专题八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专题九 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度
专题十 学习唯物辩证增强思维能力
专题十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专题十二 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专题十三 把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专题十四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及其启示
专题十五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专题十六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专题十七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专题十八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专题十九 社会基本矛盾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专题二十 深刻理解把握意识形态的本质及意义
专题二十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观
专题二十二 马克思主义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理论
专题二十三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专题二十四 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
专题二十五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变化及其实质
专题二十六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现实启示
专题二十七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和意义
专题二十八 从金融资本看资本主义本质与未来
专题二十九 把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内涵与关系
参考文献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任何一场伟大变革必然建立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之上。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任何理论的产生不只源于个体的主观创造,更是现实环境的反映、规定,是现实需求的刺激,是对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和要求的回应。如没有地理大发现和殖民地的开拓,就不会有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的《国富论》;没有现代资本和金融的扩张,就不会有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没有互联网的发展,就不会有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的基本判断;没有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就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等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矛盾的暴露、激化。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大生产已相继成为英、法、美、德等国的主要生产方式,这些国家呈现出新的状况:(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工厂中大规模出现,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为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服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现实性和合法性依据,也使得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推翻资本主义的物质武器。(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同阶级尖锐对立。无产阶级日益成为资本与机器的奴隶,陷入悲惨境地,却具有强烈的革命热情。在资本主义早期,付出劳动、创造价值、规模庞大的工人阶级,生活却极端贫困,就像马克思指出的:“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生产了智能,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3.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要想改变自身命运,就必须起来革命。除了面对国内阶级矛盾外,早期资本主义还面临着国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以及资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各种矛盾交织下的资本主义无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无法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占有,无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理想社会,要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合目的性。(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破坏力越来越大(1825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时发现了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为此马克思、恩格斯不断探索建立新社会。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合规律性。
综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充分暴露和集中显现的时期,使得其对资本主义矛盾的揭露、批判是彻底、深入的,以致今天的资本主义在遇到危机和困境时依然习惯从马克思主义中查找原因、寻觅对策;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所看到的是资本主义最混乱、最丑恶以及矛盾最尖锐的时期之一,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或“原始形态”,不是其整体形态或成熟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判断、观点、结论可能与后来的资本主义和当今现状不完全匹配,我们不能固守某些结论,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是需不断丰富发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