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927298
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北大临床实践多年的案例故事。
通过25个针对恋爱问题的咨询个案实录与剖析,既帮助每个普通人看到自己的情感困惑和解决方案,获得内心成长,又让专业人士学习国内前沿的心理治疗技术与成果,成为更优秀的从业者。
两性关系是先有性还是先有爱?
抱着寻找灵魂伴侣的期待步入婚姻对吗?
原生家庭对恋爱关系的影响有多大?
如何修复关系裂痕?
怎样走出失恋的困扰?
如何远离爱情中的PUA?
如何选择真正合适的伴侣?
如何面对与摆脱家暴?
……
每一段婚恋关系都是一场个人成长之旅。所有的荆棘磕绊都是自我成熟的契机。当学会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来看穿爱的真实,找到心中美好爱情的模板,用行动让爱更甜蜜,从全新角度发现爱,并且学会直面现实、开阔视角,我们的人生幸福随之而来。
第一章
看穿恋爱中的真实 /001
第一节 他对我的吸引会变吗 /001
第二节 先有性还是先有爱? /010
第三节 出轨的真相 /019
第四节 抱着寻找灵魂伴侣的期待步入婚姻对吗? /028
第二章
找到心中美好的爱情模板 /039
第一节 如何安放恋爱中的自己? /039
第二节 学会与伴侣保持舒服的距离 /049
第三节 原生家庭对恋爱关系的影响有多大? /058
第四节 为什么我们会恐婚? /067
第三章
用行动让恋爱更甜蜜 /077
第一节 如何向伴侣提出需求? /077
第二节 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冲突? /090
第三节 亲密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方式 /098
第四节 如何修复关系裂痕? /106
第四章
从全新角度发现爱 /117
第一节 异地恋也能很美好 /117
第二节 怎样走出失恋的困扰? /127
第三节 如何远离爱情中的 PUA ? /136
第四节 伴侣之间怎样更理解彼此? /146
第五章
直面现实,让婚姻更稳固 /155
第一节 如何选择真正合适的伴侣? /155
第二节 婚姻能让亲密关系变得更持久吗? /162
第三节 怎样避免人生困境对婚姻的不良影响? /171
第四节 离婚的伤害可以很小 /184
第六章
开阔视角,构建幸福婚姻 /191
第一节 婚后与对方家庭相处的良方 /191
第二节 如何平衡伴侣、孩子和自己的关系? /198
第三节 如何让重组家庭收获幸福? /206
第四节 如何面对与摆脱家暴? /214
TA对我的吸引会变吗?
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在结婚前平均会经历3.8次恋爱关系。在茫茫人海中,大家相遇,相互吸引,相互磨合,结成伴侣,这个过程十分不易,但这一切都开始于人与人之间那奇妙的吸引力。而有的时候,那个一开始吸引你的人却在后来变成了你讨厌的样子,那么TA起初对你的吸引都是假的吗?
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到两看相厌——你对我的吸引会变吗?
来访者A先生与女朋友已经交往四年了,在外人眼中,两人是一对神仙眷侣。但现在A先生越来越无法忍受女朋友,想要结束这段感情。当问到A先生当初为什么会被女朋友吸引,他提到,两人是在大学社团中认识的,那个时候的女朋友性格温和、品学兼优,虽然长相不是那种耀眼的漂亮,但也是个清秀佳人。在一次团体活动中,A先生发现这个女生竟然跟他喜欢同一个小众乐队,立刻对她心生好感,两人因此交流了很多想法,并惊喜地意识到他们之间有那么多契合的地方,两人成为了相谈甚欢的朋友。在之后的相处中,A先生无论说什么,女生都可以接上,而且毫无压迫感,这种温柔体贴越发让A先生感到了相处的舒适,并且越来越被她吸引。在A先生的眼中,她闪闪发光。等到A先生偶然从朋友那里听说这个女生也喜欢他的时候,A先生明确感受到了自己猛烈的心跳,并决定主动表白。告白后,两人顺利成为了恋人,并度过了甜蜜的时光。但渐渐地,A先生觉得女友做事温吞,时不时就因为很小的事情挑剔他,甚至会朝他发脾气。A先生逐渐无法忍受女友,觉得她强势、要求高,想要结束这段曾经美好的爱情。
在咨询室里,A先生深感困惑:“明明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那么喜欢她,满心满眼都是她的闪光点,为什么现在我们会常常陷入争吵,她变得一点都不温柔,甚至成为了我最讨厌的样子,难道她对我的吸引都是假的吗?”
我们经常会对自己当初心动的理由产生怀疑,于是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当我爱上对方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我在亲密关系中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喜欢你?——吸引力的四大原则
倘若我们去采访那些正处于热恋中的人,询问他们被对方吸引的经历,会发现或许每个人的理由都不尽相同。这种情况让“被吸引”蒙上一层略显奇幻的面纱,更让那些渴望进入一段关系的人感到迷茫。吸引究竟如何发生,又为何在某些时刻难以发生?除了星座与算命,今天我们也能给出一些心理学的回答:
相似性原则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际吸引的第一大原则,便是相似性原则。许多人总是强调三观相合,这就是相似性原则的最佳体现。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曾提出一个精妙的“平衡理论”,对该原则作出了精彩的诠释:他认为,人们自发地想要在人际关系中寻求一种平衡状态,否则就会产生焦虑和压力。而达到平衡的重要途径,就是关系双方对同样的事物抱有相似的态度。就像A先生和女友一开始的相互吸引一样,拥有共同爱好的人总是容易一拍即合,而某些重要观点的分歧则可以轻易让人产生对彼此的厌恶感。
在一个更深刻的层面上,这和自我价值感有关。我们总是通过认可自己的重要特质来建立自我价值感。倘若对方拥有和自己相似的某种特质,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认可对方的这一特质来维护我们自己的自尊。不过必须指明的是,对于那些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人们,有时这也会表现为去认可某种自己并不具备但十分渴望的特质。
互惠性原则
人际吸引的第二原则,是互惠性原则。这里的互惠指的不是物质层面的互送礼物——尽管送出一个精心准备的礼物确实可能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但我们想强调的是,人际关系中,人们总是容易被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吸引。换言之,我们对对方的吸引,最终也会引发对方对我们自己的吸引。心理学家们曾试图用实验验证这一点:他们邀请一些女大学生浏览一些陌生异性的资料,并告知她们对方在之前就已经看过她们的信息,然后告诉她们在这些异性中,有些很喜欢她们,而有些则对她们不感兴趣,最后询问她们对这些异性的态度。结果完全符合上述原则,那些被声称喜欢这些女生的男性,也得到了女生们更多的喜欢。正如案例中所呈现的那样,当A先生知道这个女生喜欢他的时候,他原本的心动就被放大了,并进一步促成了告白。
同样从自我价值感的层面,我们会发现被喜欢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强烈肯定。事实上,现实中不存在自我价值感无懈可击的人。或多或少地,得到他人的喜欢都是一种积极的体验,让人们得以意识到自己究竟在他人眼中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外表吸引力原则
人际吸引的第三原则,就是外表吸引力原则。曾有这样一句话在网络上一度流传甚广:“一见钟情,钟的不是情,是脸。”事实上,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这句话绝非只是一句玩笑。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外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初次见面时的吸引力。然而外表这一概念,既可以包括面部特征,也可以包括身材。那么究竟是哪一部分起了关键的作用呢?本着严谨的原则,心理学家同样用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实验要求250名年轻男女想象自己是单身,并赋予他们一定的虚拟资产,用以“设计”一个理想的伴侣。他们可以自由地将这些虚拟资产分配到这个理想伴侣身体的各个方面,结果发现无论男女,都会倾向于将更多资产分配到对方的面部特征而非身材上。不过有趣的是,当得到的虚拟资产较少时——即现实生活中在婚恋市场竞争力较低时,男性会变得更加看重身材。相比之下,女性则表现得始终如一,英俊的面庞对她们来说总是更加重要。
安全感原则
最后一个人际吸引的原则,是安全感原则。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我们每个人通过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际关系(最典型的,如亲子关系),学会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逐渐演变成个体创造和维护亲密关系的能力,而人们又总是倾向于喜欢那些能提供安全感的个体。举例而言,一个在童年期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喜欢的,进而认为人生在世一切都要靠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认为这就形成了回避的依恋风格。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受到的照顾不稳定、不规则,比如父母前一天对他特别好,第二天就突然去出差,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后,就会既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被抛弃,表现出来的是想依赖又抗拒的状态,这就是矛盾型依恋风格。而倘若一个人从小得到了周围人充分的照顾和喜爱,则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他人是值得自己去信任的,这便是所谓安全的依恋风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上的四个原因——相似性、互惠性、外表吸引力、安全感,常常可以用来解释人际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
你怎么变成了我最讨厌的样子?——可能是投射性认同在作祟
一对稳定又幸福的情侣,通常能够给予彼此可靠的安全感。如果缺乏安全感,人们可能会在交往过程中出现“投射性认同”的现象,这也是心理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投射性认同可能会导致一种“强迫性重复”,比如有家暴经历的孩子会再次遇到一个家暴的丈夫;或者明明最初吸引你的是这个人的开朗阳光,但在交往过程中,你慢慢将其“培养”出了抑郁的特质,而回溯过往,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历任男朋友竟然都抑郁。
“投射性认同”最早由克莱因提出,是个体在幻想中将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到客体对象,诱使客体以一种被限定的方式去行为或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在亲密关系中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操控。但这是两个人不自知的潜意识的行为,会在平时的言语、动作甚至眼神上表露出来。并且投射者常常呈现为过度的指责,即使对方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投射者也会挑出毛病。在对A先生的咨询过程中,他提到了与母亲的关系。A先生有个强势的母亲,他从小就经受着母亲对他的批评和指责,所以他潜意识里无比害怕和抗拒自己的“无能”,在遇到优秀又温和的女友后,他就将自己的这部分投射到了女友身上,即使女友很能干,他也会从各种小事中挑剔出女友的错误,并数落她无能。但其实,他是借此以一种“更为安全”的方式来攻击“自己无能”的那部分。女友在这种影响下,越来越小心翼翼地做事,越发追求完美,并最终习得了A先生的方式,也用指责挑剔的态度对待他。这个时候,A先生再次感受到了如他妈妈那样对他的批评,无能又一次笼罩了他,这就导致他迫切想要逃离这段关系,也让女友从一个温和的姑娘变成了他最讨厌的强势的样子。
从心理学角度看,投射性认同有四种常见的类型——依赖型投射认同、迎合型投射认同、权力型投射认同、情欲型投射认同。
依赖型投射认同:投射者是可以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但是在恋爱中,往往以弱小无助的方式来和对方交往,投射出去的信息是“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你必须帮助我,否则就是不爱我”。投射者通常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依赖甚至纠缠的行为,被投射者会时时刻刻挂念着对方,最终感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控制和榨取感。
迎合型投射认同:投射者在和对方交往时,会喜欢讨好对方、迎合对方,通常竭力诱导他人身上的内疚和感激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就和拯救欲望。投射出去的信息是“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你也要对我好,否则就是白眼狼、不爱我”。其背后是对被抛弃的焦虑。
权力型投射认同:投射者通常对自己能力很自信,希望对方顺从、认可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投射出去的信息是“我这么厉害,还对你好,你凡事都得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被投射对象会身不由己地感到自己是无能的,从而怀疑自我价值。
情欲型投射认同:投射者会用性来建立关系,利用自己的性魅力去吸引对方,投射出去的信息是“我这么有魅力,所以你必须对我好”,从而让对方认同自己的性魅力,并满足自己的需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