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45587
编辑推荐
本书是针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专门编制的教材,依据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面广等特征而编写。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大学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难度较高,是工程造价专业理实一体化、模块化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所需的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用技能及造价工程师职业基本素养,本书特点概况如下:
(1)模块化,按需进行教学与学习。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等知识模块化,分为以下三类:★为重点知识,适用于工程造价专业需掌握重要基础知识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职业的同学;△为难点知识,适用于高中学过物理或力学或结构相关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为拓展知识,适用于学有余力需拓展知识,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
(2)紧跟行业和技术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新类型、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内容根据建筑结构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教学特点进行编写,与建筑行业的岗位相对应,并采用活页式,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内容与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要求相一致,为学生从事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群,适应用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教材编写中注重实用性,内容精练翔实,文字叙述简练,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工程造价专业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在编写时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概述简洁明了、案例清晰实用。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大学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难度较高,是工程造价专业理实一体化、模块化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所需的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用技能及造价工程师职业基本素养,本书特点概况如下:
(1)模块化,按需进行教学与学习。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等知识模块化,分为以下三类:★为重点知识,适用于工程造价专业需掌握重要基础知识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职业的同学;△为难点知识,适用于高中学过物理或力学或结构相关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为拓展知识,适用于学有余力需拓展知识,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
(2)紧跟行业和技术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新类型、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内容根据建筑结构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教学特点进行编写,与建筑行业的岗位相对应,并采用活页式,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内容与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要求相一致,为学生从事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群,适应用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教材编写中注重实用性,内容精练翔实,文字叙述简练,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工程造价专业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在编写时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概述简洁明了、案例清晰实用。
内容简介
本书由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及结构施工图识读三部分组成。建筑力学部分由静力学基础、力学的平衡、物体平衡时的内力、应力与强度、压杆稳定组成。建筑结构部分由建筑结构概述、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建筑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受压和受拉构件、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组成。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依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编写。
本书是针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专门编制的教材,依据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面广等特征而编写。
本书是针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专门编制的教材,依据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面广等特征而编写。
目 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课程
特点及学习方法1
12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研究对象2
13△建筑力学与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2
第2章静力学基础4
21★力与力偶4
22★受力分析基础11
习题20
第3章力学的平衡24
31★平面力系的简化24
32★平面力系的平衡27
习题30
第4章物体平衡时的内力33
41★内力计算基础33
4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35
43△圆轴扭转的内力36
44★单跨静定梁的内力38
习题46
第5章应力与强度49
51★拉(压)杆的应力和强度49
52★拉(压)杆的变形51
53★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52
54△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55
55○梁平面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
条件58
习题60
第6章压杆稳定63
61★压杆稳定概述63
62△欧拉公式64
63○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65
习题66
第7章建筑结构概述68
71★建筑结构的发展简况68
72★建筑结构的概念、分类及其
应用71
习题76
第8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78
81★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78
82○结构的安全等级和作用效应80
83★荷载分类及荷载的代表值81
习题84
第9章建筑结构抗震87
91△地震基本知识87
92○建筑结构抗震设防93
习题96
第10章混凝土结构材料99
101★钢筋99
102★混凝土105
103△钢筋的锚固与连接108
习题112
第11章钢筋混凝土受压和受拉
构件114
111★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14
112★受压构件构造要求117
113○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19
114★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120
习题121
第12章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125
121△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受力
特点125
12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破坏
形态126
123★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
要求127
习题127
第1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129
131★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9
13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性能137
133★受弯构件构造要求139
134○受弯构件的裂缝144
135○受弯构件的变形146
习题146
第14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149
141★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分类149
142★钢筋混凝土楼板149
143★钢筋混凝土楼梯152
习题155
第15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
结构156151○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体系156
152○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
趋势161
第16章砌体结构163
161★砌体材料及力学性能163
162★构造柱、圈梁、过梁和挑梁167
163★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
措施170
164○框架填充墙173
习题174
第17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识读176
171概述176
172★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识读180
173★柱平法施工图的识读181
174△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识读185
175★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192
习题201
参考文献205
第1章绪论1
1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课程
特点及学习方法1
12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研究对象2
13△建筑力学与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2
第2章静力学基础4
21★力与力偶4
22★受力分析基础11
习题20
第3章力学的平衡24
31★平面力系的简化24
32★平面力系的平衡27
习题30
第4章物体平衡时的内力33
41★内力计算基础33
4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35
43△圆轴扭转的内力36
44★单跨静定梁的内力38
习题46
第5章应力与强度49
51★拉(压)杆的应力和强度49
52★拉(压)杆的变形51
53★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52
54△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55
55○梁平面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
条件58
习题60
第6章压杆稳定63
61★压杆稳定概述63
62△欧拉公式64
63○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65
习题66
第7章建筑结构概述68
71★建筑结构的发展简况68
72★建筑结构的概念、分类及其
应用71
习题76
第8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78
81★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78
82○结构的安全等级和作用效应80
83★荷载分类及荷载的代表值81
习题84
第9章建筑结构抗震87
91△地震基本知识87
92○建筑结构抗震设防93
习题96
第10章混凝土结构材料99
101★钢筋99
102★混凝土105
103△钢筋的锚固与连接108
习题112
第11章钢筋混凝土受压和受拉
构件114
111★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14
112★受压构件构造要求117
113○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19
114★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120
习题121
第12章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125
121△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受力
特点125
12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破坏
形态126
123★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
要求127
习题127
第1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129
131★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9
13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性能137
133★受弯构件构造要求139
134○受弯构件的裂缝144
135○受弯构件的变形146
习题146
第14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149
141★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分类149
142★钢筋混凝土楼板149
143★钢筋混凝土楼梯152
习题155
第15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
结构156151○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体系156
152○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
趋势161
第16章砌体结构163
161★砌体材料及力学性能163
162★构造柱、圈梁、过梁和挑梁167
163★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
措施170
164○框架填充墙173
习题174
第17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识读176
171概述176
172★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识读180
173★柱平法施工图的识读181
174△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识读185
175★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192
习题201
参考文献205
前 言
本书是针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专门编制的教材,依据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面广等特征而编写。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大学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难度较高,是工程造价专业理实一体化、模块化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所需的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用技能及造价工程师职业基本素养,本书特点概况如下:
(1)模块化,按需进行教学与学习。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等知识模块化,分为以下三类:★为重点知识,适用于工程造价专业需掌握重要基础知识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职业的同学;△为难点知识,适用于高中学过物理或力学或结构相关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为拓展知识,适用于学有余力需拓展知识,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
(2)紧跟行业和技术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新类型、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内容根据建筑结构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教学特点进行编写,与建筑行业的岗位相对应,并采用活页式,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内容与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要求相一致,为学生从事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群,适应用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教材编写中注重实用性,内容精练翔实,文字叙述简练,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工程造价专业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在编写时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概述简洁明了、案例清晰实用。
本书由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方甫兵、朱敏敏、张望彬等编写,由张英主审其中方甫兵编写第1章绪论、第6章压杆稳定、第1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第17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朱敏敏编写第12章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第15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张望彬编写第5章应力与强度、第10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章庆军编写第2章静力学基础、第3章力学的平衡,宋平编写第4章物体平衡时的内力,张尹编写第7章建筑结构概述、第8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沈毅编写第9章建筑结构抗震、第11章钢筋混凝土受压和受拉构件,徐建编写第14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第16章砌体结构。书中三维仿真视频等课程得到了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书还有其他编写老师和作者及合作者,在此对参与本书编写的全体老师和作者及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紧迫,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为了更好地支持读者和教学,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特提供本书主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者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大学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难度较高,是工程造价专业理实一体化、模块化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所需的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用技能及造价工程师职业基本素养,本书特点概况如下:
(1)模块化,按需进行教学与学习。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等知识模块化,分为以下三类:★为重点知识,适用于工程造价专业需掌握重要基础知识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职业的同学;△为难点知识,适用于高中学过物理或力学或结构相关的同学,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为拓展知识,适用于学有余力需拓展知识,计划从事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的同学。
(2)紧跟行业和技术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新类型、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内容根据建筑结构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教学特点进行编写,与建筑行业的岗位相对应,并采用活页式,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内容与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要求相一致,为学生从事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群,适应用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教材编写中注重实用性,内容精练翔实,文字叙述简练,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工程造价专业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在编写时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概述简洁明了、案例清晰实用。
本书由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方甫兵、朱敏敏、张望彬等编写,由张英主审其中方甫兵编写第1章绪论、第6章压杆稳定、第1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第17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朱敏敏编写第12章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第15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张望彬编写第5章应力与强度、第10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章庆军编写第2章静力学基础、第3章力学的平衡,宋平编写第4章物体平衡时的内力,张尹编写第7章建筑结构概述、第8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沈毅编写第9章建筑结构抗震、第11章钢筋混凝土受压和受拉构件,徐建编写第14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第16章砌体结构。书中三维仿真视频等课程得到了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书还有其他编写老师和作者及合作者,在此对参与本书编写的全体老师和作者及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紧迫,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为了更好地支持读者和教学,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特提供本书主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