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历史普及读物战国策:隽永的说辞(畅销30年经典回归,数百万读者的历史启蒙书。一本书看懂世道人心,龚鹏程、阎崇年、梁晓声推荐)

战国策:隽永的说辞(畅销30年经典回归,数百万读者的历史启蒙书。一本书看懂世道人心,龚鹏程、阎崇年、梁晓声推荐)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回归!史学名家钟克昌博士的历史名著解析课,数百万读者奉为历史启蒙。一部以谋略为主题的先秦经典,洞彻人性,顶级谋略,选篇精要,优美好读。通过智者们的言辞,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作者:钟克昌 编著 时代华语 出品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ISBN: 978755948643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0.99

类别: 历史 新书热卖榜, 历史普及读物 SKU:66a1d77ff0f22447208c6401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8643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华文世界畅销30年,数百万读者奉其为历史入门书目!更被誉为“最低门槛的中国文化阅读书目”。
·龚鹏程郑重作序,高上秦、阎崇年、梁晓声、解玺璋、张颐武等众多学者诚挚推荐。
·中文系博士钟克昌编著的历史古籍解析课,他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
·数百个中华成语的源头都来自《战国策》,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羽毛未丰、引锥剌股等,原汁原味的成语故事,有趣又富有哲思。
·解读中国史学古籍《战国策》的典范之作,精选百余篇原著中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白话文翻译。感受谋士们机智的言辞,轻松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给大众的历史入门读本!高度浓缩原典精髓,译文优美简洁,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干货满满又浅近好读。
·采用进口特种云宣纸和烫印工艺,尽显经典厚重风格,质感满满,阅读舒适。

 

内容简介

《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策士们的智论与辩辞,语言生动、极富文采。不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特点,还留下了众多寓意深刻的成语故事。
本书精选原典百余篇代表性篇目,翻译成现代人能够顺畅阅读的曲折故事,便于读者领略纵横家们乱世之中的处世哲学,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是读者认识这部优秀史书的入门佳作。

作者简介

钟克昌

1939年生于台湾,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曾任台湾科技大学副教授。著有《帛书校王弼本諟正本道德经本谊徽音》《老子章句字义新探》《戴氏转语索隐》等书。

目  录

类同窃疾(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 
无功之赏(宋卫策:智伯欲伐卫) 
贪得无厌(赵策一:智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眩得忽祸(赵策一:智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乐羊啜羹(魏策一: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击衣报仇(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君聋于官(魏策一: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虞人期猎(魏策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白虹贯日(韩策二: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 
不是客人(东周策:温人之周)
推功及人(魏策一:魏公叔痤为魏将) 
悖者之患(魏策一:魏公叔痤病) 
择言而讽(魏策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徐攻留日(宋卫策:梁王伐邯郸) 
南辕北辙(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 
请宅卜罪(楚策一:郢人有狱三年不决者) 
狐假虎威(楚策一:荆宣王问群臣) 
当门而噬(楚策一:江乙恶昭奚恤) 
美恶两闻(楚策一: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 
黄泉专利(楚策一:江乙说于安陵君) 
百胜之术(宋卫策: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 
王好细腰(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作法自毙(秦策一:魏鞅亡魏入秦)  
志存富贵(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米玉薪桂(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月乃得见乎王) 
庆吊相随(燕策一:燕文公时)  
阳僵弃酒(燕策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一策十可(齐策三:燕王死太子在齐质) 
三人成虎(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美于徐公(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 
臣掩君非(东周策:周文君免工师籍)
网鸟之道(东周策: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易得难用(齐策四:管燕得罪齐王) 
变服折节(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 
树难去易(魏策二:田需贵于魏王) 
雪甚牛目(魏策二:魏惠王死)
日见七士(齐策三: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璧马止攻(魏策三: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
田父擅功(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一语救薛(齐策三:孟尝君在薛) 
连鸡难栖(秦策一:秦惠王谓寒泉子) 
为我詈人(秦策一:陈轸去楚之秦)  
移天下事(魏策一:陈轸为秦使于齐)
画蛇添足(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  
俟兼两虎(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黠麋困网(楚策三: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
献珥知宠(齐策三:齐王夫人死) 
说海大鱼(齐策一:靖郭君将城薛)  
士为知己(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
反客为主(中山策:司马憙使赵为己求相中山)
行诈立后(中山策: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不嫁之女(齐策四:齐人见田骈) 
明主贵士(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
王不好士(齐策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久坐败遇(魏策一: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
义渠袭秦(秦策二:义渠君之魏)
安敢释卒(魏策二: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
跪行机穽(齐策二: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禅让乱国(燕策一:燕王哙既立)
伯乐相马(燕策二:苏代为燕说齐)
两头得金(东周策:东周欲为稻)
免征甲粟(西周策: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 
桃梗漂漂(齐策三:孟尝君将入秦)
麋烂齐民(燕策二: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鹬蚌相争(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 
东西皆贼(东周策:昭翦与东周恶)
反间杀人(东周策:昌他亡西周) 
祭地为祟(东周策:赵取周之祭地)
豺狼逐羊(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欺以六里(秦策二: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美人纵囚(楚策二:楚怀王拘张仪) 
自取其刺(楚策二:楚王将出张子) 
妾妇之道(楚策三:张仪之楚贫)
反复诡诈(齐策二:张仪事秦惠王)  
老妾事主(魏策一:张仪走之魏) 
宝珠脱身(燕策三:张丑为质于燕)  
缓于事己(宋卫策:卫使客事魏) 
要言失时(宋卫策:卫人迎新妇)
相国中计(东周策:周共太子死) 
鼎重难移(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且正言之(韩策一:颜率见公仲) 
求千里马(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以一易二(韩策一:秦韩战于浊泽) 
贺得贤相(秦策二:甘茂相秦)
息壤在彼(秦策二:秦武王谓甘茂) 
江上处女(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王不好人(齐策四:孟尝君为从) 
谏而私宝(齐策三: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转祸为功(齐策三: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借车驰之(赵策一: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借兵救魏(魏策三:秦将伐魏) 
妒妇辣手(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 
置相乱敌(楚策一:楚王问于范环) 
厚礼藏慝(西周策:楚兵在山南)  
壶飧得士(中山策:中山君飨都士) 
毁之为之(齐策三:孟尝君奉夏侯章以四马百人之食)
舍长之短(齐策三: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厉气循城(齐策六: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 
义不帝秦(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 
巨室取信(赵策一:腹击为室而巨) 
岂敢借道(西周策:三国攻秦反) 
佯使退敌(燕策三:齐韩魏共攻燕) 
市义营窟(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 
朝满夕虚(齐策四: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乐得温囿(西周策:犀武败于伊阙) 
成败两全(西周策:犀武败周使周足之秦) 
献秦击齐(魏策三:芒卯谓秦王) 
卖美亲秦(韩策三:秦大国也) 
小而生巨(宋卫策:宋康王之时)
倚闾而望(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
一发不中(西周策:苏厉谓周君)
乐人之善(齐策六:燕攻齐齐破)
跖狗吠尧(齐策六:貂勃常恶田单) 
免身全功(燕策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 
抱薪救火(魏策三:华阳之战)
幸臣妖祥(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龙阳涕鱼(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死弗敢畏(秦策三:范雎至秦王庭迎) 
投骨斗狗(秦策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散棊佐枭(楚策三:唐雎见春申君)
冠盖相望(魏策四:秦魏为与国)
不可不忘(魏策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
以生人市(赵策四:虞卿谓赵王) 
爱子计远(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问有本末(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以爱殉葬(秦策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不死之药(楚策四: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骥服盐车(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
火中取栗(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
决蹯全躯(赵策三:魏魀谓建信君) 
制媾在秦(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
王亦过矣(赵策三: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于赵) 
伏事辞行(赵策四:楼缓将使伏事辞行)
物伤其类(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交浅言深(赵策四:冯忌请见赵王)  
贵而惨死(赵策三:平原君谓平阳君)
郎中为冠(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 
买马待工(赵策四:客见赵王)
疠人怜王(楚策四:客说春申君)
奇货可居(秦策五: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椎解连环(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 
父攻子守(魏策四:魏攻管而不下)
惊弓之鸟(楚策四:天下合纵)
良商司时(赵策三:希写见建信君) 
少年老成(秦策五: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威掩于母(秦策四:秦王欲见顿弱) 
无妄之祸(楚策四:楚考烈王无子)
说难见诛(秦策五: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图穷匕见(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前  言

总序
龚鹏程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足以作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甚至是“圣书”。 
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经典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依此而发展出来的各个学门或学派,另有其专业上的经典,如墨家有其《墨经》。老子后学也将其书视为经,战国时便开始有人替它作传、作解。兵家则有其《武经七书》。算家亦有《周髀算经》等所谓《算经十书》。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经》,饮茶有《茶经》,下棋有《弈经》,相鹤相马相牛亦皆有经。此类支流稗末,固然不能与六经相比肩,但它们代表了在各自那一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地位,是很显然的。 
我国历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就是以六经为基础来发展的。直到清末废科举、立学堂以后才产生剧变。但当时新设的学堂虽仿洋制,却仍保留了读经课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才开始废除读经。接着,他主持北京大学时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更进一步发起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趋势竟由废弃文言,提倡白话文学,一直走到深入的反传统中去。 
台湾的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意识,其实也一直以延续五四精神自居,故其反传统气氛及其体现于教育结构中者,与大陆不过程度略异而已,仅是社会中还遗存着若干传统社会的礼俗及观念罢了。后来,台湾才惕然警醒,开始提倡“文化复兴运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了经典的内容。但不叫读经,乃是摘选“四书”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以为补充。另成立“文化复兴委员会”,开始做经典的白话注释,向社会推广。 
文化复兴运动之功过,诚乎难言,此处也不必细说,总之是虽调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传统的势能,但对社会民众的文化意识,还没能起到普遍警醒的作用;了解传统、阅读经典,也还没成为风气或行动。 
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妇接掌了当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副刊与出版社编务,针对这个现象,遂策划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一大套书。精选影响人们最为深远的典籍,包括了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的经典,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并附录原文以供参照,一时社会震动,风气丕变。 
其所以震动社会,原因一是典籍选得精切。不蔓不枝,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体例确实。经典篇幅广狭不一、深浅悬隔,如《资治通鉴》那么庞大,《尚书》那么深奥,它们跟小说戏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书里,用类似的体例来处理,很可以看出编辑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盖了几乎全台湾的学术精英,群策群力,全面动员。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四是编审严格。大部丛书,作者庞杂,集稿统稿就十分重要,否则便会出现良莠不齐之现象。这套书虽广征名家撰作,但在审定正讹、统一文字风格方面,确乎花了极大气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这套书当成是写给自己子弟看的传家宝,写得特别矜慎,成绩当然非其他的书所能比。五是当时高信疆夫妇利用报社传播之便,将出版与报纸媒体做了最好、最彻底的结合,使得这套书成了家喻户晓、众所翘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是当时出版采用豪华的小牛皮烫金装帧,精美大方,辅以雕花木柜。虽所费不赀,却是经济刚刚腾飞时一个中产家庭最好的文化陈设,书香家庭的想象,由此开始落实。许多家庭乃因买进这套书,仿佛种下了诗礼传家的根。 
高先生综理编务,辅佐实际的是周安托兄。两君都是诗人,且侠情肝胆照人。中华文化复起、国魂再振、民气方舒,则是他们的理想,因此编这套书,似乎就是一场织梦之旅,号称传承经典,实则意拟宏开未来。 
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先是与林明峪共同参与黄庆萱老师改写《西游记》的工作,继而再协助安托统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辞。对整套书说不上有什么助益,自己倒是收获良多。 
书成之后,好评如潮,数十年来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现在。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只不过光阴毕竟可畏,安托与信疆俱已逝去,来不及看到他们播下的种子继续发芽生长了。 
当年参与这套书的人很多,我仅是其中一员小将。聊述战场,回思天宝,所见不过如此,其实说不清楚它的实况。但这个小侧写,或许有助于今日阅读这套书的读者理解该书的价值与出版经纬,是为序。

媒体评论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
——学者 龚鹏程

中国的古典知识,应该而且必须为全民所共享。
——学者、出版人  高上秦

每个人精力有限,读书便需要有所选择,经典当中也要再精选,可以按照名人、名著、名篇、名句的顺序往下聚焦。这套丛书不仅作者国学涵养深厚,而且历经多次出版和修订,可谓精益求精。值得一读,我下定决心将来每个月坚持读1本,用5年时间把它读完。
——历史学家 阎崇年

研究这些古代思想家的遗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史性文化基因,首先了解我们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作家、学者 梁晓声

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三十多年在台湾出版,到今天的成功引进,本身就是可贵的实践。我很愿意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因为我觉得这套书,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拉近了当代青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者 解玺璋

中国文化在书中尽收眼底。
——学者 张颐武

在线试读

类同窃疾(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
公输般为楚人制造兵器,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得到这个消息,赶紧徒步迈向楚国,跋涉了万里路,走得脚底都长茧了。墨子来到楚国,就去找公输般说: 
“我在宋国久仰大名,今天特地来礼聘你,要借助你的能耐去谋杀宋王。” 
“我是讲道义的人,我根本就不杀人,怎么会去干谋杀宋王的差事呢!”公输般颇为疑惑。 
“听说你正在大展身手,为楚人制造云梯等兵器,准备用来攻打宋国。究竟宋国有什么罪呢?在道义上不肯谋杀宋王,却肯帮人家攻打宋国,这就是说你不肯杀少数人而喜欢杀多数人!请问攻打宋国,这究竟算哪门子道义?”墨子说。 
公输般被说得脸红红的,很不好意思地说: 
“但是攻城器械已经造好,楚人正在加紧操练,怎么办呢?” 
“不要紧,你只要带我去见楚王,就不会变成刽子手。”墨子说。 
于是公输般陪墨子去觐见楚惠王。墨子对楚王说: 
“假如有那么一个人,不要自己画有文彩的车子,邻居有辆破车,反而想去偷窃;不要自己的锦绣美服,邻居有件粗布短袄,反而想去偷窃;不要自己的好米好肉,邻居有些酒糟米糠,反而想去偷窃。请问这是什么样的人?” 
“这一定是有偷窃癖的人。”楚惠王回答。 
墨子又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仅仅五百里,这就犹如彩车和破车相比一般;楚国有云梦沼泽,布满了犀牛、野牛和麋鹿,长江、汉水出产的鱼、鳖、鼋(yuán)、鼍(tuó)更是富饶,而宋国却是一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贫瘠之地,这就好像米肉和糟糠相比一般;楚国有长松、文梓、楩(pián)楠、豫樟,而宋国却没 
高大的树木,这就好像锦绣和粗布短袄相比一般,我不知大王要派出攻打宋国的那些人,是不是都跟那个染上偷窃癖的人同类呢?” 
楚惠王说:“好!好!让我们不要攻打宋国吧!” 

无功之赏(宋卫策:智伯欲伐卫) 
智伯赠送给卫悼公四百匹骏马和白璧一双。卫悼公高兴极了,群臣也都来道贺,偏偏南文子面有忧色,卫悼公就问他说: 
“人家大国难得那么高兴,送给我大礼,你却愁眉苦脸的,什么意思呢?” 
南文子说: 
“没有功劳就得到赏赐,没有出力就得到礼物,不能不仔细探究一下人家的用意。四百匹骏马和一双白璧,本来是小国送给大国的礼物,现在反而由大国送给小国。君王该考虑考虑!”卫悼公就传令边境加强防御措施。智伯果然派兵偷袭卫国,但到了卫国边境就自动退兵了。 
智伯说: 
“卫国有足智多谋的臣子,已经先知道我的谋略了。”

贪得无厌(赵策一:智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智伯率领韩、赵、魏三家攻灭范氏和中行氏以后,过了几年,智伯又派人去向韩氏要土地(公元前 455 年)。韩康子不想给他,韩臣段规就劝韩康子说:
“不可以不给。智伯为人贪得无厌,而且生性残忍刚愎,来求地不给他,必定派兵攻打我们。主君应该给他土地,让他尝尝甜头。他养成了习惯,又将向别国要求割地,别国不听从,他必然发兵攻打,如此韩国可以免掉灾难而坐观局势的变化。” 
韩康子接受段规的建议,派人进献一个万户的县邑给智伯。智伯得了土地很高兴,又派人去向魏国要土地(公元前 455 年)。魏桓子不想给,魏臣赵葭(jiā)劝谏说:
“智伯向韩求地,韩王给了。现在又向魏求地,假如魏不给的话,那就是魏国自恃强大。一旦激怒智伯,智伯必定发兵来惩罚我们的。还是给他吧!” 
魏桓子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也派人送一个万户的县邑给智伯。
智伯连连得地,非常高兴,又派人向赵国要蔡、皋(gāo)狼等地,赵襄子却拒绝不给。于是智伯就跟韩、魏两国缔结密约,准备讨伐赵国(公元前455年)。 
赵襄子召见大臣张孟谈,告诉他拒绝割地的事,并说: 
“智伯这个人很阴险,表面上跟你亲热,暗中却在搞鬼。最近三次派专差到韩、魏去,都不让我知道,大概就要发兵来攻打赵国了。现在我选哪个地方来防备比较好呢?” 
张孟谈说:
“主君应该定居在晋阳,那是简主(赵襄子的父亲赵简子)最赏识的大臣董子刻意经营的地方,尹泽(赵臣)也模仿他的治绩。现在他们的政教遗风还保存在那里。” 
“就这么办吧!”赵襄子说。 
赵襄子就派延陵生率领战车和骑兵先到晋阳去,随后自己也带文武朝臣赶到。赵襄子巡视了城郭,调查了府库仓廪,就召见张孟谈,说道: 
“这里的城郭很坚固,府库很充实,军粮也够吃,但是没有箭,怎么办呢?” 
“据我所知,当年董子治理晋阳,宫殿的围墙是用荻(dí)、蒿(hāo)、楛(hù)、楚等木做成的,有的楛木高达丈余。主君可以把它拆下来用。”张孟谈回答。
于是就抽几支木材来试试,坚硬的程度就是像箘(jùn)簬(lù)那样好的箭竹也比不过。 
“箭是够了,但是铜很少。这该怎么办?”赵襄子又问。 
“据我所知道的,董子治理晋阳时,宫殿都是用 (liàn)过的铜做柱脚,把它拿出来用就用不完了。”张孟谈回答。
“董子准备得很周到。”赵襄子说。 
当赵襄子的号令已妥当,防御的武器也完备了,智伯和韩、魏的联军才开到晋阳城。两方展开恶斗,经过三个月之久,晋阳还是安然无恙。三国联军改采用包围战术,从四面八方包围晋阳城(公元前454年),并溃决晋水灌淹晋阳(公元前 453 年)。晋阳被包围的第三年,城内人都在树上搭房子住,把锅吊在树上做饭。当军资粮饷快用完,士卒都疲惫不堪的时候,赵襄子信心动摇了,就找张孟谈商量道:
“到了这种地步,看样子无法守住晋阳,我想投降算了。你看怎么样?” 
张孟谈说: 
“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而不能保存,发生危险而不能安定,就用不着礼遇才智之士了。’请主君丢掉这个念头,不要再说了,先让我去觐见韩、魏两国的君主。” 
赵襄子答应了。张孟谈于是悄悄去见韩、魏两国的君主,游说道: 
“我听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现在智伯带头指挥两位主君伐赵,赵国马上就要灭亡,下一次灭亡的将是二位主君。” 
韩、魏两国君说: 
“我们也知道会这样。智伯为人残暴不仁,要是我们的计谋先被他识破,那必然会大祸临头的。你看要怎么办呢?”
“计谋出自两位主君的金口,只进入我的耳朵,别人不会知道的。”张孟谈说。
韩、魏两国国君就和张孟谈暗中订立三国军事同盟,并约定当夜夹击智伯。
张孟谈回到晋阳向赵襄子报告后,赵襄子再三向他拜谢。 
当张孟谈会见韩、魏两国国君以后,为免见疑,曾顺道去朝见智伯,试探让赵襄子投降的条件。孟谈敷衍一番出来后,在辕门外遇见智过。智过赶紧进去见智伯说: 
“韩、魏两国国君恐怕会叛变!” 
“怎么说呢?”智伯问。
“我刚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看他趾高气扬,态度高傲。” 智过回答。 
“不会的。”智伯说,“我和两国国君订立密约,等灭赵以后要三分赵地,我对他们很亲热,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放心,不要再乱猜疑。” 
智过不放心,跑去观察韩、魏两国国君。没多久,又回来对智伯说:“我看韩、魏两国国君意态脸色跟平常都不一样,一定是想背叛主君。主君不如先下手为强。” 
智伯说:“联军围困晋阳已经三年,很快就可攻陷而分享其利,竟然此时才会变心。这是不可能的,你不要再讲了。” 
“既不忍下手,那就要尽量亲善他们。”智过又说。 
“怎么个亲善法?”智伯问。 
智过说: 
“魏君的谋臣叫作赵葭,韩君的谋臣叫作段规,这两位都能影响君主的决策。主君可以跟这两位订约,言明灭赵后,每人封一个万户的大县。这样两国国君的心可以不变,而主君也才能达成愿望。” 
智伯说: 
“办不到!灭赵以后既然三分其地了,又叫我分封两个万户的大县,剩下来我能得到的太少了。” 
智过一看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苦劝也不听,就赶紧离开智伯,改姓为辅氏,逃得远远的,不再见面了。 
张孟谈得到智过潜逃的消息,就去向赵襄子报告说: 
“那个智过遇到我的时候,带着怀疑的眼神瞪我。一定是智伯没采信他的疑虑,才改姓出奔来提醒智伯的。今晚要是不出击,就要比智伯慢一步了。” 
赵襄子再派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国君,约定当夜杀掉把守河堤的士兵,决堤反灌智伯军营。 
当夜韩、魏果然掘开河堤,倒灌智伯军营。智伯军为了救水而大乱,韩、魏两军又从旁夹攻,于是赵襄子率领精锐迎面直扑,大败智伯军,生擒了智伯。 
智伯身被杀戮,国被灭亡,地被瓜分,遭受天下诸侯的讥笑。这是因为他贪得无厌呀!不听从智过的计谋,也是招致灭亡的关键之一。智氏宗族都被灭绝,唯独辅氏流传于世。

抢先评论了 “战国策:隽永的说辞(畅销30年经典回归,数百万读者的历史启蒙书。一本书看懂世道人心,龚鹏程、阎崇年、梁晓声推荐)”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无论是中国在西方引起的强烈情感,还是西方人对有关中国消息的强烈兴趣,都明确道出了这个国家所散发的魅力。)

EUR €28.99
阅读更多
缺货

易中天中华史:先秦到宋元(全套1-20卷)(国民历史文化读本,美国林肯中学中国国礼,240万字恢弘巨著,畅销600万册)

EUR €406.80
评分 4.8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艽野尘梦:西藏私家笔记(插图本)

EUR €20.99
评分 3.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西方顾问的理念和技术遇到中国的“规矩”,究竟是会成功,还是失败?)

EUR €3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