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915751
1.《左传》是《春秋》经注,作为十三经之一,已入选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春秋战国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石,塑造了中国人延续2000多年的价值观。要了解这段历史,离不开《春秋》《左传》。从这里,能找到当代中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源头。
如果说《春秋》是教材,那么《左传》就是教辅。没有《左传》,读不懂《春秋》。
2.《左传》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成为大量成语的源头
善于讲故事。如同样是记郑庄公和弟弟争王位,《春秋》只用了一句话“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而《左传》用了两千字讲述其来龙去脉,故事一波三折,人物活灵活现,让人心潮澎湃,欲罢不能。
语言准确简洁,留下了大量成语警句。如“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多行不义必自毙”“言归于好”“骄奢淫逸”“魑魅魍魉”“狼子野心”“外强中干”“厉兵秣马”“困兽犹斗”“风马牛不相及”“尔虞我诈”“大义灭亲”“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东道主”,等等。
3.解读通俗生动,文字轻松有趣,一书在手,读懂《左传》
《左传》虽好,读懂却不易。如果不懂春秋的历史、文化、礼俗,即使有注释甚至是读白话文,仍然无法读懂《左传》。本书对《左传》原文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解读,对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一针见血揭示了历史背后的逻辑。它的目的,就是全面扫清阅读障碍,让现代人能够读懂、读通、读透《左传》,轻松掌握春秋历史。
梁启超先生说,“《左传》一书,内容极丰富、极复杂,作史料读之,可谓最有价值而且有趣味”。《左传》涉及内容广博,史实、军制、赋税、宗法制、古代地理、礼制等。
作为《春秋》的权威解读本,《左传》在中国流传两千余年,历来是儒家学子重点研读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古代公务员考试的阅读书目。《左传》叙事简洁,文字优美,逻辑清晰,立场鲜明,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学价值,更有思想价值。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左传》过于晦涩,即便是逐句翻译,也很难完全理解。
《这样读》,对《左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不仅对原文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解读,对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还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历史背后的逻辑。本书旨在架起一座桥梁,让现代人能够读懂、读通、读透《左传》,了解春秋历史,领会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人生观、政治观和价值观。作品轻松有趣,扎实有力。
第六章 鲁文公 1—98
第七章 鲁宣公 99—195
第八章 鲁成公 197—320
第九章 鲁襄公(上) 321—396
(选自鲁隐公元年)
《春秋》记载此事,只用了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可谓言简意赅之至。
这六个字有什么讲究?且听老左分析:
首先,大叔以下犯上,违反了孝悌之道,背弃了君臣之义,所以不称其为“弟”,而是直呼其名,以示谴责。
其次,郑庄公和大叔兄弟相争,有如二君交战,所以用了“克”这个动词。
再次,所谓兄长,本来就有教育弟弟的义务和职责。可是,当大叔犯错误的时候,郑庄公没有好好教育大叔,反而故意放任自流,诱使其叛乱。说白了,郑庄公的目的,就是想名正言顺地杀死大叔。所以这里不说他是兄长,而是称为“郑伯”,这也是一种谴责。
最后,“出奔”二字,在春秋时期是有罪之辞。这里只写郑伯克段于鄢,却不写大叔出奔共地,是因为如果写了,责任就完全在大叔身上了。事实上,郑庄公应该负更大的责任。只不过郑庄公太狡猾了,伪装得太好了,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以至于史官也不好明说,只能如此下笔,希望列位看官能看明白吧。
这便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含义,都有其价值判断。它是隐晦的,委婉的,深藏不露的;同时也是尖锐的,严肃的,毫不留情的。区区六个字,竟然带出这么多的道理,厉害吧?
说句题外话,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讲到鲁迅的文章,一个破折号能够讲出七层意思,抄在笔记本上就是满满的两页,何尝不是一种“春秋讲法”?
关于郑庄公这个人,有必要多说两句。
1960年,毛泽东曾经说过:“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而且表扬郑庄公:“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
连毛泽东都击节赞赏的郑庄公,在和弟弟斗争的过程中,使用了堪称教科书式的政治手段。
他外表憨厚,内心精明。他不动声色地布置了一个陷阱,而且极有耐心地,看着大叔一步一步走进去。作为兄长和国君,他有很多次机会对大叔进行规劝,如果规劝无效,还可以用强硬的手段进行制裁。但他不这样做。他给自己塑造了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对大叔的胡作非为不闻不问。直到大叔迈出造反的那一步,他才果断给予致命一击。
这叫引蛇出洞。
大叔咎由自取,这是不用争论的。但是,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先秦儒家看来,首先强调的是君有君道,父有父道,兄有兄道。郑庄公作为国君,作为兄长,应该在臣弟犯错误的时候及时指出,给予相应的惩诫,而不是养成其恶,然后置其于死地。因此,在“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中,首先应该批评的是郑庄公,其次才是大叔。
领导的责任,大于一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