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11228
1.从传统针灸的辨证论治核心思想出发,着重凸显出针灸中辨证取穴原理及方法,回归针灸的辨证精髓,提高临床疗效。2.基础篇中介绍了针灸辨证的思路方法,其中包括经络辨证与脏腑气血津液辨证。3.病症篇中精选了临床常见病、针灸优势病种进行介绍,并附有医案,方便读者学习应用。4.本书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的学生、针灸临床医生及从业者,以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从传统针灸的辨证论治核心思想出发,着重凸显出针灸中辨证取穴原理及方法,回归针灸的辨证精髓,提高临床疗效。在内容上分为基础篇与病症篇。基础篇介绍了针灸辨证的思路方法,其中包括经络辨证与脏腑气血津液辨证;病症篇精选了临床常见病、针灸优势病种进行介绍,并附有医案,方便读者学习应用。本书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的学生,针灸临床医生及从业者,以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基础篇 001
章 为什么要学“经络学说” 003
一、经络学说与其他辨证方法 005
二、经络者, 决死生 008
第二章 什么是“经络学说” 011
一、什么是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 011
二、什么是经络 012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014
四、经络辨证 017
第三章 经络辨证各论 023
一、经脉循行规律 023
二、十二经病候“是动病” 与“所生病” 025
三、手太阴肺经 029
四、手阳明大肠经 036
五、足阳明胃经 041
六、足太阴脾经 046
七、手少阴心经 051
八、手太阳小肠经 055
九、足太阳膀胱经 059
十、足少阴肾经 066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 071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 075
十三、足少阳胆经 079
十四、足厥阴肝经 085
十五、奇经八脉总论 090
十六、 督脉 091
十七、任脉 092
十八、冲脉 094
十九、带脉 095
二十、跷脉 095
二十一、维脉 096
第四章 脏腑气血津液辨证 097
一、虚证总论 097
二、气虚证 100
三、血虚证 102
四、阳虚证 104
五、阴虚证 107
六、实热证 108
七、血瘀证 110
八、气滞证 112
九、食积证 114
十、津液病证 115
第五章 毫针刺法 119
一、针刺前的准备 120
二、针刺方法 121
三、行针方法 122
四、补泻手法 123
五、针刺注意事项 124
病症篇 127
第六章 内科病症 129
一、中风 129
二、面瘫 133
三、头痛 136
四、感冒 138
五、哮喘 141
六、眩晕 143
七、不寐 145
八、呕吐 147
九、胃痛 150
十、泄泻 152
十一、便秘 154
十二、遗尿 156
第七章 妇科病症 159
一、痛经 159
二、崩漏 161
三、乳少 164
第八章 皮肤外科病症 167
一、蛇丹 167
二、扭伤 171
三、漏肩风 174
四、落枕 176
五、腰痛 178
第九章 五官科病症 183
一、目赤肿痛 183
二、耳鸣耳聋 186
三、牙痛 189
四、咽喉肿痛 192
附录 195
谈中医针灸之现状 195
电针能否代替古代补泻手法 197
针灸取穴不在多, 贵在精 198
针灸时一定要知道的刺灸禁穴 200
针灸与艾滋病、乙型肝炎的传染问题 202
当今,针灸治疗疾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针灸治疗具有简、便、廉、验等独特优势,尤其是治疗后见效快,往往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并且没有毒性作用,所以又被称为“绿色医学”。有人认为针灸就是哪痛针哪,其实针灸要想取得好的疗效,不应仅仅局限于局部取穴,而是要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辨证论治,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尤其要查看舌苔、脉象,辨寒热虚实,然后辨证取穴,上病下取或左病右取,或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只有这样,针灸治疗才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显著提高治愈率。但是临床上也有部分针灸师存在不辨证就针灸的情况。
针灸的实际应用中到底需不需要辨证论治?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针灸临床除少数经筋病证外,绝大部分病证的选穴组方、补泻手法的使用、刺激方法的选择、刺激量的大小等,都需要在辨证诊断的前提下进行选择,也就是说,治疗措施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者认真诊断的准确性。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正确的诊断与对病情准确的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前提。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和疗效,需要有系统扎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功底和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精神,诊断治疗缺一不可,绝非简单浮躁可成。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中医学多种辨证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指导着中医学各科的诊断治疗。在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上,常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辨证等综合辨证方法,尤其是经络辨证,对于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了对经络学说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针灸临床医师,必须重视辨证论治,不仅要运用中医学四诊合参,精细辨证,而且还要结合针灸学的特点,如经络辨证等进行准确诊断,后取穴针治,方能收到好的疗效。
本书内容分为基础篇与病症篇。基础篇介绍了针灸辨证的思路方法,其中包括经络辨证与脏腑气血津液辨证;病症篇精选了临床常见病、针灸优势病种进行介绍。所论之处多有不足,若能“抛砖引玉”,引起当今针灸界重视针灸处方的辨证论治,则心愿足矣。
邓叔华 刘俊
2022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