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79208
1.入选四川省年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2.“巴蜀古镇之父”季富政30余年学术调查和理论研究的精华汇集。资料价值和理论价值兼备。
3.精选四川传统民居近百例,通过精美的钢笔画和现场文图手稿,以及一宅一叙的随笔性描述,生动展示了四川民居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4.300余幅精美手绘图和照片,为研究四川民居提供了形象化的依据和资料。
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洲作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克成鼎力推荐。
6.精美双封,锁线装订,烫金工艺。颜值和阅读体验俱佳。
本书精选了四川传统民居近百例,分田园散居、街道民居、碉楼民居、名人故居、宅第庄园和羌族建筑六部分,通过精美的钢笔画和现场文图手稿,以及一宅一叙的随笔性描述,生动展示了四川民居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前言
田园散居
茅草房里的“嘎嘎”香—— 川西草房
祖母的杉皮老屋—— 彭州银厂沟某宅
以风立意的佳构—— 峨眉山凉风岗余宅
情理可掬水崇拜—— 峨眉山筲箕槽施宅
是街非街两人家—— 巴东楠木园向宅、谭宅
龙门山麓普通人家—— 绵竹龙门山麓某宅
阅尽人间是春色—— 洪雅柳江某宅
剑阁这厮玩烟屋—— 剑阁下寺张宅
霸不霸道宅中看—— 忠县涂井赵幺店子
说小不小有情调—— 巴东楠木园向宅
夏天、夏家坪、夏宅—— 都江堰虹口夏宅
五通人家扦子门—— 五通桥群力街谭宅
黄葛美屋最老辣—— 五通桥工农街某宅
穷舍富树最风流—— 牛华溪码头人家
对景瞿塘三间店—— 巫山大溪三间店
三峡湖底渝人家—— 巫山培石吕、张二宅
瞿塘峡岸有老屋—— 巫山大溪石宅
一曲美妙的民歌—— 峨眉山神水阁杨宅
杂而有序的川中宅院—— 洪雅柳江王宅
官民一体懒官宅—— 剑阁志公村魏宅
老谋深算曾店子—— 乐山西溶曾宅
罕见奇异八卦房—— 彭山区欣开村李宅
书香之家大胆作—— 仁寿文宫冯宅
疑是谐组拼乡间—— 双流金桥李宅
枕水而居的美梦—— 峨眉山黄湾肖宅
静谧的山间别墅—— 峨眉山桂花场徐宅
房若其人是商家—— 五通桥花盐街某宅
铧场本是小民之居—— 云阳故陵铧场刘宅
统而有分,公私皆宜—— 洪雅木城刘宅
东山客家有草屋—— 龙泉驿西河钟宅
街道民居
品味皆从个性来—— 涪陵蔺市雷宅
临河住宅高格调—— 洪雅柳江尹宅
一宅阅两家—— 犍为铁炉曹宅
龙门古镇美绣楼—— 彭州小鱼洞肖宅
神秘兮兮怪善堂—— 石柱王场王宅
乌江第一美宅—— 酉阳龚滩杨宅
古氏三宅之一斑—— 忠县洋渡古宅
老街背后美闺阁—— 资中水楠某宅
节点居然狗儿市—— 资中铁佛老街
歪前正后温家院—— 巫山大昌温宅
前店后宅之厨—— 忠县洋渡老欧宅
宅后堪比宅前—— 石柱西沱陶宅
秦宅采光煞费苦心—— 忠县洋渡秦宅
深不可测四进院—— 洪雅城隍街王宅
雅俗一家亲—— 酉阳龙潭吴宅
老宅华丽仅外表—— 忠县洋渡沈宅
“舍宅为寺”观音阁—— 合江车辋观音阁
人走楼空留闺阁—— 合江车辋丙宅
洋房子门斜着开—— 忠县洋渡陈宅
算尽算绝张家宅—— 五通桥工农街张宅
碉楼民居
建筑又是个人传记—— 涪陵大顺李宅
碉楼上山有连廊—— 涪陵开平张宅
设防还是爱美—— 涪陵明家魏宅
客家土楼川中变形—— 武隆翻碥刘宅
川渝唯一大型土楼—— 涪陵明家瞿宅
碉楼民居有佳制—— 涪陵巫家坡孙宅
山坳里的孤独碉楼—— 涪陵三合代宅
后建碉楼韵味长—— 涪陵新妙某宅
教室碉楼融一体—— 涪陵明家某学校
碉楼里面装些啥—— 涪陵青羊陈宅
庭院典雅好小康—— 涪陵镇安黄家湾文宅
杨家泥碉加望楼—— 巴县木洞白岩村杨宅
文武配置人生梦—— 达州景市柏宅
碉楼外包一圈廊—— 合江顺江李宅
庄园中心立高碉—— 宜宾横江朱宅
碉楼围护小康—— 江津三合穆宅
碉楼民居中的孤例—— 宜宾李场顽伯山居
设防生活皆畅达
—— 高县清潭乡王氏老房子( 王氏家族住宅系列一)
一把伞外有隐碉
—— 高县清潭乡王氏一把伞( 王氏家族住宅系列二)
山岭其实有闲风
—— 高县清潭乡王氏黑风岭( 王氏家族住宅系列三)
名人故居
小平故居淡如水—— 广安协兴邓小平故居
夯土小屋特高大—— 开州区赵家刘伯承故居
景况温馨农家宅—— 乐至薛婆陈毅故居
山顶浓雾藏土屋—— 合江鹿角李大章故居
巴山木屋好环境—— 达州罗江张爱萍故居
大师演绎自小舍—— 高县罗场阳翰笙故居
杨家老宅剩小半—— 广安龙台红旺村杨森宅
大隐于市是名将—— 成都王家坝街尹昌衡故居
气象朴素丁家宅—— 五通桥丁佑君故居
宅第庄园
寿字平面何处寻—— 洪雅柳江曾宅
一目了然好风水—— 井研千佛雷宅
乐在深山两百年—— 邛崃下坝花楸李宅
川西民居之典型—— 邛崃临邛宁宅
秘境庄园似山寨—— 江津石龙门庄园
庄园集群之一斑—— 泸县方洞石牌坊屈氏庄园
围墙如城无二例—— 屏山岩门龙氏山庄
二龙戏庄走过场—— 江津凤场王氏会龙庄
坐南朝北是长江—— 江安夕佳山黄氏庄园
川西唯一美庄园—— 温江寿安“陈家桅杆”
羌族民居
依山居止是古制—— 理县老木卡杨道发宅
碉楼、过街楼是个谜—— 理县桃坪陈仕明宅
中心四柱是亮点—— 茂县黑虎寨王丙宅
官寨该是什么样—— 茂县曲谷王泰昌官寨
小宅内涵藏、羌、汉—— 汶川草坡张宅
乱中有序是个性—— 汶川和坪寨苏体刚宅
简简单单就方便—— 汶川和坪寨苏体光宅
羌汉交界前锋寨—— 汶川县羌锋寨汪宅
前卫别墅根在羌—— 茂县河心坝杨宅
后记
总 序
季富政先生于2019年5月18日离我们而去,我内心的悲痛至今犹存,不觉间他仙去已近4年。今日我抽空重读季先生送给我的著作,他投身四川民居研究的火一般的热情和痴迷让我深深感动,他的形象又活生生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是在1994年5月赴重庆、大足、阆中参加第五届民居学术会时认识季富政先生的,并获赠一本他编著的《四川小镇民居精选》。由于我和季先生都热衷于研究中国传统民居,我们互赠著作,交流研究心得,成了好朋友。
2004年3月27日,我赴重庆参加博士生答辩,巧遇季富政先生,于是向他求赐他的大作《中国羌族建筑》。很快,他寄来此书,让我大饱眼福。我也将拙著寄给他,请他指正。
此后,季先生又寄来《三峡古典场镇》《采风乡土:巴蜀城镇与民居续集》等多本著作,他在学术上的勤奋和多产让我既赞叹又敬佩。得知他为民居研究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我也为他的身体担忧,劝他少熬夜。
季先生去世后,他的学生和家人整理他的著作,准备重新出版,并嘱我为季先生的大作写序。作为季先生的生前好友,我感到十分荣幸。我在重新拜读他的全部著作后,对季先生数十年的辛勤劳动和结下的累累硕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他在中国民族建筑、尤其是包括巴蜀城镇及其传统民居在内的建筑的学术研究上的卓著成果和在建筑教育上的重要贡献。
1. 季富政所著《中国羌族建筑》填补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上的一项空白
季先生在2000年出版了《中国羌族建筑》专著。这是我国建筑学术界第一本研究中国羌族建筑的著作,填补了中国羌族建筑研究的空白。
这项研究自1988年开始,季先生花费了8年时间,其间他曾数十次深入羌寨。季先生的此项研究得到民居学术委员会李长杰教授的鼎力支持,也得到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系主任陈大乾教授的支持。陈主任亲自到高山峡谷中考察羌族建筑,季先生也带建筑系的学生张若愚、李飞、任文跃、张欣、傅强、陈小峰、周登高、秦兵、翁梅青、王俊、蒲斌、张蓉、周亚非、赵东敏、关颖、杨凡、孙宇超、袁园等,参加了羌族建筑的考察、测绘工作。因此,季先生作为羌族建筑研究的领军人物,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研究了大量羌族的寨和建筑的实例,获取了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融汇历史、民族、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研究,终于出版了《中国羌族建筑》专著,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2.季富政先生对巴蜀城镇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2000年,季先生出版《巴蜀城镇与民居》一书,罗哲文先生为之写序,李先逵教授为之题写书名。2007年季先生出版了《三峡古典场镇》一书,陈志华先生为之写序。2008年,季先生又出版了《采风乡土:巴蜀城镇与民居续集》。这三部力作均与巴蜀城镇研究相关,共计156.8万字。
季先生对巴蜀城镇的研究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商业、经济、建筑、景观无不涉及。他的研究得到罗哲文先生和陈志华先生的肯定和赞许。季先生这些著作也成为后续巴蜀城镇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3.季富政先生对巴蜀民居建筑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1994年,季先生和庄裕光先生就出版了《四川小镇民居精选》一书,书中有100多幅四川各地民居建筑的写生画,引人入胜。在2000年出版的《巴蜀城镇与民居》一书中,精选了各类民居20例,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分析。在2007年出版的《三峡古典场镇》一书中,也有大量的场镇民居实例。这些成果受到陈志华先生的充分肯定。在2008年出版的《采风乡土:巴蜀城镇与民居续集》中,分汉族民居和少数民族民居两类加以分析阐述。
2011年季先生出版了四本书:《单线手绘民居》《巴蜀屋语》《蜀乡舍踪》《本来宽窄巷子》,把对各种民居的理解作了详细分析。
2013年,季先生出版《四川民居龙门阵100例》,分为田园散居、街道民居、碉楼民居、名人故居、宅第庄园、羌族民居六种类型加以阐释。
2017年交稿,2019年季先生去世后才出版的《民居.聚落:西南地区乡土建筑文化》一书中,亦有大量篇幅阐述了他对巴蜀民居建筑的独到见解。
4.季富政先生作为建筑教育家,培养了一批硕士生和本科生,使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在民居研究和少数民族建筑研究上取得突出成果
季先生自己带的研究生共有30多名,其中有一半留在高校从事建筑教育。他带领参加传统民居考察、测绘和研究的本科生有100多名。他使西南交通大学的建筑教育形成民居研究和少数民族建筑研究的重要特色。这是季先生对建筑教育的重要贡献。
5.季富政先生多才多艺
季富政先生多才多艺,不仅著有《季富政乡土建筑钢笔画》,还有《季富政水粉画》《季富政水墨山水画》等图书出版。
以上综述了季先生的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的著作的整理和出版,是建筑学术界和建筑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我作为季先生的生前好友,翘首以待其出版喜讯的早日传来。
是为序。
吴庆洲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3年5月12日
遐想与现实—忠县涂井与赵联云宅关系谈
在三峡考古发掘的消息中,常有“涂井”这个地名出现。出土汉代明器里亦有陶屋之类,它因此成为我对三峡古场镇古民居美妙想象中的契机和引子,跟随着这些陶屋形象去遐想去猜测,涂井场镇定然有汉代延续下来的建筑遗风,那里当然是非去不可了。
东到长江支流汝溪河西岸,透过车窗,汝溪河在一条深深的峡谷中穿流,不一会儿窗外对岸出现一个平静小场镇。因是微雨,山野一片淡蓝,弯弯的街道,屋面特别抢眼,和其他屋面组合在一起也泛着好看的蓝色调。由于景物远而依稀模糊,不甚清晰,恰如藏着神秘,亦诱惑着人们去看个究竟。
小场镇似乎早已凋败,清晨石板街上稀稀落落三两行人,几棵大树昭示着丝丝古风韵致。从选址上看,涂井场处在汝溪河中下段,正是其上游汝溪场集流域之货物、旅客下长江,到忠县城古往今来大道上的前哨性场镇。一条小溪和汝溪河在峡谷台地旁交融。若以距离来估计,正是从汝溪场下来吃午饭,忠县城上行必住一宿的恰当地址。
过去川中场镇,有很大部分兴于幺店子的发展。所谓幺店,多单户或几户人家于道路旁的商业行为而谐称,意为很不起眼的房子,很不起眼的生意。但它的选址是很讲究的,是深刻洞悉行人时间,把握午饭、住宿两大时间段,在道路某一恰当点做出的准确选择。唯有午饭和住宿能产生经济效益。为了这样的选择,店主往往又寻觅有流水、山石、大树、竹笼、小桥等风景的美好之地,目的仍是吸引过客于此一餐一宿。如果历史上某一时期旅客多起来,幺店子做生意的人就会多起来,房子紧挨着也建起来。再则,若这样的场镇周围农业也很发达,此场必会产生场期,有场期之后就会产生各类农副产品约定俗成的市场分布。如有臭气的猪市必定在离人流较远的场外,细软的百货多处集市中心。
若幺店子周围荒山野岭,纯粹为“过路场”,那就要看路人是否长盛不衰了。
笔者1964 年在汝溪区管辖的赶场公社搞“四清”时,涂井仍没有通公路。
烧煤从几十里外和社员一起去挑,备尝劳累艰辛。君不见古代更萧瑟,人口稀少,森林加野草,虫劣又盗匪。可以想象涂井场之成纯以幺店子论恐怕是至理。经访问和查资料,涂井即此地有盐井而来,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工矿型场镇,但又处于汝溪到忠县的“盐路”中间,应是因盐和交通而形成的山区小镇。在它附近发掘出汉墓,墓中又罕见蜀汉时期的陶屋之类,亦可推测汉末此地因产盐已有相当规模的聚落。小小涂井场,历史悠远无疑。
还在涂井场河对岸山路上时,就隐约看到场口上游方有一大宅鹤立鸡群。
待过河爬坡穿过场镇来到大宅前,果然是一组气象不凡的建筑组合,让人顿时惊叹起来。宅主赵联云早已仙去。今宅主和附近百姓说不出赵何许人,更不知道住宅建于何时。笔者据建筑和木石成色判断,宅不过清末民初兴建。关键不在宅主和住宅年代,而在此宅设计透露出来的诙谐构思和空间个性及强烈的区域建筑文化情调。
赵宅选址一小溪与汝溪河相交的陡岩山。它的精彩和不俗不在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和一贯的坡地分台构筑上。赵宅的谋筹集中体现在最低一台的空间组织中,核心是把过路山道纳入宅中。宅中一段约16 米,赵拓宽道路约4 米,全部精心嵌制条石路面,并取中点开梯开门以全中轴线起始,言下之意此段过路山道同为私家道路加庭院,而不是一般公共山路。为了加强这种空间的归属性。赵在“街道”的两端各修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过街楼。过街楼为歇山顶,楼上同为空中过廊,下连临河房间,上去主宅下房,于此沟通临河房屋二层和第二台面之间的室内交通关系。此作亦告之路人:这是赵宅的私家住宅范围,正是家人常走动的地方,之所以过街楼下不设栅子门之类,同也为路人遮风避雨着想,同也是白天晚上可畅行的公共通道。但又毕竟是私家范围之内,似又有提醒路人言行检点的隐情。
上述赵联云建宅子大路之上的诸般良苦用心背后,仍深藏着生意经的内核。
赵宅距涂井场街上500 多米,若建筑做得一般,也就是幺店子作用,无法吸引过客于此消费大宗。所以赵索性做一条街起来。路太短太窄不像街怎么办?第一,加宽街面,用条石铺地,此涂井街上做得更好。第二,街两端各建一过街楼,以特定街道小品建筑诠释“这才是真正的街道”。第三,在临河又靠街的一侧建一排店铺形成商业气势,什么生意都做。第四,建筑工艺做得比涂井街上任何一家都好。这一来,就把涂井场本来就很简陋的街道及建筑推到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于此似还不足,赵又在和涂井场相对的住宅一侧的山溪上架桥设石栏,另一“高架”桥上做水池、假山、花园,极乡土极朴实地烘托出“小桥流水人家”气氛,以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以文化辅佐商业目的。在荒僻的山乡,人们何曾见过此般纳街于内宅,又有花园在一旁的庄园,似街道又是住宅?自然,美名不胫而走,引来赶场人、过路人,甚至附近百姓专门来此聚会与观赏。
于是或为晓之山乡的一大人文景点。实则这里已经赶场(赶集),已经成为涂井场外,又一“涂井场”了。在这个过程中,赵宅以巧妙构思,和涂井老场形成人气争夺,最终达到商业目的,完全是选址、与老场空间距离、建筑周密而富有特色的做法相互之间的和谐所致。它使我们看到了建筑的魅力,看到建筑对局部社会的分化和重新整合,看到一个小场镇空间形态和风貌的流变。这就是说,如果场镇经济重心向赵宅发生转移,毋庸置疑,紧挨着赵宅前后必然将兴起更多的店铺,以致最后把涂井老场抛在一边。这样的例子,川中场镇不是很多吗?尤其是当今老场镇改造、更新,不少不就是抛开老场镇另兴新镇吗?虽然极少像赵联云那样以私家住宅纳公共空间于一体,但在过去的年代,不这样办又该怎么样办呢?
但我们回复到整体来观察涂井场与赵宅之间空间衍变的关系,感到建筑的发生、发展又如社会躯体不断新陈代谢的细胞。所不同者,是空间必须不断创新,不断以新的经济、文化关系注入建筑发展,尤其是更深层次地注入建筑设计。设计是需要广博知识与擅融合的智慧功底的,涉及方方面面。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不断学习,一辈子学习,其中包括对古典建筑的学习。想来赵联云也是一个擅观察、爱动脑筋之人。一定意义上讲,建筑师应是一个杂家,他的职业是把整个社会信息最后诉诸在一个特定空间体上。所以,可以说赵联云也算一个乡土建筑师,一个可以“搞垮”一个场镇的设计大师。
最后,是否在涂井找到了或摸到了、闻到了汉代遗风?赵联云宅必然就是汉风传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