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68503
本书是“文学纪念碑”希尼诗集单行本系列之一,由希尼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诗集的中译文和原文组成。1966年,希尼以处女作《一个博物学家之死》(34首)一举成名,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毛姆奖、科尔蒙德利奖、格里高利奖、费伯奖。这部薄薄的诗集包含了他的许多经典之作,如《挖掘》《一个博物学家之死》《期中假期》《私有的赫利孔》等,奠定了他诗歌生涯的稳固基础。1969年,希尼出版第二部诗集《进入黑暗之门》(34首),诗人关于北爱尔兰文化地貌的一系列经典意象初成于此。《安魂曲》《记忆的遗迹》《内伊湖组诗》《沼泽地》等作品将自然环境与历史语境联系起来,体现了希尼与叶芝的关联,也是深入了解希尼思想的代表作品。希尼诗集单行本目前包含其前十部诗集,分为五本出版。完整的单行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希尼创作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更为重要的延续性。译者是杰出的希尼研究者,新近翻译了希尼的牛津诗歌讲座《诗的校正》,她对于希尼诗学特征的准确把握保证了这个译本的高度。
按原作出版顺序完整收录希尼自1966年开始发表的十本诗集,展现希尼这位“叶芝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三十年的思想历程及其诗艺发展的完整轨迹。全书由希尼研究专家朱玉博士独力译出,保证了译文风格的统一。
1.《一位博物学家之死》(Death of a Naturalist, 1966):
希尼的第一部诗集,奠定了他诗歌生涯的稳固基础。1966年问世时,获得多部奖项,包括毛姆奖,科尔蒙德利奖,格里高利奖,费伯奖。诗集包含了他的许多经典之作,如《挖掘》《期中假期》《私有的赫利孔》等。(共34首,58页)
2.《进入黑暗之门》(Door into the Dark, 1969):
希尼的第二本诗集,诗人关于北爱尔兰文化地貌的一系列经典意象初成于此。《安魂曲》《记忆的遗迹》《内伊湖组诗》《沼泽地》等作品将自然环境与历史语境联系起来,体现了希尼与叶芝的关联,也是深入了解希尼思想的代表作品。(共34首,64页)
01 致 谢 131
03 挖 掘 133
05 一个博物学家之死 135
07 谷 仓 136
09 学问的进阶 137
11 摘黑莓 139
13 搅乳日 140
15 早年的肃清 142
17 跟随者 143
19 祖先像 144
21 期中休假 145
23 黎明狩猎 146
26 在挖土豆现场 148
30 给“伊丽莎”号轮船的中校 151
32 卜水者 153
33 观火鸡 154
35 怀孕的奶牛 155
36 鳟 鱼 156
37 瀑 布 157
38 码头工人 158
39 城市教堂的穷女人 159
40 引 力 160
41 惊弓之鸟 161
43 告 别 162
44 阿伦岛的恋人们 163
45 诗 164
46 蜜月飞行 165
47 脚手架 166
48 岛上风暴 167
49 阿伦岛的辛格 168
51 圣弗朗西斯与鸟群 169
52 在小镇 170
54 民歌手 171
55 游戏的方式 172
57 私有的赫利孔 173
- 希尼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叶芝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
- 这本是希尼最早发表的两本诗歌集。可以系统了解希尼早期的诗歌艺术。
3.希尼处女作《一个博物学家之死》集萃了希尼的诸多经典之作,如《挖掘》《期中假期》等,以早期特有的感性和写实语言奠定了其诗歌生涯的稳固基础。
4.希尼出版第二部诗集《进入黑暗之门》,诗人关于北爱尔兰文化地貌的一系列经典意象初成于此。
- 译者朱玉是国内知名的希尼诗歌研究者和英语文学学者。一人独力译出,前后一致第呈现希尼诗歌风格。
- 中英双语诗集,两个单行本全译本。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一夕成名的诗集。
- 希尼早期诗歌艺术的集中展现。
- 北爱尔兰文化地貌的一系列经典意象初成于此。
- 希尼诗歌生涯的定调之作。
- 译者是研究希尼的专业学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