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69200
★ 继《熊廷弼之死》后,作者唐元鹏又一部明史非虚构力作!
★ 晚明江南,繁华富庶的表面之下,已经暗流潜藏,危机四伏?
★ 六个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为何成了刀俎下的鱼肉?
董范之变——湖州两大缙绅世家遭逢滔天巨祸,董家家财散尽,范家状元自缢,江南社会山雨欲来。
荆熊分袒——宣城一件风化案,秀才兴风作浪,世家相互倾轧,朝野环环紧扣,乡间之火燃烧着京师朝局。
火烧董家楼——一场婢女引起的纠纷,让董其昌家百幢华厦,一夜烧成白地,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郑鄤凌迟—— “惑父杖母”被判凌迟,郑鄤是党争下的牺牲品,还是“坑爹”的忤逆恶人?
夜掘周家坟——当“胥吏均衡”被打破后,没有人是安全的。皇帝、官僚、胥吏、豪奴造好的火盆只差一颗火星。
王氏复仇记——逼死王氏丈夫的是一门四进士的缙绅世家,她定要为夫报仇,坚信飞蛾扑火也能闪出一瞬的光辉。
★ 看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胥吏、农户、奴仆、雇工、流氓……曾有过怎样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 权力斗争、利益分歧、伦理纠纷、嫉妒、怨恨、算计……这六个历史故事背后,是亘古不变的复杂人心?
★ 江南社会的动荡,如何波及朝堂,昭示晚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的危局?
★ 情节环环紧扣,写法通俗诙谐,随书附赠高清明代舆图,按图寻踪,俯瞰江南百景!
江南,一个长期以来繁华富庶、文风昌盛的地区,士大夫,封建王朝里一个尽享荣华、地位超然的社会群体,在晚明政事纷纭、世风日下的时代大势下,都难逃倾颓的命运。
本书聚焦于晚明时期六个围绕江南士大夫发生的故事。他们或因朝堂争端,或因乡间龃龉,而泥潭深陷。轻则地位不再,财势散尽;重则被逼上绝路,家破人亡。被裹挟其中的,除却名臣豪绅、莘莘士子,还有平民、胥吏、奴仆等社会阶层,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在历史片段中挣扎沉浮。
在历史的主流叙事中,这些普通个体的声音极其微弱,但作者深挖时人档案文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力求还原真实的人物故事,带领我们于历史细微处,感知大时代之下每个人的生死抉择。
前 言
第一章 被草民逼死的状元
第二章 一件扳倒熊廷弼的风化案
第三章 董其昌豪宅遭强拆
第四章 被千刀万剐的学霸
第五章 挖了宰相的祖坟
第六章 让钱谦益为难的女人
参考文献
后 记
一段由婢女引发的民间曲艺
(摘自《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第三章)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天,松江府华亭县一户生员的家门前人声鼎沸,一伙大汉堵在门口喧哗吵闹,似乎有什么纠纷正在发生。
堵着人家门口的一众汉子里,为首一人叫陈明,是华亭缙绅董其昌的家仆,他要找的人是自家婢女绿英。被围的人家,主人叫陆兆芳,是华亭县的生员,也就是秀才。此时,陆兆芳被陈明等人堵在家里,坐困愁城,但家门是打死也不能开的。
两方相持不下之际,陈明怒火中烧,挥挥手命一众手下砸门。
这伙人操起手中家伙,“叮咣”一阵猛捶,把陆家家门砸开了。陈明当先冲进门内,陆兆芳赶紧来阻拦。陈明气势汹汹地质问陆兆芳:“我家的继女绿英是不是在你这里?”陆兆芳连忙否认,陈明见此,更加恼怒,命手下:“砸,把他家砸了,就不信找不到人。”
不由陆兆芳辩解,陈明再度指挥手下在陆家上上下下搜了起来。来人手舞家伙就在陆家打砸搜寻,不一会,有人高喊“找到啦”。几个汉子在里屋架出一名柔弱女子,陈明命手下带着绿英夺门而去,只留下陆家一片狼藉。
一件不大不小的纠纷引起了街坊邻里的围观。人们看到陈明一伙强势霸道,便对陆兆芳产生了一丝同情,议论纷纷:“这个陈明如此欺人,不就仗着董家的势力吗?”
“对,就是狗仗人势,瞧他凶的哦,把陆家给砸了个稀巴烂。”
“对了,你听说没,绿英本在陈明家服侍,但被董家二少爷看上了,那二少爷把绿英奸污,还要纳了为妾,绿英不愿意,就跑回娘亲家里。所以董家二少爷来抢人。”
“哦,是这么回事,但是为什么要到陆家抢人呢?”
“这……”
流言如旋风般刮起,说董家二少爷董祖常强奸绿英在先,派手下家仆陈明强抢民女于后,一传十,十传百。此事充斥着“以强凌弱”“男女桃色”等流行元素,都是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戏码。于是事情就如长了翅膀似的,在松江的乡间巷陌广为流传。
家被砸了,人被抢了,陆兆芳自然不忿,就去官府告状。县里的官员了解了陆家的诉求,听说与事者有董其昌,眉头就皱了起来。要知道董老可是江南文艺界的名人,曾当过太子的老师,是乡间响东东的人物,处理起来肯定相当棘手。地方官一琢磨,就把皮球踢给了乡里德高望重的缙绅:这种事你们相互调解一下,好言好语说清楚,别动不动就对簿公堂。
当时在乡的两位缙绅何三畏、吴尔成出面做中人为两家调解。
举人何三畏曾授绍兴府推官,管刑狱,因办案得罪权贵,辞职归乡一直没有出仕,吴尔成是进士登科,两位都是颇有名望的缙绅。
两人询问陈明是怎么回事,陈明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这个绿英本来是陈明的继女,所谓继女就是婢女、女仆明面上的称谓。明朝禁止蓄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许养奴隶,那收养别人家的孩子做继子、继女总可以吧。因此,很多时候奴仆就以义男、义女、过继子、过继女称呼,此时的绿英就是一个顶着继女名分的婢女。
绿英跟主人说要回家看望生母,陈明也就放她去了。谁知道,绿英一去不回头,陈明打探之下才知道,绿英又去了陆兆芳家充当婢女。这相当于一女二许,但陈家显然有理有据,出示了绿英是自家继女的凭证。
何三畏、吴尔成两人问清楚双方说法,再看了有关证据,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这就是在晚明城乡屡见不鲜的由奴仆从属问题而产生的纠纷。有的时候,奴仆的原生家庭把已经做了奴婢的儿子、女儿一人多许,从中挣取银两或者冲抵债务,这在当时并不罕见。
因此何三畏与吴尔成很快有了定夺。他们跟陆兆芳说:“绿英早就过继给了陈家,此事是陈明占理啊,老陆你现在相当于私藏了陈明的婢女,所以还是退让一下,不要再纠缠了。”两位缙绅这样下了定论,一个小小的秀才还能说什么呢,陆兆芳只得认栽走人。
本来,此事道理上的确是绿英娘家和陆兆芳理亏,到这里也该结束了。但是,在情绪上,陆兆芳很难咽下这口恶气。
首先,自己在官司中输给了一个奴仆,就算董家势力再大,陈明终归是个下人,却让他一个生员吃瘪;再者,陈明竟然还砸了陆家,损失财物事小,脸面损失事大;最后,何三畏和董其昌关系并不一般,曾公开夸赞过董其昌的字画,吴尔成又是董其昌的密友,他们两人参与调解,本身就很难让陆兆芳服气。辱恨交加之下,陆兆芳一病不起,半年没有出过门。
事情虽然平了,但心事不平,关于董家的闲话广为传播,甚至还出现在当地的说书人口中。过了没多久,乡间说书人开始在田间地头讲一个名为《黑白小传》的曲本。曲本就是吹拉弹唱的曲艺作品,有点类似今天的苏州评弹,其中第一回就叫《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董其昌别号思白,白公子就是董家公子;黑秀才说的是陆兆芳,因为陆兆芳长得较黑,绰号“陆黑”;龙门里是董家所在地址。
这段市井评弹相当淫俗,说有个叫思白的老坏蛋,一把年纪色心不死,经常把游方道士请来家中,讨教房中术。某时看上了秀才陆绍芳女儿绿英,想纳来为妾。于是思白家老二祖权,指使家奴某某去陆家把绿英抢了来,献给了思白老坏蛋。
之前的谣传还只是董公子祖常要纳妾,如今经过市井艺术加工,情节变成了董其昌是老淫棍。这么个色情香艳、欺男霸女的传奇故事在乡间传得沸沸扬扬。
董其昌,字玄宰,松江华亭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生人。
董氏是当地大姓,只是董其昌家平平无奇,他父亲是个落第秀才,在乡中做私塾教师,凭着微薄的薪水养活家人。
但董其昌却是天才少年,从小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他十三岁中秀才,可谓才华横溢,但其后却熬了二十年,屡屡倒在乡试门槛前。于是,董其昌只得走上科举“移民”之路,转籍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才在三十三岁时鲤跃龙门中了举。
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的才华得到完全展现,他在这一届会试中考了全国第二,又在殿试中成为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的二甲第一的传胪。
在随后四十余年的宦海浮沉中,董其昌从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起步,随着万历年间的政局变幻,几起几落,但始终是朝廷重臣,做到过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高位。董其昌家族终于完成了阶层跃升,成为华亭的缙绅门第。
关于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还有一个知耻后勇的故事。他在十七岁时参加府试屈居第二,原因是字写得不好,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他的族侄。董其昌引以为耻,遂在书法一途下苦功,临摹米芾、赵孟頫等人法帖,终成为一代书法大神。
围绕绿英的纠纷发生时,董其昌已是花甲之年,自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告病回乡也已近十年。董其昌的官运并不好,他眼界很高,性格孤绝,是个非常不好相处的人,虽然曾经当过几年皇太子朱常洛的老师,但外放任官时经常得罪人。如出任湖广提学副使时,他给士子们考试,就出了一道题目“明日不考文”,查遍四书五经,哪儿有这一句,秀才们如何能写出文章?这种戏谑心态,让董其昌得罪了湖广地方许多缙绅家族,秀才们气不过,合伙砸了他的督学衙门,因此他才在万历三十四年告病回乡。
也许是知道自己不太适合当官,董其昌一直对出仕颇为抵触,虽然有过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等任命,但他都不大理睬。作为一介闲云野鹤,董其昌题书作画、修禅问道、走亲访友,过着无比悠闲自在的生活。
而且赋闲期间,董其昌财运亨通,通过类似前章所述的缙绅发家秘籍,家里也攒下万贯家财,筑起百幢庭院。
董其昌其人,虽说是名满天下的老艺术家,但也逃不过情色那点事。董老姬妾繁多,四个儿子中三个是小妾生的,风流之名也四处流传。但市井歌谣把董其昌塑造成下作的老淫棍,就是十足的人身侮辱。
是可忍孰不可忍,董其昌勃然大怒,平时传一下儿子的流言蜚语也就罢了,这次竟然把老夫也编排进来。董老一想,这样不行,必须要镇压这股妖风邪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春天,董其昌跑到官府提告,说:“市井闲人天天造谣说我的坏话,父母官是不是得管管啊?”县官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思白兄,您家的事,上次已经了结。现在的民间艺术家满街都是,您让我怎么管得过来?难不成抓两个盲人来拷打一番?这事还是您自己发动力量解决吧,真找到了造谣的始作俑者,再来官府不迟。”
董其昌看官府不管,就广派自己家奴到乡间巷陌,要把传唱下流歌谣的人找出来。《黑白小传》在当时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想找个人还不容易?很快就抓到一位民间盲人弹唱艺术家钱二。
董其昌将他一番逼问:“快说,剧本是谁创作的,是不是那谁?”但钱二没有给出董其昌猜测的答案。他说出了一个人名,惊得董其昌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
若想深入了解明朝历史,江南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区域范例。江南不止是明代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地,更是科举最为发达、士大夫力量极其兴盛的地区。晚明江南士大夫危机的出现,地方秩序的颠倒,固然是士大夫鱼肉乡里所致,却又预示了当时的社会已经陷入困境,以暴力为呈现方式的社会流动随之而来。
——陈宝良(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江南是明帝国的经济命脉所在,是明帝国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最为复杂的区域。唐元鹏兄这本《江南困局》通过解剖江南民间社会运作的历史细节,将那个表面斯文风流、内在仍以野蛮为底色的时代再度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理解了江南困局,才能洞悉明帝国暮年陷入了怎样的泥潭。
——谌旭彬(历史作家、资深历史编辑)
一本生动的微观史,晚明社会的百态图。我们会看到,地理大发现对中国并非毫无影响,它促成了世俗力量的兴起,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秩序观,在晚明社会留下了一幅幅光怪陆离又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深思。
—— 郭建龙(历史作家)
本书行文如同江南的春潮,盛世的余晖仍然铺洒在江面,大水悄悄漫过许多人的口鼻,不想让自己绝望的人们,仍然可以假装那只是无关紧要的微澜。
——刘勃(历史作家、编剧)
明朝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状元郎在自己的家乡,被草民逼得家破人亡;一门四进士,祖宅被奴仆侵占,却无力讨回……到底后面发生了什么?推荐阅读《江南困局》,在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总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强者可以横行乡里,弱者任人宰割。历史就是这样复杂,其过程和结局经常是出乎意料,并非“常识”就能告诉我们事件的本相。
——王笛(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
一段由婢女引发的民间曲艺
(摘自《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第三章)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天,松江府华亭县一户生员的家门前人声鼎沸,一伙大汉堵在门口喧哗吵闹,似乎有什么纠纷正在发生。
堵着人家门口的一众汉子里,为首一人叫陈明,是华亭缙绅董其昌的家仆,他要找的人是自家婢女绿英。被围的人家,主人叫陆兆芳,是华亭县的生员,也就是秀才。此时,陆兆芳被陈明等人堵在家里,坐困愁城,但家门是打死也不能开的。
两方相持不下之际,陈明怒火中烧,挥挥手命一众手下砸门。
这伙人操起手中家伙,“叮咣”一阵猛捶,把陆家家门砸开了。陈明当先冲进门内,陆兆芳赶紧来阻拦。陈明气势汹汹地质问陆兆芳:“我家的继女绿英是不是在你这里?”陆兆芳连忙否认,陈明见此,更加恼怒,命手下:“砸,把他家砸了,就不信找不到人。”
不由陆兆芳辩解,陈明再度指挥手下在陆家上上下下搜了起来。来人手舞家伙就在陆家打砸搜寻,不一会,有人高喊“找到啦”。几个汉子在里屋架出一名柔弱女子,陈明命手下带着绿英夺门而去,只留下陆家一片狼藉。
一件不大不小的纠纷引起了街坊邻里的围观。人们看到陈明一伙强势霸道,便对陆兆芳产生了一丝同情,议论纷纷:“这个陈明如此欺人,不就仗着董家的势力吗?”
“对,就是狗仗人势,瞧他凶的哦,把陆家给砸了个稀巴烂。”
“对了,你听说没,绿英本在陈明家服侍,但被董家二少爷看上了,那二少爷把绿英奸污,还要纳了为妾,绿英不愿意,就跑回娘亲家里。所以董家二少爷来抢人。”
“哦,是这么回事,但是为什么要到陆家抢人呢?”
“这……”
流言如旋风般刮起,说董家二少爷董祖常强奸绿英在先,派手下家仆陈明强抢民女于后,一传十,十传百。此事充斥着“以强凌弱”“男女桃色”等流行元素,都是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戏码。于是事情就如长了翅膀似的,在松江的乡间巷陌广为流传。
家被砸了,人被抢了,陆兆芳自然不忿,就去官府告状。县里的官员了解了陆家的诉求,听说与事者有董其昌,眉头就皱了起来。要知道董老可是江南文艺界的名人,曾当过太子的老师,是乡间响东东的人物,处理起来肯定相当棘手。地方官一琢磨,就把皮球踢给了乡里德高望重的缙绅:这种事你们相互调解一下,好言好语说清楚,别动不动就对簿公堂。
当时在乡的两位缙绅何三畏、吴尔成出面做中人为两家调解。
举人何三畏曾授绍兴府推官,管刑狱,因办案得罪权贵,辞职归乡一直没有出仕,吴尔成是进士登科,两位都是颇有名望的缙绅。
两人询问陈明是怎么回事,陈明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这个绿英本来是陈明的继女,所谓继女就是婢女、女仆明面上的称谓。明朝禁止蓄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许养奴隶,那收养别人家的孩子做继子、继女总可以吧。因此,很多时候奴仆就以义男、义女、过继子、过继女称呼,此时的绿英就是一个顶着继女名分的婢女。
绿英跟主人说要回家看望生母,陈明也就放她去了。谁知道,绿英一去不回头,陈明打探之下才知道,绿英又去了陆兆芳家充当婢女。这相当于一女二许,但陈家显然有理有据,出示了绿英是自家继女的凭证。
何三畏、吴尔成两人问清楚双方说法,再看了有关证据,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这就是在晚明城乡屡见不鲜的由奴仆从属问题而产生的纠纷。有的时候,奴仆的原生家庭把已经做了奴婢的儿子、女儿一人多许,从中挣取银两或者冲抵债务,这在当时并不罕见。
因此何三畏与吴尔成很快有了定夺。他们跟陆兆芳说:“绿英早就过继给了陈家,此事是陈明占理啊,老陆你现在相当于私藏了陈明的婢女,所以还是退让一下,不要再纠缠了。”两位缙绅这样下了定论,一个小小的秀才还能说什么呢,陆兆芳只得认栽走人。
本来,此事道理上的确是绿英娘家和陆兆芳理亏,到这里也该结束了。但是,在情绪上,陆兆芳很难咽下这口恶气。
首先,自己在官司中输给了一个奴仆,就算董家势力再大,陈明终归是个下人,却让他一个生员吃瘪;再者,陈明竟然还砸了陆家,损失财物事小,脸面损失事大;最后,何三畏和董其昌关系并不一般,曾公开夸赞过董其昌的字画,吴尔成又是董其昌的密友,他们两人参与调解,本身就很难让陆兆芳服气。辱恨交加之下,陆兆芳一病不起,半年没有出过门。
事情虽然平了,但心事不平,关于董家的闲话广为传播,甚至还出现在当地的说书人口中。过了没多久,乡间说书人开始在田间地头讲一个名为《黑白小传》的曲本。曲本就是吹拉弹唱的曲艺作品,有点类似今天的苏州评弹,其中第一回就叫《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董其昌别号思白,白公子就是董家公子;黑秀才说的是陆兆芳,因为陆兆芳长得较黑,绰号“陆黑”;龙门里是董家所在地址。
这段市井评弹相当淫俗,说有个叫思白的老坏蛋,一把年纪色心不死,经常把游方道士请来家中,讨教房中术。某时看上了秀才陆绍芳女儿绿英,想纳来为妾。于是思白家老二祖权,指使家奴某某去陆家把绿英抢了来,献给了思白老坏蛋。
之前的谣传还只是董公子祖常要纳妾,如今经过市井艺术加工,情节变成了董其昌是老淫棍。这么个色情香艳、欺男霸女的传奇故事在乡间传得沸沸扬扬。
董其昌,字玄宰,松江华亭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生人。
董氏是当地大姓,只是董其昌家平平无奇,他父亲是个落第秀才,在乡中做私塾教师,凭着微薄的薪水养活家人。
但董其昌却是天才少年,从小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他十三岁中秀才,可谓才华横溢,但其后却熬了二十年,屡屡倒在乡试门槛前。于是,董其昌只得走上科举“移民”之路,转籍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才在三十三岁时鲤跃龙门中了举。
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的才华得到完全展现,他在这一届会试中考了全国第二,又在殿试中成为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的二甲第一的传胪。
在随后四十余年的宦海浮沉中,董其昌从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起步,随着万历年间的政局变幻,几起几落,但始终是朝廷重臣,做到过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高位。董其昌家族终于完成了阶层跃升,成为华亭的缙绅门第。
关于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还有一个知耻后勇的故事。他在十七岁时参加府试屈居第二,原因是字写得不好,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他的族侄。董其昌引以为耻,遂在书法一途下苦功,临摹米芾、赵孟頫等人法帖,终成为一代书法大神。
围绕绿英的纠纷发生时,董其昌已是花甲之年,自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告病回乡也已近十年。董其昌的官运并不好,他眼界很高,性格孤绝,是个非常不好相处的人,虽然曾经当过几年皇太子朱常洛的老师,但外放任官时经常得罪人。如出任湖广提学副使时,他给士子们考试,就出了一道题目“明日不考文”,查遍四书五经,哪儿有这一句,秀才们如何能写出文章?这种戏谑心态,让董其昌得罪了湖广地方许多缙绅家族,秀才们气不过,合伙砸了他的督学衙门,因此他才在万历三十四年告病回乡。
也许是知道自己不太适合当官,董其昌一直对出仕颇为抵触,虽然有过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等任命,但他都不大理睬。作为一介闲云野鹤,董其昌题书作画、修禅问道、走亲访友,过着无比悠闲自在的生活。
而且赋闲期间,董其昌财运亨通,通过类似前章所述的缙绅发家秘籍,家里也攒下万贯家财,筑起百幢庭院。
董其昌其人,虽说是名满天下的老艺术家,但也逃不过情色那点事。董老姬妾繁多,四个儿子中三个是小妾生的,风流之名也四处流传。但市井歌谣把董其昌塑造成下作的老淫棍,就是十足的人身侮辱。
是可忍孰不可忍,董其昌勃然大怒,平时传一下儿子的流言蜚语也就罢了,这次竟然把老夫也编排进来。董老一想,这样不行,必须要镇压这股妖风邪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春天,董其昌跑到官府提告,说:“市井闲人天天造谣说我的坏话,父母官是不是得管管啊?”县官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思白兄,您家的事,上次已经了结。现在的民间艺术家满街都是,您让我怎么管得过来?难不成抓两个盲人来拷打一番?这事还是您自己发动力量解决吧,真找到了造谣的始作俑者,再来官府不迟。”
董其昌看官府不管,就广派自己家奴到乡间巷陌,要把传唱下流歌谣的人找出来。《黑白小传》在当时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想找个人还不容易?很快就抓到一位民间盲人弹唱艺术家钱二。
董其昌将他一番逼问:“快说,剧本是谁创作的,是不是那谁?”但钱二没有给出董其昌猜测的答案。他说出了一个人名,惊得董其昌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