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50720
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简史
这是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的简史。
全书勾勒了茶道、花道、游艺、饮食等深度影响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类传统生活技能及其器物的发展简史,重点描述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和革新。
全书以重要文化人物和文化遗存为立足点,从让茶文化在日本扎根的荣西到倜傥不羁的佐佐木道誉,从集花道大成的池坊专好、主张侘的美学的村田珠光到完成茶汤美学建设的千利休,从日常的茶汤和插花到桂离宫的审美意识、日本料理的食礼文化、柳宗悦的工艺运动等,既有历史的脉络,又有点和面的结合,简明平易地审视了日本人的民族性和日本文化的根本。
目录
前 言 一
第一章 日本人的生活与艺术 一
一、何谓“生活文化” 一
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传统 六
三、茶道与花道 一四
第二章 茶文化的形成 二〇
一、茶的起源 二〇
二、带回日本 二四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意识 三五
一、茶集(寄合)与狷狂(婆娑罗) 三五
二、唐物趣味与唐式装饰 四〇
三、北山文化 四五
第四章 书院茶道 五三
一、书院式建筑的形成 五三
二、客厅的礼仪 五六
三、书院茶 六二
第五章 插花的历史 六九
一、插花的产生 六九
二、进入日常生活的“瓶花” 七六
三、插花之集大成 八〇
第六章 侘茶的形成 九〇
一、四种十服茶 九〇
二、斗茶的民俗 九三
三、心之茶 九八
四、侘茶的形成——绍鸥的茶 一〇三
第七章 千利休与桃山文化 一〇七
一、千利休的一生 一〇七
二、利休的茶道 一一五
第八章 茶室的世界 一二四
一、茶室的演变 一二四
二、膝行口的形成 一三一
第九章 桂离宫与宽永文化 一四一
一、宽永文化论 一四一
二、桂离宫与它的创作者 一五一
第十章 两代池坊专好与立花的形成 一六〇
第十一章 町人文化与游艺 一七五
一、町人与游艺 一七五
二、抛入花的流行 一八一
三、游艺的扩大与批判 一八四
第十二章 饮食文化的系谱 一八九
一、本膳料理 一八九
二、暖心的菜肴 一九三
第十三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 二〇〇
一、西欧化的浪潮 二〇〇
二、现代化的含义 二〇九
第十四章 现代雅趣者的世界 二一四
一、茶道的衰退与复兴 二一四
二、三溪园的创建 二二二
三、艺术的保护 二二七
第十五章 现代工艺运动与柳宗悦 二三二
后 记 二四五
译后记 二四六
前 言
从生活和艺术的角度审视日本生活文化的做法比较罕见。它告诉我们,在日本,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或者试着融为一体,由此形成日本生活文化。
明治维新之前,既没有生活的概念,也没有艺术的概念。即使存在,也与今天的含义大相径庭。在江户时代,“艺术”一词指的是武术的技巧和工匠的技能,与西方现代的“艺术”含义完全不同,后者指的是人类为追求审美价值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的成果(艺术的原始含义即使在西方也是指技巧)。
原本日本也没有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艺术,而是将两者一体化的日常生活,其思想有时用“感触(あはれ)”“妙趣(おかし)”“狷狂(ばさら)”“幽玄”“侘寂(わび)”“衰颓(かぶき)”“风流(粋)”和“排场(伊達)”等词语来表达(这些美的表现极其丰富)。
然而,习惯了现代教育和西方思维方式的现代人很难把握这种一体性。因此,本书试图追溯历史,说明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式审美生活的诞生。
已故山根有三先生(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提出以茶道和插花为中心做通史性研究的构想。1981年,“日本生活文化史”作为“大学放送教育实验节目”之一,分15集播出。山根先生邀请我共同担任讲师。他主要负责插花部分,我负责茶道部分,已故工藤昌伸氏(花道家)也作为作者加入进来。于是,第一本教材《电视大学讲座:日本生活文化史》出版了。
后来,设立了放送大学,没多久,山根教授不再担任讲师,全部交给我了。于是,1985年出版了全面改写的教材《生活与艺术:日本生活文化史》。从那时起,我成为这门课唯一的讲师,在灵活利用山根先生的构想和书稿的同时,这门课程跳出插花和茶道的框架,增加了手工艺和建筑的内容。
令人意外的是,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多,他们甚至还成立了“生活与艺术研究会”的社团,开始了读书会(至今已持续了20多年),我也一直在教授这门课程。第二期开始后,1990年再次出版了修订版教材。这时,考虑到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日本列岛,增加了冲绳、高山、伊豆等地区,海外的视点则吸收了爱德华·莫尔斯(Edward Morse)和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的看法。影像非常有趣,但不可否认的是,逐渐偏离了原先以茶和花为主线的生活文化史主题。
这次决定将此书纳入放送大学丛书,我又重新阅读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与直接使用最后的修订版相比,不如再次回到原点重新整理。于是,在以1985年版为基础的同时,也整理加入了山根有三先生和工藤昌伸氏的观点(主要根据旧版的《日本生活文化史》)。因此,本书不同于过去三版的任何一本教材,而是想取其精华。
在编写初版教材时,没有考虑到影像,虽然有些难读,但是作为书籍很有体系。之后的改版因为以有影像资料为前提撰写,作为书籍,在阅读时多少有些唐突感。但是从连贯性上看,还是希望大家阅读修订版。本来应该将影像资料所表现的内容形成文字,全面改写,但这样又不符合本丛书的宗旨。
山根先生在第一次修订时,就同意以我个人独著的形式出版。工藤昌伸氏也同意在书中引用他的部分内容。在此,再次对他们的慨然应允表示最深切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指导与协作,就不可能有本书。
我将本书的诞生历程作为前言。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负责最初实验放送的朝日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放送大学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以各种方式支持我们的各位。
平成21年(2009)1月3日
熊仓功夫
何谓“生活文化”
1.“生活文化”一词的来源
本书旨在追溯日本人生活与艺术相互影响的历史,由此出发,思考日本文化的特质,同时尝试阐明日本人生活文化史的一个侧面。日本没有与西欧的艺术相对应的概念,最接近的概念是艺能,然而二者的范畴与意义十分不同。日本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即切合生活。在服务于生活的过程中,日本艺术得到发展,换称“生活文化”也未尝不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何为“生活文化”。
昭和(1926—1989)初期,生活文化一词才开始被普遍使用,因此历史并不久远。哲学家三木清(三木清)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1月)发表了《生活文化与生活技术》一文,其在前言里说:“最近,生活文化作为一个新词开始出现……至今为止,一提到文化,人们马上就联想到文学、艺术等,根本没有生活文化的问题意识。”昭和十六年,日本处在战争时期,生活也好,文化也罢,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所以,在那样的时代开始使用生活文化一词,真是耐人寻味。
“文化生活”一词在被称为“文化主义时代”的大正时代(1912—1926)就在使用了。只是大正时代流行的“文化住宅”“文化村”等概念所说的文化,像三木清在前述文章中所指出的,“如同舶来品,意味着洋式、洋味、最流行的东西”“那时不仅对于日本的、传统的美不屑一顾,即便对于西洋的美也并无本质、深刻的认识”。为此,“在文化生活的名义下恰恰出现的是殖民主义文化”。
其实,当时即使达不到三木清所说的这种程度,至少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指的是少数优秀的艺术家所创作的“音乐、美术、文学”,而“把这些东西引入生活中来即为文化生活”的风潮极为强烈。
与此相对,大正民主主义在另一方面则是极为重视“民众”和“生活”的,出现了一批把目光朝向“地方”的思想家和实干家。在文化方面,“民众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成为重要话题,产生了折口信夫、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柳宗悦的“民众的工艺”(民艺),涩泽敬三(渋沢敬三)的“民具学”,出现了深深扎根于风土和民众文化的思想和观点。一言以蔽之,主张“文化”和“生活”本是一体,而且必须是一体。因此,针对自上而下的流行语“文化生活”,至迟于大正末年或昭和初年,已有部分人意识到与生活相结合的自下而上的“生活文化”理念。但是在“生活文化”这一概念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普及之前,大正民主主义却土崩瓦解了。
2.生活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生活文化”一词,出现在昭和十六年三木清发表论文的前后。彼时,现实的生活和文化正濒临危机,娱乐被视为“多余”“奢侈”,文化仅局限在精神性的日本文化论被提及方面。三木清的论文《生活文化与生活技术》与时代风尚背道而驰,只停留在观念上也属无可奈何。不过,由此开始正面讨论“生活文化”诸方面的问题、“生活文化”应该具备的姿态、认识方法及其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战后十年的生活比战时更加贫困。之后,经过经济的高速成长,日本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富裕时代,半数以上的国民拥有中产意识。而随着生活科学的导入,以衣食住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文化也走向大众化。总而言之,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生活文化”再次得到重视。不过,其中也包含对传统生活文化被急速破坏的批判,人们经常不假思索地使用“生活文化”这一概念,甚至对该词究竟意味着什么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是与生活相结合的文化。希望引起注意的是,生活文化并非简单的生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是通过后天学习而集体共有、世代传承的行为模式和世界观”。(斯图尔德《文化变迁理论》)文化就是生活,生活文化史历史地描述生活模式。就像生活与艺术的标题所表现的那样,诞生于生活之中的美丽而优异的东西是生活文化的产物。文化当中也有诸如科学技术、制度、人工制造的设备等支配自然、让人类易于操作的部分。但是,这里所说的文化是让人类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的文化。具体地说就是生活中的信仰、礼仪、仪式、家务、交际、趣味、娱乐、艺能等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型”与“心”展示出来。其产物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住宅建筑、庭园和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餐具、服饰等工艺品以及装饰品。它们无法进入纯粹的艺术殿堂,是服务于生活的美,是与生活用途相结合的艺术。
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论述生活文化的每个方面,因此打算以插花和茶道为主,兼论建筑与工艺,来考察生活中最绚丽的场景。比如迎宾宴会等场合的艺术鉴赏;文艺活动中的“艺能”,尤其是茶道这一室内艺能;在装饰方面将以插花为中心考察其历史发展。这些作为宴会场所的建筑、其中的器具及内容都是生活文化中最重要的成果。要想了解建筑和工艺是如何随着室内艺能的发展而日益成熟的,需要从一定的角度去审视其审美意识的推移。与前述绚丽的宴会等非日常活动相比,人类生活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日常活动。因此,我想从民众工艺的民艺中探讨日常生活所孕育的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