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621546
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随着抑郁症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积极心理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从多个方面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从阴霾转向阳光,防患于未然,收获美好人生。
《清华积极心理学十六讲》是由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课堂讲义整理而成,旨在普及积极心理学基础知识,进而使学习者具有积极心理学工作领域所必需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内容包含:美好人生、幸福、品格优势与美德、习得性乐观、积极情绪、亲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关系和沟通、亲密关系、福流、积极动机、价值观与意义、积极自我、坚毅与自律、创造力与美、积极身心、积极心理学应用。适合心理学专业师生用作教材,以及对心理健康、心理疗愈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第1讲 美好人生
第2讲 幸福
第3讲 品格优势与美德
第4讲 习得性乐观
第5讲 积极情绪
第6讲 助人心理与行为
第7讲 人际关系和沟通
第8讲 亲密关系
第9讲 福流
第10讲 积极动机
第11讲 道德、价值观与人生意义
第12讲 积极自我
第13讲 坚毅与自律
第14讲 创造力与美
第15讲 积极身心
第16讲 积极心理学应用
参考文献
最近几年,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在教育、传播、文化、社会治理、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管理和家庭关系等诸多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总体来说,积极心理学将目光瞄准了人类的幸福、美德、助人、意义等正向的心理活动,特别强调人类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并用科学的方法建构这个学科最根本的价值主张——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力量。
积极心理学在我们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与积极心理学自身阳光明媚的学科特质有关,更离不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时代的机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积极心理学的价值主张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崛起的需求相契合。
作为中国最早将积极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与推广的学术机构之一,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组织了很多培训与实践工作来推动积极教育、积极企业、积极家庭、积极社区、积极社会心态等应用项目,成果斐然。以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为主要代表的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科研与实践应用团队亦成为中国积极心理学学科建设的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团队的各项工作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清华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作出了许多贡献。
在上述诸多工作中,有一项工作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就是关于清华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与培训的建设工作。为什么我们对这项工作如此重视呢?诱因之一是全球流行起来的“幸福课”。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哈佛幸福课”。很多人都是经由这门课开始知道了还有积极心理学这一门学科的。客观来说,“哈佛幸福课”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启蒙与推广贡献很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哈佛幸福课”原本是本-沙哈尔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其大量的课程影音内容都是来自当时的课堂实录,说的是英文、听众是哈佛大学的学生、讨论的也是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不得不承认,“哈佛幸福课”虽然很精彩,但毕竟对于地球另一面的中国人的生活来说有点遥远;并且,“哈佛幸福课”课程本身所呈现的默认设置是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放在西方社会,这样的课程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把课程直接置入中华文化的背景下,那这课程中的许多内容或者说法对于中国听众来说,难免会产生某些隔膜。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如何丰富或者改造这样的课程,使之成为更加适合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的积极心理学科普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且紧迫了。
时间来到2018年,当时国内学者出版的积极心理学著作逐渐增多,但是系统化的视频课程与核心教材还没有问世。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视频的传播力如此之大,那为什么不把我们之前的想法更直接了当地通过视频传播的方式进行一次尝试呢?为此,我们与“学堂在线”合作开设了全国第一门“积极心理学”MOOC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我们的想法是希望用更加生动的方式,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把积极心理学跟中国文化作更多结合,用中国人更熟悉的例子,把跟中国人生活最相关的部分讲解出来,并且告诉人们积极心理学并不只是研究幸福,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幸福课”。幸福是积极心理学最重要的一项价值追求,可它不是积极心理学的全部,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积极心理学包含着更多的内容,除了幸福之外,还有美好生活、积极社会、情绪价值、认知与神经科学、人类的社会关系、文化与归因、智力与学习等太多激动人心的领域。甚至,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所有心理学科的一个新的方向。在这个大方向里,理应包括五千年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在设计这个课程的结构时,我们想到,百年前梁启超先生用《周易》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激励清华学子,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亦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因此,我们也把整个MOOC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厚德载物”篇和“自强不息”篇两个部分。在“厚德载物”篇中,课程设置主要关于“人类的美德和幸福”,其中内容包括:美好人生、幸福、品格优势与美德、习得性乐观、积极情绪、助人心理与行为、人际关系和沟通、亲密关系8个话题,重在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阳光面,并帮助别人收获更多积极心理。当然,这部分内容也是目前大部分流行的积极心理学书籍写的最多的话题。
在“自强不息”篇中,我们则注重中华文化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将课程主旨定位于中华文化中的“修齐治平”中的修身的积极心理学诠释,内容包括:福流、积极动机、自我、价值观与人生意义、坚毅与自律、创造与美、积极身心、积极心理学应用8个话题。这部分的内容侧重在帮助人们把事情做成、做好、做得有意义。
总体来说,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努力将中国文化和当代积极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会用中国人所熟悉的例子,比如苏东坡、玄奘法师,来讲解积极心理。这也包括了我们两位作者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书中第1讲、第9讲的前半部分例子中的“我”指彭凯平,其余部分的“我”指赵昱鲲。再例如,我们会用中国经典思想来印证现代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结论,如“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按照自主程度分为受控动机、整合动机、内在动机,这就印证了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诸如此类的例子,在这个课程中有很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根据中国人的思想特点,大幅地调整了课程的内容侧重比例。比如西方科学家讲积极心理学,强调“别人很重要”。我们一方面也花了一定的篇幅讲积极人际关系,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西方积极心理学家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的人际连接较为淡漠,而中国人的人际连接其实已经很强,因此,我们在课程中更加强调“你很重要”,大幅讲解自主的重要性。另外,很多人都把“积极心理学”误解成“幸福心理学”。对此,我们也在课程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正本清源。西方文化更多地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积极心理时,更看重人对社会作的贡献(“厚德载物”),以及哪怕贡献不大,但是否尽心尽责了(“自强不息”)。
这种东方式的幸福观尽管也关注个体的感受,但更加弘扬为群体带来的意义。换句话说,中国人的幸福不仅是一种快乐的情绪状态,或者一种对生活的满意度,它更加在乎的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一种生命中的浩然之气。
幸运的是,这门课上线之后,获得了很多的支持与欢迎。2019年,这个课程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慕课奖”,也被国内多家高校采纳为本科生课程。2023年4月,这门课荣获中国颁发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誉。正所谓,时间与社会反响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最佳标准。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这门课程,我们决定把这门课的内容整理成一本书,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积极心理学爱好者,特别希望与有志于为创建中国式的积极心理学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广大朋友们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当然,我们不仅希望这本书对于大家了解积极心理学有所帮助,更希望这本书对于提升中国人的蓬勃心理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我们也欢迎大家将这本书作为特定的教材在自己的课堂中使用,或者作为参考材料,并且也愿意听取大家的反馈,以便我们在未来的新版中做得更好。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的错漏之处也请大家不吝指出。
最后,让我们一起拥抱积极心理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赵昱鲲 彭凯平
2024年2月9日大年三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