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87889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小品文在艺术上极富创造性
◆明清小品文是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在反映时代思潮、探寻人生真谛方面,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篇幅短小,文辞简约,趣味盎然,韵味隽永
◆书序、传记、文论、书信、日记、游记、笑话、寓言、清言……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努力寻找到的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体,并以此建构出独立自由的精神家园
◆引领华文世界40年扛鼎之作,数百万读者奉为经典入门的**书目
◆龚鹏程导读推荐
◆优美白话翻译,精准原典注释,无须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
明清小品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还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作者选取了明清小品有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即书序、传记、文论、书信、日记、游记、笑话、寓言、清言进行解读和分析,如《金圣叹先生传》《雨后游六桥记》《催科》等。读者在欣赏小品文的同时,也能够对明清社会状况和文坛景象有所了解。
第一章 书序篇
《文致》原序 / 002
《文娱初集》序 / 007
《文致》序 / 014
题闲情小品序 / 022
第二章 传记篇
李温陵传 / 030
徐文长传 / 043
金圣叹先生传 / 052
第三章 文论篇
童心说 / 062
《合奇》序 / 071
论文(下) / 078
叙陈正甫《会心集》 / 084
《警世通言》序 / 090
第四章 书信篇
李子髯 / 098
与刘云峤祭酒 / 101
与山阴王静观 / 105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 109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节录) / 114
第五章 日记篇
游居柿录(节选) / 120
甲行日注(节选) / 126
第六章 游记篇
雨后游六桥记 / 136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 140
鉴湖 / 142
西湖七月半 / 145
游雁宕山日记(摘录) / 152
第七章 笑话篇
《笑林》引 / 160
《笑府》序 / 167
《笑得好》自序 / 172
第八章 寓言篇
催科 / 178
蛛蚕 / 182
蛇虎告语 / 185
艾子之赵 / 189
第九章 清言篇
《清纪》序 / 198
《菜根谭》题词 / 204
《醉古堂剑扫》类引 / 211
用经典滋养灵魂
龚鹏程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足以作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甚至是“圣书”。
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经典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依此而发展出来的各个学门或学派,另有其专业上的经典,如墨家有其《墨经》。老子后学也将其书视为经, 战国时便开始有人替它作传、作解。兵家则有其《武经七书》。算家亦有《周髀算经》等所谓《算经十书》。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经》,饮茶有《茶经》,下棋有《弈经》,相鹤相马相牛亦皆有经。此类支流稗末,固然不能与六经相比肩,但它们代表了在各自那一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地位,是很显然的。
我国历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就是以六经为基础来发展的。直到清末废科举、立学堂以后才产生剧变。但当时新设的学堂虽仿洋制,却仍保留了读经课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才开始废除读经。接着,他主持北京大学时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更进一步发起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趋势竟由废弃文言,提倡白话文学,一直走到深入的反传统中去。
台湾的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意识,其实也一直以延续五四精神自居,故其反传统气氛及其体现于教育结构中者,与大陆不过程度略异而已,仅是社会中还遗存着若干传统社会的礼俗及观念罢了。后来,台湾才惕然警醒,开始提倡“文化复兴运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了经典的内容。但不叫读经,乃是摘选“四书”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以为补充。另成立“文化复兴委员会”,开始做经典的白话注释,向社会推广。文化复兴运动之功过,诚乎难言,此处也不*细说,总之是虽调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传统的势能,但对社会民众的文化意识,还没能起到普遍警醒的作用;了解传统、阅读经典,也还没成为风气或行动。
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妇接掌了当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副刊与出版社编务,针对这个现象,遂策划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一大套书。精选影响人们最为深远的典籍,包括了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的经典,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并附录原文以供参照,一时社会震动,风气丕变。
其所以震动社会,原因一是典籍选得精切。不蔓不枝,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体例确实。经典篇幅广狭不一、深浅悬隔,如《资治通鉴》那么庞大,《尚书》那么深奥,它们跟小说戏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书里,用类似的体例来处理,很可以看出编辑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盖了几乎全台湾的学术精英,群策群力,全面动员。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四是编审严格。大部丛书,作者庞杂,集稿统稿就十分重要,否则便会出现良莠不齐之现象。这套书虽广征名家撰作,但在审定正讹、统一文字风格方面,确乎花了极大气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这套书当成是写给自己子弟看的传家宝,写得特别矜慎,成绩当然非其他的书所能比。五是当时高信疆夫妇利用报社传播之便,将出版与报纸媒体做了最好、最彻底的结合,使得这套书成了家喻户晓、众所翘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是当时出版采用豪华的小牛皮烫金装帧,精美大方,辅以雕花木柜。虽所费不赀,却是经济刚刚腾飞时一个中产家庭最好的文化陈设,书香家庭的想象,由此开始落实。许多家庭乃因买进这套书,仿佛种下了诗礼传家的根。
高先生综理编务,辅佐实际的是周安托兄。两君都是诗人,且侠情肝胆照人。中华文化复起、国魂再振、民气方舒,则是他们的理想,因此编这套书,似乎就是一场织梦之旅,号称传承经典,实则意拟宏开未来。
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先是与林明峪共同参与黄庆萱老师改写《西游记》的工作,继而再协助安托统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辞。对整套书说不上有什么助益,自己倒是收获良多。
书成之后,好评如潮,数十年来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现在。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只不过光阴毕竟可畏,安托与信疆俱已逝去,来不及看到他们播下的种子继续发芽生长了。
当年参与这套书的人很多,我仅是其中一员小将。聊述战场,回思天宝,所见不过如此,其实说不清楚它的实况。但这个小侧写,或许有助于今日阅读这套书的读者理解该书的价值与出版经纬,是为序。
鉴湖
袁宏道
鉴湖昔闻八百里,今无所谓湖者,土人云:“旧时湖在田上,今作海闸,湖尽为田矣。”
贺监池去陶家堰二三里,阔可百十顷。荒草绵茫如烟,蛙吹如哭,月夜泛舟于此,甚觉凄凉。
醉中谓石篑:“尔狂不如季真,饮酒不如季真,独两眼差同耳。”石篑问故。余曰:“季真识谪仙人,尔识袁中郎,眼讵不高与?”四座嘿然,心诽其颠。
【注释】
① 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又叫镜湖、太湖。
② 土人:本地人。
③ 闸:按时启闭的水门。
④ 贺监池:即鉴湖。唐开元间,秘书监贺知章,求以湖为放生池,
诏赐镜湖一曲,因亦名贺监湖。
⑤ 吹:鸣。
⑥ 泛舟:乘船。
⑦ 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至友。
⑧ 季真:唐贺知章,字季真,工文辞。玄宗时,授秘书监,自号秘书外监,世称贺监,晚节诞放,号四明狂客。
⑨ 谪仙人:指李白。李白于唐天宝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文,叹为天上谪仙,荐于玄宗,召为翰林供奉。
⑩ 眼讵不高与:眼光难道不算高吗?讵,岂。与,通“欤”。
? 嘿然:无语貌。
? 心诽其颠:诽,非议。颠,癫狂。
【解说】
唐朝柳宗元的游记,是文学史上极出名的作品,尤其《永州八记》,更是游记文学的代表作。将袁中郎的作品,与之比较,两人都能够在描摹景象中,将个人的感情传述出来。可是,取景的角度和描摹的手法,两人完全不同;而感情的内容及抒情的笔调,也完全异趣。
前篇我们曾说中郎的游记是将主观摄取的印象,轻描淡写,烘染成水彩画;柳宗元则有意客观,细致刻画一景一物,对方位和大小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浓彩布满整个画幅,类似油画。中郎的色彩是亮丽的、流动的;柳宗元的,则是浓郁的,甚至于阳光、溪水也都是寒冷的色调。
画中的人物,在柳宗元的画幅里是隐而不显的,袁中郎则着色较多,有时甚至成为画的主题,音容笑貌都呼之欲出。更有趣的是:游山虽然都有伴侣,柳宗元几乎不提他们,结果只剩他一个人默默无语,踽踽独行;袁中郎固然以自己为主角,他还将同游的朋友,甚至于山僧渔樵等的动静语默写出,那是一群可爱的充满欢笑的观光团。
游记整体给人的印象:宗元冷,而中郎热。宗元的景象天高气爽,苍莽阴森,使人神情内敛,抑郁沉思;中郎的花草泉石,林木山水则多可亲可爱,令人狎玩。他的世界是开朗的,没有拘束的,在其中,可以自由徜徉,嬉笑戏谑,那是我们的大自然的“家”。即使“家”有时不免沧桑之变,只要我心长存暖意,也可以在凄凉中感受温馨。
《鉴湖》就是一幅凄凉中有温馨的杰作。
鉴湖虽称“湖”,但是由唐至明八百多年的变化,真是沧海变桑田矣!眼前的情形是“荒草绵茫如烟,蛙吹如哭”,哭向历史,向月夜凄凉。游人至此,情何以堪?
中郎喝醉了,醉中模糊了人世兴衰,醉中混同了古今人我。昔时鉴湖仍然汪汪的盛唐,大诗人李白,幸好有个贺监知他为谪仙,可以稍解寂寞,同领酩酊;吾生在世,同游同醉,幸好有个陶石篑,慰我情怀。“我是谪仙,你为季真,同临鉴湖,同感古今!”
这样的心情,如此的狂言,除石篑也许心领之外,在座众人,有谁解得?表面默然相觑,内心定骂我癫狂。哈!哈!酒后谈吐,是真言?是乱语?自个儿解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