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787712丛书名: 食品科学前沿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粉体加工技术应用从单纯的非金属矿物逐渐扩展到冶金、化工、建材、矿业、食品、医药、机械、农业等领域,贯穿了国民经济的各方面。超细化仅是粉体加工技术中的一种,超细粉体原料的应用领域远没有拓展,有很多空白的领域需要开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将形**的技术创新点。食品粉体工程技术是指将粉体加工技术与相关食品科学的理论相结合,并应用到具体的粉体加工生产中所形成的综合知识和手段。《食品粉体工程技术》主要介绍食品粉体的概念、食品粉体的加工、食品粉体的性能与表征、食品粉体的质量评价、食品粉体的生物利用度、粉体包装及安全性评价。
目 录
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食品粉体的概念1
1.1.1 粉体概念1
1.1.2 食品粉体的定义与研究内容2
1.1.3 食品粉体工程研究内容3
1.2 食品粉体的分类5
1.2.1 按来源分类5
1.2.2 按颗粒大小分类12
1.2.3 按颗粒分散状态分类13
1.2.4 按粉碎方法分类14
1.2.5 按粉碎技术分类15
1.2.6 各种食品涉及的粉体16
1.3 食品粉体的历史及问题分析20
1.3.1 食品粉体的历史20
1.3.2 粉体技术在食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2
参考文献26
第2章 食品粉体的加工29
2.1 粉碎的原理29
2.1.1 粉碎的概念29
2.1.2 物料的基本特性30
2.1.3 粉碎机理33
2.1.4 粉碎过程物理模型40
2.2 粉体的分级41
2.2.1 基本概念41
2.2.2 分级原理42
2.2.3 分级方法44
2.3 粉碎与分级的制备45
2.3.1 粉碎机的施力作用分类及选择45
2.3.2 粉碎机械46
2.3.3 分级设备61
2.4 食品粉体的制备71
2.4.1 前处理71
2.4.2 食品普通粉体的制备72
2.4.3 食品微米粉体的制备72
2.4.4 食品纳米粉体的制备77
参考文献79
第3章 食品粉体的性能与表征81
3.1 粒径与粒度81
3.1.1 单个颗粒的粒径81
3.1.2 颗粒群体的平均粒径84
3.2 粉体粒度与粒径分布85
3.2.1 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86
3.2.2 食品粉体的粒度测量方法88
3.3 食品粉体的形状97
3.3.1 食品粉体形状的定性分析98
3.3.2 食品粉体形状的定量分析98
3.4 颗粒形状的测量及数学分析101
3.4.1 颗粒形状的测量101
3.4.2 颗粒形状的数学分析101
3.5 粉粒的比表面积105
3.5.1 连续流动法105
3.5.2 容量法106
3.5.3 直接对比法106
3.5.4 BET比表面积测定法107
3.6 粉体的性质108
3.6.1 粉体的填充和堆积性108
3.6.2 粉体的流动性111
3.6.3 粉体的湿润性113
3.6.4 粉体的压缩与成形性113
3.7 粉碎、粒径与食品品质的关系114
3.7.1 粉碎对食品粉体粒径的影响114
3.7.2 粉碎对食品粉体形状的影响115
3.7.3 粉碎对食品粉体性质的影响116
3.7.4 粉碎对食品粉体化学成分的影响119
3.7.5 粉碎对食品粉体结构的影响120
3.7.6 粉体添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121
参考文献122
第4章 食品粉体的质量评价124
4.1 外在质量124
4.1.1 感官性质124
4.1.2 显微特征125
4.1.3 比表面积138
4.1.4 堆积密度(松密度)140
4.1.5 休止角与滑角142
4.1.6 粒度145
4.2 内在质量148
4.2.1 水分148
4.2.2 灰分152
4.2.3 浸出物156
4.2.4 重金属157
4.2.5 微生物指标161
4.2.6 理化性质163
参考文献166
第5章 食品粉体的生物利用度167
5.1 溶解理论168
5.1.1 溶解过程的相互作用168
5.1.2 影响食品溶解度的因素169
5.2 粉体在溶液中的溶出速率170
5.2.1 食品粉体的溶出度170
5.2.2 溶出度的评价方法171
5.2.3 影响食品粉体溶出度的因素173
5.2.4 改善食品粉体溶出度的方法174
5.2.5 食品粉体的溶出过程与溶出特性176
5.3 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177
5.3.1 粉体性质对食品粉体利用度的影响177
5.3.2 食品体系组成对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影响180
5.3.3 粉体工艺对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影响183
5.3.4 制粉过程对食品粉体营养组分生物利用率的影响184
5.3.5 提高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方法186
5.4 食品粉体与营养189
5.4.1 粉体粒径对食品营养含量的影响190
5.4.2 食品粉体消化热力学、动力学参数变化197
5.4.3 食品粉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205
参考文献206
第6章 粉体包装209
6.1 包装的基础知识209
6.1.1 包装的概念与功能209
6.1.2 包装标准211
6.1.3 食品包装现代化与发展趋势213
6.2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215
6.2.1 包装分类和材料的选择218
6.2.2 食品包装技术与设备221
6.3 食品粉体包装技术与设备245
6.4 食品包装所涉及的环保问题248
6.4.1 食品包装对环境的污染248
6.4.2 减少包装对环境污染的方法249
参考文献251
第7章 食品粉体的安全性评价252
7.1 食品粉体安全性的研究内容252
7.1.1 整体思想253
7.1.2 现代科学化253
7.1.3 食品粉体安全问题254
7.1.4 食品粉体风险可能性分析255
7.2 食品粉体安全性研究方法258
7.2.1 基于级联检测的毒理学评价方案259
7.2.2 关键理化特性的表征技术260
7.2.3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261
7.2.4 毒代动力学266
7.2.5 毒理病理学267
7.3 食品粉体安全性研究现状267
7.3.1 不同类型食品粉体应用的安全性268
7.3.2 原料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安全性272
7.3.3 食品粉体安全性存在的不足275
7.3.4 食品粉体安全性研究与发展的思考建议276
7.4 展望277
参考文献278
第1章 概述1
1.1 食品粉体的概念1
1.1.1 粉体概念1
1.1.2 食品粉体的定义与研究内容2
1.1.3 食品粉体工程研究内容3
1.2 食品粉体的分类5
1.2.1 按来源分类5
1.2.2 按颗粒大小分类12
1.2.3 按颗粒分散状态分类13
1.2.4 按粉碎方法分类14
1.2.5 按粉碎技术分类15
1.2.6 各种食品涉及的粉体16
1.3 食品粉体的历史及问题分析20
1.3.1 食品粉体的历史20
1.3.2 粉体技术在食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2
参考文献26
第2章 食品粉体的加工29
2.1 粉碎的原理29
2.1.1 粉碎的概念29
2.1.2 物料的基本特性30
2.1.3 粉碎机理33
2.1.4 粉碎过程物理模型40
2.2 粉体的分级41
2.2.1 基本概念41
2.2.2 分级原理42
2.2.3 分级方法44
2.3 粉碎与分级的制备45
2.3.1 粉碎机的施力作用分类及选择45
2.3.2 粉碎机械46
2.3.3 分级设备61
2.4 食品粉体的制备71
2.4.1 前处理71
2.4.2 食品普通粉体的制备72
2.4.3 食品微米粉体的制备72
2.4.4 食品纳米粉体的制备77
参考文献79
第3章 食品粉体的性能与表征81
3.1 粒径与粒度81
3.1.1 单个颗粒的粒径81
3.1.2 颗粒群体的平均粒径84
3.2 粉体粒度与粒径分布85
3.2.1 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86
3.2.2 食品粉体的粒度测量方法88
3.3 食品粉体的形状97
3.3.1 食品粉体形状的定性分析98
3.3.2 食品粉体形状的定量分析98
3.4 颗粒形状的测量及数学分析101
3.4.1 颗粒形状的测量101
3.4.2 颗粒形状的数学分析101
3.5 粉粒的比表面积105
3.5.1 连续流动法105
3.5.2 容量法106
3.5.3 直接对比法106
3.5.4 BET比表面积测定法107
3.6 粉体的性质108
3.6.1 粉体的填充和堆积性108
3.6.2 粉体的流动性111
3.6.3 粉体的湿润性113
3.6.4 粉体的压缩与成形性113
3.7 粉碎、粒径与食品品质的关系114
3.7.1 粉碎对食品粉体粒径的影响114
3.7.2 粉碎对食品粉体形状的影响115
3.7.3 粉碎对食品粉体性质的影响116
3.7.4 粉碎对食品粉体化学成分的影响119
3.7.5 粉碎对食品粉体结构的影响120
3.7.6 粉体添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121
参考文献122
第4章 食品粉体的质量评价124
4.1 外在质量124
4.1.1 感官性质124
4.1.2 显微特征125
4.1.3 比表面积138
4.1.4 堆积密度(松密度)140
4.1.5 休止角与滑角142
4.1.6 粒度145
4.2 内在质量148
4.2.1 水分148
4.2.2 灰分152
4.2.3 浸出物156
4.2.4 重金属157
4.2.5 微生物指标161
4.2.6 理化性质163
参考文献166
第5章 食品粉体的生物利用度167
5.1 溶解理论168
5.1.1 溶解过程的相互作用168
5.1.2 影响食品溶解度的因素169
5.2 粉体在溶液中的溶出速率170
5.2.1 食品粉体的溶出度170
5.2.2 溶出度的评价方法171
5.2.3 影响食品粉体溶出度的因素173
5.2.4 改善食品粉体溶出度的方法174
5.2.5 食品粉体的溶出过程与溶出特性176
5.3 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177
5.3.1 粉体性质对食品粉体利用度的影响177
5.3.2 食品体系组成对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影响180
5.3.3 粉体工艺对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影响183
5.3.4 制粉过程对食品粉体营养组分生物利用率的影响184
5.3.5 提高食品粉体生物利用度的方法186
5.4 食品粉体与营养189
5.4.1 粉体粒径对食品营养含量的影响190
5.4.2 食品粉体消化热力学、动力学参数变化197
5.4.3 食品粉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205
参考文献206
第6章 粉体包装209
6.1 包装的基础知识209
6.1.1 包装的概念与功能209
6.1.2 包装标准211
6.1.3 食品包装现代化与发展趋势213
6.2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215
6.2.1 包装分类和材料的选择218
6.2.2 食品包装技术与设备221
6.3 食品粉体包装技术与设备245
6.4 食品包装所涉及的环保问题248
6.4.1 食品包装对环境的污染248
6.4.2 减少包装对环境污染的方法249
参考文献251
第7章 食品粉体的安全性评价252
7.1 食品粉体安全性的研究内容252
7.1.1 整体思想253
7.1.2 现代科学化253
7.1.3 食品粉体安全问题254
7.1.4 食品粉体风险可能性分析255
7.2 食品粉体安全性研究方法258
7.2.1 基于级联检测的毒理学评价方案259
7.2.2 关键理化特性的表征技术260
7.2.3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261
7.2.4 毒代动力学266
7.2.5 毒理病理学267
7.3 食品粉体安全性研究现状267
7.3.1 不同类型食品粉体应用的安全性268
7.3.2 原料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安全性272
7.3.3 食品粉体安全性存在的不足275
7.3.4 食品粉体安全性研究与发展的思考建议276
7.4 展望277
参考文献27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