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433161
这是一本为无脊椎动物而写的《物种起源》!!
我们的腿为什么是细长的圆柱体?
为什么身体总是头在前,肛门在后?
贝壳为什么会变成对数螺旋形?
海星为什么是五辐射对称?
昆虫微气管直径的 0.2 微米有什么意义?
四肢动物为什么有了长长的消化管?
追问40亿年间生命为何如此演化
让演化从此不再抽象,读懂演化之逻辑
运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多个学科知识
通过清晰的逻辑×有趣的比喻
从设计学角度重新审视它们身体中隐秘的点点心机
珊瑚 昆虫 贝类 海星·海参 海鞘 四肢动物
(刺胞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作品由作者在东京工业大学给新生的生物学启蒙所用的讲义重新编篡而成。
演化最成功的生物是?本川达雄给出了与我们的预想截然不同的答案——无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里的昆虫,占据了所有动物种类大半的,却相对更少被大众关注。
因此作者选取了珊瑚(刺胞动物门)、昆虫(节肢动物门)、贝类(软体动物门)、海星·海参(棘皮动物门)、海鞘(脊索动物门)、四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这七类生物的身体作为探讨的主题,每类生物占据一章内容。
生物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本书中作者带领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分别探讨这七类生物身体的进化史,呈现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演化之路上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体来解决生存时所面对的困境。
从海胆、海星为什么是五放射形不是6也不是7放射性形、贝壳为什么是对数螺旋开始,转瞬作者又带领读者穿梭进不到2微米的毛细气管中探寻其2微米宽度的意义所在,又或是给读者戴上特殊的“眼镜”透视昆虫翅的精心设计的重层构造。作者就在这7类不同的生物中纵横,用清晰的逻辑和易懂的比喻抛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干货。
让我们忍不住对这些曾经不以为意的生物的精巧身体,赞叹一句“nice body!”
第一章 刺胞动物门:珊瑚礁的共生世界
专栏 珊瑚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刺细胞
有两个胚层
珊瑚礁
造礁珊瑚
造礁珊瑚的共生关系
黏液是珊瑚礁动物生存的基础
珊瑚蟹与长棘海星
珊瑚白化
珊瑚礁是海洋的“金丝雀”
第二章 节肢动物门:昆虫成功的秘密
昆虫的身体结构
几丁质外骨骼
极强的运动能力
气管
与被子植物协同进化
蜕皮
第三章 软体动物门:贝壳为什么呈螺旋状?
基于“共同祖先”的假设
一般软体动物的特征
将扁平的壳分成几块
使壳变得立体
壳上的对数螺线
为什么必须是对数螺线?
腕足类和对数螺线
壳的结构
有机物的作用
“脱掉”壳的软体动物
头足类的进化——乌贼和章鱼
高速游动的乌贼
双壳类的进化
作为食物收集装置的鳃
鳃的构造
双壳类壳的开合
握肌收缩特性
握肌的结构
脱离底质的双壳类
第四章 棘皮动物门Ⅰ:海星为什么是星形的?
棘皮动物的外形
棘皮动物的进化
由固着生活转向自由生活
海星是人类的近亲
星形
第五章 棘皮动物门Ⅱ:海参神仙般的生活
管足
皮肤内的骨片
握肌结缔组织
节能
第六章 脊索动物门:海鞘与群体生活
脊索动物有脊索
尾索动物的身体构造
动物性纤维素
滤食
群体
第七章 脊椎动物亚门:四足动物与陆地生活
脊椎的进化是在淡水中进行
陆地生活
保持姿势或移动
获取和消化食物
作者在五大类动物间穿行,将生物学、物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带领我们从设计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动物看似平凡的身体所隐藏的“重重心机”。这是本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体味阅读乐趣的科普读物。——张劲硕(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看到这本书时,我拍案称奇,惊奇于作者对动物身体构造的研究和理解到了如此高的境界……从译文深入浅出、简洁生动的语言中,可以窥见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高深。——李新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在生物学大多将目光集中在遗传因子等微观的视点上,但是像这本书一样将目光从细小处移开,用俯视的目光去探查生命这张大图景也是十分重要的。——福冈申一(分子生物学学者,著有畅销科普书《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