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25208丛书名: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用书
《中公版·2025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公共科目一本通》根据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新大纲及历年真题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紧跟新大纲与2024年考情变化。本书严格按照新大纲与真题编写,基本知识更新“时事政治”相关内容;岗位能力新增“修辞方法判断题”“利润问题”“日期问题”等题型。
2.版块设置多样。本书每章设置“考情解读”,明确考查重点和趋势;正文设置“试题演练”“例题精讲”点明考查形式、夯实基础,设置“知识拓展”“规律总结”扩充知识储备量、总结解题技巧。同时本书正文以下划线形式标注关键语句,直观展现重点内容。
3.本书配有图书辅学精讲课,可扫描图书封底或目录末尾的二维码领取课程。
《中公版·2025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公共科目一本通》根据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新大纲及历年真题精心编写。
本书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分为基本知识、岗位能力2册。具体内容按照篇、章、节的形式编排。上册基本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与社会、国防和军队、时事政治4篇内容;下册岗位能力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4篇内容。
目录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
考情解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四节科学发展观第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主要内容
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篇人文与社会
考情解读
第一章中国历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二章文化常识
第一节文化概述
第二节中华文化
第三节外域文化
第三章思想道德
第一节人生观
第二节理想信念
第三节中国精神
第四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节道德规范第四章法治知识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节法治素养
第四节宪法及宪法权威
第五节与国防和军队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五章科学技术
第一节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三节军事高科技
第三篇国防和军队
考情解读
第一章国情国力
第二章中国国防
第三章人民军队
第四篇时事政治
考情解读
第一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点)
第二章重要会议、文件及讲话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
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要点)
第二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要点)
第三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要点)
第四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
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
环境资源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
(要点)
第五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
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
讲话(要点)
第六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
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
讲话(要点)
|公共科目一本通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1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科目考试中是必考内容,考查频率很高,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以及系列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本篇各章内容在2018—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科目考试中的具体考查题量和高频考点如下表所示:章年份考查题量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年12道2019年9道2020年10道2021年5道2022年10道2023年9道2024年7道唯物辩证法(6道)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4道)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道)
价值规律(6道)毛泽东思想2018年1道2019年1道2020年2道2021年4道2022年4道2023年0道2024年4道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地位(3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8年2道2019年2道2020年1道2021年1道2022年0道2023年1道2024年2道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4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7道2019年9道2020年14道2021年7道2022年4道2023年5道2024年8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30道)本篇知识在考试中通常以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方法考查,整体难度不大,考生应准确理解记忆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有时会结合名言、古语等形式考查,因此,除记忆理论知识外,考生也要有意识地归纳总结常见名言、古语、诗句所体现的哲学原理,并要多刷题,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和基础。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自身的斗争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1)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①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译者为陈望道。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主要包括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包括: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绪论(一)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两大哲学派别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具体内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现代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具体内容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客观唯心主义主张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单选)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自然规律是人的理性的产物
B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一种绝对精神
C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可以认识和改变自然界
D不可知论观点,认为人的认识只能触及表面
【答案】A。解析: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意思是人的理性主宰着整个自然界,为自然界划分秩序,规定自然界的发展。这一观点强调人的精神是第一性的,自然规律是人的理性的产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A。
二、唯物论(一)物质的概念及存在方式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变动的。
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的。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仅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下图所示: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通过实践,并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掌握和利用规律,而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把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统一起来,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整个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物质属性,什么都不存在。
(单选)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带来的情况。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C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D。解析:A项,题干并未涉及物质决定意识。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不选。
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活动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B项说法错误,不选。
C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C项说法错误,不选。
D项,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目前无法控制,但人类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地震带来的危害,强调人们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D项说法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D。
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是否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己运动”和“自己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或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1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及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事物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