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44673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概述、制种、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保鲜加工等内容,制种和栽培技术着墨较多,是阐述的重点。本书按照行业实际生产需求,精心筛选能代表平菇生产的典型图片,并将图片配以文字说明。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广大食用菌生产经营者及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广大食用菌生产经营者及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 录
章 概述1
节 平菇生产的意义和前景1
第二节 平菇国内外生产概况3
第三节 平菇未来发展趋势4
第二章 平菇的生活环境6
节 平菇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6
第二节 平菇生长的环境条件8
第三章 平菇栽培设施、设备及消毒灭菌技术20
节 平菇的栽培设施20
第二节 平菇的栽培设备23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技术34
第四章 平菇的菌种生产39
节 平菇母种生产39
第二节 平菇原种生产43
第三节 平菇栽培种生产50
第四节 平菇液体菌种生产54
第五节 平菇菌种保藏技术58
第五章 平菇栽培技术65
节 平菇发酵料生产65
第二节 平菇半熟料生产69
第三节 平菇全熟料生产73
第四节 特色观光平菇生产77
第六章 平菇病虫害及防治87
节 平菇病害防治87
第二节 平菇虫害防治94
第七章 平菇的保鲜及加工101
节 平菇的保鲜技术101
第二节 平菇的干制技术104
第三节 平菇的盐渍技术108
第四节 平菇的罐藏技术111
第五节 平菇的速冻技术114
参考文献119
节 平菇生产的意义和前景1
第二节 平菇国内外生产概况3
第三节 平菇未来发展趋势4
第二章 平菇的生活环境6
节 平菇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6
第二节 平菇生长的环境条件8
第三章 平菇栽培设施、设备及消毒灭菌技术20
节 平菇的栽培设施20
第二节 平菇的栽培设备23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技术34
第四章 平菇的菌种生产39
节 平菇母种生产39
第二节 平菇原种生产43
第三节 平菇栽培种生产50
第四节 平菇液体菌种生产54
第五节 平菇菌种保藏技术58
第五章 平菇栽培技术65
节 平菇发酵料生产65
第二节 平菇半熟料生产69
第三节 平菇全熟料生产73
第四节 特色观光平菇生产77
第六章 平菇病虫害及防治87
节 平菇病害防治87
第二节 平菇虫害防治94
第七章 平菇的保鲜及加工101
节 平菇的保鲜技术101
第二节 平菇的干制技术104
第三节 平菇的盐渍技术108
第四节 平菇的罐藏技术111
第五节 平菇的速冻技术114
参考文献119
前 言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誉为“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植物性食品的”,同时许多工农业的废弃物尤其是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植物残体、下脚料都是优质的食用菌生产原料。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共识。在现代农业的“三维”循环结构中,食用菌因其特有的生存方式位于循环结构的起点和终点,其独特的价值魅力也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潜力更加巨大、前景更加广阔!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党和国家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利的政策保障,我国的食用菌产业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平菇已成为食用菌产业中的主力军。
平菇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必要求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支庞大的队伍。本书正是为了满足该群体的需求而进行编写、创作的。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杨晓菊、牛长满(章),牛长满(第二、五章),韩德伟、牛长满(第三章),崔颂英、张晶(第四、七章),程贵兰、唐伟(第六章)。李洪忠、乔永旭、梁利宝、马世宇、韩玉才、付亚娟等也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牛长满、杨晓菊等进行了前期统稿工作,牛长满对全书进行了后的修改和统稿,该过程同时得到企业界朋友和兄弟院校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本书所有编写人员和参与协助人员的辛勤劳动深表谢意!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以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共识。在现代农业的“三维”循环结构中,食用菌因其特有的生存方式位于循环结构的起点和终点,其独特的价值魅力也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潜力更加巨大、前景更加广阔!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党和国家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利的政策保障,我国的食用菌产业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平菇已成为食用菌产业中的主力军。
平菇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必要求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支庞大的队伍。本书正是为了满足该群体的需求而进行编写、创作的。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杨晓菊、牛长满(章),牛长满(第二、五章),韩德伟、牛长满(第三章),崔颂英、张晶(第四、七章),程贵兰、唐伟(第六章)。李洪忠、乔永旭、梁利宝、马世宇、韩玉才、付亚娟等也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牛长满、杨晓菊等进行了前期统稿工作,牛长满对全书进行了后的修改和统稿,该过程同时得到企业界朋友和兄弟院校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本书所有编写人员和参与协助人员的辛勤劳动深表谢意!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以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5年4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