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729893
本书基于“新唯物主义”的视角多维度地呈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通过深耕马克思哲学文本,对一系列关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入研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问题意识、论域、主题和变革逻辑。基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阐释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重大变革意蕴:克服了耽于“解释世界”的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将哲学改造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历史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域的开启奠定了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石。本书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哲学的内容和实质的理解,也有利于新时代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引言
第一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问题意识
一 古希腊时代对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奠基
(一)泰勒斯的“水本原说”的形而上学意蕴
(二)柏拉图“理念论”对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筹划
二 经验论和唯理论:西方哲学的近代化形态
(一)经验论和唯理论对于柏拉图主义问题的转化
(二)西方哲学近代化的逻辑进程
(三)休谟怀疑论与西方哲学近代化的终局
(四)法国唯物论对西方哲学近代化固有矛盾的暴露
三 作为柏拉图主义完成形态的德国古典哲学
(一)应对“休谟问题”: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国曲进”理论旨趣
(二)费希特、谢林对于“康德形而上学疑难”的求解
(三)黑格尔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态
四 传统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维度缺失
第二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论域的开启
一 “法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先验疑难
(一)马克思触及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弊病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接受和转化
二 自我意识哲学批判及其效应
(一)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和而不同
(二)勘察“自我意识哲学观”的限度
(三)“世界的哲学化”就是“哲学的世界化”
三 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崭新论域
第三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主题的确立
一 探求哲学与政治的联盟
(一)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二律背反
(二)马克思哲学理论建制的初步阐发
(三)物质利益疑难对马克思哲思逻辑的丰富
二 马克思哲学观的双重转变
(一)哲学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
(二)马克思哲学观双重转变的实质
三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主题
第四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逻辑的深化
一 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一)《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研究主题
(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三个维度
二 犹太人问题的深层破解及其共产主义解答
(一)“犹太人问题”凸显的解放限度及其困境
(二)消灭私有制与犹太人问题的彻底破解
三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统一
(一)哲学作为“此岸世界”的真理
(二)哲学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
第五章 马克思对旧哲学理论建制的颠覆和瓦解
一 市民社会解剖奠定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基
(一)“市民社会”相关范畴分析
(二)市民社会的颠倒本性及其克服
(三)市民社会的矛盾本质及其辩证扬弃
二 市民社会解剖的深入及对唯心史观的清理
(一)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哲思逻辑的飞跃
(二)祛除“神圣家族”实践观的思辨性
(三)瓦解“神圣家族”构造世界的认识论基础
第六章 旧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
一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成果凝结
(一)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实践变革的要旨
(二)意识形态批判对阶级统治及其幻象的打破
(三)旧哲学的终结与“改变世界”哲学的确立
二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
第七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唯物主义批判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一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颠倒性
(一)破除“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颠倒特性
二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迷误
(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科学阐释
三 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一)消灭阶级统治的共产主义道路
(二)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三)作为有机体的共产主义社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