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87087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东方世界文学巨擘。
白岩松、金庸、贾平凹、林青霞、饶宗颐等极力推崇。
答案在路上,自由在风里。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岁月欢喜一步步,成就人间朝与暮。
我们时时刻刻沿了人生的路向前走着,
时时刻刻有东西映入我们的眼里。
精心收录《夹竹桃》《清塘荷韵》《老猫》《怀念母亲》等入选语文教材、中高考阅读佳作,央视《朗读者》一读再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十点读书等众多媒体推荐阅读。
遵循底稿,原汁原味呈现季式散文的文学底蕴。
给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的你。
不敢写、不会写?还不快来翻烂这本书,狠狠提升文笔。
新锐插画师手绘封面清雅绝尘,格高意远。
特别刊印东方学大师季羡林珍贵书法作品。
随书附赠:自在风车DIY卡*1 如梦人间拍立得*1 清塘荷韵异形书签*1
季羡林先生对人间充满了热爱与好奇,他的一生“丰富而天真”。这份天真,不是单纯,更不是无知,是一种尝尽生活滋味后的选择,是阅尽世间沧桑后的至真至纯。本书精选季羡林对家乡、亲朋故友,及身边花草动物的忆述。通过他干净朴素的文字,我们能够体悟生命的万千悲喜。当我们用天真的眼光去观望世界,会发现春雨动听,塘荷清丽,人间有真情,生活无腻事。
DI一章 山海待归期,风雨有相逢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忆章用
老人
忆念荷姐
三个小女孩
迈耶(Meyer)一家
我的女房东
我的老师们
DI二章 岁月欢喜一步步,成就人间朝与暮
兔子
老猫
喜鹊窝
咪咪
回忆
黄昏
两个乞丐
清塘荷韵
百年回眸
DI三章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槐花
海棠花
石榴花
马缨花
夹竹桃
枸杞树
五色梅
神奇的丝瓜
延边行·美人松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DI四章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
月是故乡明
怀念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
回家
母与子
一条老狗
忆念宁朝秀大叔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我所认识的季先生,很难说是哪一类型。他是一位笃实敦厚的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
——饶宗颐
著名国学大师
给我ZUI大启发的作家是季羡林……让我觉得写文章不一定要很多的成语或者很艰难的字,只需把感情、自己ZUI真的性情写出来。
——林青霞
华语电影女演员、作家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而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白岩松
央视主持人、作家
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一些并不专门以写散文为职业的人写出的散文特别好……季羡林先生散文写得好。
——贾平凹
陕西作协主席、当代作家
羡林为人朴素,平易;工作努力,大小不涓;学有专长,谦逊自尊;对人对事,诚恳扎实,如细雨沁入泥土。
——臧克家
诗人、作家
季羡林以一身而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实,三是有深情。三难能之中,我以为,ZUI难能的还是朴实。
——张中行
著名学者、未名四老之一(与季羡林等并称)
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长。
——钟敬文
中国民俗学家、教育家、作家
季先生永远是强者。年衰岁暮不能夺其志,更不能有损他内心的骄傲。永远是平民作风的他,不需要人恭维亦不需要人怜悯。他要自尊地走完自己的路。
——张曼菱
作家、导演、独立制片人
上世纪末,金庸访问北京大学,当被问及喜欢什么书时,他回答:“《牛棚杂忆》。”又问:“你ZUI崇敬的北大教授是谁?”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季羡林。”
——金庸
当代作家
园花寂寞红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到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我忽然听说,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像。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花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花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992年8月3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