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86992
中国诗词在德国的译介肇始于19世纪上半叶,一直到世纪之交,在世界文学选集中只有《诗经》入选,而其他则基本是欧洲诗歌。进入20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经典诗人作品被翻译成德语并出版,唐朝的诗人最受青睐。相较于唐朝诗歌的高频译介,宋朝的“词”、元朝的“曲”被译介甚少,并且各诗词都分散于不同译者的诗选里。而且,很多诗词是基于英语或者法语译本进行的二次翻译,原诗不是被扭曲了,就是被译得不着边际。
译注者九旬老党员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为中国经典“走出去”让更多人认同喜爱,为弥补中国对外译介在这一领域的缺憾,他以自身的专业素质,笔耕了十年,精选唐诗、宋词、元曲三百余首,翻译成德语,尽可能系统地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演变,创造出三种不同体裁的优美诗篇,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鼎足并举,要把我国文学宝库的璀璨明珠输出到国外,这一著作耗时费力,创作难度大,在德语界尚无人为之,填补中国古诗词德文翻译史上的空白,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为中国诗词在国外普及做出贡献。
全书共分《唐诗百首》(113首)、《宋词百首》(103首)、《元曲百首》(101首)三册,皆为德译名家谭余志精心挑选和译注。译文忠实于原文,重内容,重达意,重传神;用德语介绍人物生平,简略精辟;注释精当,化解字句难点。
一首诗词,一篇译文,汉德双语对照,由于中德两种语言的差异很难亦步亦趋,作者语言上谨遵原文,偏重神似,不以形似伤神似,不追求格律的吻合,不削足适履而画蛇添足。
书中收录了像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马致远等在中国声名显赫的诗人的大作,诗词翻译难,这是译界的“共识”;译者知难而上,在翻译中深谙变通之道,为传达原诗的音形意之美,采用了大量的变通手段,通过对译诗的音节进行调整,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大量使用头韵、叠韵、脚韵等手段,努力传递韵律、节奏、音节修辞手法等语言本身固有的特点,使诗歌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使读者在双语阅读中提升德语阅读能力,有益于德语的学习,同时在汉德语境中领略中华诗词的文脉,体会到中华古典文学的优美与魅力,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说德语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等等,是欧盟国家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通过本系列图书,使中国诗词向德语国家辐射传播,激发更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古典诗词进入世界的重要媒介手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
关于中国的古典诗词,已有一些国内外的翻译家、汉学家研究、翻译过。比如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翻译的英文版《楚辞》《唐诗三百首》及《宋词三百首》,比如美国诗人庞德翻译的中国经典诗歌。在德国,《诗经》和唐诗也非常受汉学家以及译者的青睐,但是相较于唐诗的高频译介,宋词和元曲的译介就比较少。另外,由于翻译难度较大,现在还没有成规模的、由我国翻译者译成德语的中国古典诗词书籍。从这点上来讲,本套译著显得尤为可贵。译者谭余志教授以不懈的努力,非凡的才华,数十年如一日专注在中德诗歌翻译上,并在这块领地上筑起了一座惊叹的高山,取得了极其辉煌的终身成就。谭老的这种对诗歌的专注在德语界不仅是独一无二,别的语种也绝无仅有。因此若要把中国的古典诗词原汁原味地传播到德国,这个人非谭老莫属。本译著分为三册,谭余志教授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整理并精选出了各一百首唐诗、宋词和元曲译成德语,给德国读者细心普及了这三种文体的特征,并作了详尽、浅显易懂的注解。略有些翻译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文学各类体裁中,诗歌是最难翻译的。若要把它翻译好,摸索出一套规律,确实需要花费译者毕生心血去琢磨领悟。诗歌翻译文字不仅要求忠实、流畅、老到,而且还要讲究押韵、格律和韵味,做到这些谭老自不待说,他的译文还十分传神,给人一种似乎有音乐节奏的美,帮助德国读者无限接近原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刻地感受诗词的意境,跨越文化的鸿沟。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德语系原主任卫茂平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世界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佳篇通过译介远播西方,深受读者喜爱。对诗歌译者而言,翻译中国诗歌所面临的问题恐怕最为突出,也最棘手。不论是从语言和诗韵,还是从内容和意境而言,恐怕没有比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更难的了。
中国诗歌在德语地区的译介源远流长,读者面比较广,但许多译本是基于英语或法语译本的二次翻译,这类第二手的转译难免有各种错讹,此外相较于唐诗的高频译介,宋词和元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此次这套《中华经典古诗词三百首—德语译注本精心挑选了唐诗、宋词、元曲各百首,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有助于向德语国家的读者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
谭余志先生有扎实的德语功底,且多年从事德语诗歌的研究和教学,其编写出版的《德语诗歌名家名作选读》具有广泛的影响。他毕生潜心学习、对中德诗歌具有较为精深和广泛的研究,集平生之经验和学养,编写了这套《中华经典古诗词三百首—德语译注本》,这是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可贵尝试。
——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魏育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