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76650
编辑推荐
文学批评并非科学主义的产儿,它无法以经典性与确定性为自己赢得尊严,而必须与不确定性共舞,作为一种审美实践参与时代文化的建构。本书的书写价值与意义也正在于此。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时代文艺理论研究丛书”之一种,以2014—2024 年十年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总体情况为论述对象,论述了这十年间批评实践的现状及批评家身处文学现场的言说与行动,尤其是“动态”的批评行动,围绕“何为批评,批评何为”追寻批评的来龙去脉,向读者展开了一幅批评话语的盛宴,并希望借此思考影响文学批评的决定性因素以及是什么力量在制约着批评家的兴趣和工作方式等。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学院内外:“文学批评”再定位
第一节 从“公共知识”“知识分子写作”到“学院批评”
第二节 “历史化”浪潮与“去批评”的自觉
第三节 学院派文学批评的本体建构
第四节 跃出“专业”的批评行动:“策展”与“破圈”
第二章 国家文学:当代文学批评观的主导形态
第一节 《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学习与反思的驱动机制
第二节 内在于国家历史的经典化冲动
第三节 “讲好中国故事”:现实主义深化、二次元民族主义与想象力政治
第四节 重建中国观:文明·世界·地方
第三章 数码文明:媒介-技术视域下的批评新变与知识转型
第一节 深度媒介化的“文学景观”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批评形态与方法论
第三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主流化与范式革新
第四节 重审“创造力”:与科技共生的人文批评
结语
附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