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88626
- 同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为何阮籍得以善终,嵇康却惨遭杀头?
广陵绝响、穷途恸哭,谁才是中国文人的理想生存模式?
阮籍与嵇康,“竹林七贤”中最负盛名的两位名士、“正始文学”的灿烂双璧。他们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却碰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特定岁月。乱世之中、威权之下,他们一个以命相抗,身首异处,却至死泰然;另一个屈做贰臣,得全首领,却郁郁而终。本书将带你走近“嵇阮”的跌宕人生,感怀魏晋风骨背后,名士的痛苦与挣扎。
- 以批判眼光重新梳爬史料,从文学角度为“嵇阮”作传。通过对阮籍与嵇康的各体创作的细致解读,条陈两人的生前事迹,同时昭示其身后影响,呈现出立体鲜活的人物面貌。作者大量着墨于两晋时人对阮籍与嵇康的关注与怀念,理清其脉络、辨析其内涵,由此深入了解两晋士人心态和文化精神的演变。
- 考察大量历史资料,对嵇康、山涛二人的“绝交”真相予以多方辨析、深入论证,重新审视“绝交书”之由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嵇康的人格作风。
本书以阮籍与嵇康的生平经历为叙述顺序,对两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人的影响等做了详尽叙述,并撷取两人生命中具有转折性重大意义的事件加以深入分析,全面展现其思想与人格,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的命运走向,同时从侧面呈现了以阮籍与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的思想风貌以及时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引言 阮籍与嵇康
- 家世出身和早年志尚
- 正始风云下的巨大转变
- “高平陵之变”后的处境和表现
- 与“礼法之士”的关系
- 两位玄学家
- 隐逸与神仙
- 药与酒
- 嵇康的“绝交书”
- 阮籍的“劝进文”
- 不同的结局
- 阮籍的文学成就
- 嵇康的文学成就
- 两晋人士的嵇康情结
- 两晋人士的阮籍关注
- 阮籍、嵇康的影响
附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非绝交之书论
后记
这里要谈的是三国后期两位优秀的文学家——阮籍与嵇康。他们都出身于普通官吏家庭,自幼怀有宏伟的志愿和不凡的抱负。他们知识广博、思想深邃、才华出众,然而却都有着奇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众不同甚至有些怪诞的性格作风。他们被时人称作“痴”,又被一些人疾之若仇,有一个竟被杀了头,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家被屠戮的少数例证之一。
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当他们分别跨入青、壮年的时候,正碰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特定岁月,黑暗险恶的政治情势使他们的理想志向无从实现。他们既不甘投顺腐朽残暴势力,又无法做有效的抗争,这就使他们陷入了不能自拔的苦闷。在这种苦闷中,他们产生了种种独特,甚至是惊世骇俗的言行,并创作出具有浓烈个性色彩的诗文。他们两人的思想性格和处世态度是有差异的,结局也并不相同,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是黑暗时代的著名文臣。又是正始文学的灿烂双璧。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生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父亲阮瑀,诗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一,在曹操幕中担任司空军谋祭酒、丞相仓曹掾属多年,为曹操的亲随吏员。当时的军国书檄,多由他和陈琳二人草拟,很得曹操赏识及时人推重。阮籍两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但是幼年失怙的不幸,并未使阮籍陷于困顿。因为曹氏父子及阮瑀生前友好出于长期共事的情谊,对阮瑀所遗孀孤身怀同情,并有所照应。
阮籍在少年时期,以好学不倦、不慕荣贵、道德高尚的古代贤者颜回、闵子骞为效法的榜样,刻苦攻读。他后来回顾说:“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咏怀诗》第十五首)除了道德文章,阮籍还习武,他曾写道:“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咏怀诗》第六十一首)但是,少年阮籍也沾染上了一些浮华公子的作风。他曾以悔咎的语气自述“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咏怀诗》第五首)阮籍的少年时期,正值曹丕、曹叡父子相继在位,有一批宗室戚属及豪门公子颇以浮华相尚,如何晏、邓飏、李胜等都是“浮华友”(《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在洛阳互相联结,构煽风气。阮籍与他们年龄接近,难免受了些影响,可是他始终未预其流。
比阮籍小十四岁的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224年),谯郡铚县嵇山(今属安徽涡阳)人。其先人本姓奚,原籍会稽上虞(今属浙江),因避怨而迁徙到铚。铚地有嵇山,因而改为嵇姓。父嵇昭,担任过治书侍御史等职。不过他家世代儒业,在政治上并无深厚的根基,经济上也不富裕,只是一般庶族士大夫家庭。同阮籍一样,嵇康少时即亡父,靠母兄抚育长大。家人的宠爱,使他养成了骄纵任性的性格。他“刚肠疾恶”“直性狭中”、尚奇任侠,这种脾气对他一生的行事起了重大影响。嵇康在学业上是勤奋的,他博览群书,学不师授,知识宏富。除了熟知先代典籍,他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也颇精深。他自少即好音乐,“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琴赋并序》),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而无与并者。他还善书法,尤妙于草书,其墨迹被列为“草书妙品”(张怀瓘《书断》),后人评论说:“嵇康书,如抱琴半醉,酣哥高眠。又若众鸟时翔,群乌乍散。”(韦续《墨薮》)至于他的文章,更因文辞壮丽而受到广泛推崇,时人皆认为他是个“奇才”(臧荣绪《晋书》)。
嵇康不但为人正直、才华出众,而且相貌堂堂。他身高七尺八寸,容色奇伟,天质自然,不假修饰,人称“龙章凤姿”,是当时公认的美男子。人们形容他是“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世说新语·容止》)。朋友山涛更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凭着这些内修外美的特质,他在士大夫中颇收声誉。虽然出身不高,却在约二十岁时,被沛穆王曹林(曹操之子)看中,把女儿长乐亭主下嫁给他,嵇康从此成了曹魏宗室的姻亲。就这样,青年嵇康凭借着极盛的声誉与宗室姻亲的身份,顺利地踏上了仕途,被朝廷征为郎中,拜中散大夫。
总之,阮籍与嵇康都同曹魏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曹魏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度过少年和青年时代,这就决定了他们早年都有一种建功立业、报效王室的济世志尚。特别是阮籍,由于他年龄稍长,身历建安后期及文、明两代——曹魏政权的发展和巩固时期,呼吸着奋发进取的时代空气,想要实现政治抱负的决心也就更加强烈。他曾登上光武城头,面对着历史上楚汉相争的古战场,慨叹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把刘邦、项羽以及当时众多谋臣猛将,都说成是侥幸得名的“竖子”,从这目空古人的口气里,可以窥见其襟怀的恢宏阔大,他的“英雄”之志实在非同小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