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137046
权威巨献,领航新使命:本书紧扣新时代文化使命,深度领会前沿文化与科技发展战略,由知名理论学者强强联手,铸就重大研究成果,全面深刻揭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时代路径。
实践指南,勾勒新蓝图:集创新观点与战略部署于一体,不仅解析“文化 科技”的本质,更提供实操指南,绘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科技融合建设新蓝图,为文化自信注入强劲动力。
严谨论证,启迪新篇章:逻辑严谨,论证深刻,本书体系完备,见解独到,原创思考贯穿始终,深入浅出地解析文化与科技融合之道,配以生动案例与手绘图解,让读者轻松掌握精髓,启迪智慧火花。
装帧设计,讲究新特点:该书从字体选择到色调搭配,从纸张选用到工艺处理,对品质的要求高。封面书名烫蓝金,既突出了主题,又增添了质感;内文双色印刷,增添阅读舒适度。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全书多维度、多视角探讨融合之道,结合诸多实际案例,讲清楚为什么要融合,怎么融合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领域,全书前沿性展开了独特分析,描绘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画卷,结合实例,前瞻新领域,绘就融合新蓝图,提供了全国性融合新典范,引领文化科技融合新未来
绪 论
第1章
什么是融合:“软实力”与“硬支撑”的双向奔赴
一、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内在机理
1.文化能为科技带来什么
2.科技能为文化带来什么
二、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历史溯源
1.基于工具和器物层面的简单糅合
2.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巨大变迁
3.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深度融合
三、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逻辑
1.科技和文化基于知识的关联性
2.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互补性
3.科技与人文学科边界的模糊性
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实践考察
1.科技驱动下的“业态升级”
2.跨界聚合下的“产品新创”
3.技术植入下的“内容活化”
4.互促共生下的“生态重构”
第 2 章
为什么要融合: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一、大势所趋: 一场扑面而来的大变革
1.推动全球产业和国际竞争格局深度调整
2.深刻改变文化创作、传播和消费方式
3.深刻改变社会思维方式和交往模式
二、国家所需:不容错失的重大战略机遇
1.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需要
2.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3.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现实需要
三、人民所盼:梦幻照进现实的消费新体验
1.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铺就“升级之路”
2.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弥合“数字鸿沟”
四、安全所系:必须取胜的意识形态主战场
1.有效应对网络平台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挑战
2.扭转党管国有平台主流话语权趋弱的被动局面
3.加快构筑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主权“防火墙”
第 3 章
融合成什么样:“五新”呈现
一、新设施
1.文化大数据基础设施
2.国家文化专网
3.文化算力基础设施
4.文化创新平台
二、新技术
1.人工智能技术
2.云计算技术
3.新一代互联网技术
4.人机交互技术
5.数字孪生技术
6.区块链技术
7.大数据技术
三、新装备
1.具身智能
2.3D打印机
- 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
4.车载音视频装备
四、新场景
1.智慧文旅应用场景
2.数字文博应用场景
3.数字演艺应用场景
4.沉浸式游戏应用场景
5.AI教育应用场景
五、新业态
1.新产业
2.新模式
3.新集成
……
文化之美,浸润人心;科技之光,照亮未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和科技的每一次融合, 犹如氘与氚结合产生核聚变一样,爆发惊人力量, 推动革故鼎新。纵观人类历史,世界科学中心的 每一次大转移无一不孕育于文化思潮的大变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进步无一不源自于文化和科 技的大融合。从“纸与笔”“铅与火”,到“光 与电”“数与网”,再到如今“云与端”“数与智”, 文化和科技的大融合,无不带来人类社会的大变迁、大发展、大跃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而来,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 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 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什么是文化和科技融合?为什么要融合?融合成什么样?怎么融合?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逻辑,酝酿着一股强大发展态势,蕴藏着一次重大战略机遇,值得深入研究、抢先布局。
什么是文化和科技融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科技。文化以社会为对象,致力于以文化人; 科技以自然为对象,致力于以技驭物。文化和科技本质上都源 于人类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进化。只不过文化更强调价值理性, 而科技更注重工具理性。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如果从文化的基本构成来讲,由内到外大致分为三 个层次,即“内道”“外器”“规制”。“内道”是指文化所承 载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是文化最核心的东西,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本质区别。“外器”是指呈现文化的载体, 包括书籍、服饰、建筑等物质载体,也包括语言、音乐、饮食等 非物质载体。“规制”是指文化传承传播的规则、制度、风俗、 习惯等。规制的绵延,保证了文化的赓续。概言之,文化的核心是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呈现于物质载体或非物质载体,依托于制度规则或风俗习惯进行传承传播。因此,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就指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诉诸长远、诉诸千秋万代的视野与情怀。”
按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形而上之“道”谓为“体”,即 普遍性、规律性的物则规则理则;形而下之“器”谓为“用”, 即“道”的工具载体。在数智时代的今天,网络和科技早已成 为文化“内道”新的重要工具载体。文化之于科技,一个是内化于心的“道”,承载的是我们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一个是外化于形的“器”,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换句话说,文化这个“内道”彰显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软实力,科技这个“外器”体现的是一种物质上的硬实力。文化和科技融合,实际上是软硬结合、道器合一,是价值与工具的双向奔赴。
从文化对科技的作用来看,文化以其思想性、精神性、价值性、伦理性、艺术性为科技赋魂、赋智、赋美。
……
评论
还没有评论。